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

轉眼又是十來天過去,朝廷的旨意也終於送到襄陽,不出意外的,李易被朝廷加封爲荊州牧,假節!

這一消息傳來,讓李易的心徹底的放了下來,也終於鬆了口氣,再也不用在衆人面前裝樣子玩推辭不受的把戲了。

這些天裡,李易可是已經連着推辭了四次,感覺臉皮都有點掛不住了,但架不住襄陽城裡官員們的熱情,勸他當州牧的人愣是一波連着一波,怎麼都停不下來。

當然,真正重要的還是李易至今天開始,真正的擁有了屬於自己根基。

得到荊州,於整個天下來說,只是諸多州郡之一,但對於李易的大業來說,卻是差不多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因爲他已經撐過了早期最爲艱難的創業階段。

而且至此往後,李易已經可以和天下諸侯平起平坐,再也不用像一開始面對董卓和劉表那樣,天天裝孫子,捧臭腳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猛虎脫於牢籠,讓李易很想仰天長嘯。

然而好消息還不止於此,文聘也傳回消息,袁術已經徹底退出江夏,殘餘敗兵也基本肅清,如今李易的大軍分駐西陵,西陽兩縣,只等李易發下軍令,便可隨時收兵。

而且,文聘已經順利的將黃忠給換了回來,馬上就能抵達襄陽。

於是,大喜之下,李易便決定在徵南將軍府,也就是之前劉表的州牧府,大擺宴席,一來慶祝自己的升任州牧,二則是爲戰事慶功,至於第三嘛,則是讓荊州那些官員吃點定心丸。

宴席之前的種種繁瑣,自然無需多提,反正對李易來說,收禮收到手軟就是了。

不同於宛城的時候,那時李易雖然憑着從長安帶出的財物做家底,短時間內並不爲錢財發愁,可因爲他管理的地方有限,而且南陽又被袁術禍禍過,李易的財政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

如今得到荊州,佔據襄陽,且不說襄陽城裡堆積如山的錢糧布匹,兵戈甲冑,單單是襄陽以及周遭的正常賦稅收入,就已經足夠應對李易的正常軍備開支了。

酒宴開始前,李易讓郭嘉宣讀了一下朝廷的封賞,麾下將領各個都是一臉歡喜,特別是徐盛劉闢那些人,他們感覺自己就像是做夢一樣,跟着李易才幾天功夫,自己居然就可以光宗耀祖了,心情激動非常,一個個無不是感激涕零,爭前恐後的向李易表着自己的忠心。

李易安撫了自家人,然後目光看向劉表的那些老班底,那些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畢竟聽着旁人封侯拜將的,感覺真是相當的糟糕。

李易心中暗笑,清了清嗓子,道:“李易不才,得朝廷看重,被天子厚愛,僥倖得州牧之位,心中確實歡喜,但更多惶恐,因爲易自覺年紀太輕,閱歷不足,擔心將來不能讓荊州安穩,有負朝廷重任,有負天子厚愛,而諸位都是荊州賢能,才智遠勝於易,是以將來,易還望諸位可以多多扶持,助易治理荊州,李易在此先行拜謝!”

說罷,李易對着以蒯良蔡瑁爲首的荊州官員,深深一拜,衆人不敢託大,紛紛還禮,蒯良更是說道:“襄侯這次救荊州於水火之中,州牧之位實至名歸,而我等亦受襄侯活命之恩,將來爲襄侯奔走乃是理所應當之事,襄侯切莫言‘謝’,否則,我等實在羞愧!”

蔡瑁也在旁邊附和道:“是極,是極,襄侯執掌荊州,乃衆望所歸,我等自當爲襄侯效力!”

旁人聞言,也紛紛說道:“我等願爲襄侯效力!”

李易笑着示意衆人免禮,感慨道:“有諸位如此,荊州無憂矣。”

說罷,李易臉上笑意更濃,問道:“既然如此,易如今正好有一難事,還望諸位莫要予以建議。”

蒯良當即說道:“襄侯有事但講無妨。”

李易沒第一時間開口,而是往後走了兩步,低頭看着兩邊的座位。

左手邊,緊挨着李易位置的是郭嘉、張遼、荀攸等人,右邊則是蔡瑁、蒯良、劉先等,不過奇怪的是,蔡瑁與李易之間卻是還有一個空位,雖然餐具擺放齊整,卻是無人坐下。

李易走到空位前面,道:“今次大勝袁術,郭軍師助我良多,若無奉孝,袁術難退!”

