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

“臣李嘉拜見皇長子殿下。”

“李先生不必多禮。先生今天來的很早啊,用過朝食沒有?學生讓下面的人給先生重新準備一份?”

“臣已經吃過了。呃,殿下,臣這次來,是向殿下辭行的。”

“辭行?先生是要離開學生嗎?敢問學生哪裡做得不好,讓先生要離我而去?”

“不敢,臣能夠有殿下這樣的學生,實屬三生有幸,乃是皇上那邊有了新的差遣。”

看着對面這個只有十來歲,但完美遺傳了其母親,那位來自山西軍戶的遊貴妃英氣勃勃的容貌、矯健身材的皇子。李嘉在內心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這位皇長子殿下,長得帥,心腸好,腦袋也聰明,學習也很用功。簡直就是完美的學生,不,在李嘉看來,簡直就是完美的儲君人選。

可惜,禮法大過天,在皇后已經有了兩個兒子的情況下,這位繼承大統的可能性已經幾乎不存在了。

他在那裡神遊天外,那邊朱慈燚已經將他遞過去的滿桂奏章的復件看完了。當十歲的皇長子再次擡起頭的時候,滿臉寫滿了不忍:“這,簡直是慘絕人寰啊!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的地方,先生,父皇是要讓您去解救此地的百萬農奴麼?”

“殿下,這種功德無量的事情,臣一個人可做不到,臣是去那裡盡一份綿薄之力的。”

“先生......”十歲的少年扭捏了一會,臉都快憋紅了,終於還是開了口:“要不,學生去向父皇請旨,跟您一起進藏吧?”

“殿下萬萬不能有這樣的念頭,雪區都是高原,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光照又極強烈,你現在這個年紀上去了,說不得會有生命危險。”

“再說了。”看着皇長子殿下仍然有想進藏的念頭,李嘉趕緊繼續道:“殿下跟着皇上一路行來,天下間的慘事,難道還看少了麼?”

“嗯。”聽自己的先生這麼說,朱慈燚面色凝重的點了點頭:“以前在宮裡的時候,聽母妃,身邊的宮女宦官講父皇的種種事蹟,如何撥亂反正,如何振興國家,還以爲我大明已經民富國強,再無隱憂了呢。誰知道出來這麼走了一圈,看到了太多的不忍言之事。”

他向前踏出一步,聲音也變得低沉起來:“在兩淮,每年汛期仍有大量災民,賣兒賣女的事情也有發生。在南直隸,工廠裡的工人拿着微薄的薪資,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若是一不小心受了工傷,就被僱主棄之不顧。在福建,山多地少,颱風海侵無一年不至,百姓辛苦耕作一年,仍然難得溫飽,不得不冒險出海經商。在湖廣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無數百姓備受血吸蟲之苦,年紀輕輕便肝脾腫大,肚有腹水。在湘西川東的武陵山區域,絲蟲病、大脖子病仍然氾濫。在兩廣、雲貴,瘧疾依舊肆虐......據聞我大明的民生,南方遠勝北方,這南方都是如此了,真不知道北方是一副什麼模樣。”

“臣最喜歡殿下的,就是殿下仁愛百姓之心。皇上這次巡視天下,殿下一路上最重視的便是民生,這是臣最欣慰的。”誇獎了一句,李嘉正色道:“所以殿下啊,便是我大明的中原地區,民生也是非常艱苦的。我中原地區的百姓,被當地的土豪劣紳也欺負得不少。那些因爲疾病、天災而破產,不得不賣身爲奴的人,若是碰上一個心腸好的主人還算可以苟活,若是碰上黑心腸的,只怕也是難逃一死。”

“先生說的極是,不過,我大明自太祖開國之日起就廢除了奴籍,雖說前些年朝綱失之於寬,使得蓄奴之風在我大明中原地區再次興起。但父皇自擔任監國之日起,通過清查黃冊,重整戶籍,已經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蓄奴的泛濫,現如今,我漢人爲奴的現象,已經不多了。再說了,我漢人再怎麼苛待奴僕,了不起就是打死,無論如何,都沒有整個階層虐殺奴僕的集體行爲。”

“殿下說得極是。”看着這孩子還沒有打消上高原的念頭,李嘉心裡也有點急了:這要是真讓這孩子去找皇上說了上高原的話,皇上還不得打死我?不行,一定要讓他打消這個念頭。

“所以啊,殿下,這受苦的百姓到處都是。雖說雪區的百姓苦難深重了一點,但頂天不過一兩百萬人。而我大明的中原百姓,可是上億啊。”

“嗯......先生的話學生懂了。學生才疏學淺,就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最好幫助的人幫起。待得將來學生在中原做出了成績,若是那時候先生還在雪區,學生一定前來與先生共同努力,消滅農奴制。”

