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話裡有坑

對於李易將來的方向,荀攸早就有所猜測,而且,荀攸覺得自己的想法應該與李易的想法較爲契合。

所以,對於李易的這些問題,荀攸並沒有真的當做問題來看,而是將這當做李易對他的一次考量與試探。

儘管李易自打第一次見到荀攸就表現出了一種異乎尋常熱情,招攬之心顯而易見,可荀攸思來想去,覺得李易的態度應該是奔着荀家去的,而不全是針對他個人。

當然,荀攸聽說李易有很厲害的識人的本事,他也相信,李易在這方面肯定不差,可要是李易隨便瞅一眼就能分辨出深淺,那也太玄乎了。

所以,荀攸決定,今天必須給李易一個非常滿意的答案,讓李易真正的重視起他這個人來。

拿起酒杯,飲了一口,荀攸抿抿嘴,回味了一陣,然後將酒杯放下,道:“襄侯此時若是趁着大勝之勢,追擊袁術,攻入揚州,雖然失去荊州地利,進兵稍有阻礙,但袁術新敗,軍心已喪,襄侯全勝不是難事,之後朝廷必然嘉獎,襄侯有此功績,留名青史乃是必然。”

李易點點頭,微笑着注視荀攸,等着他的“但是”。

果然,就見荀攸話鋒一轉,道:“但是,如此一來,襄侯就不能先行穩定荊州,後方容易有變,而且袁術雖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襄侯縱然能勝,但恐怕也要損兵折將,如此,之後襄侯雖然得了朝廷功名,卻要讓自身根本受損,而如今天下又不算是太平,屆時難免會有有心人趁機爭奪荊州,真有如此情形,襄侯縱然不懼,但久戰之後,軍心已經疲憊,再戰,勝算實在難以估計。”

李易笑道:“先生說的不錯,與易不謀而合,還請先生說說第二個問題。”

荀攸道:“這件事情倒是頗爲簡單,襄侯可以以荊州本地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江夏太守,至於其他地方官員,襄侯也可由其舉薦,然後襄侯將之召到襄陽,一一考覈任命,如此,衆人將感激襄侯提攜之恩,百姓也會明白襄侯愛民心意,而且,若是其中有人將來出了差錯,將來也方便取代。”

李易心裡暗道一聲好黑,這般名人們的腹黑程度全都不一般啊。

不過李易本身也是個黑心的傢伙,不動聲色的點點頭,又問:“最後一件事呢?”

荀攸吸了口氣,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道:“既然襄侯欲以荊州爲根基,那麼,討伐荊南,便在此時,而且是刻不容緩!”

李易同樣神色鄭重,拱手道:“還請先生教我。”

荀攸道:“此番袁術進犯,荊州雖然連敗,但袁術來的快,去的也快,荊州並未傷及根本,比如南陽,南郡兩地,百姓、官吏全都太平無事,單單這兩地,便可再出十萬大軍,供襄侯趨使,再算上襄陽周遭兵馬,足夠襄侯征伐荊南所用。”

李易深以爲然,其實荀攸說的還是很保守的,不提南郡,單單一個南陽就有人口兩百來萬,保守估計,李易短時間就能拉起十萬兵,而且這還是在百姓生活有顧忌的情況下,真要按照三國後期的那個徵兵標準,二十萬人也能湊出來。

荀攸繼續道:“征戰之事,除去兵馬,然後就是糧草物資,之前袁術雖然連連破城,但除去黎陽之外,其他城池損耗並不算多,而且袁術又是大敗而走,不管是原本攜帶的輜重,還是搜刮的來的財物,種種物資全都來不及帶走,全留給了襄侯,再加上荊州其他地方存糧,以攸估算,足夠襄侯大軍兩年到三年之用,而區區荊南,襄侯又何須兩年?”

荀攸笑了笑,道:“兵馬,糧草,全都不缺,剩下的就是民心,恕攸直言,之前劉使君雖然善待百姓,百姓也對其敬愛有加,但劉使君太過溫和,不善兵事,百姓也就不願意爲其披堅執銳,而襄侯不同,襄侯先誅董卓,又敗袁術,這兩人都是威震天下之人,卻都非襄侯敵手,所以,士卒跟着劉使君,那是搏命求生,而跟着襄侯,卻是建功立業,試問如此情形,襄侯何愁不能聚攏人心?”

“而且!”

荀攸頓了頓,道:“之前江夏連敗,荊州上下人心惶惶,而襄侯一戰定乾坤,荊州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盡皆欽佩仰慕,這纔會希望襄侯可以坐鎮荊州,庇護荊州。”

“可單單是如此的話,荊州百姓雖然心向襄侯,但短時間內與襄侯其實還有隔閡,畢竟今日襄侯能保荊州,將來他人未必不能,可如果襄侯能夠在這時帶領荊州兵馬,再取大捷,讓人心振奮,如此,荊州上下,將來才能真正與襄侯同進同退。”

李易點頭,荀攸說的,跟他心中想法差不多,便又問道:“若是討伐袁術,新仇舊恨加起來,荊州青壯定然會踊躍上前,可討伐荊南的話,這該如何動員?”

