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最後衝刺

年底,共同開採東海中性海域油氣資源的談判工作正式開始。

雖然在外界看來,這是中日關係緩和的標誌件,但是當時雙方都沒有對談判抱任何希望。

談判開始後,麻煩就來了。

日本首先提出異議,即按照中方提出的要求,以自然屬態分配開採區域對日本不利,即日本的開採區域主要集中在沖繩海溝與東海大陸架邊緣部分,而海上油氣田主要集中在大陸架上,因此可供開採的資源非常有限。中國也隨後提出異議,如果按照日方要求,平享中性海域的油氣資源,因爲油田的自然屬性,即自然沉積傾向於大陸架邊緣,所以日本開採油氣資源的效率高得多。

說到底,雙方都知道談判不會有任何結果。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談判的最大貢獻就是減少了資源勘探與漁業捕撈引發的糾紛。

談判沒有進展,雙方的備戰工作卻絲毫沒有減慢。

二零三四年初,四艘“昆明”級驅逐艦與四艘“威海”級護衛艦率先下水,半年後,第三批“臺灣”級巡洋艦的前四艘也順利下水,緊接着四艘“渭河”級攻擊核潛艇完成了廠房建造工作。

當時,最引人矚目的不是海軍的大型艦艇,而是j30開始小規模量產。

二零三四年四月初,在延遲了大概十天後,j30完成工程試飛。按照規劃,在正式量產之前,還要進行小規模量產,生產二十架初期量產型,交付空軍進行驗收試飛,然後才進入量產階段。

只是,小規模量產,已經表明j30解決了工程階段的所有問題。

空軍的驗收試飛,主要檢驗j30的戰術指標,以及系統整合性能。說得直接一點,驗收試飛的主要工作是整合戰鬥機與武器系統,比如進行各種彈藥的投射測試,對火控等電子系統進行檢測。

因爲不屬於工程項目,所以j30在完成工程試飛後就已定型。

即便在驗收試飛中發現了問題,也不會進行大幅度改動,只會針對問題進行修改,戰鬥機的基本性能不會出現變化。

也就是說,成飛能在這個時候爲量產做準備。

這一點,也在驗收試飛中體現了出來,即交付的是小規模量產型,二十架j30在完成驗收試飛後,最多隻進行相應改進,然後就將交付給空軍,作爲第一批正式裝備型在空軍中服役。

當然,此時的j30是一種典型的制空戰鬥機。

用成飛總工的話來說,j30在設計的時候,沒有一公斤的重量爲對地打擊服務,所有都針對制空任務。

對中國空軍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在j30服役前,j20的各種型號的總裝備量已經超過七百二十架,此外還有一千五百餘架20後期的幾種型號,均以對地打擊爲主,而j22在設計的時候就是一種多用途戰鬥機。只要j30奪取了戰場制空權,j20與j22就能完成所有對地打擊任務,沒有必要用j30執行打擊任務。

在j30實現小規模量產之後,j32也在六月底完成工程試飛,開始小規模量產。

因爲在機體結構上存在很大的差別,即j32要在航母上起降,結構強度高於j30,設計標準並不一樣,所以成飛專門爲j32準備了一條生產線,j32的量產工作不會對j30產生影響。

事實上,j32的進度差不多延遲了一個月,爲此成飛支付了一筆違約金。

j32的小規模量產數量只有十二架,其中兩架進行地面系統測試,十架由海軍進行上艦測試。

這也是j32與j30驗收試飛的最大區別。

做爲艦載戰鬥機,j32必須首先完成上艦測試,即證明能在航母上部署、以及正常執行作戰任務,纔會進行武器系統測試。如果連航母都上不去,或者上去後無法使用,也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當然,這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j32的上艦測試不但完全達到了海軍的要求,還有意外驚喜。

爲了搭載zy1艦載預警機與j15b重型戰鬥機,“長江”級與“崑崙山”級航母的機庫淨高都爲七點二米,而j32採用了無尾氣動佈局,既沒有水平尾翼,也沒有垂直尾翼,最大高度不到三米。如此一來,機庫就能採用雙層佈局,即在原本只能放置一架戰鬥機的地方安放兩架戰鬥機。

只是,需要對機庫做一些改進,比如增添雙層機位的相關設備。

毫無疑問,增加載機數量,絕對能讓海軍喜出望外。

在與j25搭,所有zy1都留在機庫內的情況下,“長江”級的機庫容量至少能提高百分之四十,“崑崙山”級則能提高百分之六十。這就意味着,在不增加飛行甲板繫留戰鬥機數量的情況下,“長江”級能額外搭載十二架j32,而“崑崙山”級則能額外搭載三十架j32。

這個變化,能把航母的航空作戰效率提高很大一截。

保守估計,“長江”級的航空作戰效率至少能與“飛龍”級持平,而“崑崙山”級則能超越“飛龍”級百分之八十。

單艘航母的航空作戰效率提高,等於艦隊總體作戰能力提高。

說得直接一點,在以制海爲主的作戰任務中,四艘“崑崙山”級的航空作戰效率相當於八艘“飛龍”級。

毫無疑問,對即將爆發的戰爭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變數。

爲此,j32在八月初完成上艦測試後,牧浩洋就趕往成飛,讓成飛把j32的量產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

