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章 科舉

一百八十一章 科舉

“就依士元所言,子初(劉巴)之策暫緩。”對劉備來說,數萬私兵和十多萬百姓的誘惑力,要遠比錢財來的更重,“至於孝直……”劉備頓了一頓,腦子裡想到了一人,“除去他的蜀郡太守一職,調德昂(李恢)接任。”

“李恢?”劉憲眉頭禁不住向上一揚,跳的這麼快,可真讓他有些想不到。話說回來,李恢還是自己引薦給的劉備,這才三四個月就在劉備心中有了如此重的份量,真是不簡單啊!。

李恢,本爲犍爲郡督郵,其姑夫爨習是建伶縣令,因爲亂法度被貶,李恢連坐免官。但由於爨家是犍爲郡中有數的豪族望族,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壓了下來,沒有免李恢的官。

後董和見他謀識不凡,便在年初推薦李恢到了益州就職,可半道之上李恢聽說二劉開戰,心中認定劉璋不成,而劉備則能成功,於是便假稱自己是犍爲郡裡派來拜見劉備的使者,於綿竹未見劉備先見了劉憲。對於李恢這個名字,劉憲還是有幾分印象的,當即舉薦到了劉備帳下。後來忙於軍務,直到道受傷都沒再和李恢有所接觸,但聽說他很受劉備的賞識。

現在看來,這傳言倒也無半點虛假,畢竟李恢才年不過三旬,就被放在蜀郡太守這個重要位置上,他本人自然是極受劉備欣賞的。

“主公英明。”諸葛亮、龐統想得卻比劉憲更遠,他倆的腦子裡可一直都存在着“派系”二字的。

李恢出身益州,雖然之前因官職卑微與張鬆、黃權等幾個大佬交往無幾,但畢竟是本土派之人。

劉備拿下法正的蜀郡太守,那雖可以說是懲罰,但畢竟是法正犯過在先,只能說得上“應該”,相比較本土派被剪除私兵之責,東州派的懲罰就太過輕鬆了些。如此之下,令李恢擔任蜀郡太守,就算得上是對本土派做出的彌補。

“英明?”劉備感嘆一聲,臉上帶的笑容也掛上了幾分苦色,“德昂才學不俗,可到底年輕了些,若不是實在沒人,我怎會這麼早就推他上位。”搖了搖頭,他繼續說道:“益州初定,所需之事繁雜多亂,萬絮千頭皆用得着人。可偏偏蜀中人氏又感於舊怨,棄政事而不顧,吵鬧個不休,實是讓人厭煩。若非用之纔不足,我豈能容他們如此放肆。”

“曹操昔日下‘徵賢令’召集天下有才之士,所獲之中雖有無德之徒,然有才不凡之輩着實不少。其能有今日之盛,徵賢令功不可沒。”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漢末三國最重要的同樣是人才。

雖然是己軍的最大敵人,可曹操之雄才大略當是令人傾服。諸葛亮頓了一頓,繼續開口說道,目標卻指向了劉憲,“亮曾聽主公談起科舉二字,知道乃是出自上將軍之口,不知可否解釋一二?”

科舉,說到這個話題,那還是在建安十年。

那個時候劉備客居新野,劉憲所在淮南則是“歸附”了劉表,二人唯一能見面的機會就是在劉表誕辰和大年新春之際。

劉備那個時候正在感慨自己“髀肉復生”,一次醉酒之後對着劉憲大發感慨,言語中對自己青年時期因家境貧寒,無有餘資而不能得郡縣舉薦,大噴口水。

劉憲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漢代選官有察舉、徵召、闢除、任子等法,但到了東漢中期以後卻多重士人名聲,少察其實際才幹。大家豪門子弟求名豈不是輕而易舉,加上那個家族勢力,這舉孝廉、茂才等等幾乎都落在了豪門子弟身上,使得累世公卿之家層出不窮的同時,朝廷之中無能者也越來越多,更使得衆多真正大才之人被埋沒難出。

劉憲那時候酒也喝了不少,嘴上這麼一哆嗦,就嘣出了“科舉”來了。只是對科舉劉憲瞭解的實在有限,而且他也不想提到這倆字,一是因爲怕不適應這個年代,二則是因爲這兩個字會讓他想起另外兩個他的延伸意思——考試。

五年前,自己不過是語音不詳的隨口一說,劉備這個時候都還記得?

