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

更新時間:2005-5-20 19:10:00 字數:5938

“……這是什麼?”一句低低地問話從內殿傳來,樑應忙止住話頭,快步走入正殿,見陽玄顥微微起身,看着牀前的圖,樑應也看清那圖是什麼,只是連忙扶着陽玄顥坐起,又喚人取了靠墊,纔回答:“那圖是齊相命人掛上的,齊相在外面等了許久了,陛下要不要宣?”

陽玄顥微微猶豫,樑應趁着安置靠墊的機會,看了一下那幅圖,卻是一幅《至略全地圖鑑》,不禁又是一驚,笑道:“陛下不記得了吧?當年陛下抓週時,就取了這幅圖鑑呢!”

陽玄顥卻沒理他,彷彿下了什麼決心:“請齊太傅進來,你到殿外候着!”

“是!”樑應忙出去,請齊朗進去,又讓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到殿外候着。

天色已經有些暗了,宮人剛纔便點上了燈,內殿亮得很,齊朗行禮之後,便站在一旁,陽玄顥卻看着那幅圖不作聲,好一會兒,纔開口道:“至略的版圖曾這麼大嗎?”

“是的,陛下!”齊朗走到圖前,爲他解說:“至略東臨海洋,有着最富庶的土地,而這幅圖是聖清皇朝聖祖皇帝命人繪製的,元寧皇朝自太祖皇帝開始,都以收回至略全地爲治國方略,直至明宗皇帝時,伏勝關一役,我朝精銳盡折,纔不得不放棄此方略。”

“朕知道。”陽玄顥喃喃道。

“陛下,您想建立這個元寧歷代皇帝夢寐以求的功業嗎?”齊朗走近他,認真地問道。

“朕可以嗎?”陽玄顥同樣認真地反問。

“您可以的!”齊朗微笑,重新走到圖前,指點着圖上的一個個地名,“至略全地,北達胡興嶺,西到格桑高原,南抵夷山。伏勝關一役,雖是損兵折將,但是,古曼也未得一寸之地,整個格桑高原隨時取得,去年與周揚一戰,胡興嶺已是近在咫尺,最困難的是兆閩,但是,崇明元年,出兵西格,元寧除了得到優良的海港,也獲得了對兆閩的優勢。陛下,你看明白了嗎?”

“您是說母后早就在策劃了?”陽玄顥訝然,心思也不由自主地隨着齊朗的話在圖上轉來轉去,對齊朗也用上了敬稱。

“是的!”齊朗點頭,“這件事只有臣與謝相知道,您是第四個知道的。”

“太傅要對朕說什麼?”陽玄顥並不笨,馬上明白齊朗對他說這些一定是有緣故的。

齊朗在他面前跪下:“陛下無論聽質王說了什麼,臣都無法反駁,臣相信質王的人品,必不會惡意中傷任何人,太后想必也未曾對您否認過。”

陽玄顥的手心頓時一片冰冷,他緊緊地將手握成拳才抑住自己可能的發抖。

“……太傅……你教朕的……”陽玄顥的聲音有些顫抖,無論如何,他總是個孩子。

齊朗明白陽玄顥肯定難以接受,但是,這件事必須對他說明白,無論他怎麼想,至少不會從別人那裡得到錯誤的訊息,這次是質王,下次又會是誰呢?那個人未必會像質王那樣事實求是,而且,面對一個不解人事的孩子,總比面對一個皇帝要好些,因此他才硬是讓陽玄顥聽下去。

“是的。臣教過您許多,臣也無法說這件事是正確的,但是,有些事不是能用對錯來衡量的!您可以認爲臣是在狡辯,但是,這就是事實,臣有負太后在先,是無法再拒絕太后的,而且,人心不是可以控制的。”齊朗平靜地解釋,就像早晨對陽玄顥說出那番“相信”的言辭一般。

陽玄顥不可置信的看着齊朗,直到他說到最後一句,他才一愣,半晌,才低低地說道:“人心不是可以控制的?……”

齊朗不知他是何意,但是,想了想還是繼續說下去:“陛下,臣認識太后時,和您現在一般大,爲家族,爲理想,臣放手了,這一次臣不想再放手,除非太后先放手,也許您會很憤怒,即使日後您要將臣挫骨揚灰,臣也認了,但是,請您不要與太后反目,太后所做的一切絕對是爲了您着想的,您的怨會毀了她的!”

