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戰術反擊

.突然而至的打擊,完全打亂了克魯沙的安排。

八點過,克魯沙在警衛人員的陪同下,進入了地下指揮中心,其他政府高級官員也進行了疏散。

現在,克魯沙面對的問題不是在什麼時候宣佈停火,而是要不要宣佈停火。

中國的打擊行動,已經超過了常規戰爭範疇,把戰爭推到了新的高度上,而印度絕對不可能忍氣吞聲。

連克魯沙都覺得,必須進行適當的反擊,而且是戰略反擊。

只是,在進行反擊之前,必須搞清楚部隊的情況,即到底能夠進行何種程度的反擊,以及能否通過反擊遏制中國的戰爭野心。

克魯沙必須有耐心,不然反擊帶來的不是勝利,而是更大的災難。

也就在克魯沙等待軍方的報告時,中國國防部搶先公佈了戰報,宣稱在三十一日清晨的打擊行動中,摧毀了印度的戰略核設施、彈道導彈生產與研製基地、以及進行前沿部署的幾支導彈部隊。

這下,全世界都震驚了。

中國竟然對一個得到承認的有核國家進行了全面的戰略打擊,而且宣稱在第一輪打擊行動後瓦解了印度的戰略核力量

要知道,在此之前,連美國也沒有這樣的膽量。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時,美國一舉摧毀了朝鮮的戰略力量,但是朝鮮最多隻有四枚核彈頭,而且沒有完成小型化工作,無法用導彈投擲核彈頭,也就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大能力。

與朝鮮相比,印度是真正的有核國家,而且能夠對中國進行戰略報復。

中國敢在這種情況下打擊印度的戰略設施,需要的肯定不只是膽量,更需要對軍事力量的絕對自信。

中國這麼自信,印度還有機會取勝嗎?

在隨後的報道中,一些西方新聞媒體指出,中國國防部的自信有點盲目,因爲在公佈消息的時候,打擊行動剛剛結束,即便中國動用了戰略偵察衛星,甚至出動了偵察機,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戰果甄別工作。

也就是說,在公佈消息的時候,中國國防部並不清楚是否已經達到了轟炸目的。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國防部公佈的消息來自總參謀部,而黃峙博只知道執行轟炸任務的戰機都順利投下了炸彈,並不清楚投彈是否準確,以及是否按照計劃摧毀了目標,有沒有必要進行補充轟炸。

只是,對黃峙博來說,這並不重要。

立即公佈消息,只有一個目的:讓印度總理在停火決策上猶豫不決,爲進行第二輪打擊爭取機會。

更重要的是,消息公佈後,中國的戰略打擊行動將不受限制。

說得準確一點,在面臨印度進行戰略報復的威脅時,中國有理由動用更多的武器,確保印度無法進行戰略反擊。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國已經默認了中國的戰爭立場。

只要印度有進行戰略報復的可能性,美國就不會介入,也不會因爲中國使用戰略打擊手段報復中國。

結果就是,在國防部公佈消息的時候,第二輪打擊行動開始了。

這次,充當主力的不是空軍、也不是海軍,而是第二炮兵,主要打擊武器則是配備了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

爲了癱瘓印度軍隊,第二輪打擊主要針對通信與指揮系統。

根據中國國防部隨後公佈的戰報,在這輪持續時間僅爲半個小時的打擊中,二炮總共動用了四百二十四枚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與二千五百公里之間的中程彈道導彈,其中四百二十二枚導彈擊中目標,總共摧毀了包括戰區指揮中心、區域通信中轉中心、情報交換與處理中心在內的三十多處戰略設施。

相對而言,彈道導彈的打擊來得更猛烈、也更突然。

雖然在作戰中,印度空軍的反導防空部隊發揮了一些作用,對來襲的彈道導彈進行了攔截,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印度方面宣稱擊落了數十枚彈道導彈,而真正擊落的,也許只有兩枚。

原因很簡單,在這輪打擊中,二炮首先對付的不是地面目標,而是太空中的目標。

爲了避免惹上外交麻煩,國防部沒有公佈反衛星作戰的相關信息,而是把反衛星作戰當成了打擊印軍指揮系統的一部分。

當時,二炮發射的第一批導彈中,就有十幾枚由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反衛星導彈。

這些導彈率先發射,在摧毀了印度的導彈預警衛星之後,其他的彈道導彈才升空,不然打擊行動要不了半個小時,十五分鐘內就能結束。

在最後發射的一批導彈中,還有幾枚反衛星導彈,專門用來對付印度的偵察衛星。

在這輪打擊中,二炮的作戰能力完全體現了出來。其天地一體的打擊能力,足以讓所有軍事強國汗顏。

要知道,即便是美國空軍,也很難同時打擊如此多的戰略目標。

到了九點,克魯沙終於收到了軍方的報告。

兩輪打擊之後,印度的戰略指揮與通信系統已經徹底癱瘓,戰略核設施全部被毀,連彈道導彈部隊也遭到重創。根據印度空軍提供的消息,當時只有四輛導彈發射車逃走,而且只有兩輛發射車上的導彈攜帶了核彈頭。

也就是說,如果印度立即進行戰略反擊,最多隻有兩枚核彈頭可用。

這次,絕對不能猶豫。

在完成了第一輪轟炸之後,中國空軍肯定會進行第二輪轟炸,搜尋並且炸燬所有還能開動的導彈發射車。

拖下去,最後兩枚核彈頭也很有可能被炸燬。

問題是,兩枚核彈頭能夠做什麼?

