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

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

許都城下。

白袍疾行。

“許都重地,來者何人!”

城頭的守將,見數千白袍騎兵疾馳而來,連忙聚兵城樓,嚴陣以待。

“白袍營副將孫策,護送左將軍麾下軍師將軍來許都議事,速開城門。”孫策自持旗手手中接過將旗,策馬向前,大聲應道。

劉備的白袍營?

軍師將軍鄭平?

守將不敢怠慢,連忙喝令城卒放下吊橋,隨後親自出城迎接。

“鄭軍師可在?”

“你是何人?”

“長水校尉種輯!”

種輯在配合盧植誅董後,本以爲可以升遷。

結果因爲盧植病亡,種輯在朝中一直處於邊緣地帶。

後因護送劉協東歸而被曹操任命爲長水校尉,雖說是皇帝親軍,但實際上就是個閒職。

曹操也不可能真的讓劉協擁有親軍。

逢紀亂許都後,死了不少人。

以至於馬騰韓遂逢紀等人離開後,種輯這個長水校尉閒職,也被臨時充任城門令。

劉備入許都後,種輯尋到機會見劉備,聊及跟盧植的交情,成了許都城的文武舊臣中,少數支持劉備的朝官。

“長水校尉種輯,見過鄭軍師。”種輯恭敬的向鄭平施禮。

不論身份地位,還是名望家世,鄭平如今都是種輯需要仰望的存在,如今又初投劉備,種輯的姿態自然是很低。

鄭平回了一禮,詢問道:“種校尉昔日爲義討賊,有誅董之功,爲何會在城門處駐守?”

種輯想起這幾年在朝中被邊緣化的種種,輕嘆道:“曹賊專權,忠臣義士難有作爲。輯前幾日曾與左將軍會面,左將軍待輯頗厚,輯深感左將軍仁德。”

一陣寒暄,鄭平已對種輯有了近一步的瞭解。

鄭平邀種輯在城樓附近坐下,又令人準備了仙人釀等上等美酒款待種輯,種輯受寵若驚。

“種校尉可知,這許都城中,還有多少人願意支持左將軍的。”鄭平徐徐而問,這酒,自然不是讓種輯白喝的。

種輯斂容而道:“能支持左將軍的,多是地位不高的小官,以及如輯一般雖然地位尚可卻無實權的。那些身居高位亦或者實權的公卿,皆不願支持左將軍。”

雖說鄭平沒有明說支持左將軍稱帝,但種輯畢竟也是宦海多年的人,心思亦是玲瓏。

如今劉協已死,許都城中對誰繼任大統的事都吵了一個多月了還沒吵出個結果來,種輯自然能明白鄭平的想法。

鄭平淡淡而道:“人性如此,高位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和利益,低位者希望能有從龍之功。”

種輯面有尷尬,畢竟種輯也屬於鄭平手中的低位者。

鄭平並未在意種輯的心態,繼續道:“種校尉,想拿從龍之功,可不是口頭上支持左將軍就可以的。”

種輯心中一凜,拱手錶態:“願聽鄭軍師調遣。”

鄭平端起酒樽:“許都的公卿吵了一個月沒有結果,其核心在於,這羣公卿跟曹操雖然有嫌隙,但實際上卻構成了反對左將軍的結盟。”

“要想解決這個麻煩,就得先解決曹操!”

“動用你能動用的一切力量,在許都散佈曹操專權欺君、私通袁紹的消息。”

“以及,天子之死實亡於曹操的陰謀!”

種輯的瞳孔急速變化,驚道:“天子之死,實亡於曹操的陰謀?這,這,鄭軍師可有證據?”

鄭平微微眯眼:“若非曹操跟袁紹私通議和,左將軍就不會在兗州跟曹操對峙,馬騰韓遂逢紀,也斷無可能出現在許都。”

“馬騰韓遂挾持天子而逃,曹操卻僅僅只派呂布去追,自己卻留在許都,可見其對天子被挾持一事並不在意。”

“天子死於馬騰韓遂之手,曹操身爲司空,卻不表態跟袁紹不死不休,只想着擁立新帝,可見其用心之險。”

“左將軍乃漢室帝胄,天子皇叔,一心一意討伐袁紹,不論從名望還是能力,亦或者對大漢的擁護都是無可挑剔,然而曹操卻率先反對左將軍。”

“觀其用意,是擔心左將軍繼任帝位,無法再挾天子以令不臣了。”

“由此可知,天子之死,是曹操一手策劃,目的是自宗室之中擇選一個毫無根基的宗親,繼續他挾天子以令不臣的險惡用心。”

“大漢四百年,每當有少帝繼位,必有奸臣亂政。”

“若不誅殺曹操,漢室難興!”