哎?好吧,只要你不再堅持馬上進藏就好。

“好了,閒話說到這裡就夠了,殿下,接下來,臣爲殿下上最後一課。”

“是,請先生賜教。”

“今天我們不講書本上的知識,殿下,這是臣昨天從皇上的通政司隨員那裡拿到的最新奏章抄本,你且先看看,然後分析一下里面有什麼門道。”

“是。”

李嘉拿給朱慈燚的,是一堆奏章,不過這堆奏章,雖然上奏的人不同,文采差異也很大。但就內容來說,卻是基本一致的:淮河兩岸的官員、士紳,一致衆口交贊大明信王殿下,淮安御史朱由檢,工作認真負責,辦事雷厲風行。出任淮安御史三年間,挖出貪官污吏九十八人,涉案差役無數,查沒髒銀兩百餘萬元。

“殿下,如何,可有什麼想法?”

“六叔好厲害啊!先生,六叔可能是最近幾年,我大明風頭最盛的御史了吧?”

“哈哈,以親王之尊擔任御史,查起案子來百無禁忌,信王殿下當然是最近幾年風頭最盛的御史了。嗯,除了這一點,殿下還想到了什麼?”

“呃......”苦苦思索一陣後,朱慈燚輕聲道:“莫非,淮河兩岸的貪官污吏還有很多?而且和當地士紳勾連得極深。他們如此稱讚六叔,其實是想讓六叔升職,然後調走?”

“哈哈哈,殿下真是聰慧過人,不錯,這便是這羣官吏、士紳的本意。”

“可是,先生。如此淺顯的門道,連學生都看得出來,那父皇會看不出來?”

“皇上當然是看得出來的,但皇上也能從裡面看到當地官僚士紳的第二層意思。”

“第二層?這個,請恕學生愚鈍,看不出來。”

“這第二層意思,就是當地士紳豪商們在向皇上示威。信王殿下搞到這個程度,已經是他們能夠忍受的極限了。現在讓信王走,那大家面上都好看。若是還不讓信王走,那他們就要採取進一步措施了。”

“好膽!”輕輕拍了一下桌子後,朱慈燚又轉爲擔心:“他們不會對六叔不利吧?”

“難說。”李嘉深吸了一口氣:“當年臣還是新加坡知州的時候,苦於新加坡漢人數量太少,想要從內地吸納百姓到新加坡定居。當時皇上剛剛定下廢漕運轉海運的國策,百萬漕工眼看就要生活沒有着落。臣想着,如此一來,我帶你們去新加坡應該沒有阻力了吧?結果臣去了那裡招募百姓,差點就被漕幫給淹死。”

“殿下,你要記住,任何時候,動了既得利益者的東西,那對方一定會非常不滿的。若是你本身足夠強大,那他會表面隱忍,暗地裡使壞。若是你本身並不夠強大,那對方就會直接操刀子捅你!臣當年不過是想招募一兩萬百姓去新加坡而已,這點人數,對於百萬漕工來說簡直微不足道。就是這樣,還讓漕幫下了黑手。現在信王殿下都把兩淮的官場給鬧翻天了,那些傢伙能夠忍到現在,已經是因爲皇室這些年威嚴日盛,以至於他們不得不忍罷了。不過,這些奏章居然公開送上來了,那就說明,他們不想忍了。”

“哎呀,那六叔豈不是很危險?”說完這話,朱慈燚又很是喪氣的說道:“可是父皇若是把六叔調開,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以臣對皇上的瞭解來看,皇上是不會受這樣的威脅的。而且以信王殿下嫉惡如仇的性子,就算這會兒皇上要調他走,他也會上書爭辯。所以,接下來,皇上肯定是加派人手,加強對信王殿下的保護。不過殿下,這些,不是爲師想教你的。”

“......先生,學生明白了。只是抓了幾個貪官,當地士紳就有了殺害國家親王的念頭。若是學生對太子之位有了心思,那對方的反擊就不是想殺人這麼簡單了。”

“......殿下能夠想到這一點,臣至此方纔放心了。殿下,臣入藏之後,就沒法在您身邊爲您抵擋各種明槍暗箭了。所謂天家無情,是因爲他涉及到了人世間最大的權力和利益,在這方面的爭奪,容不得半點私情。殿下是極好的,臣一直深信,殿下將來一定會取得極大的成就。但是要做到這一切,現在的殿下,必須要韜光隱晦。從你跟着皇上出巡開始,這近兩年的時間,你比皇次子殿下耀眼了實在太多......”

“是,學生明白了,謹受教。請先生放心,學生一定保護好自己。未來,要麼先生從雪區出來,學生請先生去我的封國出任首相。要麼,學生入藏,與先生共同消滅這萬惡的農奴制!”

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錯吧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七零零章 戰爭沒有停止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二七一章 萬曆四十四年(二)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