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再起狂濤

可以肯定,弗倫奇壓根沒有想過反攻馬里亞納羣島,而他讓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圍繞着反攻馬里亞納羣島制訂作戰方案,只是爲了麻痹對手,因爲弗倫奇早就知道,中國的情報機構能夠從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獲取情報。

事實上,當時連李明陽都在大戰的壓力下變得有點神經質。

要知道,反攻馬里亞納羣島應該是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的事情,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根本無權制訂這樣的作戰計劃。

當時,美軍把太平洋戰場分成了兩個戰區,即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

這一軍事體制,與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做法比較相似,即太平洋戰區主要負責艦隊作戰,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地面作戰任務更重。通過設立兩個戰區,能夠更加合理的調動與利用作戰部隊。

事實上,從戰略上講,在打下所羅門羣島之前,美軍不會進攻馬里亞納羣島。

原因是:就算美軍攻佔了馬里亞納羣島,也無法對中國本土構成威脅,還得進一步攻打琉球羣島或者扶桑,才能突破中國的本土外圍防禦圈。除此之外,攻打馬里亞納羣島也無法解除澳大利亞受到的威脅,因爲中國海軍完全可以從東南亞地區去所羅門羣島,根本用不着進入西太平洋。

相反,不及時收復所羅門羣島,澳大利亞就隨時有可能遭到進攻。

要知道,在西方同盟集團中,除了俄羅斯,就是澳大利亞受到的威脅最大了,當時甚至超過了以色列。

在西方同盟集團中,澳大利亞的戰略重要性也僅次於俄羅斯。

可以說,只要美國還想打贏這場戰爭,就必須保住俄羅斯與澳大利亞,其中任何一個戰敗都將導致美國戰敗。

因爲太平洋纔是主戰場,所以澳大利亞反而更加重要。

說得直接一點,丟掉澳大利亞這塊前沿陣地之後,美國就再也沒有辦法阻止中國軍隊橫渡太平洋了。

如此一來,美軍的戰略進攻肯定得圍繞着所羅門羣島進行。

顯然,這不是戰略進攻,而是戰略反擊。

事實上,這正好說明了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重要性。只有這座島嶼還在美軍手中,美軍的反擊纔有決定性意義。如果這座島嶼在美軍反擊之前淪陷,就算美軍艦隊能夠在海戰中擊敗中國艦隊,也無法攻佔所羅門羣島,得花上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奪回這座羣島,而幾個月之後,中國海軍就將捲土重來。

打這種拉鋸戰,美國必敗無疑。

做出這個判斷之後,就不難摸準弗倫奇的脈了。

當然,戰場上總有意外發生。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弗倫奇將在五月中旬,最遲五月二十五日之前在西南太平洋上發動戰略反擊。

只是,五月六日的一件事情,打亂了弗倫奇的安排。

當天,一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準確的說是一名海豹突擊隊的上尉軍官,在用潛航器離開瓜達爾卡納爾島之後,又奮力遊了十多公里,然後在倫內爾島附近遇到了一艘美軍快艇。這名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的上尉帶回來了一條至關重要的消息: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守軍還能堅守數個月。

也就是說,瓜達爾卡納爾島不會迅速淪陷。

有證據表明,在這個時候,弗倫奇確實動過別的念頭,比如假戲真做,在所羅門羣島虛晃一槍,然後攻打馬里亞納羣島。只是這僅僅是個念頭,因爲兩天後,中國陸戰隊的四個師就到達了馬里亞納羣島。

更重要的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能否堅守幾個月還是個未知數。

雖然海豹突擊隊上尉帶回來了極爲準確的信息,即美軍儲備了足夠多的物資,地下工事的受損情況不是很嚴重,士氣還沒有受到嚴重影響,官兵也比較健康等等,但是這些信息不足以讓弗倫奇相信,困守地下工事的美軍能夠忍耐幾個月。事實上,最後幾萬名美軍沒能堅持下去,而是在還有一些彈藥物資的情況下向中國陸戰隊投降,與艦隊決戰無關,而是這些美軍的精神徹底崩潰了。後來,這幾萬名美軍都患了精神疾病,部分在戰俘營裡死亡,活下來的在戰後也很難做到生活自理。

要知道,在完全密閉的環境裡、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在見不到陽光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很難堅持幾個月。其實,有一個與此很相似的環境,即執行破交任務的潛艇,而潛艇的正常巡邏週期一般在三個月以內,很少超過三個月。更重要的是,潛艇兵至少知道在安全返航之後能夠獲得半個月以上的休假,而且在回到岸上之後,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而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顯然沒有這樣的盼頭。

無盡的等待與無邊的恐懼,最終壓垮了美軍。

正是有這樣的擔心,弗倫奇才沒有修改反擊計劃,仍然決定在所羅門羣島大幹一場。

當然,瓜達爾卡納爾島肯定不會立即淪陷,就算堅持不了幾個月,再堅持幾個星期應該不是問題。

結果就是,美軍艦隊進入太平洋後,沒有開赴澳大利亞,也沒有去珍珠港,而是去了美國西海岸的軍港。按照弗倫奇的安排,太平洋艦隊也將前往聖迭戈,兩支艦隊會合後,至少要集中訓練一個星期。

