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

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

溫縣。

司馬氏。

司馬朗正跟司馬懿對弈論勢。

作爲溫縣最有權勢的世家大族,司馬氏要開口,溫縣都能抖三抖。

別的小家族,都是家族誰誰誰當了什麼大官而自豪。

對於司馬氏而言,哪怕司馬家的人都賦閒在家,這河內郡的大小官吏,也沒人敢在溫縣司馬氏面前賣弄官威。

這便是世家大族的底蘊。

“方今局勢動盪,司馬氏理當明哲保身,以讀書養望爲主,切勿輕易踏足各方勢力之爭。”

“若有勢力征闢兄長,兄長切記,只可裝病,不可出仕。”

雖然排行老二,但司馬懿的眼光見識,並不弱於兄長司馬朗。

司馬朗鄭重點頭:“若非二弟前番提醒,爲兄必然會接受曹操的徵辟,此刻估計已經陷入了許都的權鬥漩渦之中。”

“只可惜,二弟有經世之才,卻只能韜光養晦,在這溫縣埋沒了才華。”

司馬懿冷笑:“善獵者,必藏蹤逆行,一擊致命,在這之前,不可與虎豹豺狼相爭。只待這些兇惡之獸自相殘殺,重傷垂死之時,再忽然出現,便可獲得最大的利益。”

“觀勢如經商,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利。”

司馬朗撫掌而贊:“二弟所言甚是。虎豹豺狼之間的爭鬥,司馬氏又何必去攪合,只等他們都傷了敗了,再去補上一刀,則無人能撼動司馬氏。”

“二弟能觀大勢,可知這天下大勢,誰能主宰沉浮?”

司馬懿捻子而道:“如今靈帝二子皆亡,曹操已經無法再挾天子以令天下,雖說曹操尚有兵將,但沒了天子的曹操,形同廢物,已經失去了角逐天下的資格了。”

“天下大勢,南北二分,北有袁紹主宰,南由劉備職掌,若懿預料不差,劉備必將被推舉爲新的帝王,繼承漢統,於袁紹決戰。”

“劉備勝,則可如光武帝一般,掃清寰宇,中興大漢;袁紹勝,則可如高祖一般,滅諸王而立新朝。”

司馬朗微微吃驚:“二弟竟認爲,劉備有光武之姿?”

司馬懿輕笑搖頭:“劉備有沒有光武之姿不重要,而是劉備的麾下,有如雲臺諸將一般的人物,想讓劉備走光武帝的路。”

“只可惜,其主導者雖然有元侯(鄧禹)之才,但也僅限於此了。”

“即便劉備如光武帝一般中興大漢,也不過是讓大漢繼續苟延殘喘。”

“待劉備逝去,其子年幼,既無征戰之功,也無亂世磨礪之苦,即便當了皇帝,也只是權臣手中的棋子罷了。”

“最多五十年,天下該亂依舊會亂,只有我等世族,纔是真正能長存不衰的。”

“屆時,以司馬氏的底蘊,即便是皇帝,也得好言拉攏。”

司馬懿語氣平淡,卻如看透世間道理一般。

中興大漢又如何?

這天下,還不是得靠如司馬氏一般的世家才能安穩?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皇帝也不過是權臣的傀儡罷了。

或許劉備能勵精圖治,但劉備的兒子呢?能鎮得住這天下嗎?

司馬懿暗暗冷笑。

司馬氏不出仕,是因爲現在活躍的人物如劉備袁紹曹操,都是當世梟雄,如鄭平荀彧許攸等人亦是當世人傑。

可這些人,終究會因爲時間而衰老、死亡。

當老一輩的梟雄人傑都亡了,便是司馬氏真正出仕的時候。

“可悲啊,縱然你們能在亂世揚名,可這盛世,依舊需要我等世族。”

“懿尚年幼,而你們已經老了。”

“天下,是我等世族的天下。”

司馬懿的雙眸中閃過睿智和狡黠,作爲司馬氏年輕一輩最傑出的俊傑,司馬懿謙遜的同時亦是自傲非常。

亦或者,這根本不是謙遜,只是單純的看不起旁人的格局。

正商議間。

小僕來報:“大公子,二公子,門外有一年輕小將,率了千餘騎兵,說是要來司馬氏借糧。”

司馬朗有些不耐煩:“這等小事也需要稟報?給點糧草打發了就行了。”

存於亂世,又有錢糧,司馬氏不是第一次被借糧了。

小僕有些畏懼的看向司馬朗:“大公子,那小將,開口就要二十萬石!”

“二十萬石?”司馬朗愕然起身,語氣憤怒:“他怎麼不去搶!”

