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

1615年3月12日,山西,太原城的東門。

這一天的大清早,昨夜守門的士兵在睡夢中被人推醒。這位軍爺還來不及因爲自己清夢被擾而發火,眼睛裡出現的景象瞬間便讓其清醒了過來。

無他,這會兒站在他面前,要他趕緊起來組織人手打開城門的,卻是晉王府的親兵!待得他站上城樓,招呼自己的手下開門時,偷空朝城內看了一眼,哎喲,光看儀仗,全都是在太原,甚至整個山西都響噹噹的人物。

現任晉王朱求桂、代王朱鼎晙,以及楊家、王家、張家、馬家等四大家的家主,齊齊親至!

至於山西布政使、太原知府啥的,他們的旗號在這些人面前,都不知道排到哪裡去了。

兩位親王,以及四大家族,纔是山西最有權勢的一羣人。

晉、代兩藩,同爲親王。一個坐鎮太原,一個在大同。按照祖制,山西這一塊,從宗法上來說,晉王最大。但尷尬的是,現任代王在輩分上比晉王高三輩。所以,兩位王爺也只是在出城大道上碰上的時候彼此點點頭問候一下,之後就迅速的拉開了距離。

始終站在一起的,乃是楊、王、張、馬四大家的後人們。

所謂楊,代表人物是楊博,嘉靖年間,被嚴世藩譽爲天下絕頂聰明三人中的一個。王,家祖是王崇古,隆慶年間的陝甘總督、宣大總督。張,代表人物當然是張四維,在張居正死後帶頭清算對方的大明首輔。馬,家祖是馬自強,萬曆年間入閣,是明朝第一個進入內閣的陝西人。這一家子雖說其祖籍在陝西,不過,馬家數十年來與前面三家反覆相互通婚,並將家中基業逐漸搬到了山西。到了這會兒,已經沒人把他們當外人了。

是的,這四大家族,纔是明代所謂的晉黨、晉商背後的掌控者。後面的什麼八大皇商啥的,這時候和這四家比起來,都是小渣滓。

“楊世兄,你說那位曹行長是怎麼就這麼強的運道呢?天下銀庫總管,幣制改革設計師,最成功的商人……哎喲,長安日報都快把他吹出花來了。哼,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麼?這廝以前就是個賣豆腐的,要不是碰上了太孫,被太孫一路提攜。誰TM會拿眼皮夾一下他?”

“哎,馬世兄,說這些有用嗎?總之,這位曹行長現在權勢滔天啊。”

“喂喂,兩位在聊什麼哪?要我說,那曹三喜也不過就是個行商出身,算個什麼東西啊?要不是你們三位來拉我,我才懶得這麼早起來呢。你們說,那個姓曹的來我們山西要幹嘛?怎麼,是在外面當了官,要回老家來顯擺一下麼?”

看着不着調的王之禎。馬進、楊彥明以及旁邊一直沒出聲的張正明都有些無語。

世家大族越往後走,其子孫的綜合素質必然會不斷下降。當然,這下降的速度還是不一樣的。至少現在,馬、楊、張三家的後人都還算靠譜。

但是,到底是四家數十年來反覆相互通婚,其彼此的產業早就是相互糾纏。真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這一輩的最長者馬進還是嘆了口氣:“王賢弟慎言,現在的曹行長可不是以前的小商賈了。做生意做到執掌天下銀庫,便是在我們山西人裡,也是了不得啊。”

“是啊,賢弟,最近這一兩年,咱們山西,始終都對新版金銀銅幣的推廣使用不得力。主動到西安存入白銀,並接受銀幣置換的,整個大西北,就數咱們山西做得不好。今年朝廷不是通過邸報和長安日報都說了,全國所有省府,全都要開設銀行。所以,這位曹行長應該是來咱們山西親自督辦此事吧?”

“哼!我只知道那銀元的實際含銀量只有純銀錠的九成,但朝廷卻非要說一塊銀元等於一兩白銀。這不是強行割我們的肉麼?還說什麼幾年後徵稅、交易都只能用銀元而不準銀錠流通。真是豈有此理!”

發泄般的吼完這一句後,王之禎道:“嘿嘿,諸位世兄,這曹三喜要是真要在咱們山西開銀行也好,咱們四家,湊個兩千萬兩白銀出來應該是沒有問題。他只要敢開銀行,咱們就拿這筆錢去兌換銀元,我看他一下子拿出來這麼多銀元,其他的商戶、百姓再去兌換銀元,他那太原分行怎麼運作……咦,三位世兄你們這是什麼表情?”

看白癡的表情啊!

在內心深處大吼了一聲後,剛剛娶了王之禎妹妹的楊彥明耐住性子道:“大舅說笑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啊?這是爲何?”

“因爲朝廷並沒有全國同時開設銀行,也沒有要求全國同時使用銀幣。所以,如果我們山西想用擠兌的方式來對付即將開設的太原分行,將會被曹三喜調動全國的銀元來和我們打擂臺。我們四家的積蓄確實不算少,但和全國一起來,還是不夠看的。”

“楊兄說的對,賢弟啊,不知你聽說過沒有?愚兄在陝西的故交寫信來說,這設在西安的鑄幣廠,其廠內的機器一個月也就響動個四五天,就能弄出大量的銀幣來。如果我們把銀錠都拿去擠兌,非但會遭到曹行長用全國之力對我們反擊,我們交出來的銀錠,也會迅速的變成銀元進入市場流通……這才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啊?那可怎麼辦?真的要讓這姓曹的把銀行開到我們山西來?這山西,可是我們的山西!”

“禁聲!這話怎麼能說?”

“有何不能說的?TM的沒有我們的商隊,大同鎮的那些臭丘八統統都要餓死!沒有我們的商隊,蒙古的那些韃子哪裡能享用到我大明的茶葉、絲綢,便是昔年的紅河實業和現在的方山雜貨,他們的東西要賣到蒙古,還不是得讓我們的商隊扒一層皮!否則小爺就讓他們在山西吃不了兜着走!”

其他三人無奈的彼此對視後,很是無力的搖了搖頭。

不過,雖然搖頭,但三人心裡其實還是很贊同王之禎這個典型紈絝說的話的:數十年來,晉黨幾乎不參與山西省外的利益爭奪。但是當外人想把勢力伸入山西的時候,也比如會遭到他們團結一致的反擊!四大家族在山西經營多年,山西百姓的營生早就和他們息息相關,只要他們不滿意,就可以讓山西亂起來!

說起來,咱們面對這曹三喜,以及這個商賈后面的太孫時,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呢。

就在衆人開始暗暗思索待會怎麼給曹三喜下套的時候,突然之間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感受到腳底傳來一陣震動。少頃,一陣悶雷般密集的馬蹄聲響起。一時之間,整個太原城門都有些騷亂。兩位親王的護衛,更是緊張而又慌亂的開始列陣。

還好,這騷亂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爲沒過一會兒,一杆火紅的大旗就出現在了衆人的視線中,持旗的騎士更是張口大呼:“大同總兵李如柏到~!”

稍後,一杆更大的,但卻是土豪金的旗幟也出現在衆人眼前:“大明皇家銀行行長曹三喜到~!”

楊彥明等人再次互相看了看,都從對方的眼裡看到了絕望:刀把子,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太孫的手裡了!山西,從今往後,都不是他們說了算的地方!

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六九五章 進擊的商丘號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二六五章 官員們的俸祿(二)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七一七章 軍艦的冠名權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二三四章 歷史未能重演(五)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