“朕怎麼會與母后反目?”陽玄顥否認,但是還是無法理解齊朗與母親的事,因此,只說這一句便又沉默了。

而齊朗能說的也說完了,但同樣無語地看着他,半晌,陽玄顥彷彿纔回過神來,見齊朗還是跪着,忙道:“太傅先起身吧!”

齊朗依言起身,見陽玄顥的目光落在那幅圖鑑上,心便略略放下,好一會兒,陽玄顥纔看向齊朗:“因爲母后的地位,所以不會有人敢說什麼,只要朕不說話即可,是嗎?”

齊朗無語。事實便是如此,只要陽玄顥不置一辭,盡足孝道,那麼也就不會有多事之人,而且,別人都可不管,對這個兒子,紫蘇的在意有多少,齊朗不會不明白。

“可是,太傅,你拿這幅圖僅僅是爲了告訴朕母后的計劃嗎?”陽玄顥認真地問,隨即又回答了自己,“太傅是想告訴朕,母后一心爲了朕的江山,只在這件事上一定要自私,是嗎?”

“朕是個好學生,太傅!”陽玄顥認真地盯着齊朗,一字一句地說,“母后的事情,朕怎麼可以干涉,朕怎麼會那麼不孝呢?”

“陛下!”齊朗再次行禮,知道他不會再說什麼了。

陽玄顥還是很矛盾的,元寧極重禮法,這種事情怎麼都會一件醜聞,但是,那是他的母親,無論如何都愛着他的母親,就像齊朗說的,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他,他怎麼能爲難母親,那是大不孝啊!

而齊朗是他一向敬重的太傅,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依賴着齊朗的,因此,他也無法狠下心責難他。

那麼就只有沉默了!

陽玄顥是個仁厚的君主,陳觀說是因爲他一向順利,又有仁宣太后的全心庇護,因此,在朝堂之外,他沒有一般帝王的強硬,仁宣太后只此一子,母子間雖不親厚,但也一向無嫌隙,崇明四年正月的這次衝突,可以說母子間的第一次衝突,“彷彿就此定下了模式,這對母子間不多的幾次衝突,都是以崇明皇帝的退讓而結束的。”——陳觀在隨筆中寫道,後世史家對此的結論的是,在當時不孝這種重罪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輕觸,而且,仁宣太后雖然寵愛着唯一的骨肉,但是,一旦堅持起來,任何人也無法讓她讓步,因此,最後退讓的只能是仁厚的崇明皇帝了。

“太后娘娘!”離開昭信殿,趙全便向紫蘇覆命,紫蘇聽完之後沒有說什麼,只是淡淡地交代:“去永寧王府宣這道諭旨。”

“是!”趙全上前取過諭旨,便離開中和殿。

永寧王府接到旨意十分驚訝,聽到諭旨的內容,永寧王又是一驚,不過面上卻沒動聲色,只是行禮接旨。

“從接旨起,永寧王立刻掌管通化、甯越、臺遠三地軍務,調遣自便!此諭!”

永寧王反覆看了幾遍旨意,還是沒明白紫蘇的意思,而且要立刻掌管軍務,他也不能違旨入宮詢問,永寧王妃略一思索,便吩咐下人去請謝清與齊朗。

“如果都不在府上,就留話請他們一回府就走一趟!”永寧王妃細心地交代。

“倩容,不必了!太后總不會害我!”夏承正不想妻子勞累,便想作罷。

永寧王妃搖頭:“這些天你都沒怎麼出門,誰知道發生什麼事?太后也不會隨意調派你,還是問清楚得好!”

“可是,隨陽他們就一定清楚嗎?”夏承正笑說。

“總能猜出一二的!”王妃坦言,“你先準備動身,若趕不上見他們,我問清再通知你!”

“景瀚還在宮中嗎?”等了好半天,謝清終於失了耐心,逾越地詢問永寧王府的人,王府的管家忙回答:“齊家是這樣回的。”

謝清略略地皺眉,永寧王妃本就有孕在身,這會兒額上已經開始沁出虛汗,旁邊伺候的侍女忙遞上帕子,想勸卻又不敢開口,謝清見狀,開口勸慰:“王妃也不必太擔憂,太后總不會爲難自己家裡的人。”

這點謝清還是可以肯定的,雖然不太明白太后想如何,但是無論如何,永寧王府應是不會有什麼大礙,而且謝清也明白,太后恐怕是要有行動了。

“王妃娘娘,齊相到了!”

