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分歧

戚凱威把重點放在本土北方戰場上,也完全可以理解,因爲這是中國本土最大的威脅。

早在幾年前,即牧浩洋着手製訂總體戰爭規劃,把太平洋與印度洋設爲主戰場時,戚凱威就提出了異議,認爲牧浩洋過於輕視大陸方向上的威脅,也因此忽視了大陸方向上的備戰工作。

客觀的講,戚凱威說得沒錯。

比如在國內工業佈局上,牧浩洋就降低了東北地區的地位,不但不再擴大東北地區的工業規模,還提前制訂了工業基地內遷計劃。按照他的規劃,位於吉林的北方重工、位於瀋陽的瀋陽飛機制造集團等數十家大型工廠、以及數十萬產業工人都應該在大戰爆發後,轉移到內地。

又比如,在本土交通網絡規劃中,作爲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的鐵路、公路與機場的運量與吞吐能力,僅佔全國總量的百分之三、百分之四與百分之五點五,單位面積擁有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牧浩洋的規劃中,除了中巴鐵路、以及新藏鐵路之外,新疆的邊境地區竟然沒有一條鐵路

這樣的佈局,擺明了要打防禦戰。

問題是,防禦就能打垮敵人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沒有任何一名將領認爲能夠通過防禦擊敗敵人,戚凱威更是覺得牧浩洋太保守了。

當然,這也與兩人之間的誤解有關。

雖然牧浩洋不是陸軍將領,但是作爲前任陸戰隊司令,他對地面戰爭並不陌生。在牧浩洋的規劃中,未來的中國陸軍是一支極具戰略進攻能力的地面部隊,從他大力支持陸軍換裝地面戰平臺、以及研製第二代地面戰平臺就能看得出來。此外,牧浩洋還非常重視陸軍的進攻速度,因此纔會不遺餘力的鼓勵陸軍與空軍共同開發大型電動運輸機,而且重新規劃機場建設。

可以說,牧浩洋的認識非常超前。

在他看來,未來陸軍將有本質性的變化,即不再是一支必須在地面上穩步推定的作戰力量,而是一支能夠在任何時間、到達任何地點、執行各種戰鬥、完成各種任務的高機動性戰略進攻力量。

顯然,在牧浩洋看來,以往的交通手段都達不到要求。

真正能使陸軍發生本質性飛躍的,除了性能先進的地面戰平臺,就是投送能力異常強大的空運力量。

正是如此,牧浩洋才認爲,鐵路、公路等交通手段肯定會被淘汰。

這一點,在他對新疆與東北地區的機場規劃上就看得出來。按照他制訂的戰前規劃,新疆與東北地區的機場完全能夠支撐起戰略級別的進攻行動,而且通往機場的鐵路與公路也能滿足後方運輸需求。

戚凱威不是不贊同牧浩洋的新觀念,只是覺得太超前了。

要知道,以中國空軍在戰前的戰略空運能力,最多支持兩到三個集團軍在前線作戰,而對俄羅斯這種幅員超級遼闊的國家發動一次大規模戰略進攻,至少需要動用十個、甚至二十個集團軍,兵力投入在百萬以上,前線作戰部隊也在六十萬以上,因此中國空軍的戰略空運能力至少需要提高三倍,才能基本滿足要求。

在戚凱威看來,把空運能力提高三倍,顯然不大現實。

當然,這只是他本人的觀點,因爲在這場戰爭中,中國空軍的戰略空運能力不是提高了三倍、也不是提高了三十倍,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空軍的戰略空運能力比戰爭爆發前提高了三百倍

這也不能怪戚凱威,畢竟在戰前他不是總參謀長,只是陸軍司令,僅負責與陸軍有關的事情,對總體戰略的瞭解程度遠不如牧浩洋,也就不大清楚國家的戰爭潛力,更不清楚戰爭帶來的變化。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戚凱威始終認爲,必須在大陸戰場上用兵,而且越快越好。

他有一個非常樸實的想法:與其讓敵人把戰火燒到自己的家園,還不如把戰線推進到敵人的領土上。

事實上,這也是當時幾乎所有中國軍人的觀念。

早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中國軍隊就有類似的想法,而後來逐漸形成的本土外圍防禦圈就是該想法的產物。

問題是,這道防禦圈並沒閉合,在北面存在兩個巨大的缺口。

戚凱威要做的,就是希望在俄羅斯具備足夠的威脅能力之前,堵上這兩個缺口,辦法就是主動進攻。

在陸軍的所有戰爭計劃中,北方戰爭就是重中之重。

爲此,戚凱威甚至可以放棄其他戰場。

當然,他沒有忘記爲陸軍將領創造更好的條件。在牧浩洋批准向中東地區增派第二個主力集團軍之後,戚凱威再次提議讓虞世輝晉升爲陸軍上將,擔任中東軍團司令官。雖然牧浩洋最終說服戚凱威,讓他親自擔任中東軍團司令官,但是最終也簽署了晉升令,由虞世輝以軍團參謀長身份指揮作戰。

