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戰爭的腳步

二零三四年的國慶節過後,牧浩洋不再關心裝備建造工作。

當時,陸戰隊司令部已經落成,牧浩洋把龐躍龍叫了回來,讓他負責裝備建設。之前龐躍龍有過類似工作經驗,所以有能力頂替牧浩洋。至於陸戰隊的事情,牧浩洋則交給了年近六十的曹安國。

對牧浩洋來說,最要緊的工作是儘快拿出一份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戰爭計劃。

到這個時候,高層已經不對和平抱任何幻想了。

在東海油氣資源開採談判中,日本反覆無常的表現,讓易援朝都認識到,日本根本沒有打算與共處,只是在利用談判爭取時間,或者說麻痹對手,讓中國放鬆警惕,從而爲戰爭創造有利條件。

更有說服力的是對日覈查。

糾纏了近兩年,對日覈查仍然沒有下文。雖然在中國的強烈要求下,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四次覈查,但是每次都只覈查了日本當局指定的核設施,沒有對可疑設施進行突擊檢查。這讓中國領導人相信,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一直在偏袒日本,或者說在利用日本。

對黎平寇等領導人來說,戰爭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降低戰爭代價。

最值得擔心的不是能否打敗日本,而是需要爲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國際形勢一目瞭然,美國一直在暗中推波助瀾,擺明了要榨乾日本的最後一點價值。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利用中日全面戰爭來削弱中國,使中國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都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

事實上,美國需要的就是一場與中國有關的全面戰爭。

根據二零三四年初公佈的統計結果,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二零三三年就全面超過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此外中國還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資源與能源進口國、第一大糧食進口國、第一大工業產品輸出國與第一大僑民輸出國。如果只計算陸軍的話,中國還是頭號軍事強國。

只是,美國的處境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在很多方面,美國依然領先全球。比如在金融實力上,美國仍然遠遠領先於中國,在聯合國公佈的一百八十四類(領域)尖端科技上,美國在一百二十七類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在其中的八十八類有絕對領先優勢,而中國只在三十四類有領先優勢,擁有絕對領先優勢的僅有十二類。此外在教育、文化、輿論等軟實力上,美國的領先優勢也很明顯,領先幅度在五年到十五年之間。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非常迅速。

二零三三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六點二,而在二零二九年到二零三三年的五年間,平均增長率爲百分之五點七,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僅次於五十年代初期的第二增長高峰。因爲把北美自由貿易區擴大爲“美洲自由貿易區”,將巴西等拉美國家融入了新的經濟體,所以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今後二十年內不會減緩,還會有所增長,而美國經濟也必然更加強大。

相對而言,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價值更大。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人口結構最爲合理。

從國民年齡分佈比例來看,美國人口結構的理想性僅次於印度,是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中最有活力的一個。

也就是說,美國沒有人口上的負擔。

與之相比,中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根據二零三零年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在二零二七年就進入全面老齡化階段,而且將持續三十年以上。

雖然在二零三三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爲百分之七點四,比美國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在過去五年間的平均增長率也比美國高了一點三個百分點,但是社會養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負百分之二點六,而美國僅爲負百分之一點一。也就是說,扣除社會養老,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反而比美國低了零點三個百分點。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這個差距在未來三十年來還將擴大。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中國的可用社會資源並沒超過美國。

如果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下去,那麼在二零四五年左右,中國的可用社會資源將嚴重落後於美國。

這就意味着,在中美全面對抗時代,中國的資本比不上美國。

說得直接一點,國防建設與軍事投入都要動用社會資源,而且國防建設屬於“只投入不產出”的純消耗類建設,只能由可用社會資源承擔。在總量不如美國的情況下,中國的國防建設速度肯定比不上美國。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中日全面戰爭,很有可能成爲壓垮中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中國在這場戰爭中耗光了積累的財富,那麼在未來數十年內,中國的經濟發展將遇到巨**煩。對美國來說,需要的也就二十到三十年。只要在經濟上超過中國,美國就有足夠的信心在對抗中擊敗中國。

這一幕,在歷史上出現過。

二十世紀七零年代,美國受越南戰爭拖累,加上第三次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美國經濟進入冰河期,而前蘇聯則在此期間發展壯大,工業生產規模一度接近美國,結果卻在八零年代出兵阿富汗,八年戰爭耗光了全部社會財富,直接導致改革派在八零年代末上臺,最終導致前蘇聯解體。