“種校尉,理由給你了,能不能成事就看爾等的本事了。”

“這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功勞,想要身居高位,就得拿出真本事來!”

種輯內心震撼不已。

鄭平的雙眼,彷彿能將種輯的內心看穿,讓種輯感到一陣陣寒意。

沒有等種輯表態,鄭平就已經起身。

對於種輯這樣的人物,亦或者許都城中跟種輯一樣有投機之心的人,鄭平並不是很在意。

成與不成,都不影響鄭平的最終目的。

望着已經離去的鄭平,種輯的心中百感交集。

“真是可怕的人!”

“在鄭軍師面前,我的一切想法,彷彿都能被看穿。”

種輯握緊了拳頭。

種輯很清楚,若真按鄭平的思路去辦事,就等於得罪了曹操及反對劉備的公卿文武。

甚至有可能,還未等劉備稱帝,種輯等人就得先被曹操及部分公卿的人給暗宰了。

“然而,鄭軍師有如此可怕的能力,意味着左將軍稱帝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我等,不過是錦上添花!”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若不拼這一次,恐怕就沒機會了。”

不提種輯如何去散佈消息,得知鄭平抵達許都的劉備大喜。

當即就策馬出營迎接鄭平。

“顯謀,一路辛苦了!”劉備看着風塵僕僕的鄭平,比往日裡多了風霜滄桑感,不由心中有些難受。

鄭平下馬,亦有久別重逢之喜:“皆是爲了大漢,何談辛苦。”

寒暄一陣,劉備邀鄭平入營,語氣有些複雜:“最近許都之事,顯謀可有聽聞?”

鄭平笑道:“使君有帝王之機,理當賀喜。”

劉備嘆道:“顯謀爲何也這般說?備實無稱帝之心啊。”

鄭平微微一搖羽扇:“使君,人生在世,並不是事事順心如意。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便是攜妻同遊,自東海入西川,自南海入北州,或是一葉扁舟,或是一騎快馬,遊遍大漢的山川,然後寫一部《地理志》,流傳後世。”

“然而,自初平元年到如今,我所做的事,不是軍務便是政務。”

“這些軍政之事並非我心中所願,可亂世如此,讓我不可能安然遍遊山川,只能竭盡所能,去匡定這亂世。”

“使君雖然無稱帝之心,然而當今之世,除了使君誰又有資格稱帝呢?”

“倘若稱帝之人,不能匡定亂世,與木偶傀儡有什麼區別?”

“使君在意個人名聲,而置天下百姓於不顧,於心何忍?”

“稱帝,則可如秋風掃落葉,勢如破竹的蕩平天下亂賊;若不稱帝,這仗再打三十年,都未必能蕩平亂賊。”

“三十年的亂世,使君可知要死多少人?”

“真正的仁者,是無懼於污名而心誠於天下!”

“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還請使君慎思!”

鄭平之言,振聾發聵,每一個字都敲擊在劉備的內心。

這一個月以來,勸劉備的人很多。

有劉虞,有關羽,有張飛等麾下文武,亦有如種輯一般的投機者。

然而劉備始終沒有鬆口。

其實很多事,劉備心中都明白。

劉備不會同意曹操和衆公卿再擁立一個傀儡少帝,故而即便劉備不同意稱帝,也沒同意其他宗室稱帝,只是以劉虞爲藉口。

而劉虞,也裝了一個多月的病了!

劉備遲遲未能下定決心,一半在於內心不願意接受稱帝,一半在於鄭平的態度。

自高唐初遇鄭平,這幾年的成就,都是鄭平輔助劉備一起奮鬥的。

鄭平的態度,對劉備的抉擇有很強的影響力。

不能親自跟鄭平對語,劉備的心意是不會改變的。

鄭平跟劉備認識六年,同樣也對劉備的心性十分了解,故而纔會千里迢迢的自幷州來許都。

有了鄭平的勸諫,劉備逐漸釋懷。

“顯謀,你真認爲,備有資格稱帝?”劉備語氣沒有驚喜,反而十分的嚴肅。

鄭平不答反問:“使君,你想讓太下太平嗎?”

劉備鄭重點頭:“無一日不想!”

鄭平起身而拜:“天下,無一人可比使君仁德!天下,也無一人能比使君信義!若使君稱帝,便可名正言順的,集六州之力,與袁逆抗衡。”

“沒了大義的束縛,滅袁逆,易如反掌!”

