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優柔寡斷

有李泌支持舉薦,杜鴻漸就明白,無論自己怎麼反對都無濟於事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當這個惡人?

想到這裡,杜鴻漸拱手肅然道:“陛下,既然先生都認可此子爲不可多得之人才,又有郭汾陽和司馬承禎的舉薦,臣就不再多言了。如今國難當頭,叛軍當道,阻塞通道,朝廷也無法當面考校此子的才學,只能暫時擱置朝廷禮制,通權達變了。”

見杜鴻漸如是說,李泌便掃了他一眼。李泌心裡比誰都清楚,杜鴻漸本質上是剛正清高之人,他既然帶頭擁立李亨,就對李亨沒有貳心,只是杜鴻漸是心機深沉的文臣領袖,憂患意識很強。當前平叛高於一切,武將的地位空前暴漲,已經有牢牢壓住文臣一頭的跡象。

以郭子儀爲首的武將派系勢頭正旺,將來若是平叛功成,武將羣體就會真正起勢,將文臣死死踩在腳底下。在杜鴻漸看來,治理天下文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朝廷之中,武將派系過於坐大,天下終將還是會埋下大亂的禍端。

因此,在杜鴻漸的深層次考量當中,壓制武將、削弱武將勢力是不可或缺的。當然,現在這個平叛的節骨眼上,他只能暫時隱忍。但如果能有機會對武將一系構成無形的打壓,他還是會下意識地爲之——郭子儀已經舉薦了不少人進入朝堂,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將來怎麼來制衡郭系力量?倘若郭子儀成爲第二個安祿山,大唐朝廷又經得起再一次的折騰嗎?

這是杜鴻漸刻意“針對”一個他從未見過的江南士子孔晟的真正因素。

李泌心裡暗歎一聲,他之所以不肯出仕做官,原因就在於此。朝堂之上,動輒暗流洶涌,時時爾虞我詐,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入陷阱,萬劫不復。這天下間的事,無論大小,只要沾染上朝廷和權力,就會變得波詭雲譎和刀光劍影。

李亨笑了笑:“之巽,朕有意就在那江南一帶擇一下縣交由孔晟治理,若是他當真有才有能,不負重望,薦拔進朝廷任職也未嘗不可。”

杜鴻漸聞言目光閃爍了一下。

大唐的縣和縣一級政權的主官縣令,並不是千篇一律的。縣分爲上縣、中縣、中下縣、下縣四個等級。像萬年、長安等大縣,謂之“京縣”,縣令爲正五品,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管諸縣謂之“鎮縣”,縣令爲正六品。諸州上縣縣令爲從六品,中縣縣令爲正七品,中下縣縣令爲從七品,下縣縣令爲正八品,所以,縣令並非個個都是“七品芝麻官”。

按說皇帝的這個提議倒也符合規制實際。下縣的縣令正八品,算是整個大唐官場的最底層,不是什麼顯赫職位。但杜鴻漸卻想到了另外一層:江南富庶安定民口衆多,已成李唐朝廷最後的糧倉和希望所繫,將江南魚米之鄉的縣交給一個賣弄了幾篇詩文的少年郎,太過草率了。

想到了這一層,杜鴻漸微微一笑道:“陛下,須知朝廷此次不拘一格冊封一個白衣士子爲官,還有號召天下士子趕赴國難的用意,爲大局考慮,以臣愚見,不如冊封孔晟爲睢陽宋城縣令。若是此子當真有能爲,定能爲朝廷平叛出一份力。”

李泌暗暗皺了皺眉,卻沒有吭聲。他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既然答應了司馬承禎,他就兌現承諾,當面向新皇舉薦孔晟,可至於朝廷要如何用孔晟,那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

李輔國嘴角一撇,心裡暗暗冷笑:杜鴻漸這廝當真是陰險之極,睢陽一線正處在叛軍與朝廷大軍交戰對壘的中間地帶,日後必成主戰場,讓一個江南士子去此處任宋城縣令,這跟送死也沒有什麼差別了。

但李輔國卻也懶得捅破這層窗戶紙。本來嘛,孔晟如何如何,也與他無關,他只是看杜鴻漸不順眼,才故意跟杜鴻漸唱反調。一個無關緊要的年輕士子,是死是活又與他何干?

李亨沉默了片刻。良久,他才斷然揮了揮手道:“罷了,傳召:江寧郡士子孔晟文武雙全、有膽有識,心懷家國天下,朕心甚慰,賜美酒、紅花、金銀絲帛賞賜一宗。國難當頭,正是用人之際,朕親特擢孔晟爲天子門生,冊封爲河南道睢陽郡宋城縣令,即刻赴任,爲天下少年士子楷模……”

“將那孔晟所作詩文,加朕御批,通傳天下……”

李亨緩緩起身,目光中光彩疊生。此時此刻,他不僅對平叛光復大唐山河充滿了無盡的希望,還想起了灰溜溜躲避去了蜀中的父皇李隆基,心裡豪情和冷酷並生。

李泌沉吟了一下,突然輕輕道:“陛下,山人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亨扭頭望向了李泌,微微頷首:“朕視先生爲師,參謀軍國政事,先生但請直言不諱,朕當洗耳恭聽。”

