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

三人繼續往新野方向行去,中途龐季與張允心中難免忐忑,擔心孫策會反悔追來,也是李易鎮定自若,否則龐季很可能會不顧張允的傷勢直接帶他乘馬急行。

待接近新野城門時,有巡邏的斥候看到他們三人,上前問明情況,得知李易將張允救了回來,便趕忙回城報信,等李易到了城下的時候,劉表已經帶着幾個主要人物迎了出來。

因爲之前孫策的表現,在荊州衆人看來那是已經撕破臉了,都不覺得孫策會放人,所以,對於張允能夠活着回來都很是意外。

當他們看清楚李易那一身血跡斑斑,衣衫破損的模樣,不用李易做戲忽悠,便紛紛暗道果然兇險,開始自動腦補了一番李易如何與孫策廝殺救人的經過。

而且,孫策帶張允回來,城頭上的那些士兵也都看到了,不知多少人都在佩服李易的膽量與仁義,叫李易在荊州的威望於無形中提升了許多。

至於與李易一同擔負這次任務的龐季,卻是因爲渾身上下乾乾淨淨,直接就成爲了李易的背景板,不知道的還以爲龐季是一直呆在城裡。

可奇怪的是,劉表明知此事若要計較,龐季纔算是真正的“正使”,可他就是不看龐季,好像完全忘記了他曾叫龐季去見孫策一般。

因爲張允傷勢很重,衆人雖然好奇李易是如何將他帶回來的,但也顧不得相問,先喊來醫師大概看了一下張允的狀況,確認性命應當無礙,然後安排將他送入城中去救治。

這會兒時間已經不早,再加上劉表今日本就是要爲李易設宴接風的,乾脆就叫所有人都去縣衙參加酒宴。

衆人欣然應下,一同往縣衙走去,而在這個過程中,劉表一直都拉着李易的手,讓李易走在他的左邊,親近之意再明顯不過。

至於龐季,卻是不知被擠到哪裡去了。

蔡瑁在一旁看的也有些吃味,畢竟原本這個位置應該是他的,不過想想李易可是對劉表圖謀不軌,心中呵呵一聲,將那點不快放下。

蔡瑁思量多時,無法在李易與劉表之間做出選擇,索性,他就尋思着看這一老一少相爭,待到一方將要勝出之後,再行押寶,或許這樣做有些不被討喜,但總不會輸的太慘。

到縣衙後,劉表讓衆人先坐下,又親自取了自己的衣衫送與李易,叫侍女服侍李易將破爛的血衣換下,甚至還親自爲李易繫了腰帶,這般體貼入微的舉動,還有劉表那叫人如沐春風般的氣質,縱然李易也說不出劉表半個不是。

隨後酒宴開始,欣賞歌舞之餘便是叫李易講述他是如何將張允救出來的,李易基本都是照實說,唯有說到與孫策單挑時,隱瞞了個別身體部位刀槍不入的事實,只道是他空手奪了孫策寶劍,甚至還反傷了孫策。

李易侃侃而談,衆人聽的卻不輕鬆,他們多數都是見識過孫策衝鋒陷陣的,那當真是一個勇不可當,可李易與孫策交手,雖然回來的模樣有些狼狽,但真正受傷的可是孫策啊,豈不是說李易比孫策還厲害。

等李易說完,衆人看待李易的目光再次發生了變化。

劉表不由讚歎道:“那孫策小兒說我荊州無猛將,現在,我荊州第一猛將便在此啊!”

劉表這句話算是給李易定了個荊州第一,旁人也是連連附和,即便在場的幾個武將聽到這誇獎也沒什麼牴觸,畢竟他們自問是絕對不如孫策的,也就更不能與李易攀比了。

李易趕忙推辭道:“州牧謬讚,易雖然有些勇武,但與孫策搏殺,卻是憑藉躲閃與地利,其實勝之不武,而且荊州人口有數百萬之衆,勇武勝過易者不知有多少,這荊州第一猛將,實在是受不起啊。”

劉表卻是不管李易推辭,佯怒道:“你當老夫不知你在洛陽便數次力舉千斤,引得衆人側目,皆稱你力氣不弱於項羽,怎麼,到了荊州反倒是謙虛起來了?”

李易感覺劉表似乎話中有話,但一時間也不好細細辨別,只能笑道:“好叫州牧知曉,不是我故意謙虛,只因近些時日所見叫我知曉如今荊襄繁華,還要勝過長安洛陽許多,再加上見過了州牧,還有在場諸位,方知荊襄非是尋常之地,其中不知有多少賢能大才,我如今年不過二十,德行不足,自當心存敬畏。”

聽了李易的這番對答,在場衆人都是面露笑意,畢竟他們多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李易誇他們家鄉,沒有不高興的道理。

而劉表雖然也在笑,心中卻是道了一聲可惜,他是越來越欣賞李易了,就如同之前的董卓一樣,看到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年輕人,當然是想收爲己用了。

至於劉表之前的稱讚,就是想要李易驕傲自滿,畢竟年輕人嘛,一旦自傲就難免會得罪荊州本土之人,再糟糕一點就是舉步維艱,那麼劉表就方便下手了,不想李易卻是如同滑魚一般,根本沒進他的套中。

不過這只是隨口一句話罷了,不成劉表也不在意,大笑道:“這荊州第一猛將的名頭你便擔了吧,若是有人不服氣,您儘管接下就是。”

李易苦笑道:“若是接不下呢?”

