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主戰場

十一月二十九日,牧浩洋回到北京的第二天,黃瀚林正式在國務院設立戰爭部。

這個新的部門,主要職責就是處理與戰爭有關的事務,特別是戰爭動員、物資生產、運力調配、兵員徵召、作戰決策等對戰爭行動有直接影響的事情,並且直接向元首,而不是向國務院總理負責。

雖然牧浩洋並沒想過要擔任政府部長,但是在黃瀚林的要求下,他還是接受了任命,以總參謀長身份兼任戰爭部長,負責全國的戰爭動員工作,而周渝生擔任副部長,負責處理具體事務。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牧浩洋獲得了海軍元帥軍銜。

由此,他成爲了自開國元勳之後,中國的第一位元帥,也是中國建國之後的第一位海軍元帥。

當然,元帥只有象徵性意義。

在軍隊中,最高職務對應的最高軍銜就是大將,元帥只具有榮譽價值。

對牧浩洋來說,這也是實至名歸。

早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結束後,就有人提議授予牧浩洋元帥軍銜,而且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戚凱威。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戚凱威這麼做,也只是希望牧浩洋能夠在名譽達到巔峰的時候離開總參謀部,爲自己掃清障礙。結果就是,遭到了當時負責軍隊工作的黎平寇的堅決反對。

顯然,如果牧浩洋在二零四五年晉升爲元帥,恐怕在二零四七年就退下來了。

現在晉升爲元帥,影響就沒有這麼大了。要知道,在戰時任命元帥,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這個時候,美國當局遇到的麻煩比中國當局的大得多。

“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的慘敗,把美國一直推行的戰略推到了崩潰的邊緣,因爲在這場海戰之後,美軍不但喪失了在西太平洋上發動進攻的主要力量,而且還要面對更加糟糕的中東戰局。

要知道,牧浩洋成爲元帥的這一天,中國陸戰隊第三陸戰師登上了迪戈加西亞島。

雖然島上的美軍進行了頑強抵抗,戰鬥打得異常激烈,中國陸戰隊要到十二月中旬才能完全佔領迪戈加西亞,但是從這一天開始,從中國本土出發的船隊,就能在護航戰艦的掩護下直駛海灣地區。

這就意味着,中**隊把地面補給線一下縮短了數千公里。

更重要的是,不管伊朗的態度如何,中國都能借助伊拉克與沙特阿拉伯,向中東戰場運送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

從戰略上講,中國已經獲得了在中東戰場上取勝的基礎。

毫無疑問,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十一月二十八日,盧卡斯就在白宮召開了軍事會議,讓喬丹等將領對當前的形勢做出說明與解釋。

第二天,盧卡斯再次召開軍事會議,要求軍方立即拿出解決方案。

顯然,這有點勉爲其難。

要知道,在十一月二十八日之前,沒有任何一名美軍高級將領能想到,強大的聯合艦隊會遭受如此大的慘敗。

雖然根據戰後披露的一些資料,在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決定派遣聯合艦隊遠征西印度洋的時候,喬丹上將就在給里根少將的命令中提到,中國艦隊不好對付,要做好犧牲與損失的準備。但是有更多的證據表明,喬丹並不認爲聯合艦隊會徹底戰敗,只是覺得要爲殲滅中國海軍的最後一支艦隊付出較大的代價。

結果是,代價付出了,收穫卻沒有。

雖然在十一月二十八日,也就是中國國防部宣稱取得了大捷的第二天,美國國防部也宣稱在印度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重創了中國海軍航空兵,擊落三百多架中國戰鬥機與數艘中國艦艇,但是誰都知道,這份戰報有很大的水分,而且主要目的不是迷惑敵人,而是欺騙美國民衆。

不可否認,美軍確實取得了一些戰果,比如重創了中國海軍航空兵。

要知道,當時特遣艦隊裡的四支艦載航空兵聯隊是中國海軍最精銳的航空兵,而在這場海戰中,特遣艦隊犧牲了三分之一的飛行員。可是這個影響並不大,因爲中國海軍總共有十二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而航母戰鬥羣只有四支。即便到二零五三年,也只有八支,艦載航空兵仍然非常充足。

從長遠來看,影響也不是很大。

早在二零三五年,即中日戰爭爆發前,中國就取消了航空禁令,開始向民間機構開放空域使用權。到了二零四七年,隨着電動飛機問世,民用小型航空器的價格迅速降低,能夠被更多的富裕階層所接納,也就因此培養了更多的飛行員。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恐怕再過幾年小型電動飛機就能開始全面普及。從科技進步的角度來講,效率更高的飛行器遲早能取代汽車等地面交通工具。

根據中國官方做的統計,到二零五二年底,中國的飛行員數量在三十五萬人左右。

雖然與美國比起來,這算不了什麼,美國民間持有資格證的飛行員多達一百萬,但是對於中國空軍與海軍來說,着卻是一個巨大的寶庫。這些初步掌握了飛行技巧的飛行員,都能駕駛軍用飛機。