謝清正開解着倩容,管家就一聲通報進來,話音未落,齊朗就走了進來,身上還穿着朝服,顯然是從宮中直接過來的。

“什麼事這麼急?家裡人說王妃打發了五六趟人過去,母親還以爲有什麼要緊事!”齊朗有些奇怪,但是也沒太在意。

倩容笑了笑,道:“讓姨娘擔憂了!太后剛下了道諭旨,我和表哥都拿不準,想聽聽齊朗表哥的看法!”

齊朗聽着她這一連聲的表哥,便知道肯定不簡單,接過謝清遞過來的諭旨,卻還是一愣。

“你不知道?”見他一臉的驚愕,謝清也是一愣,“我還以爲,你就爲這事留在宮中的!”

“通化、甯越、臺遠,隨陽,你不會真拿不準吧?”齊朗笑了笑,卻先反問謝清,“太后想扼住京都的咽喉罷了!也只有自家兄長讓她放心,這也沒什麼!”

“這個我明白,但是,這個時候,太后想做什麼?”謝清認真地問,“什麼事情非要軍隊的力量?”

齊朗卻是低頭不語,半晌,他輕輕地搖頭:“我不知道!”

“不知道?”謝清失笑,“景瀚,你會不知道?”

誰都可能不知道,而齊朗是肯定是知道的,謝清根本不相信他的話。

“太后沒和我商量,也沒你商量,原因只有兩個——要麼這次要對付的就是你我,你認爲可能性有多少?要麼就是不希望你我插手,不是嗎?”齊朗輕笑着反問,但是心中卻有絲隱憂劃過。

“但是這個時候,如此明顯地收兵權,太后想做什麼?”謝清輕嘆。

齊朗沒有回答,反而站起身,走到一旁牆上掛着的墨竹圖前,靜靜地看着。

“那是第五代永寧王的親筆畫,表哥沒見過嗎?”永寧王妃笑問,不知齊朗在想什麼,但是一旁的謝清卻是臉色一變。

“王妃知道這位永寧王的事績嗎?”齊朗淡淡地問道。

永寧王妃奇怪地笑說:“元寧皇朝的三歲孩童都知道的事,表哥卻問我知不知道?”

第五代永寧王夏祈年,自幼體弱多病,是第一位未曾立下戰功的永寧王,卻也是驚才絕豔的天下第一人,足不出戶便爲世祖皇帝定出“以制衡之術求強盛之機”、“北連周揚,先取伏勝關,南聯普蘭,圖靈郡三城,定至略大圖”的大略方針,章德皇后以親生公主下嫁,但是世祖一朝衆多莫名慘案也俱與其相關,其中包括禍及古曼明奚皇室全族的“瀆聖事件”;回瀾江決堤,百姓死傷逾百萬,兆閩大軍不得不退出西格境內;元寧皇朝內南方世族的當權人的接連去世和世祖三位皇后的離奇死亡,但是,無人敢向長年臥榻的永寧王求證,章德皇后與世祖對其都是全力迴護,因此只能被史書記爲迷案。

夏祈年無嗣,其庶出長姐爲世祖貴妃,育有一子一女,世祖命此子出繼夏氏,爲永寧王世子,史稱“再無及此之寵”,永寧王府“元寧第一名門”的地位也是因此而來。

“當年太后就是看了這幅畫一夜之後,作出決定的!”齊朗淡言。

那個血腥的決定就是紫蘇在這幅畫前做出的!

“無論付出多少代價,元寧的邊境不能有失!”那個女孩就是在那一刻失落了全部的天真,那把代表永寧王府尊崇地位的金劍未出鞘便已將她傷得體無完膚,而她只能冷漠地看着那哀嚎的百姓,看着那一片汪洋的土地!

“隨陽,什麼樣的事會讓她只想一人完成?”轉身看向謝清,齊朗的眼中一片清明,卻已是至痛。

“……”謝清只能無語,一旁的永寧王妃則因這份沉重的壓力而感到無法喘息的窒息。

只因明白必要有人沾染血腥,就情願一人全部擔下,而不讓身邊的人沾上一絲,染上一分。

當年如此,現在也不會改變。

她終是永寧王府的掌權人啊!