也許,中國不會解體,但是肯定會喪失挑戰美國的能力。

到時候,中國將不得不接受由美國牽頭重新劃分的國際秩序,接受由美國領導全球局勢的既成事實。

對中國來說,這是更加糟糕的結果。

要知道,如果不能制訂國際秩序的遊戲規則,中國就無法解決國內問題,遲早會因爲內部動盪淪落爲三流國家。

當然,美國也要爲此付出代價。

不管戰爭結果如何,即便中國戰敗了,日本也會迅速崛起,成爲新的威脅。但是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與日本都要首先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可能挑戰美國,也就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

事實上,任何一種結果,對美國都有好處。

比如日本戰敗了,美國可以通過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獲得難以估量的好處。當初中國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就獲得了十多年的黃金髮展時期。日本的人口是朝鮮的六倍,國民素質比朝鮮高得多,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美國至少能確保在未來二十年之內,有一個足夠堅固的經濟增長點。

說白了,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就已穩操勝券。

看清楚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美國爲什麼要推波助瀾了。

換個角度看,同樣不難明白,爲什麼易援朝等人堅決反對向日本開戰,而是堅持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紛爭。

問題是,易援朝只看到了一面,沒有看到另外一面。

中日間的矛盾已經發展到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的地步,堅持和平主張,等於擱置現有問題,讓矛盾始終得不到解決。毫無疑問,中國肯定拖不起,因爲中國需要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拖下去,結果將更加悲慘。

正是有了這個認識,從傅秀波到黎平寇,都奉行強硬外交。

只是,黎平寇面對的局勢,要比傅秀波當年嚴峻得多。

所幸的是,黎平寇手裡的資源也要比傅秀波多得多。

當初,在決定出兵朝鮮之前,傅秀波猶豫了一個星期,幾乎是一夜白頭,對軍事鬥爭沒有半點把握。

不是傅秀波不相信軍隊,而人沒有自信。

現在,黎平寇基本上不用操心軍事問題。

打贏日本沒有任何懸念,對黎平寇來說,關鍵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以及能否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顯然,這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在這個政治決策中,軍事手段只能作爲參考。

毫無疑問,全面的、完善的、具有可行性的戰爭計劃是最重要的參考因素。

這個重任,落到了牧浩洋肩上。

騰耀輝完全兌現了承諾,不但沒有干預牧浩洋的戰爭準備工作,還在年初提出,由牧浩洋全權負責對日作戰。

與當年的陸風烈一樣,騰耀輝只負責後方工作,充當牧浩洋的“後勤總管”。

得益於此,牧浩洋在二零三三年七月份,也就是黎平寇出任國家元首後,就開始制訂戰爭計劃。只是在二零三四年六月底之前的一年間,因爲裝備建設工作沒有完全落實,所以僅限於戰略層面。

隨着裝備建設逐步到位,進度在預期之中,牧浩洋纔開始制訂詳細的戰役計劃。

對牧浩洋來說,這算得上是輕車熟路了。

十月份,在黎平寇做出了戰爭決策之後,牧浩洋開始落實各項戰役計劃。

經過兩個月努力,十二月中旬,牧浩洋先向騰耀輝提交了完整的戰爭計劃,然後由騰耀輝提交給黎平寇。

這麼做,主要是尊重騰耀輝。

以當時的情況,牧浩洋完全可以直接把戰爭計劃交給黎平寇。

只是,黎平寇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或者說開戰的政治時機還沒成熟,因此牧浩洋制訂的戰爭計劃還欠缺最後一個必要條件。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31章 政治變更第33章 嘎然而止第45章 宣傳戰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4章 防空火網第69章 外援第234章 決勝點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32章 分兵攔截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6章 急轉直下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72章 新崗位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75章 主戰場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80章 轉變第8章 倒計時第55章 毅然決絕第28章 屈服第82章 理論突破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章 鬥爭第11章 取經第196章 突襲第198章 追趕第84章 守株待兔第32章 針鋒相對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5章 夜空魅影第94章 戰略價值第9章 新冷戰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57章 戰爭決議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54章 總撤退第39章 出其不意第73章 餘波第85章 重拳出擊第3章 本性難移第1章 千錘百煉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83章 科學寶藏第7章 機關算盡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90章 總攻第17章 地區戰爭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59章 起始點第46章 豐收年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27章 雷暴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62章 弄巧成拙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2章 前途未卜第8章 泰然處之第95章 情報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5章 鐵娘子第109章 未來第21章 一鍋端第233章 蠶食第120章 多面手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48章 戰爭準備第30章 誰更瘋狂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3章 把握機會第46章 預料之外第30章 小事化大第184章 強攻第22章 大決戰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32章 機會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213章 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