不管李亨這話是真心還是演戲,儘管李泌明知李亨不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一般的雄才大略之人,但還是被李亨的尊重感動。

他起身向李亨深拜了下去:“陛下隆恩,山人受寵若驚。”

“陛下,自漢至隋諸朝歷代以來,江南便爲繁盛富庶之地。據山人所知,那江南東道十九州轄近百餘縣,商業繁榮糧草充足,擁五萬精兵。今朝廷平叛正處在破局關鍵,不如敕命江南道處置使楊奇全權整肅江南東道兵馬糧草,率軍五萬渡江直入關洛作戰,與郭汾陽大軍形成呼應之勢……則大事可成矣。”李泌侃侃而談,神采飛揚。

李亨登基靈武,詔令天下勤王,戰火暫時燃燒不到的各道節度使在口頭上熱切響應,真正出兵的其實不是太多。李泌此言,正中李亨的下懷。李亨早就有這種想法,只是各種顧慮,擔心在平叛的節骨眼上,動用強力威權會不會逼反地方諸侯?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朕一直……不願意節外生枝……”李亨有些吞吞吐吐,神色也變得變幻起來。

李泌心裡暗歎,這位新皇格局還是偏小、生性更是陰柔,缺乏當機立斷的氣魄和果決雷霆的手段。若不是內有杜鴻漸這幫文臣勉力撐着,外有郭子儀這些武將浴血奮戰,這所謂的*註定要淪爲一場笑話。

李泌向杜鴻漸投過一抹暗示。

杜鴻漸長吸一口氣,躬身下去朗聲道:“陛下,先生之策,臣以爲甚妥。那江南處置使楊奇素有忠誠之名,朝廷前不久還下詔對他予以褒獎,在臣看來,楊奇早就在江南牧馬練兵等待朝廷諭旨了。”

李亨聽了杜鴻漸的話微微有些心動,但他卻還是下意識地扭頭望向了身邊的太監李輔國。

見他作爲至高無上的皇帝處事優柔寡斷,關鍵時刻還要徵求一個太監的意見,李泌心裡有些失望,忍不住垂下頭去。

而杜鴻漸則暗自皺眉,拜伏在地,大聲道:“事關緊急,還請陛下早作決斷。”

第555章 靈武(10)第275章 血濺鴛鴦樓(1)第306章 取洛陽!第724章 大唐戰神(5)第381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1)第620章 美人計、連環套(3)第9章 望江樓(3)第548章 靈武(2)第216章 偷窺第306章 取洛陽!第242章 政治聯姻(3)第454章 力挽狂瀾(9)第602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4)第247章 美人計(4)第753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5)第11章 望江樓(5)第31章 摸不透第342章 大朝會,大幕揭(5)第310章 明珠有淚(1)第153章 見虢王(3)第614章 相見不如不見(2)第444章 抉擇(6)第125章 免死金牌第54章 劍出鞘(1)第80章 神力第161章 臨別第339章 大朝會,大幕揭(2)第183章 許遠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617章 太子妃第291章 再升官第652章 軍變(2)第449章 力挽狂瀾(4)第276章 血濺鴛鴦樓(2)第554章 靈武(9)第653章 軍變(3)第558章 凱旋門、會盟碑(1)第247章 美人計(4)第658章 宋家的面子值多少(1)第304章 本官親自行刑!第674章 江寧大學堂(1)第170章 入睢陽第113章 黃崗之下葬花吟第585章 上國伐謀(5)第723章 大唐戰神(4)第64章 縱論天下(2)第436章 宮變(5)第62章 監房夜談(2)第409章 十王宅(3)第543章 雍州(2)第11章 望江樓(5)第454章 力挽狂瀾(9)第178章 借糧第406章 朱雀門血案(6)第53章 垂涎三尺第621章 美人計、連環套(4)第746章 叛亂平(5)第202章 雍丘(5)第572章 賀蘭堡(4)第326章 斬殺嚴莊第362章 登臺亮相(3)第80章 神力第22章 鴻門宴,殺機騰(4)第641章 江寧郡王(1)第305章 嚴莊降第60章 激烈衝突第277章 血濺鴛鴦樓(3)第321章 封賞之爭(3)第663章 江寧鐵騎、神龍衛(3)第168章 寧陵第281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2)第347章 孔府家酒(2)第708章 刺客第423章 銅鐵合金大炮(6)第769章 帝師(3)第269章 見蘇嫿(4)第145章 招夫(5)第458章 大清洗(4)第278章 血濺鴛鴦樓(4)第725章 大唐戰神(6)第657章 郎情(3)第665章 公審(2)第310章 明珠有淚(1)第508章 光明使(4)第481章 脫身(2)第578章 賀蘭堡(10)第108章 古桑黑店(1)第137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第111章 狠辣第385章 李輔國的求救(1)第40章 紅顏薄命(3)第83章 避雪向吳亭(2)第649章 殺威棒(2)第79章 夜行第583章 上國伐謀(3)第186章 就是天也要捅個窟窿!第54章 劍出鞘(1)第547章 靈武第430章 遣婚使(4)第249章 濟陰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