更讓克魯沙難以接受的是,配備這兩枚核彈頭的是“烈火1”型導彈,而這種導彈最多能夠打到中國的西南地區。如果在印度中部地區發射,只能打到昆明,連中國西南最大的幾個城市都夠不着。

印度只能進行一次戰略反擊,而中國的核彈頭能夠摧毀印度的所有城市。

也就是說,如果印度進行戰略核反擊,哪怕沒有打中中國的城市,核彈頭在荒郊野外爆炸,中國也會藉機擴大打擊規模。哪怕中國比較剋制,沒有進行覈報復,也會通過常規轟炸把印度打回石器時代。

對此,克魯沙沒有任何懷疑。

要讓印度倒退五十年,只需要炸燬印度的主要工業設施,而印度並非工業國家,本來就沒有多少工業基礎設施。以中國空軍的能力,最多隻需要一個月,就能完成。如果同時讓艦隊進行戰略封鎖,也許要不了一個月。

一個月之後,印度將徹底淪落爲三流國家。

廢墟上的印度,還有什麼前程?

深思熟慮之後,克魯沙非常清楚,進行戰略報復,肯定對印度沒有好處,反而會把印度推入深淵。

那麼,就不能進行戰略報復,而應該進行戰術級別的報復,打擊中國的軍事力量。

這下,問題就很清楚了。

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全部部署在國內,如果報復中國空軍,就得打擊中國本土,屬於戰略報復。

只有打擊中國海軍,纔算得上是戰術報復。

要知道,中國艦隊已經進入孟加拉灣,而且參與了打擊印度本土的作戰行動,印度有足夠的理由打擊中國艦隊。

讓核彈頭在孟加拉灣上空引爆,怎麼說也算不上是戰略報復。

在徵求了其他人的意見後,克魯沙在九點五十分下達了命令:用“烈火1”型彈道導彈打擊中國艦隊。

問題是,中國艦隊在哪?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艦隊已經進入孟加拉灣,而且參與了之前的打擊行動,因爲至少有兩架j-25在印度東北地區被擊落,但是孟加拉灣有兩百萬平方公里,中國艦隊可能在任何一處海域活動。

找不到中國艦隊,就談不上打擊行動了。

所幸的是,克魯沙沒有等待多久。

十一點不到,印度海軍收到了一艘正在孟加拉灣北部海域活動的“魷魚”級潛艇發出的信息,中國艦隊在恆河河口南面大概三百五十公里處,正以三十節的速度北上,預計在六個小時後到達恆河河口。

中國艦隊爲什麼北上?

克魯沙沒有想那麼多,因爲這艘潛艇提供了較爲準確的信息。

在總理簽署了打擊行動的作戰計劃後,印度空軍立即展開行動,讓兩輛導彈發射車準備發射彈道導彈。

此時,牧浩洋正在處理那艘印度潛艇。

因爲這艘“魷魚”級潛艇以極低速度航行,而且充分利用了海底地形,所以在其浮上水面發送電報之前,沒有被前出的攻擊核潛艇發現。直到艦隊截獲了潛艇發出的電報,反潛作戰纔開始。

五分鐘內,六艘護航戰艦各出動了一架反潛直升機。

兩艘航母也沒閒着,各出動了兩架反潛直升機。

海面下,伴隨航母活動的兩艘097型攻擊核潛艇也加入了戰鬥,在十分鐘內用主動攻擊聲納鎖定了那艘印度潛艇。

爲了避免遭到潛艇攻擊,艦隊保持了三十節的航行速度。

反潛作戰進行得非常順利,在八架直升機與兩艘攻擊核潛艇的圍攻下,印度潛艇沒有堅持到半個小時。

十一點二十分,反潛作戰結束。

那艘印度潛艇至少被四條魚雷擊中,其中兩條是攻擊核潛艇發射的重型魚雷,最終沉入三百多米深的海底。

只是,艦隊已經暴露行蹤,牧浩洋必須隨時可能到來的反擊。。.。

第135章 全局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22章 登陸作戰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0章 保持沉默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99章 等不起第14章 戰爭前奏第80章 援助第36章 前仆後繼第33章 拉幫結派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21章 決戰開始第6章 第一步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章 棄武從文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9章 休假第51章 時間點第46章 大戰略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66章 門檻第48章 交戰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1章 慘敗第3章 把握機會第50章 匿蹤突擊第51章 護身符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70章 外交戰場第12章 封鎖第11章 經濟圍剿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74章 覺悟第71章 打撈沉船第60章 圍剿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8章 不知進退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8章 左右逢源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01章 反擊第46章 決策點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76章 硬碰硬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17章 高姿態第59章 擊鼓傳花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94章 誘餌第62章 戰術反擊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6章 強渡第37章 再接再厲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5章 預判第44章 歷史使命第32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9章 人心所向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70章 外交戰場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1章 不怕死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70章 外交戰場第32章 成果第74章 交易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48章 突發奇想第87章 接敵第2章 唯一選擇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39章 積極備戰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88章 奢望第11章 不可否缺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21章 中亞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