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

“噗!”有人噴出了剛放進嘴裡的食物。

“哧……咳咳咳!”有人拼命往嘴裡吸氣,卻無助於緩解嘴裡或心裡的驚詫,最終化成了一連串的咳嗽。

入口的食物很有問題,王羽說的話問題更大。雙重打擊之下,即便是賈詡這樣的老狐狸,田豐這樣的穩重人,都不可避免的露出了最狼狽的一面。

“主公……您……咳咳……”田豐強作鎮定,想說些什麼,但很快被嘴裡、鼻腔裡噴涌着的那股刺激性感覺給堵回去了。

其實老田的養氣功夫還是很厲害的,雖然首次品嚐芥末這種調料,但他保持了足夠的警惕,蘸的調料並不多,吃的時候更是隻咬下了邊緣的一角。之所以這麼狼狽,是因爲王羽語出驚人,嚇得他手一抖,把一整塊魚生都給吃了下去,於是就悲劇了。

賈詡第一次顧不上盤算別人的心情,有了田豐的前車之鑑,他當然不會貿然開口,而是努力的壓抑着,不讓那股子讓人窒息般的辣氣噴出來。憋得很辛苦,他一張胖臉也是漲得通紅,看起來好像秋天的大蘋果一般。

這兩位老江湖都着了道,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一貫以氣度儒雅著稱的糜竺將一口食物噴在了衣襟上,手忙腳亂的擦拭時,卻打翻了身邊國淵的酒盞;國淵淋了半邊身子的酒,卻依然伏在桌案上不肯起來,沒辦法,不這樣,他就沒法保證自己不把嘴裡的酒水和食物噴在王修身上……

連少年老成的諸葛亮也端不住架子了,抖着袍袖,遮着臉。一副羞於見人的模樣。

唯一沒什麼影響的,只有太史慈和龐統,這二位的心思本也沒在王羽說的話上,而是對新奇的食物更感興趣一些。

在後世,三文魚已經絕跡於華夏沿海,這時代倒是捕撈得到,但畢竟是海魚,生於荊州的龐統是不可能看過的。而太史慈雖然對魚不陌生,但這種吃法和調料卻讓他大有興趣。根本沒注意王羽說些什麼。

芥末雖辣,但只要有所準備,調整好呼吸,也沒那麼可怕。在場衆人之所以着了道,都是因爲被王羽的話所影響。亂了心神,這才被芥末趁機而入,搞得狼狽不堪。

“呵呵,大家都別激動,只是討論一下,不是今天就要做,淡定。淡定。”一片狼藉,王羽倒也不生氣,笑吟吟的說着,那略帶矜持的笑容。放在衆臣眼中,卻怎麼看怎麼可惡。

他分明就是故意的,等着看大家的熱鬧呢!

但此刻也沒人有餘暇跟他計較了,要毛巾的要毛巾。要水的要水,漸漸適應了刺激性氣味和話題的衆人都忙做了一團。

“爽快。爽快!渾身的毛孔都像是噴開了似的,太舒服了,不愧是主公親手調製的沒事啊。”在這種情況下,太史慈的高聲讚歎未免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是吧?很好吃吧?”王羽樂了。

由於缺少很多必要的調料,很多種後世的美食都難以複製,看着比後世綠色健康一百倍、一千倍的美食不能享受,這是怎樣的一種浪費啊?有了餘暇後,他便一直致力於複製後世的美食,辣椒之類的東西不可得,但芥末卻沒多大技術含量,很容易就讓他搞出來了。

這時代的近海生物,可比後世多多了,食材多得是,王羽決定在接下來休養生息的幾年,一定要把後世他所知,有條件施行的烹飪方法都複製出來,讓青州在各個方面都成爲天下的中心。

太史慈點頭不迭,伸出筷子一夾,在調料碟中來回抹了幾下,這纔將魚片放入嘴裡。閉上嘴,深吸一口氣,片刻,將其呼出,臉上盡是回味無窮的神情:“嗯,這是男兒的食物,上陣前來上一口,持刀都多幾分力氣。對了,主公,您剛纔說什麼來着?”