說罷,李易對着郭嘉一禮,郭嘉趕忙起身道:“主公英明神武,智謀非常人所能及,嘉不過按照主公吩咐行事,萬萬不敢言功。”

李易哈哈一笑,道:“好了,你莫要與我客氣,坐下吧,而且,我提起你,其實是想要藉着今日酒宴,再任命一位大才爲將軍府右軍師,將來與奉孝合力助我。”

郭嘉早就知道李易想法,沒說什麼,笑了笑坐下,可蒯良他們卻是一下子來了精神,看着李易,各有各的心思。

李易轉頭看向蒯良與蔡瑁,說道:“易覺得,這右軍師之人,當從原本襄陽官員中推舉,兩位覺得何人可擔此重任?”

蒯良與蔡瑁的腦子一時間沒跟上,他們之前並沒有聽到有關右軍師任命的風聲,所以李易的話對他們來說實在有些突然。

蔡瑁眨了眨眼,趕忙向荀攸看去,但荀攸不知正跟典韋說什麼,把典韋逗得直樂,根本就沒注意到蔡瑁的目光。

蒯良心裡第一想法,就是李易要任命自己,可想想覺得有點不太應該,而且他心裡還有點虛,至於蔡瑁,也不太像,至於其他荊州官員,可能性就更小了。

於是,蒯良說道:“其實,襄侯要任命右軍師,襄侯身邊就有賢才,何必捨近求遠?”

“哦?”

李易疑惑道:“先生說的是何人?”

蒯良笑道:“正是如今代襄侯坐鎮南陽的賈詡,賈文和,賈詡自長安之時就已經追隨襄侯,勞苦功高,這軍師之職,若歸賈詡,乃是實至名歸。”

李易搖頭笑道:“賈先生自然是可以的,只是先生年紀大了些,喜靜不喜動,我也不忍他隨我顛簸征戰,不然這次討伐袁術,奉孝就要排到後面去嘍。”

衆人忍不住發出了笑聲,也認爲李易說的是事實,同時暗想,李易究竟會以誰爲軍師?

這時,劉先起身道:“啓稟襄侯,先以爲蔡將軍原爲荊州軍師,且掌管兵馬,通曉戰事,可爲右軍師!”

李易沒想到劉先會第一個站出來發言,有點意外,緊跟着,李易又看到有好幾個人看着蔡瑁蠢蠢欲動,擺明着是想將蔡瑁推上去。

之前蒯良推薦賈詡,其實是一種試探,看李易是真的想任命襄陽本地官員,還是單純的說說而已,而李易的回答已經告訴衆人,他的話是真心的,那麼,這些襄陽官員自然就要想辦法推舉與自己親近之人了。

蔡瑁見狀,心裡暗道一聲不好,特別是看到他那兩個愚蠢的弟弟也要開口的時候,再也忍耐不住,搶先上前一步,拜倒在地,道:“襄侯,瑁有一不情之請,還望襄侯應允!”

“兄長有話直說就是,何須如此?”

李易趕忙上前將蔡瑁拉了起來,旁人也好奇的看着蔡瑁,想看他是不是要毛遂自薦。

蔡瑁神色有些黯然的說道:“之前瑁自以爲通曉軍事,雖然不比先賢名將,但也相差不算太多,然而,近年來數次征戰,瑁先敗於紀靈之手,幾乎喪命,之前袁術圍城,瑁幾次出城列陣,明明佔據地利,卻還是是連戰連敗,唉。”

蔡瑁長長的嘆息了一聲,道:“瑁現在已經明白,之前的軍師之名,實在是名不副實,如今每每想起,甚是羞愧,所以,襄侯的右軍師之職,瑁實不敢多想半分,諸位同僚,也切莫再向襄侯舉薦,否則,蔡某實在無地自容。”

蔡瑁的坦白程度出乎李易的預料,也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往裡日蔡瑁雖然不是那種眼睛朝天看的人,但也不是虛懷若谷,可今天是轉性了麼,居然這麼謙虛了。

不,這比謙虛還糟糕,因爲蔡瑁是實打實的自己揭自己的傷疤。

只是,衆人在短暫的驚訝過後,腦子稍稍靈活些的,反而高看了蔡瑁一眼。

本事差點沒關係,能正視自身就好,可怕的是沒本事,還自己爲很厲害,那就是取禍之道了。

“兄長,唉,你何須自謙啊。”

蔡瑁將自己貶的太狠,李易都不好接話了,好在蔡瑁在經過了荀攸的點撥後,的確是開竅不少,眼光也長遠了,並沒有讓李易爲難,而是再次向李易拜道:“瑁自知才華平凡,但如今正當壯年,就此歸家耕讀實在不甘,所以,瑁想向襄侯求取長沙太守之位,爲襄侯安撫荊南,同時磨礪自身,以求將來有所長進,能爲襄侯大用!”

