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

蒯良。

荀攸說出這個名字,讓李易感到非常滿意,同時也在他預料之中。

前世李易雖然知道荀攸是個大才,可以承擔重任,但所謂知人善任,並不是只看對方有沒有才華就行的,在具體安排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對方的心胸,氣度以及性格等等因素。

必須有了整體的,細緻的考量,這才能給對方確定位置,或者說,判斷這個人是否合適自己團隊。

現在荀攸說蒯良能爲江夏太守,而蒯良恰恰也是李易心中江夏太守的第一人選,這說了明荀攸不單有眼光和才幹,更能分得清輕重,識大體,讓李易如何能不高興?

李易讚許的看了荀攸一眼,雖然沒有明說,但其中意思,荀攸是領悟到了,微笑低頭,等着李易後面的話。

李易沉吟片刻後,卻是有些猶豫的說道:“先生,單單是安撫江夏的話,其實易也以爲蒯良爲最佳,只是,易心中還有猶豫,不能做最後決斷。”

“敢問襄侯,這是爲何?”

荀攸一邊發問,同時已經開始在心裡替李易思索了起來。

因爲之前試探已經足夠了,李易既然認可了荀攸,就不會再給他玩太多虛的,平白寒了人心,是以很乾脆的說道:“我入主荊州後,原本荊州官員,多數必定留用,而且還必須有人得以重用,否則,將來荊州士人,難免會以爲我用人只分親疏,然後離我而去。”

“其實,在見到先生之前,易原本也想過以蒯良爲右軍師,韓嵩爲江夏太守,以此讓襄陽官員知道易的用人之道。”

“然而,在親自去過江夏之後,我擔心以韓嵩之才,恐怕不足以應付江夏局面,而且江夏與揚州比鄰,其中變數太大,我更加不放心韓嵩經營江夏,於是,我又傾向於讓蒯良爲江夏太守,然後輔以干將,可保江夏無憂。”

“只是如此一來,易又當以何人爲右軍師,以誰來向荊州世家表示易的用人之心?”

荀攸眨了眨眼,敏銳的察覺到,李易在這時候並沒有提到蔡瑁的名字,顯然,李易將來是不想把蔡瑁留在襄陽的,不然單單以名望來說,蔡瑁當個右軍師也是夠格的。

心中對自己之前的安排有些得意,不過荀攸表面上卻是不動聲色,拱手問道:“此事不難,只是不知襄侯對蔡軍師準備如何安排?”

對於荀攸的忽然提問,李易微微有些詫異,不明白荀攸提蔡瑁幹嘛,而且就之前的言語,荀攸應該不難猜到他對蔡瑁的態度。

看到李易眼中的疑惑,荀攸微微一笑,道:“之前攸幾次與蔡軍師夜談,發現蔡軍師似乎有意長沙太守之位,爲襄侯鎮守荊南。”

“長沙太守?”

李易一怔,然後下意識的起身,問道:“先生所言當真?”

“攸自然不敢在襄侯面前胡言亂語!”

李易臉上頓時浮現喜色,蔡家,蒯家,他們在襄陽的勢力太大了,雖然他們暫時忠心,可放着他們在襄陽發展,真不是什麼好事情。

蒯良那邊還好說,畢竟雙方私交一般,暫時讓他當個右軍師,供起來,將來就算蒯家有想法,李易也能拉下臉來。

可蔡家不一樣,蔡瑁說起來還是李易的大舅子,蔡瑁如果想留在襄陽,李易真的不好拒絕,而且他也挺喜歡蔡玉那位有點彆扭的大小姐,自然更加不想與蔡家生出矛盾。

本來李易以爲這是一樁頭疼的事,沒想到卻從荀攸口中得到了意外驚喜。

李易先是感慨,但馬上就感覺有點不對,以蔡瑁的智慧和眼光,雖然不會刻意給他添堵,甚至也會主動爲他着想,可想讓蔡瑁做到“善解人意”地步,這就有些難爲他了。

再聯想到這次回到襄陽後,蔡瑁對自己的態度似乎恭敬了許多,連蔡玉的事情都沒再跟他提起,這表現簡直就跟換了個人似的,顯然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是蔡瑁想通了什麼……

李易慢慢的把目光轉向荀攸,只見荀攸笑而不語,李易眨眨眼睛,忽然明白,蔡瑁的變化,多半是荀攸的功勞啊。

李易拍拍荀攸的手,道:“先生用心良苦,易記在心裡了。”

荀攸笑笑,沒有明着承認這件事,繼續道:“恕攸冒昧,襄侯的右軍師之職,其實有人比蒯越,蔡瑁兩人更能勝任。”

李易好奇道:“不知是誰?”

