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橄欖枝

牧浩洋完成空軍的裝備調整工作時,已經是九月底了。

數日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公佈了已經拖延三個月的“日本核設施覈查報告”,宣稱沒有在日本發現製造核武器的證據。因爲中方調查人員提出異議,宣稱覈查工作只針對日本當局開放的基礎設施,而沒有嚴格按照最嚴厲的方式,對所有存在嫌疑的設施進行突擊覈查,所以這份調查報告沒有多少說服力。

隨後,中國再次提出,對包括沒有公佈的核設施進行突擊覈查。

當然,這也只是外交手段。

鬧到這個地步,覈查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只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日本的核武器項目肯定受到拖延,不可能順利完成。

這一點,得到了李明陽證實。

在覈查的壓力下,日本公佈了核原料的儲備情況,並且允許覈查人員進行現場覈對,因此日本暫時沒有能力製造核彈頭。

如此一來,覈查成爲了限制日本製造核武器的主要方法。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覈查還在進行,日本就不可能大張旗鼓的製造核彈頭,甚至無法獲得製造核彈頭所需的核原料。

要知道,獲取核原料的難度遠遠超過了製造核彈頭。

雖然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從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進口了數萬噸核廢料,但是這些可以用來提煉軍用級核原料的廢料都有目在冊,受到了嚴密監管。別說從中提煉出製造數百枚核彈頭的原料,哪怕只提煉出一枚核彈頭的原料,也能查出來。因爲日本沒有鈾礦,也沒有重水反應堆,所以無法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軍用級核原料。

中國在這個時候大打覈查牌,擺明了就是拖延日本製造核彈頭的速度。

問題是,這絕非萬無一失。

比如,印度早已重新啓動核武器計劃,而且作爲有核國家,其行爲沒有受到限制,而印度有豐富的鈾礦資源,還重建了一座重水反應堆。如果兩國串通一氣,日本就有可能從印度獲得核原料。

可惜的是,中國沒有理由對印度提出覈查要求。

或者說,就算對印度進行覈查,也不可能限制印度的核計劃。

也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了一件讓牧浩洋都有點驚訝的事情。

十月十日,日本首相正式宣佈,將在月底訪問北京,向中國當局提出共同開發東海中性海域油氣資源。

當天,黎平寇就在元首府召開了高層會議。

作爲軍方主要代表,牧浩洋跟隨騰耀輝參加了這次會議。

事實上,在黎平寇出任國家元首之後,牧浩洋就在高層會議上獲得了一席之地。只要他在北京,就會接到邀請。

針對日本當局的外交行動,連一向比較溫和的黃瀚林都相信,這是緩兵之計。

要知道,中國的備戰工作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九月初,在黎平寇的親自指示下,海軍啓動了第三批“崑崙山”級航母的建造工作,並且分別命名爲“喜馬拉雅山”號、“大興安嶺”號、“喀喇崑崙山”號與“阿爾泰山”號(這個命名方式有一定的規律,第一批以新疆的山脈命名,第二批以關中的山脈命名,第三批以邊境山脈命名)。

從政治與外交上看,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受到最大影響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國際輿論。

在此之前,日本當局就能通過衆多跡象判斷出,中國正在加強軍備,而且是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戰爭準備工作。只是,這些備戰工作都較爲分散,不具有代表性,也就沒有引起輿論媒體關注。

顯然,一次開工建造四艘超級航母,絕對是標誌**件。

要知道,在此之前,在二零三零年公佈的國防白皮書中,中國國防部就表示,海軍將面向未來,隨後公佈的很多消息,都暗示不會建造更多的“崑崙山”級航母,將把重點放在第三代國產航母上。在二零三二年的時候,江南造船廠還公佈了c3型航母的模型,把第三代國產航母炒上了天。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在二零三五年動工建造c3型航母,纔是最爲合適的選擇。

很明顯,沒有迫切的戰爭需要,中國海軍沒有理由增建四艘“崑崙山”級航母。

這樣一來,中國積極備戰就沒有任何秘密了,連平民百姓都知道,中國正在爲戰爭做準備。

在此情況下,日本首相主動拋出了橄欖枝。

問題是,日本並沒因此減慢擴軍速度。

在九月底,日本三菱重工與富士重工先後開工建造新的大型船臺,預計在二零三五年初期就能完工。

如果日本沒有打算建造更多的大型戰艦,就沒有理由建造大型船臺。

僅此一點,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日本首相在爲擴軍備戰爭取時間。

當然,由此也可以斷定,日本選擇的開戰時間絕對不是二零三五年,很有可能是二零三六年。因爲要到二零三六年,新建造的四座大型船臺才能投產,而且增建的四艘“飛龍”級航母也到到此時才能服役。