劉表笑眯眯的一捋美髯,道:“老夫許他一箇中郎將便是。”

廳堂中所有人聞言一驚,頓時安靜,但馬上又陸續笑了出聲,除了幾個腦子比較直的傢伙覺得劉表是在開玩笑活躍氣氛,其餘人則是盡皆察覺到,這位州牧大人似乎是被李易的話說動,想要大舉招攬賢才了。

李易不好再推辭,俯身向劉表拜謝,這荊州第一猛將的名號便算是笑納了。

不過李易心中卻打定了注意,他日有機會見到黃忠,一定要來一句“老將軍壯勇如斯,荊州第一猛將非老將軍莫屬”,然後就把這個不要錢的名號當做大人情送給黃忠,不信老黃忠不高興。

李易正想着黃忠,劉表拍了拍手,一名侍女雙手捧一托盤入內,上蓋紅綢布,微微凸起,不知其中何物。

侍女將托盤放到李易面前,劉表示意道:“雲龍,你看這些可還喜歡?”

“哦,這是什麼?”

李易說着,伸手摘去綢布,只覺光芒刺目,眼睛不由眯縫了一下,同時,廳堂內衆人也紛紛看來,如蔡瑁這般大家族出身的也就罷了,但一些出身尋常的,如張虎陳生等人已經是兩眼放光,就差流口水了。

原來盤中盛放的是一對品相極佳的玉璧,還有十顆鴿子蛋般大小的明珠,縱然李易不好此類,也知道價值不菲,怕是不下千金,頓時面露驚惶,道:“州牧這是何意?”

劉表擺擺手,示意李易不要着急,說道:“雲龍冒險深入敵營,救得公濟歸來,此乃大功勞。”

李易推辭道:“州牧統管一州,且易乃是南陽太守,爲州牧分憂實乃分內之事,當不得重賞。”

劉表卻道:“功勞賞賜我心中另有決斷,這些財物卻是與公事無關。”

李易楞了楞,這下倒是真的不明白了。

劉表笑了笑,笑容有些唏噓,嘆道:“公濟是我外甥,他父母早亡,然後隨我多年,我視其如親子,他被孫策擄去,我雖然貴爲一州之主,卻無力營救,當真是心痛有如刀絞!”

劉表說着,掉下了兩顆淚來,這倒不是裝的了,實在是張允的樣子有夠慘烈,就連李易看到的時候也覺得有些不適。

李易趕忙寬慰了兩句,劉表擦了擦眼角,說道:“幸有云龍勇猛,救出了我這可憐的外甥,否則老夫百年之後,還有何顏面再見親人?所以,這禮乃是老夫私人所贈,雲龍莫要推辭。”

劉表說罷便向李易拜謝,李易趕忙側身還禮,本來他覺得劉表送禮收就收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看着劉表拜謝的模樣,頓時發現不對,忙道:“州牧這說的是哪裡話,那孫策視我爲殺父仇人,張將軍受苦其實還是因我而起,我雖然將張將軍帶回,卻不能減輕心中歉疚,若是再收下這重禮,豈不是羞煞我了?”

李易剛纔也是被明珠晃了眼,險些就收下,幸好他反應不慢,品出了其中味道。

因爲孫策之前的交換條件,許多人都認爲張允遭罪是代李易受過,不過因爲李易親自犯險將張允救回,馬馬虎虎算是兩清。

可要是李易因此受了劉表的謝禮,那就不一樣了,縱然沒人敢明說李易不是,但在心中指責他人品的絕對不在少數。

所以,李易是斷然不能收下這謝禮的。

同時,李易也不由暗暗吐槽,這劉表說話句句都是坑啊。

劉表卻是堅持,說道:“公濟兵敗被擒,是他自己不慎,與雲龍無關,這禮你若是不收,豈不是叫人恥笑老夫刻薄寡恩?”