雖說司馬氏富有錢糧,但一次性給出二十萬石,也是不可能的。

小僕弱弱的道:“那小將說,若不給,他就明搶。”

“欺人太甚!那小將是誰人麾下?”司馬朗瞬間怒了,在這河內郡,還沒哪個官吏麾下的兵將敢如此小覷司馬氏。

小僕搖頭:“小人不知,只知那小將姓孫。”

“孫?”司馬朗蹙眉:“河內郡有姓孫的將軍嗎?”

司馬懿斬釘截鐵道:“兄長,來的不是河內郡的將軍。二十萬石糧雖然多,司馬氏也不是給不起。就應他的要求吧。”

司馬朗吃驚道:“二弟,那可是二十萬石!不是二萬石!”

司馬懿輕笑:“那又如何呢?對方擺明了是來找司馬氏麻煩的,若不給糧,必然給對方動武的藉口。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今日給出去的,來日能十倍拿回來。”

“淮陰侯尚且能受胯下之辱,司馬氏傳承多年,難道還不如淮陰侯看得明白?”

司馬朗陰沉着臉,最終同意了司馬懿的提議,對小僕道:“那就給他二十萬石糧,讓運糧的盯緊點了,本公子要知道,是誰敢來尋司馬氏的不快。”

然而小僕去後不久,又返回來了:“大公子,那姓孫的改主意了,說司馬氏連待客之禮都沒有,讓,讓,讓諸位公子都去作陪。”

“還說,若是少了一位,就滅了司馬氏全族。”

司馬朗握緊了拳頭:“竟敢如此囂狂!”

見司馬朗動怒,司馬懿再次攔住司馬朗,語氣多了疑惑:“奇怪,司馬氏不曾與人結大仇,這姓孫的武將,怎會如此咄咄逼人?”

“兄長,我等還是先見了這位姓孫的武將再議。”

司馬朗想了想,也覺得奇怪。

畢竟司馬氏最近幾年都在韜光養晦,很少將手伸到河內郡外。

兩兄弟來到府外,卻見一身材魁梧如獅虎一般的小將,持槍策馬而立,正是孫策。

還未等司馬朗和司馬懿開口問禮,小將就已經喝道:“都說司馬防有八個兒子,號稱司馬八達,怎麼就兩個?瞧不起本將嗎?”

司馬朗強忍怒氣,拱手道:“將軍,朗弟年幼,還在學禮的年齡,若是冒然出來,恐怕丟了禮數。”

孫策冷哼:“誰家的稚童沒玩過泥?本將豈會跟稚童一般計較?不肯出來,便是最大的無禮!”

這下,連司馬懿都有些忍不住怒火了。

玩泥?

司馬防的兒子,竟然被人跟泥腿子的兒子相提並論?

這是在打司馬氏的臉!

“來者不善啊!”司馬懿拉住司馬防的衣袖:“兄長,且忍片刻。”

不多時。

司馬防的其餘六個兒子也跟着出來了。

“跟本將小時候,也沒什麼區別。”孫策掃了一眼,故意問道:“誰是司馬懿?”

司馬懿努力平復內心的情緒,上前拱手:“在下便是,不知將軍有何吩咐?”

孫策眯着眼:“二十萬石糧草,司馬氏真願意給?”

司馬懿不假思索:“既已應諾,自然會給。”

孫策撫掌而笑:“不愧是軍師稱讚的人物,面對本將的羞辱,竟然還能沉穩如此。”

“司馬懿,你來好運了。本將奉軍師之令,徵辟你隨軍聽候,給你半個時辰交代家事,半個時辰後,隨本將去見軍師。”

司馬懿面色大變:“不知將軍口中的軍師,如何稱呼?”

孫策冷笑:“軍師贊你頗有才略,你卻連軍師是誰都猜不出來,本將瞧你也不怎麼厲害。”

猛然間,孫策臉上一變,喝道:“再敢打探機密事,哪怕軍師器重你,本將也會將你斬殺此地!”

錚亮的槍尖,讓司馬懿內心有些發毛:“孫將軍,容懿去交代家事。”

返回內院。

司馬朗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二弟,你真的要去隨軍聽候?司馬氏可以忍,但也不是誰都能羞辱的。”

司馬懿卻是無比的冷靜:“兄長勿急。懿已經猜到那個孫將軍口中的軍師是誰了。”

“誰?”司馬朗雙眸一寒:“敢對司馬氏無禮,便是司馬氏的敵人。”

司馬懿語氣凝重:“左將軍麾下,軍師將軍鄭平!”

司馬朗瞳孔緊縮:“康成公之子鄭平?這怎麼可能?這裡是河內!”

司馬懿輕輕搖頭:“兄長可還記得,高幹前陣子揮軍南下,然後又急匆匆的返回幷州?”