同樣可以肯定,日本的戰爭計劃也非常龐大,絕對是全面戰爭。

換個角度來看,照樣能夠相信,日本當局認爲中國不會在二零三五年挑起戰爭,因爲增加的四艘“崑崙山”級航母最快能在二零三五年底下水,能趕在二零三七年的第一季度服役就很不錯了,即便是其他大型戰艦,大部分也只能在二零三五年底服役,少數還要延遲到二零三六年。

也就是說,日本當局很有可能相信,二零三六年是最後大限。

如此一來,日本當局把開戰時間定在二零三六年,而且以全面戰爭爲目的來進行戰爭準備也就不奇怪了。

這裡,還涉及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場全面戰爭將持續多久。

暫且不人的判斷,至少從日本的擴軍備戰速度來看,日本軍隊的高級將領肯定認爲是一場非常漫長的戰爭。

如果以增建的四座大型船臺爲準,日本軍方至少認爲這場戰爭要持續三年。

原因很簡單座大型船臺在二零三五年底投產,最快能在二零三七年底完成第一艘大型戰艦的船臺建造工作,隨後舾裝與整訓需要一年左右。如果是建造航母,大概要到二零三八年底才能服役。如果戰爭在二零三六年中期爆發,到二零三八年底,將進入決勝階段,因此至少要持續到二零三九年中期。如此一來,在二零三八年底服役的四艘航母、也許是八艘航母,將在戰爭後期發揮關鍵作用。

可以說,日本首相的這一舉動,提供了非常關鍵的信息。

高層會議上,黎平寇最終做出決定,在東海油氣資源開發問題上與日本週旋,設法探明日本當局的底線。

這麼做,主要也是獲得更多的戰略情報。

說得明白一些,日本當局的任何政策,都能作爲戰略參考信息,幫助以牧浩洋爲首的高級將領完善戰爭計劃。

別的不說,前面做出的推斷,就能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從戰略上講,把開戰時間推遲到二零三六年,顯然不太有利。即便到此,中國海軍也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戰艦,空軍的裝備整編工作也將趨於完善,可是日本軍事實力的增長幅度更加明顯。

也就是說,在二零三五年開戰,對中國最有利。

事實上,這也正是在這次高層會議上做出的最爲重大的決定。

數日後,黎平寇簽署了出任國家元首之後的第五道“元首令”,把戰爭準備工作由軍備建設擴大到戰略儲備層面。

按照這道命令,在接下來的一年半里,國家將集中力量提高重要戰略物資的儲備量。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糧食。按照黃瀚林以國務院總理下達的行政命令,在二零三四年十月底之前,各省級行政單位必須將糧食儲備提高到一年,幾個主要產糧大省則要達到兩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戰爭爆發之後,即便糧食大規模減產,在四到五年之內,也不會爆發饑荒。

僅次於糧食的,就是石油。

石油儲備不是分地區進行,而是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按照國務院的計劃,在今後一年之內,將在西南與西北地區修建十二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把石油的儲備量提高到七點五億噸,與二零三二年的總消耗量持平。這樣一來,在戰爭時期,如果進行適當的管制,同時增加國內原油產量,至少能確保三到四年的石油供應。

此外,鋼鐵、棉花、橡膠、煤炭、木材等物資也在戰略儲備清單之中。

只是相對而言,這些物資的國產量基本上能夠滿足戰時需求,而且可以比較便利的從周邊國家進口,沒有多大的緊迫性。

當然,還有一種物資在戰略儲備清單之中,只是沒有公佈,即黃金。

中日全面戰爭,絕對是僅次於世界大戰的大規模戰爭,說不定還會牽扯到別的國家,因此必然波及到戰場之外的其他行業。如果戰爭失去控制,那麼現行的金融體系就會在戰爭中分崩離析。

提高黃金儲備量,絕對是未雨綢繆。

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國當局確實是在用打世界大戰的功夫在準備這場戰爭。

也許,這就是世界大戰的熱身活動吧。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45章 宣傳戰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2章 措手不及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68章 光速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4章 鬼子出動第43章 薄弱環節第32章 成果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8章 畫蛇添足第234章 決勝點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34章 炮戰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68章 推波助瀾第273章 共同化第52章 統一意見第50章 大漠揚威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1章 打擊利器第74章 交易第202章 衝刺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48章 反潛戰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61章 戰略打擊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4章 勇敢面對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90章 獨木難支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09章 未來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32章 成果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45章 無用之舉第27章 商船立功第89章 輪番轟炸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35章 支柱第68章 南海戰略第45章 越界第1章 關鍵人物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38章 不歸路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94章 誘餌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49章 首輪空戰第73章 擴軍備戰第38章 勞動力第22章 登陸作戰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96章 迴歸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