荀攸微微一笑,道:“這個簡單,襄侯只要以徵南將軍名義,號令荊南四郡太守入襄陽問話,責問他們早先爲何明知襄陽危機,卻不施以援手,荊南四郡太守知道襄侯威名,再加上劉表亡故的消息傳出,他們心中必然畏懼,怕襄侯會趁機害了他們性命,多半不敢前來,如此,襄侯便可以清除內患爲由,興兵討伐。”

“不過,爲求周全,襄侯還可以再下令讓每郡出青壯五千,匯合於襄陽,將來跟隨襄侯大軍討伐袁術。”

“據攸所知,荊南四郡雖然人口不少,但軍力方面,大多稀鬆平常,守備或許有餘,可若是對外派兵,短時間內絕非易事!”

“所以,兩道號令齊出,荊南那四位太守必定坐蠟,這時若是真心歸附襄侯,且有決斷之人,只能親來襄陽,向襄侯請罪,懇求諒解,這樣的人襄侯可展示恩義,籠絡其爲己所用。”

“至於那些心中忌憚,不敢來的,襄侯可上表朝廷,去其太守之位,同時舉薦賢能將之替代,其必然抗命,然後襄侯就可以告訴百姓,大軍原本有意討伐袁術,奈何荊南卻有人在背後掣肘,居心不良和,百姓得知必然憤怒,如此,討伐荊南也就成爲了順應民意之事,而荊南平定後,襄侯也就成爲了真正的荊州之主!”

隨着話音落下,荀攸算是回答完了李易的問題,又喝了一口酒,然後坐好,等着李易的反應。

李易與郭嘉對視一眼,都是面露微笑。

荀攸的回答,與李易心裡的計劃基本是一樣的,所以,這答案本身並沒有給李易太多驚喜,不過,卻是得到了兩人的認可,主要是郭嘉那邊,畢竟李易總說荀攸是大才,但也要讓荀攸表示表示,這才能夠讓人真正信服。

“啪啪啪……”

李易讚賞的拍了拍手,眼中滿是笑意,問道:“聽先生之語,易只恨未能與先生早日相見,不過,今日今時卻也不晚,只是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屈就,將來與易共謀大事!”

荀攸眼睛一亮,終於等到這句話了,當即就想納頭下拜喊主公。

荀攸之前已經通過種種渠道瞭解李易這個人,大概能判斷出,李易因爲不是世家出身,對三辭三讓這類事情不太感冒,所以,他如果跟李易玩那些高冷的把戲,李易嘴上笑呵呵,可心裡咋想就不好說了,與其如此,還不如干脆點,讓李易對他多點好感來的划算。

心中這些念頭只是一閃而過,荀攸已經正坐,提氣收腹,這就要拜了,不料李易又嘆了一聲,露出滿臉的爲難之色。

荀攸動作不由一僵,他不明白李易這是怎麼了。

只見李易唏噓了一聲,拉着荀攸的手,一指郭嘉道:“先生可知奉孝如今爲何職位?”

荀攸眨了眨眼,若有所思,道:“郭軍師才智超羣,襄侯也是慧眼識珠,之前郭軍師爲襄侯主簿,如今已爲左軍師。”

李易拉着荀攸的手緊了緊,向郭嘉問道:“奉孝,適才那些話你也聽到了,你以爲以先生之才,今後當居何職啊?”

荀攸眼皮子挑了挑,有些好笑,還有些緊張。

荀攸沒想到自己還沒拜呢,李易這就給他安排上了,真的是一點都不含糊。

同時,李易玩的這一手,讓荀攸有點沒底,猜不到李易的心思,自然也就不知道會怎麼安排他。

郭嘉笑着對荀攸一拱手,然後嚴肅道:“主公,先生之才十倍於嘉,嘉願以軍師之位相讓!”

這次不等李易開口,荀攸就趕忙起身,推辭道:“不可,萬萬不可,攸初來乍到,寸功未立,卻得高位,必不能服衆,此非是用人之道,萬萬不可。”

李易也笑道:“奉孝,你說的這是哪裡話,昔日我請你相助,你不嫌易兵少將寡,卻傾心相助,舉家投奔,李易非是喜新厭舊之人,亦非涼薄之人,莫說今日,就算將來成就大事,也不會做那令人寒心之事,那所謂相讓之言,今後切勿再提了!”