即便牧浩洋不這麼做,騰耀輝也會出面。

相對而言,在日本空軍沒有獲得第五代戰鬥機的情況下,空軍對j30的需求性並不緊迫,反而是海軍更需要j32。

到這個時候,海軍的造艦行動已經全面展開。

九月初,除了第三批後四艘“崑崙山”級巡洋艦進入舾裝階段之外,四艘“昆明”級驅逐艦與八艘“威海”級護衛艦也開始舾裝,隨後又有四艘“威海”級護衛艦下水,而另外四艘“渭河”級攻擊核潛艇也進入了最後組裝階段。

毫無疑問,中國的艦艇建造能力遠遠超過日本。

到這個時候,增建的四艘“飛龍”級航母只完成了百分之六十的船臺工作量,而其他大型戰艦中,只有四艘巡洋艦與八艘驅逐艦下水,大部分仍然處於船臺建造階段,這些戰艦能在二零三六年服役絕對是個奇蹟。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日本造船廠。

導致日本戰艦施工進度緩慢的衆多原因中,外界因素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拿“比睿”級巡洋艦來說,其主要電子設備半數以上來自美國,包括最爲核心的綜合雷達系統。在美國企業供貨速度緩慢的情況下,戰艦的建造進度自然快不起來。當時日本海軍增建的幾種大型戰艦中,驅逐艦的進度相對較快,主要就是“臻名”級與“白根”級的大部分關鍵設備都已實現國產。

正是如此,日本海軍增建的潛艇也沒能按進度施工。

要知道,“春潮”級使用的小型核動力裝置中,最核心的部件來自美國與加拿大,而美國已經根據“華盛頓條約”中的規定,在對日覈查工作完全結束之前,禁止向日本出售任何涉核設備。

所有的跡象都表明,日本的造艦計劃以二零三六年爲準。

當時,最引人矚目的,還是三菱與富士重工新船臺的開工典禮。

與李明陽的判斷完全一致,這四座新船臺建成之後,承擔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只是,即便日本當局以戰時標準制訂建造計劃,第四批“飛龍”級航母也不可能在二零三八年底之前服役。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事情。

在新船臺落成之後,二部收到了一份情報,即日本很有可能開建一種全新的航母,性能比“飛龍”級有大幅度提高。隨後一些西方新聞媒體也做了報道,宣稱日本的新一代大型航母採用了新式艦體。

根據這些情報與消息,海軍認爲日本的新一代航母與c3類似。

由此引發了一場爭議,即有沒有必要建造第三批“崑崙山”級如果現在停止,改建更先進的c3型航母,至少能節約半年時間。

只是,二部很快就搞清楚,日本的新型航母,實際上是“飛龍”級的改進型。

準確的說,是針對“飛龍”級存在的問題,以及計劃在二零三六年完成試飛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做了適當改進。

這下,海軍纔沒有做出取消第三批“崑崙山”級航母的決定。

“飛龍”級再改,也是“飛龍”級,不可能改變由基礎設計代來的性能制約,而且第三批“崑崙山”級也做了適當改進。比如把機庫淨高增加到七點六米,確保能以混搭的方式在同一機位上各停放一架j22j30。

按照牧浩洋的判斷,改進後的“崑崙山”級仍然比改進後的“飛龍”級強大。

既然有足夠明顯的優勢,就沒有理由拆除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三十五船臺施工工程的四艘航母。此外,大連造船廠、江南造船廠都在擴充建造能力,各自興建的一座大型船臺都能在二零三五年底投產,青島造船廠與廣州造船廠也各自興建了一座十五萬噸級船臺,預計也能在二零三五年底投產。到時候,在第三批“崑崙山”級下水後,至少有八座船臺能夠同時建造c3級航母。

最重要的是,c3級航母的設計工作還沒完成。

隨着雙方的戰爭準備加速,到二零三四年第四季度,中日全面戰爭進入倒計時階段。

。.。

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112章 和平第56章 抽身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53章 生存競賽第9章 臨時考覈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40章 此消彼漲第17章 緊急出動第7章 又見熟人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6章 點火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26章 內訌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3章 戰前會議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78章 中國化第21章 慘敗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34章 決勝點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5章 宣戰第190章 總攻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49章 放棄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90章 獨木難支第62章 太陽風暴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8章 擴軍浪潮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297章 警戒圈第36章 負擔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27章 山窮水盡第4章 戰爭危機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69章 惡仗第20章 混戰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85章 欲擒故縱第93章 空中偷襲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63章 朋友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283章 第一步第64章 孤注一擲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1章 矛盾心態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48章 災難第8章 高歌猛進第43章 根源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9章 新戰線第77章 誘餌第54章 突然襲擊第63章 一箭三雕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68章 光速第12章 前途未卜第8章 不知進退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0章 補充攻擊第42章 找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