最後一句,鄭平的語氣豪邁而篤信。

興大義之兵,無往而不勝!

劉備心中凜然。

鄭平這話,除了認定自己是最有資格稱帝的,亦是在告訴自己。

若不是出兵大義不足,哪裡還需要玩一些花裡胡哨的虛招。

大義束縛了劉備,也束縛了鄭平!

當劉備有了大義,纔是鄭平真正展現軍威的時候!

良久。

劉備亦是起身,決然道:“備雖無稱帝之心,然而天下萬民厭戰已久!若能繼任帝位,備當效仿光武,十年時間,必定天下!”

鄭平哈哈大笑:“定天下,需十年!止戰,三年足矣!”

助劉備定了心意,鄭平來到了劉虞的住處。

得知是鄭平來訪,劉虞連忙召鄭平入內一敘。

“顯謀今日來見老夫,想必是玄德已經有了決定了。”劉虞一身素衣,壓根沒有絲毫的病態。

鄭平笑道:“伯安公病了一個多月,怎比往日更福態了幾分?”

劉虞大笑:“這一個月,老夫天天在這裡待着,吃了睡,睡了吃,髀肉復生啊。顯謀,你別閒扯,快告訴老夫玄德是如何想的?老夫在這許都早待膩了。”

鄭平微微斂容,道:“左將軍已同意稱帝,然而這許都城反對的聲音不少,要破此局,還需要藉助外力。”

劉虞大喜:“玄德肯承重擔,老夫心中甚慰啊。”

當皇帝可不是個好差事。

若是昏君,自然是舒服,可要當明君賢君,那肩上擔的,可是整個天下的重量!

當得不好,就會如桓靈二帝一般,留千古罵名。

或許對於別人而言,這是個夢寐以求的位置,但歷經宦海滄桑的劉虞卻是很清楚,這個位置,不是誰都能坐的!

“顯謀,若有需要老夫配合的,儘管直言!”劉虞漸漸肅容。

鄭平點頭,語氣也變得凌厲:“伯安公海內名望,於宗室之中亦是德高望重。可給宗室之中,在封地有名望的宗親去信,讓宗親支持左將軍稱帝。”

“平也會去信家父,借家父在民間士人之中的名望,支持左將軍稱帝。”

“朝中公卿雖然都是各郡名仕,背後亦有大族支持,但若南部六州的宗親和跟家父有舊的六州名仕齊力推舉,再有左將軍這些年積累的人望、地位和手中強兵在,足以鎮壓那羣持反對聲音的公卿。”

“倘若他們還要執意反對,那我就只能以漢律治罪!這些公卿有一個算一個,沒一個家族是乾淨的!”

公卿要講規矩,鄭平就玩規矩。

公卿若不講規矩,鄭平同樣也不會講規矩。

鄭平的狠辣,讓劉虞也忍不住心中一驚。

然而劉虞很清楚,對敵人若是太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畢竟當初在幽州的時候,劉虞就吃大虧了。

越是這種大場面,就越不能心慈手軟!

“顯謀之意,老夫明白了。”

“宗親由老夫負責,名仕就由顯謀費心了。”

司空府。

曹操反覆的琢磨袁紹的來信。

現在的曹操陷入了最艱難的困境,已經有一種窮途末路之感了。

哪怕荀彧等潁川士人都支持曹操,然而曹操卻不具備擁立一個可以控制的天子的資格了。

因爲劉備對曹操的制衡,原本被曹操鎮壓的公卿,忽然爆發了極強的戰鬥力。

跟這羣公卿有關的世家豪強,開始瘋狂的表現力量。

而最近許都城中的流言,又出現了“天子亡於曹操陰謀”之類的流言,讓曹操備受煎熬。

“本初!”

曹操細眼緊閉,再次陷入了沉思。

(本章完)

第328章 鄭平設伏,文丑丟盔棄袍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當存天下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192章 南下琅琊,鄭平忽悠曹嵩第101章 剛毅大節,關羽拜師盧植第307章 荊州之爭,曹昂遊說蔡瑁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316章 顏良貪功,關羽提刀請戰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當存天下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210章 智威雲長,曹操心生嫉妒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130章 魅魔劉備,智驅先登討董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69章 上架感言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142章 苦肉奇計,玩戰術心都髒第209章 先兵後禮,青州強硬表態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93章 驅虎吞狼,劉備高光時刻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307章 荊州之爭,曹昂遊說蔡瑁請假一天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262章 張飛入荊,劉備荀攸交心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199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第183章 劉備親至,假途兵指劉岱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通知:十六號恢復三更。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