牧浩洋讓戚凱威兼任中東軍團司令,主要是政治上的考慮。

別忘了,十五年前,就是戚凱威把埃及與敘利亞從戰敗的陰影中拯救出來,幫助阿拉伯世界取得了輝煌勝利。

在阿拉伯國家、特別是阿拉伯軍隊心目中,戚凱威就是不敗的戰神。

不管是誰在前線指揮部隊作戰,只要戚凱威是中國中東軍團司令,阿拉伯國家就能看到勝利的希望。

問題是,在大陸戰場上,牧浩洋與戚凱威的分歧依然非常明顯。

十二月上旬,總參謀部召開了五次參謀長會議,黃瀚林都來了兩次,討論的主要問題就是有沒有必要向俄羅斯宣戰。

毫無疑問,戚凱威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俄羅斯入侵伊朗之後,立即向俄羅斯宣戰。

牧浩洋則認爲,還沒有到向俄羅斯宣戰的時候,而且中東、印度洋與太平洋方向上,牽制了大量作戰力量,如果再增添一個主要方向,就會出現嚴重的兵力缺口,而且在補給保障上也會出問題。

母祁鐵較爲傾向於牧浩洋,只是沒有明確表示支持。

龐躍龍肯定支持牧浩洋,因爲陸戰隊的兵力都已用上了,而攻打迪戈加西亞與吉布提的戰鬥還在規劃之中,他一直認爲應該從陸軍抽調部分部隊,增強陸戰隊在印度洋上的進攻力量。

由此可見,軍隊內部的意見還是比較統一的,都認爲兵力不夠。

事實上,真正欠缺的不是兵力,因爲戚凱威認爲,在前半年,只需要投入四個主力集團軍就能取得重大勝利,半年之後第一階段動員的成果已經顯現出來,也就不會存在兵力不夠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在軍隊後方,即後勤保障。

要知道,中國剛剛開始戰爭動員,各方面的工業生產都在重新規劃之中,而且部分工廠因爲內遷還停工了一段時間,軍事物資的生產效率還沒有提上來,作戰消耗卻很大,根本無法爲一場大規模戰略進攻提供物資保障。

這也正是牧浩洋反對向俄羅斯開戰的主要理由。

可惜的是,黃瀚林支持戚凱威,而且認爲在政治層面上,只要俄羅斯入侵伊朗,中國就應該立即向俄羅斯宣戰。

黃瀚林的理由只有一個:中國是正義的一方,有義務捍衛其他弱小國家。

雖然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牧浩洋卻不能直接反駁,因爲這不僅僅是政治問題,還是道義上的問題。

大戰爆發後,中國就一直站在正義的一方,而且得到了廣泛同情與支持。如果中國沒有捍衛那些受到侵犯的弱小國家,而是任由超級大國肆意踐踏國際道義,那麼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得到的支持將大幅度降低。

毫無疑問,黃瀚林寧願承擔軍事風險,也不願意承擔政治風險。

不管怎麼說,黃瀚林的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雖然在軍事問題上,黃瀚林很少出面跟牧浩洋做對,但是他的政治立場也同樣鮮明,即作爲軍人,不管是牧浩洋還是戚凱威,都應該服從政治決定。

這下,戚凱威的提議被提上了日程安排。

根據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俄羅斯肯定會在年內入侵伊朗,而伊朗軍隊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按照李明陽的估計,如果俄軍得到了美軍支持,伊朗很有可能在開戰一週之後丟掉德黑蘭。

這下,新的問題出來了。

要不要出兵伊朗,幫助伊朗穩住戰線?

戚凱威堅決反對出兵伊朗,因爲他覺得沒有必要爲了一條鐵路線,在遠離本土的地方開闢第二塊地面戰場,而且這也會嚴重分散本來就不多的兵力。既然海路已經打通,就更沒有這個必要了。

在他看來,把伊朗變成俄軍的泥潭,反而更有價值。

要知道,伊朗有數千萬人,而且國土面積並不狹窄,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伊朗人也較爲好戰。

這些因素,都應該得到發揮與利用。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讓他在大陸方向上的戰略進攻不受影響。

可惜的是,這次不但牧浩洋反對,連黃瀚林都明確表示,如果伊朗遭到入侵,中國陸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部隊派過去,與伊朗軍隊並肩作戰。至於圍魏救趙戰略,必須等到伊朗戰線穩定下來之後。

在黃瀚林表明立場之後,戚凱威也不再堅持,也沒有辦法堅持。

第82章 擔憂第7章 鋼鐵鯊魚第66章 起航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38章 戰前會議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54章 總撤退第44章 蛇困淺灘第90章 突發奇想第41章 糧食投資第9章 十萬火急第26章 轉折點第46章 決策點第58章 新班子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3章 敵後營救第56章 抽身第7章 又見熟人第1章 禁運效果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75章 積極迎戰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8章 南海戰略第61章 防空作戰第41章 進退兩難第44章 理想主義第22章 還以顏色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75章 積極迎戰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38章 警鐘第9章 備戰第37章 遠洋護衛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1章 慘敗第6章 爭取和平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80章 歸宿第109章 未來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62章 軍方接觸第39章 去臺灣第7章 太空戰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8章 九死一生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1章 導彈攻擊第26章 戰爭宣言第96章 高調第44章 艦炮怒吼第36章 艦隊司令第2章 鬥爭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03章 覆滅第64章 直接證據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9章 選將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18章 和解第93章 空中偷襲第2章 秘密任務第10章 共同體第23章 戰略誤判第46章 決策點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8章 戰爭準備第36章 破例第6章 戰略籬笆第38章 合作愉快第79章 撲火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0章 剋制第314章 大重建第50章 匿蹤突擊第66章 回家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58章 新班子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8章 坦克戰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66章 真假英雄第6章 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