蔡瑁說罷,便深深低頭,等着李易的的回答。

宴會上衆人見狀,有人覺得蔡瑁此舉不妥,離開襄陽,也就代表着要被李易疏遠,如此一來蔡家雖然不會直接落寞,但恐怕很難繼續維持往日威勢。

當然,也有人覺得蔡瑁能正視自身很好,這一步以退爲進更是巧妙,只要李易多少有點良心,將來就不可能真的虧待了蔡瑁。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同時也注意到了“荊南”二字,李易這是決定要對荊南下手了麼?

李易將蔡瑁拉了起來,雖然早就知道蔡瑁被荀攸給說動了,可蔡瑁真的主動請調長沙太守,他還真的是挺感動的。

李易成爲荊州牧,肯定要提拔自己人,那麼原本的荊州官員,別是最高層的那些位置,差不多要下去一多半人,要說那些人心裡沒想法是不可能的。

而蔡瑁作爲荊州官員之首,他主動請調長沙,有了這個表態,就能讓許多人啞口無言,畢竟蔡瑁都甘願讓賢了,他們還好意思爭麼?

更不要說,將來荊南也的確很需要一個在荊州很有威望的人去震懾。

李易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拉着蔡瑁的手道:“答應此事不難,不過……兄長需得也答應我一件事。”

蔡瑁一怔,旋即正色道:“襄侯請講!”

李易擺擺手,笑道:“是私事,兄長無需緊張。”

蔡瑁點點頭,心裡還沒明白,倒是旁邊的蒯良想到了什麼,眉宇間露出一抹古怪之色,想笑,又不太好意思。

李易輕咳一聲,眯着眼睛,面帶笑意的說道:“易初到襄陽之時,一日在城中行走,於小橋上偶遇一女子,見其秀麗清雅,身姿縹緲,仿若洛神凌波,不似凡俗衆人,讓易目眩神迷,不能自己,待清醒之後,再觀橋上,卻是佳人渺渺,無處尋覓,唉。”

原本還有些嘈雜的宴會頓時一靜,蔡瑁更是下意識的瞪大了眼睛,他已經明白李易是什麼意思了,有些臉熱,還有點高興,但李易面對周遭那八卦的目光卻是臉不紅心不跳,繼續道:“原本易以爲今生與那等佳人再無緣分,將爲終身憾事,不想數日後卻在兄長府中見到,方知那位橋上女子乃是兄長之妹,易當時歡喜之至,有心迎娶,卻害怕唐突了佳人,再加上易當時還未安頓,生活顛簸,實在不敢開口。”

“呵呵,說來不怕諸位笑話,某日易在醉酒之後,當街留下了一篇‘洛神賦’,事後多有人問起,文中描述女子究竟何許人也,易當時不敢直言,其實,那文章便是易思念佳人所做啊。”

這時在場只要腦子沒坑,全都明白李易要幹嘛了,紛紛面露笑意,更有甚者,還搖頭晃腦的唸叨起了李易的“洛神賦”。

李易笑了笑,認真看着滿臉通紅的蔡瑁道:“不過如今不同,易已經有了安身之處,也算是小有成就,所以,易願以那‘洛神賦’爲聘,懇請兄長將令妹許配於我,可好?”

李易說罷,躬身就要向蔡瑁行禮,不過蔡瑁反應很快,一把就拉住了李易,先是笑着點了點頭,但不知想到了什麼,眼中又多了幾分黯然,道:“能得襄侯垂青,乃舍妹之福,如此……舍妹今後就託付給襄侯了,只是,只是她從小被我驕縱慣了,將來若有什麼言語不當之處,還望襄侯能寬容一二。”

第159章 誰更適合做荊州之主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6章 誰敢與我一戰第494章 英雄末路(下)第613章 修仙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548章 陸家音訊第429章 任命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749章 矛盾第199章 劉表裡外不是人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163章 襄侯,請留步!第326章 幾個熊孩子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584章 劃地稱王,豈不快哉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303章 你想去南陽?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765章 平原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674章 前進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656章 我可賢明?第314章 曹豹來訪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89章 兩個戲精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407章 典韋獻計第635章 劉繇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79章 胡車兒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584章 劃地稱王,豈不快哉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561章 袁家大小姐第279章 諸葛亮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655章 古之名將,幾人善終?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441章 南郡之變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565章 周瑜歸心第688章 亂世埋沒英雄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305章 袁術要斷李易後路第508章 全是李某之過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777章 大漢永昌(終章)第605章 關羽下落第60章 封官許願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682章 禁酒令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2章 還請公明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