“哦,我說稱帝的事。”王羽若無其事的回答,正忙於清潔的衆人都顧不上吐槽太史慈,或者品味芥末的美味了,紛紛擡起頭來,豎起了耳朵。

“哦,您要稱帝了?”太史慈毫不意外的點點頭,手中筷子伸縮如風,一邊對答,一邊大快朵頤。

他問的隨意,但在場衆人的心卻都懸了起來。

在政治決策上,稱帝可說是影響最大的一件事。這件事牽扯着青州,乃至整個天下的氣運,若是處置不當,青州目前的大好局面就會毀於一旦。

對此事,青州軍中各人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反對者固然不少,但支持者更多,誰不盼着水漲船高,做個開國元勳呢?倒是像太史慈這種,持無所謂態度的人很少,但也只有太史慈,才能行若無事的問出這句話,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被一句話就亂了心神。

“那倒不是,就是給大家交個底,省得老是有人胡思亂想,耽誤了正事。”王羽表現出來的態度和太史慈很像,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全然沒有真正的梟雄說一半,留一半,給聽衆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來發揮。

“主公的意思是……”王羽的言外之意,田豐聽得很清楚,他遲疑着發問,想得到一個切實的答案,因爲這個答案讓他有些無法相信。

“很簡單,那就是本將不會稱帝,本將的子孫當然也不會,強漢之名,將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直到千秋萬世。所以,對此心存疑慮的人,就不需要再胡思亂想了,一切照舊便是。”整個廳堂都靜悄悄的,一絲雜音都沒有,只有王羽擲地有聲的話語在迴盪不休。

堂下衆人神情各異,絕大多數人都覺得異常震驚。

無論支持與否,衆人都有個共識,現在的確不是稱帝的好時機。漢帝健在只是一方面,關鍵是青州的實力還不夠強,一旦稱帝,就會面對天下諸侯的圍攻。連原本趨於附庸地位的那些,也有可能突然反水,這對青州的發展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王羽今天本來是要解決政務的,結果卻突然提起這麼個話題,衆人都打起了精神,想着從他的暗示中,分析出點什麼,做出合理的應對。但誰能想到。王羽的話斬釘截鐵,連一絲餘地都沒留。

若他是個劉姓宗室,說這話倒是留下了餘地。當今天子的威嚴已是蕩然無存,將來的下場不是被廢,就是被暗殺。總之沒個好下場。等天子完蛋了,王羽就可以利用宗室的身份,名正言順的繼承漢室大統了,這樣也沒有違背今日的許諾。

可王羽姓王,沒這個機會,他甚至還將子孫上位的路給封上了,難道他真的完全沒這方面的想法?

可是。他在青州施行的新政,和漢朝固有的傳統幾乎完全背離。就算他本心不是爲了謀朝篡位,只是出於富強青州的目的,想要將新政保持下去。也必須得建立新朝,方能讓新政有延續性,不被破壞吧?

種種矛盾之處,令人疑惑。即便是最憂心政務的國淵,這一刻都忘記了土地問題。苦苦思索着,王羽此舉到底有什麼深意。

衆人心中的震撼,更是難以言表。連被擺了一道,正憋着勁,要給搞無聊惡作劇的王羽個好看的諸葛亮,此刻也是說不出話來。

太史慈發覺了氣氛的異常,依依不捨的放下了筷子,看看呆若木雞的同僚們,再看看行若無事的王羽,他小心翼翼的問道:“主公,您說真的啊?”

“男兒一諾千金,某豈會拿這種事開玩笑?”王羽灑然一笑:“其實,不稱帝有不稱帝的好處,如果一定要登上那個位置,反而會有很多麻煩,趁着今天大家都在,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大家一起參詳參詳。”

“……”羣臣面面相覷。

這也算是開天闢地的第一遭了,這麼多人聚在一起,一邊吃飯,討論稱帝與否的利弊。就算是當年以不遵禮數而聞名的高祖皇帝,也沒幹過這種事啊。

這種話題,也是能公開討論的?