“是,嘉知道了。”

郭嘉應了一聲,雖然聲音不大,但其中情緒,還是讓荀攸注意到了。

荀攸發現,李易忽然來這麼一出,並不是隨性,而是有深意的,只是他還有點摸不透。

這時,李易又對荀攸道:“如今奉孝爲左軍師,右軍師卻還空缺,呵呵,實不相瞞,當日見到先生,易便知道,那右軍師之位已經有了歸屬。”

“這,攸惶恐……”

荀攸連忙推辭,心中卻是又驚又喜,但李易卻按下他的手道:“先生不要着急推辭,且聽易把話說完。”

荀攸只能應了聲是,等着李易的下文。

李易說道:“以先生之才,足夠當得上軍師之職,只是正如之前先生顧慮,先生新到,我若是驟然給予先生高位,易原本部下,心中或許不解,但也不至於會有怨言,可原本的襄陽城中官員,恐怕就未必了。”

“雖然以如今形勢,易本不該畏懼他人想法,然而之後要與荊南開戰,易不能坐鎮襄陽,所以,這時的人心就也相當重要了。”

“於是,易思前想後,既然早先先生被朝廷任命爲蜀郡太守,不如先生之後就暫時擔任江夏太守,等江夏安定,荊州文武也見證了先生才能,然後易再以先生爲右軍師,如此可好?”

荀攸恍然,他感覺得出,李易不是忽悠,是真的重視他,而且,李易願意以江夏太守之位招攬他,單單就官位俸祿來說,其實已經超出了荀攸的預期。

只是荀攸最希望的是留在李易身邊爲他出謀劃策,而不是在外爲官。

不過見李易說的如此誠懇,荀攸也相信,自己只要在江夏好好表現,李易肯定會如約將他調到身邊重用的。

只是荀攸沒有着急答應,他總感覺有哪裡不太對,思索一陣,忽然眼睛微微睜大,暗道一聲好險,差點就掉坑裡了。

荀攸擡起頭,對着李易一拱手,正色道:“襄侯此舉不妥!”

李易很是詫異的問道:“爲何不妥?”

荀攸一本正經的說道:“江夏百廢待興,百姓惶恐,正需荊州仁義之士安撫,而攸在江夏一無名望,二無故舊,雖然自信能夠治理江夏,但事倍功半,耗時必然不短,甚至還會耽誤襄侯大事,所以,攸雖然願意爲襄侯治理江夏,卻非是最優之選!”

“哦?”

李易被荀攸反駁了自己的意見,不但沒生氣,反而更加高興了,追問道:“先生胸懷,讓易欽佩,只是先生不願的話,那敢問何人可爲江夏太守?”

荀攸暗暗鬆了口氣,他已經肯定了,李易壓根就沒想讓他但什麼江夏太守,那一問不過是在試探他的本心罷了。

李易先拋出右軍師這樣的高位,誘惑了一下,然後告訴他右軍師暫時不能給他,但不等他失望,緊跟着又拿了一個江夏太守在他鼻子面前晃悠,這種情況下,正常人的反應都是趕快抓住江夏太守的位置,別讓這個也溜了。

荀攸腦子裡也出現過如此的念頭,不過好在他雖然想當官,而且期望值還狠高,但官職本身並不是荀攸說追求的,他真正在意的,只是一個靠近李易,並且可以讓李易信任的位置。

於是,荀攸就回過味了,發現李易的問題裡有坑。

他如果接下了江夏太守,就表明他是奔着官位來的,是個短視之人,將來或許他依舊被重用,但想到答道郭嘉那樣的程度,就很難了。

相反,他回絕了李易,而且坦言自己並不是最合適的人,如此顧全大局的表現絕對能讓李易對他高看一眼。

窺破這些,荀攸雖然暗暗歡喜,可對李易的態度卻謹慎了許多,低頭想了好一會,這才認真道:“蒯良,可謂江夏太守!”

第613章 修仙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217章 黃承彥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462章 備,拜見襄侯第619章 甄姜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356章 賢侄啊第38章 董卓要點鴛鴦譜第61章 節操要少,底線要牢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102章 貂蟬第16章 芳蹤飄渺無覓處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動作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646章 多謝將軍手下留情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424章 話裡有坑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548章 陸家音訊第635章 劉繇第673章 戰局第88章 心機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316章 陶謙的黑歷史第684章 大將軍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218章 連名分都不要了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652章 峰迴路轉第477章 典韋罵營第575章 孫策去也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102章 貂蟬第498章 備去了,襄侯勿念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441章 南郡之變第771章 投降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619章 甄姜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738章 張揚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749章 矛盾第279章 諸葛亮第196章 只爲取爾性命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22章 再遇魏續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734章 大義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60章 封官許願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628章 “窮酸將軍”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409章 先生可是荀攸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677章 關雲長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504章 請戰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590章 虞翻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獄了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279章 諸葛亮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第339章 你果然在騙我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640章 步步進逼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650章 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