將她的心性逼到如此本就是他們啊!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齊朗幾乎是筋疲力盡了,先是與皇帝解釋,再與謝清商議局勢,這一整天幾乎耗盡了他全部的精力,因此,他直接進了書房休息。去年年底,齊朗就將母親迎入京中奉養,齊府中也多了許多人,齊家本就是世族,家產頗豐,齊朗也樂得讓母親過得舒服些。

第二天,齊老夫人知道兒子歇下的晚,也就囑咐了下人不用打擾。

“品雲,你去做些清淡點心,等一會兒,朗兒醒了,你給他送去!”老夫人笑着對一旁的鄭品雲說,知道這是老夫人給自己製造機會,鄭品雲一面心喜,一面也有些羞怯,只輕輕地應了一聲,便先去準備了。

一向早起慣了,齊朗倒也沒有多睡太久,醒了之後便吩咐下人,要去謝家,鄭品雲進書房時,他也沒太在意,直到下人全都退下,鄭品雲才輕聲道:“少爺先用早膳吧!”

齊朗這才發覺是品雲,微一沉吟便知道是母親的意思,便淡淡地應道:“也好!”

齊家講究食不語,品雲也不敢說話,便只在一旁伺候,其實,她也頗爲清麗,雖然不是出身大家,但到底也是書香門第,行事也很討上下的歡心,當時,齊老夫人也是因爲這點而應下鄭家的親事的,因爲是妾室,也就沒舉行什麼儀式,齊朗因爲是恩師出面,又不好駁鄭秋的面子,便就隨母親了,現在齊朗卻是有些頭痛。

用完早膳,齊朗便要出門,品雲想說什麼卻也不便說,倒是齊朗臨走時說了一句:“你準備一下,請鄭秋今晚來一趟!”

“是!”品雲忙答應,臉頰緋紅,齊朗淡淡地皺了皺眉,想到自己一貫的冷淡,不禁有些愧疚,便又走回她的身邊,問道:“來京中這麼多天,還適應嗎?”

“還好,少爺安排得很妥當!”品雲知道自己不太得齊朗的意,見他如此關心,卻是有些受寵若驚了。

一進謝清的書房,齊朗就被一個消息驚了一下。

“宗人府派人去了質王府?”齊朗有些不敢相信,不是說懷疑消息的正確性,而是對宗人府出面這個細節。

“沒錯!我們都以爲太后要動禁軍,誰知道太后是先禮後兵,還爲質王留些面子!”謝清笑道,明白他的想法,因爲他也同樣注意到了這個細節。

“我看不是!”齊朗卻搖頭,“宗人府查到的東西都不是正式證據,卻又不容懷疑,太后只是想行事方便些罷了!”宗人府捏造證據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不過,”謝清先放下別的,問出最想知道的事情,“太后對質王下手又能得什麼?何必對一個將死之人下手?”

齊朗沉默了一會兒纔回答他:“一個楔子,能將英王的事與更多的官員聯繫的楔子!”

“因爲質王的聲望!”謝清馬上就明白了,但也想到另一點,“太后總不會想弄得人心惶惶吧?再說,我看那天她對鄭秋也真是惱得很!”

“鄭秋的事要看情況,倒是人心惶惶的問題,太后不知有何打算?”齊朗不想將問題糾纏到自己身上,便只能問題引出來商議,謝清也不想爲難他,微微一笑,說出自己的看法:

“景瀚,我們的人能填滿官職的空缺嗎?如果可以,問題也就不會太大!”

“難度比較高!”齊朗並不諱言,“而且,我也不認爲那是個好辦法!再說我們的人也不是全部都能坐上高位的!”

“的確!”謝清點頭,也明白這個提議的可行度不高,但是,他也只是想引出齊朗的想法,他很確定,齊朗應該已經有應對之策了。

齊朗卻還是不想說,靜靜地在一旁思索着。

“有什麼問題?”謝清微訝,心知齊朗應不會是爲他的推託而生氣,那就只能是一些自己沒注意到的問題了。

“隨陽,你認爲,太后會不會想用湘王?”齊朗審慎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有些離奇,但是,他並不認爲不可能。

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一章 夜星破夢(上)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十八章 幽燕長風(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