沒人答話,王羽也不在意,自顧自的說了起來:“稱帝,會涉及到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影響深遠,第一個,是榜樣的作用……”

王羽認爲,通常而論,開國者怎麼得的天下,在其後的治國政策中,就會怎麼體現出來,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對這種方式的嚴防死守。

靠篡位得天下的,就會加倍防着別人謀逆;靠洗腦搧動民衆起家的,也會對類似的組織特別重視;靠勾結外敵上位的,就會在這方面有所防備。

總之,每個帝王都會力圖讓自己的上位過程變得名正言順,同時對類似的苗頭深惡痛絕。

王羽身上的漢臣烙印非常深,當今天子給他的封賞給他提供了便利,但也同樣是枷鎖。儘管將來統一天下,靠的是百戰建功,但只要他行了廢立之事,一個篡逆的頭銜就逃不掉了。

以王羽的霸氣,對後世評說當然是不在意的,可名不正則言不順,他活着的時候不要緊,但他的子孫勢必對此非常緊張。

王羽能想象得出,他的子孫們會嚴格約束武將的權力,並打壓武人的地位,對軍隊做出種種限制,使得武人無法形成實質性的威脅。同時,他們會在朝堂上大肆推行權術,激化文臣之間的矛盾,讓文臣無法擰成一股勁兒。

這兩種現象的出現,將不會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王羽認爲,哪怕自己留下祖訓之類的東西,也沒辦法改變即將發生的事實。

而這兩項舉措實施後,會帶來一系列很可怕的結果,他描述出來的場景,也讓在場衆人爲之心驚肉跳。

“士卒比農夫都不如,只有罪犯這種身不由己之人,纔會去當兵,戰力比青州的民兵還要差很多,而這些人將是保衛邊疆的主力,面對的是一直在大自然的天威下掙扎求存的野蠻人對手。”

“朝堂上永無寧日,黨爭之外,一切罪行只要符合了士大夫間的潛規則,就不會受到朝廷律法的懲處……貪腐、買官、通敵、賣國……都將成爲常態。”

“這樣的王朝對內倒是遊刃有餘,可一對上外敵就只能麻爪,縱有四海之富,百萬之兵,也會被塞外人數遠遜的野蠻人輕易推倒,使華夏大地淪陷至黑暗之中。”

王羽借鑑的,正是宋、明二朝。

田豐等人一直認爲,桓、靈時代,就是很黑暗的時代了,可是,和王羽描繪出的場景相比,桓靈時代完全就是繁榮盛世麼。

鮮卑也好,羌胡也罷,他們寇邊的目的只是搶掠,就算是漢廷最虛弱的時候,只要朝廷稍微認真一點,派遣一員上將討伐,胡虜就只有望風而逃的份兒,哪敢有什麼進窺中原的心思?

第二個問題,則是酬功的問題。

如果王羽自己當皇帝,那麼他就必須給跟着他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一個交待。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封爵授官,但這會對未來形成隱患,搞個不好,就會重蹈七國之亂的覆轍。

王羽拳頭最大,所以他當皇帝,其他人拳頭小點,但怎麼也得有個王侯之賞吧?有了爵位,就得有領地和權力,想當皇帝,就得用這些東西換取其他人的支持。將來的隱患,也只能暫且放放了。

封賞少了,肯定又會被說成刻薄。

於是,到了最後,就只剩下了一個辦法了——效仿漢高祖,來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我想,沒人喜歡這樣吧?”一通長篇大論後,王羽如是問道。

其實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王羽不打算用權術治國,他不光想着在青州軍內部杜絕權術的應用,並且在一統天下後,也要繼續這樣的政策。

因爲還沒經歷過兩晉的悲劇,不知道在權術方面登峰造極的司馬氏後來的結局,所以沒人知道,王羽爲何對權術如此深惡痛絕。但通過王羽這番話,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決心——沒錯,他就是要來真的!

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第62章 富貴險中求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七百章 鐵騎碾壓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六六六章 時尚高唐第15章 權柄終在握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一三八章 陽人之戰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四二七章 一着閒棋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四九一章 昨日重現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七三二章 漢軍威武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一一五章 一發動全身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六三四章 伯符不服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二一九章 意外連連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四二零章 圍而盡殺之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一二七章 複雜的形勢第69章 豁然開朗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第95章 黃巾力士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五一二章 聲東擊西第85章 情場如戰場八一六章 關中劇變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第100章 烽煙處處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第26章 敵友難分明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第81章 月夜私會九六一章 逝者如風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七百章 鐵騎碾壓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第68章 下次長進點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