後來,中國在進行兵員徵召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所有民間飛行員。

由此可見,美軍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中取得的有限收穫,也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

現在,擺在美國當局面前的現實是:必須放棄一個主要戰場。

喬丹上將依然堅持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而且宣稱九支航母戰鬥羣絕對能夠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而陸戰隊已經部署到位的四個陸戰師,能夠在艦隊的支持下,用三個月攻佔沖繩島。

問題是,這次沒有人支持喬丹上將。

當時,阿諾德上將與馬歇爾上將都認爲,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已經不現實了,因爲中國艦隊構成的威脅,足以抵消美國海軍的兵力優勢,而中國本土的航空兵,遠比美國空軍投入的航空兵強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中**隊已經在過去一個月內,把沖繩島變成了一座難以攻克的堡壘。在沒有絕對制空權與絕對制海權的情況下,攻打堡壘化的沖繩島絕對是一場災難。

之前一直支持喬丹的裡梅爾上將保持了沉默,或者說不再明確支持喬丹上將。

最大的質疑,來自一直跟喬丹合作的國防部長麥卡錫,只是麥卡錫反對喬丹的主要理由不是軍事可行性。

當時,麥卡錫面臨着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誰來爲失敗擔責。

雖然從道理上講,最主要的負責人是喬丹上將,因爲這場海戰是他策劃的,而且他也是海軍參謀長,但是作爲國防部長,麥卡錫批准了喬丹的作戰計劃,而且是他直接面對政府內部與國會的質疑。

別忘了,喬丹是軍人,而不是政治家。

劃分責任的工作不由軍人負責,而是由政治家操作,因此那些希望看到麥卡錫完蛋的政治家就會落井下石。

這些人中,肯定包括康拉德的支持者。

由此引發的結果就是,只要麥卡錫不想離開五角大樓,就得找一個替死鬼,而喬丹無疑是最佳人選。

可以說,喬丹也是一個非常單純、缺乏政治頭腦的軍人。

如果他有一點政治覺悟,在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逆大流,繼續堅持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哪怕他的堅持確實有道理,而且在戰略上,也是對美國最有利的選擇,因爲這隻會使他成爲衆矢之的。

十一月三十日,喬丹被制服了。

當天,盧卡斯任命馬歇爾爲參聯會主席,但是沒有讓喬丹脫下軍裝,而是讓他繼續擔任海軍參謀長。

喬丹再笨,也知道他的時代結束了。

一週之後,在國內輿論稍微有所緩和之後,喬丹主動向盧卡斯提交了辭呈,總統也當即批准了。

接替喬丹出任海軍參謀長的是太平洋艦隊司令,而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是弗倫奇將軍。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人事變動是美國總統在大戰爆發之後,做得最正確、也是最有長遠影響的一件事。

關鍵不是誰來擔任海軍參謀長,而是誰來指揮太平洋艦隊。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到了十二月一日,盧卡斯批准了由新任參聯會主席馬歇爾上將提交的計劃,即立即向中東增派四個陸軍師,並且在年底之前增派另外兩個師。當時,唯一沒有確定的是,增派的兩個師到底是來自陸軍,還是來自陸戰隊。馬歇爾傾向於動用陸戰隊,而裡梅爾則認爲陸戰隊不適合中東戰場。

不管怎麼說,美國已經調整了戰略重點。

雖然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的計劃沒有被取消,但是被無限期推遲,美國的首要任務是在中東戰場上取勝。

消息公佈之後的一週之內,至少有二十萬美籍猶太人報名參軍。

當時,還有數萬其他國家的猶太人趕往美國,要求加入美軍,組建美軍中獨立的猶太人軍團。只是,美國當局沒有這麼做,因爲美國沒有組建海外軍團的歷史,而且美國有足夠多的人力,不缺這幾萬人。結果就是,這些猶太人在二零五三年,大多去了以色列,並且加入了以色列國籍。

問題是,美國的這個戰略決定來得太晚了。

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4章 空軍出擊第76章 樂觀派第43章 根源第38章 技不如人第63章 誤打誤撞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7章 打與不打第40章 此消彼漲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78章 中國化第116章 敗不餒第38章 戰役目的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75章 三板斧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9章 主動攻擊第82章 理論突破第79章 盲目猜測第51章 再接再厲第87章 人挪活第64章 致命打擊第57章 老少校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4章 變數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7章 太空戰第236章 消耗戰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89章 輪番轟炸第42章 第五代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2章 前途未卜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66章 門檻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62章 弄巧成拙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章 太空戰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50章 大無畏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章 棄武從文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9章 核戰爭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4章 反擊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4章 反擊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66章 分工合作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4章 掃帚星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42章 第五代第50章 關鍵技術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39章 積極備戰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54章 突然襲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18章 圍捕第1章 千錘百煉第26章 戰爭宣言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50章 大無畏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83章 試探第307章 壁壘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7章 不測風雲第30章 全面對抗第57章 爭論第156章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