李易嘴角抽了抽,劉表把話說成這樣,真的叫他有點不得車收的感覺。

不過李易是什麼人,眼珠子一動,瞧見了座次算是中列的龐季。

自打將張允送回之後,龐季的存在感就被無限拉低,就連李易這個新來的也看得出似是劉表故意爲之,這叫李易不由想起一件事情來。

劉表入荊州後訪名士,求賢才,可是很努力的,他如劉備三顧請諸葛一樣,屢次上門請龐德公出仕,結果龐德公不甩他,叫劉表砰了一鼻子灰。

李易換位思考,他要是被人屢屢拒絕,心裡絕對有疙瘩,如果對方只有尋常才幹也就算了,要是諸葛亮這等人物,他多半會暗下殺手。

所以,李易猜測劉表可能是又在龐德公那裡折了面子,便要拿龐季來出氣。

李易心裡嘀咕了一下,然後伸手向龐季那邊一引,說道:“我雖然與孫策較量了一場,卻是沒有膽子入他營地,幸好子尚膽氣過人,之身去見孫策,將他激將出來,否則斷然不能將張將軍請回,所以,這禮物一事,我想要與子尚商議一番,不知可否?”

劉表鬍鬚顫了一下,他的確是針對了龐季,或者說是針對龐家。

原因與李易想的差不多,龐家人不願爲他效力,也就一個熱功名利的龐季早早出仕,而且龐季的性格還不爲他所喜。

這種情況短時間還好,時間長了劉表就想,你們龐家不願意出仕,那就一個都別出仕好了,一個世家數年,乃至是數年在官場上沒有作爲,龐德公還能坐得住麼?

所以,劉表想借龐季向龐家傳遞一個信號,而最終目的,就是叫龐家人出來支持他。

至於龐季,不過是被兩邊大佬誤傷的倒黴蛋罷了。

劉表雖然有意打擊龐季,但李易開口了,而且還有理有據,劉表只能點頭任由李易去找龐季商議。

再說龐季,他是個聰明人,能猜到劉表心中對龐德公不滿的,不過他也不在意,畢竟劉表進入主荊州的時候他有不小功勞。

至於這幾天劉表的冷落,龐季也認爲是張允被俘,他不能救出,惹得劉表不快。

可是,將張允帶回來後,李易並沒有將所有功勞獨吞,但劉表就是對他不聞不問,好像他完全沒有參與一樣!

一開始龐季還安慰自己劉表只是激動之下忽略了,但隨後又是論功,又是私人謝禮,依然沒有提他一句,龐季要是還緩不過味兒來,他就不配姓龐了。

再想到周遭諸多同僚近日對自己的態度,龐季徹底明白過來,心中不由苦笑一聲,感覺這裡甚是無趣,打算等新野事情瞭解,他就去向劉表請辭。

不想就是在龐季最爲心灰意冷之時,李易卻是忽然提到了他的名字。

坦白的講,剛剛劉表那般厚待李易,龐季真的有些嫉妒呢,可現在,旁人皆對他忽視,唯有李易記得他……

龐季慚愧,恨恨的掐了大腿一把,直接掐出了血。

李易坐到龐季身邊,他見龐季臉色不太好,只道他是因爲被劉表針對,不過衆目睽睽之下李易只能裝作看不見,笑道:“州牧的禮物,我想問問子尚的想法。”

龐季吸了口氣,叫自己的表情儘可能自然一些,答道:“此行能夠成功,全仗李太守英勇,我如何能做主?”

李易搖頭,很是認真的說道:“子尚功勞當有一半。”

龐季餘光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劉表,又看了看李易,鼻頭忽然一酸,低頭道:“全憑太守做主!”

“好,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氣了。”

李易笑了,他等的就是龐季的表態,就見他頓了頓,在衆人的注視下,問道:“我欲以這些財物折價購買糧草,然後交於荊州府庫,用於賑濟南陽逃難百姓,子尚意下如何?”

禮物本就沒龐季的份,龐季自然是沒有不同意的道理,當即點頭,於是,李易笑呵呵的看向劉表。

如此劉表還能說什麼,只能誇讚一聲襄侯果然忠義仁厚,心裡卻是有些鬱悶,李易落了個輕財的好名,他卻是左手倒右手,做事尷尬。

至於李易會不會因爲交好龐季,然後順勢與龐家產生一些比較深入的交流,劉表卻是想都沒想過,龐家連他的面子都不給,李易不過一年輕人而已,又算得什麼?

第79章 胡車兒第684章 大將軍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7章 酒尚溫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31章 高順升官第46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540章 贈劍第308章 典韋入徐州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273章 典韋東遊記(下)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721章 衝鋒陷陣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700章 使君何故哀傷?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286章 自家人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1章 翼德不要衝動第513章 瞞天過海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96章 祖茂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548章 陸家音訊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547章 顧雍第397章 點將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210章 我爹爹是黃承彥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62章 差點就被感動了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736章 稱帝?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765章 平原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12章 還請公明拭目以待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485章 呂布起兵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675章 一人抵萬軍第246章 再見蔡琰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80章 屠村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750章 農商第503章 取揚州,刻不容緩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331章 欺負你又怎樣?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67章 保命靈藥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356章 賢侄啊第458章 你這逆子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79章 胡車兒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662章 曹操,兗州,棄子第740章 馬超第128章 刑徒營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第756章 西路軍,李傕!第472章 陳宮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