荀攸緩緩道:“蒯越!”

李易的眉毛下意識的往上一挑,臉上笑容也有些維持不住了。

倒是郭嘉深深的看了荀攸一眼,其中閃過一抹深得我意的神色,顯然,郭嘉也是贊同的,只是考慮到李易的感受,他沒有開口。

李易伸手摩挲起了下巴,蒯越,李易到現在都沒想好怎麼安置他。

之前蒯良爲得李易信任,直接將蒯越送給他做人質,李易也沒客氣,蒯越現在還留在宛城。

蒯家如此坦率,雖然蒯越曾經叫人刺殺過他,而且李易的火氣也沒消散乾淨,但李易已經不好再明着報復蒯越了。

可如此一來,怎麼安排蒯越,就成了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重用,李易念頭不通達。

摒棄不用,又實在是可惜。

要知道,之前劉表能在荊州立足,蒯越在其中可是居功甚偉。

在關於蒯越的問題上,李易思考了許多種可能,但唯獨沒有想過,讓蒯越來擔任右軍師一職。

李易目光注視着荀攸,他相信,荀攸不會信口開河,他既然敢這麼說,自然會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只聽荀攸問道:“不知襄侯特意空出的這右軍師一職,是真的需要這樣一位軍師,還是,需要一個右軍師之職來籠絡人心?”

李易啞然,荀攸一言就戳中了要害。

李易坦言道:“最初確實是爲籠絡人心,直到見到先生後,纔有變化。”

“多謝襄侯賞識。”

荀攸先謝了一聲,這才又道:“既然是爲籠絡人心,那麼,以何人爲右軍師,效果最佳?”

這次不等李易回答,荀攸自己便道:“襄侯成爲荊州牧,幾乎已是必然,這點荊州官員人盡皆知,他們所在意的,是襄侯上位後,會如何對待他們這些劉表舊臣。”

“右軍師之職,徵南將軍府中次序僅在襄侯與郭軍師之下,如此高位,襄侯又要從襄陽城中取人,那麼唯有唯有蒯家與蔡家之人可以擔任。”

“兩家在荊州一文一武,威望相當,可以說,不管襄侯任命誰,都是情理之中,衆人也不會覺得例外,相反,還會覺得理所應當。”

“如此,既然世人都覺得理所應當,襄侯卻還要以此舉來表示自己的用人之心,效果雖然會有,但最後恐怕只能是馬馬虎虎啊。”

李易眉頭皺的更深,因爲他發現荀攸說的好有道理,自己之前好像真的想差了。

荀攸繼續道:“攸早先在襄陽,聽聞蒯越曾指使刺客刺殺襄侯,但刺客被襄侯德行折服,不敢再行惡事,而襄侯也既往不咎,反而將之收爲己用,事情傳開後,市井中便有人言,襄侯可比齊桓,將來必成大事,攸也是自那時起,真正決心投效襄侯。”

李易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後乾咳一聲說道:“不怕先生笑話,當時那些言語,其實我叫人放出去的。”

荀攸一呆,面部肌肉僵硬了片刻,但很快就反應過來,哈哈笑着拱手拜道:“原來是齊桓遠不如襄侯!”

“哎,先生過譽了。”

李易不好意思的拱拱手,然而荀攸話鋒一轉,又問道:“既然襄侯放言與齊桓相比,也容得下一介布衣刺客,可爲何面對真正的大才,卻遲疑了呢?”

“這……”

李易不好回答,他知道,自己能借助穿越者的優勢爭霸天下,可他的心境還不能跟那些霸主相比,最起碼現在不能。

荀攸是個聰明人,並不是一定要跟李易掰扯他不開心的事,只聽他繼續道:“襄侯的左右軍師,皆爲徵南將軍府中之人,都是襄侯親信,也只聽襄侯號令,就如郭軍師,能行使權柄,在外人看來因爲他是軍師,可實際上,這全都是襄侯信任。”

“所以,在將軍府中,無論何人爲右軍師,雖然就表面上來看,其地位還在張遼,文聘等諸多將軍之上,可實際上聰明人都明白,這位右軍師只能獻言獻策,沒有襄侯的手令,一兵一卒也調動不了。”

“所以,這樣一個有些虛的職位,給予蒯良或者蔡瑁,雖然理所應當,但二人只能感覺束手束腳,並不會因此感恩戴德,若是給了其他荊州官員,恐怕他們自己就睡不安寧,同時蔡家蒯家也難免會以爲襄侯另有其他深意。”

“可是,倘若襄侯以蒯越爲右軍師,首先蒯家必定感恩,蔡家也不會有怨言,至於其他荊州之人,他們不在乎襄侯是否會真的重用蒯越,只要襄侯將蒯越放到了那個位置上,便說明襄侯的寬容,既然襄侯連蒯越都能用,他們這些人又不曾與襄侯敵對,還需要憂心忡忡?”