詫異的望着劉備,劉憲有點不敢相信。

劉備溫溫一笑,略帶着苦澀之意。想到自己年幼之時,叔父傾盡財力供養自己讀書,年歲長後(十五歲)更是送到了大儒盧植門下(公孫瓚就是那個時候和劉備認識的),期望的就是要自己早日出人頭地。

可惜事不從人願,最終一事無成。直到黃巾亂起,才抓住了一個良機。立下不小的功勳,卻因爲無人幫言,最後只落了個小小的安熹縣尉。

假如朝廷真的能像元度那日所言,公開考論,量才舉士。以自己的一身所學,豈會淪落到販履織蓆爲生。

劉憲並不知道,自己那日的隨口一說卻是真真的戳在了劉備心痛之處,更讓他想起了自己在失落中逝去的叔父、母親。

“主公,二位軍師,這科舉,乃是憲早年思量到的。”淡淡一笑,劉憲儘量保持着面上的表情,“我大漢自和帝以後,舉孝廉、舉茂才,昔日的爲國選才,已然被世族大家所壟斷。那些豪門子弟互相吹捧,弄虛作假,身居高位易如翻掌。主公不聞那首童謠: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無能之輩得居高官,最終罹害的還是百姓,危害的還是社稷。是以,憲妄度猜想,若有朝一日,天下之官皆是朝廷考拔才學而出,那百姓該是何等之樂。

出一題,試論而考,召天下有才之士來試。策論高遠,才學超人者,選中爲官。不聞高低貴賤,只看才學多寡。

文官可如此,武將也可如此。一作文,一行武,二科論來,是爲科舉。”

劉備等人若是真的有意於科舉,劉憲自然樂的給他們詳細說道。畢竟後世演義中,蜀漢的官員選拔幾乎是回到了西漢初年的“任子”。

曹魏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而蜀漢比它還要更激進,文武官員直接任用功臣、元勳的子弟充任。或許是因爲蜀漢一朝都忙着匡復中原,無心也無力制定選拔人才制度,但是這個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會是埋下無窮隱患的。

而且蜀漢官員選拔制度還有另外一大特色,功勞越高的大臣的子孫官位就越高:“張苞,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爲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張飛二子張紹“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孫張遵爲尚書。

關興,關羽之子,關平之弟。官至侍中、中監軍,繼承其父漢壽亭侯爵位。有子關統、關彝。關統,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趙雲長子趙統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可見一番啊!

科舉制若在蜀漢施行,有益無害。

八十章 正道詭計二百章 雲霞似錦八十六章 脫困襄陽一百五十八章 雒縣大戰八十章 正道詭計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八十九章 火燒新野上三百九十五章 打草驚蛇一百三十八章 馬謖之論一百九十二章 捲毛神駿四百一十章 重甲騎兵雙邊馬鐙一百八十四章 孫權的算盤三百三十三章 河西征伐二太原王凌一百七十二章 望遠三百三十六章 懼一人非爲一軍二百九十三章 關平vs張合二百七十一章 張飛使計三百五十七章 關平戰曹彰下一百四十章 願爲武將一百一十四章 唯有常山趙子龍一百五十章 取白水二十章 扯虎皮一百二十一章 長沙之戰四百零八章 陸遜之謀荊州之議一百三十六章 公安三十五章 定九江三百二十二章 戰略欺騙六十五章 加官晉爵二百七十章 立足已穩二百七十五章 歷城會戰四大局已定一百九十七章 禿龍洞二百零一章 山谷遇襲一百六十八章 無題二百九十九章 鐵滑車五十四章 坐鎮汝南第四卷征伐天下二百八十四章 龐統巧設計張合入甕來三百三十三章 河西征伐二太原王凌三百六十七章一百三十八章 馬謖之論二百三十一章 肉搏四百三十章二百二十三章 馬氏父子四百三十四章 大戰落曹操謀二十三章 立威上二百六十三章三百七十章 城頭喋血二百八十八章 大戰序幕第7章 力媲虎癡三百三十九章四百三十一章 無題三百零六章 妻兒和姜維出現三十六章 計安玄德二百一十六章 斜谷出口三百六十七章三百五十一章二百一十二章 無當軍首一百四十五章 勸劉奪蜀五十六章 曹操來襲二百四十章 戰長離二百六十六章 姜維老爹一百五十四章 收李嚴定綿竹三百一十五章 血戰鮮卑一二百六十六章 姜維老爹一百六十二章 兵悍將勇一百九十九章 孟獲設計三百九十八章 破焉耆上六十章 穰山之戰有改動十二章 蟬心亂二百六十六章 姜維老爹一百一十七章 臥龍之謀八十七章 魏延霍峻三百三十四章 河西征伐三大戰告捷二百六十七章三百八十章 長安攻略九兵出子午谷二百一十三章 曹操出手一百五十六章 落鳳坡前不棲鳳二百二十章 奪城前奏三百零八章 錢貴四十四章 巢湖之濱二百九十四章 龐德戰夏侯三百四十三章 鐵騎南來三百六十六章 奪城三百一十四章 調兵遣將三百三十章 馬騰受熬五十四章 坐鎮汝南二百五十七章 無題三百一十二章 北線戰起三百二十一章一百七十章 圖謀漢中三百九十章 長安攻略十八河東一百八十七章一百六十八章 無題三百九十一章 長安攻略二十黃忠二十章 扯虎皮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鮮卑五車陣一百九十五章 夾山峪十五章 果然有鬼三百七十二章 長安攻略一三百六十九章 攻蘭池三百零五章 成都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