司馬朗點頭:“聽說是黑山軍寇略幷州,高幹不得不返回。”

司馬懿看穿了端倪:“黑山軍可沒這個能耐,能擊破高幹留守在幷州的兵馬。”

司馬朗吃驚道:“二弟的意思,黑山軍寇略幷州,跟鄭平有關?”

司馬懿點頭:“若非如此,這姓孫的將軍又豈會來溫縣?這些騎兵全都白袍銀鎧,極有可能是劉備麾下的騎兵營白袍營,懿若料得不差,此人應該是孫堅的長子孫策!”

“白袍營來到了河內,而劉備也在許都,鄭平率軍南下,也是合乎懿的猜測。”

“只是懿不解,鄭平爲何要讓懿隨軍。”

司馬朗道:“不管那軍師是不是鄭平,二弟都不可去隨軍。”

司馬懿搖頭:“避不開的!懿若隨軍,兄長在溫縣,可要多約束司馬氏的族人,切勿被人殺雞儆猴。”

司馬朗面色再變。

而在另一邊。

鄭平同樣在思考,如何將司馬氏給連根拔起。

若鄭平效力的是曹操,直接就讓孫策將司馬氏給平了,反正曹操的惡名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但鄭平輔佐劉備,行事就不能太明顯,否則有損劉備的名望。

“明的不行,就只能來陰的了。”

“雖說對尚未犯事的人歸責有些不妥,但沒奈何,這私心,讓我容不下溫縣司馬氏的存在啊。”

鄭平起身,眼中已經多了冷冽。

不論如何,司馬氏都要被剷除的。

不過現在不是剷除司馬氏的時機,鄭平需要布計,才能避免司馬氏的覆滅影響了劉備的名望。

“軍師,策幸不辱命!”孫策興致勃勃的返回軍營,然後彙報任務的結果:“二十萬石糧草會陸續送達,司馬懿也隨軍聽候了。”

二十萬石,司馬氏還真捨得啊!

鄭平嘴角微微泛起笑意,讚道:“伯符辛苦了,你親自負責押運,將二十萬石糧草運到許都。記住,若有人問起,就說是河內郡的士民,贈給左將軍的!”

“將司馬懿也帶上,這些話由他這個司馬家的二公子來說,更有信服力。”

“若司馬懿有疑問,就給他透露點消息,就言司馬家有人曾羞辱過本軍師,然而冤家宜解不宜結,讓其好自爲之!”

孫策忿忿道:“軍師,到底是誰羞辱了你啊,不如讓末將去砍了他!什麼冤家宜解不宜結,末將不信這個!”

鄭平胡謅道:“那人自稱司馬昭,跟司馬懿關係匪淺,但極有可能是假名。伯符,我的個人恩怨,不能壞了左將軍大事,你也權且忍耐吧。”

見鄭平不願殺人,孫策也只能怒哼一聲,自去尋司馬懿。

“司馬昭?將軍明鑑,懿以性命擔保,司馬氏絕對沒有司馬昭這個人!”饒是司馬懿奸詐多智,也難以猜到,居然是一個自稱跟自己關係匪淺又自稱司馬昭的司馬氏子弟,曾經羞辱了鄭平,故而引來禍事。

孫策冷哼:“軍師說了,那個司馬昭極有可能是假名,否則本將早就將你們司馬氏全砍了。想證明清白,這次去許都就老老實實的辦事。”

“軍師是想要冤家宜解不宜結,但本將卻不想軍師受辱。”

“若讓本將知道,那個自稱司馬昭的,就是你們兄弟中一人,別怪本將不客氣!”

“司馬懿,你要好自爲之!”

司馬懿冷汗直冒,連連表示會按照孫策的指示行事,但內心已經將自稱司馬昭的人給恨死了:

“該死的司馬昭,若讓懿知道你的真實身份,必將你祖輩三代,挫骨揚灰!”

(本章完)

第281章 再得玉璽,劉備欲往洛陽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7章 北海求親,名家清淑閨秀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39章 立信於民,賞必行罰必信第156章 趙雲獻策,常山國的選擇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289章 曹劉相會,奸雄試探仁主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端午祭祖,請假一天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134章 今日敵手,漢末三大良將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222章 沮授田豐,劉備謀事之士請假一天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162章 縱橫捭闔,蘇秦張儀之能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更新時間變動(不收費)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152章 計定荊豫,劉備納策破局第121章 赤膽忠心,關羽戲耍逢紀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65章 何爲仁義,彼害之我利之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299章 劉備南巡,曹操陰謀得逞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請假一天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241章 孫堅北上,鄭平佈局江東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請假一天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紹又悲劇了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