“所以,襄侯若以蒯越爲右軍師,將來百利無一害,還望襄侯三思啊。”

聽荀攸將話說到了如此地步,李易知道,自己只能將心裡頭那些怨念放下了,他上前將荀攸扶了起來,感慨道:“先生金玉之言,易自但聽從,只是這樣就難免要委屈先生了。”

荀攸笑道:“襄侯願聽攸之淺見,荀無論爲太守,還是爲小吏,俱甘之如飴,可襄侯若是不聽,攸縱然高爲軍師,也是食之無味啊。”

李易哈哈大笑,道:“先生此言甚妙,來來,奉孝,你與我一同敬先生一杯。”

荀攸也笑呵呵的滿上一杯酒,道:“攸也當敬……主公一杯!”

隨着荀攸的加入,李易身邊的智囊團再次壯大,再加上李易原本就有的計劃,幾個人一合計,很快就將之後的大致事情給定了下來。

第二天,一隊快馬出了襄陽,直奔長安方向,送去了李易的公文以及劉表的舉薦信,然後襄陽城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劉表的喪事了。

襄陽城裡的諸多官員,許多都以爲李易要馬上任命官員,重新整理襄陽勢力,但李易比他們想象的要低調的多,之後一連三天,李易都在爲劉表守靈,根本不問政事,具體荊州事務,除去兵馬相關,其他全都照舊。

衆人見李易如此,也都稍稍心安,畢竟李易表現的這麼低調,其實也算是在對他們的一種示好。

不過李易也並不是真的只守靈,其他什麼都不做。

首先荊南那邊,李易已經叫人將蓋了徵南將軍大印的公文送了出去,並且“不經意”的在劉表的靈堂中表示了他要繼續征討揚州的消息。

外人摸不準李易的具體想法,也懷疑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在征討袁術這件事的態度上是一致支持的,畢竟袁術跟荊州的仇太大了。

甚至,消息傳出去之後,還有不少青壯主動要求從軍,希望能跟隨李易去打揚州,不過這些人都被李易以暫時不募兵爲由給婉拒了。

如此過了兩天,文聘那邊傳來消息,袁術已經快要退出江夏了,個別城池有所破壞,但不算嚴重,在承受範圍之內,此外,還有個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袁術派使者找到文聘,送來了黃忠的消息。

原來黃忠之前作爲俘虜,被拘押在大營後面,所以一早就被揚州軍給帶走了,後來兜兜轉轉,又被送到了袁術面前,袁術原本是想殺了黃忠泄憤的,但想到紀靈,於是,袁術就提出用黃忠交換紀靈。

李易得到這個消息後,長長的鬆了口氣,他自然是千肯萬肯的,而且讓李易感覺好笑的是,袁術擔心他不肯,竟然還表示願意加上許多珠寶來贖回紀靈。

這個其實也好理解,畢竟紀靈是袁術的先鋒,是很大的一個功勞,而黃忠雖然武藝很好,但在劉表那裡不得重用,也沒什麼太大名氣,兩人的“價值”相差實在是有些大。

李易當即給文聘去信一封,讓他務必要保住黃忠,同時派人將紀靈送往文聘處,這件事就交給文聘去處理了,雖然李易很想親自將黃忠迎回來,但此時此刻,他真的不適合離開襄陽。

第445章 你把襄侯當什麼人了!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756章 西路軍,李傕!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429章 任命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712章 袁譚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67章 保命靈藥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174章 二虎競食與反客爲主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317章 諸葛瑾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712章 袁譚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340章 李易的真面目第302章 給袁耀挖坑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87章 小妹在這裡呢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167章 金腳趾跑的快第664章 張繡的發現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219章 使君啊!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356章 賢侄啊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50章 高順的餿主意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2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34章 提議遷都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595章 司馬氏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706章 臧霸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612章 飛仙崖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601章 龐統戰陸遜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88章 心機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401章 殺機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79章 胡車兒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308章 典韋入徐州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616章 郭圖第549章 不請自來周公瑾第343章 安置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22章 再遇魏續第50章 高順的餿主意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447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746章 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