如此一來,戰場局勢回到了最初預測的狀態。

五月十日,牧浩洋收到美軍艦隊在美國西海岸集結的消息,這才鬆了口氣。

當時,他關注的不僅僅是美軍艦隊,還有美軍陸戰隊與登陸艦隊,而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讓他相信,美軍沒有攻打馬里亞納羣島的可能,因爲直到這個時候,美國都沒有動員陸戰隊,也沒有集中登陸艦隊。就算弗倫奇打算在奪取制海權之後再攻打島嶼,也應該在這個時候進行動員。原因很簡單,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有一個極限,在奪取制海權之後,就應該及時投入登陸艦隊與陸戰隊,讓艦隊能夠儘快離開戰區,返回後方港口,以便在敵人進行反撲之前返回戰場。

要知道,當時中國海軍的兩艦隊已經在所羅門羣島戰役中休整了兩次。

如果讓艦隊一直在海上活動,直接結果就是艦隊的作戰能力降低,在下一次決定性海戰中戰敗。

更重要的是,美軍不可能一鼓作氣的拿下馬里亞納羣島。

也就是說,如果美軍攻打馬里亞納羣島,這裡的戰鬥將跟所羅門羣島差不多。

總而言之,當時的情況讓牧浩洋相信,美軍要麼沒有打算在島嶼上做文章,要麼就沒有把馬里亞納羣島當成主要目標。

顯然,前者的可能性並不大。

艦隊能奪取制海權,卻無法成爲戰略防線,而要鞏固奪取制海權的勝利果實,就得奪取分散在大洋上的島嶼。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與美國都把獨立出來的陸戰隊編在海軍名下的根本原因。

只有得到陸戰隊的配合與支持,海軍的戰略價值才能完全發揮出來,也才能讓海戰變得有意義。

在歷史上,特別是在近代歷史上,海戰與島嶼登陸戰就沒有分開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每一場海戰都與島嶼作戰有關,都是爲了奪取或者守衛某座島嶼。

既然美軍的攻打目標不是馬里亞納羣島,那就只能是所羅門羣島。

這個判斷,讓牧浩洋終於鬆了口氣。

要知道,他選擇的戰場就是所羅門羣島。即便這也是弗倫奇選擇的戰場,至少能夠保證美軍沒有絕對的主動權。

當然,這也促成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戰鬥打得更加慘烈。

在五月中旬,牧浩洋動用從大陸戰場上抽調來的一千多架大型電動運輸機,通過菲律賓與印度尼西亞的空軍基地,向所羅門羣島增派了六個陸戰師,運送了超過五百萬噸的作戰物資。

緊接着,海軍與空軍開始向所羅門羣島增派航空兵。

五月二十四日,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離開阿拉普港,在南下途中重新組編,形成了聯合艦隊。指揮官是龔繼飛,只是佟少雲獲得了更大的權限,即他指揮的第二艦隊將在作戰行動中單獨行動。

當時,爲了解決龔繼飛與佟少雲的指揮權問題,牧浩洋特地做了安排。

在搜尋、以及首先與美軍艦隊交戰的情況下,佟少雲有優先指揮權,即龔繼飛必須服從佟少雲的指揮,只有在第一艦隊進入戰區、並且首先與美軍艦隊遭遇的情況下,龔繼輝才能指揮第二艦隊。

爲了避免兩人產生矛盾,牧浩洋專門派了兩名參謀過去。

隨後,他還讓馬明濤給兩支艦隊各派了一名副處級的情報軍官,專門負責處理與作戰有關的情報。

後來,牧浩洋的這一做法既遭到了批評,也得到了肯定。

當時,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牧浩洋更加青睞年少有爲的佟少雲,有意提高了佟少雲的地位。雖然龔繼飛在所羅門羣島戰役中的表現也不錯,在之前的所羅門海戰中的表現也得到了認可,但是他的很多戰術理念,明顯不大符合牧浩洋的胃口,因此被牧浩洋放在一邊也就不奇怪了。

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8章 高歌猛進第19章 核戰爭第48章 外派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58章 海航突擊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69章 惡仗第59章 再接再厲第7章 實幹階段第2章 經濟基礎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284章 轉變第86章 全面競賽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22章 拖後腿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46章 預料之外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0章 惹是生非第24章 空中打擊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6章 點火第42章 分兵合進第16章 急轉直下第42章 找準目標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48章 虛張聲勢第75章 積極迎戰第53章 橄欖枝第89章 虛與委蛇第7章 機關算盡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55章 毅然決絕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42章 分兵合進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0章 政治聯盟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4章 中流砥柱第40章 奮起直追第33章 嘎然而止第68章 推波助瀾第6章 愈演愈烈第79章 撲火第86章 膠着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3章 底線第51章 時間點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126章 內訌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5章 遭遇第17章 緊急出動第234章 決勝點第219章 做徹底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16章 敗不餒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233章 蠶食第88章 奢望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章 收假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6章 重拳出擊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90章 機遇第303章 幸運兒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2章 離弦之箭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60章 集體智慧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75章 預演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2章 橫掃全球第5章 是戰是和第219章 火線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84章 強攻第35章 軍事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