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

看着下面一衆人等在晉王府的帶領下,進行了羞辱般的報價,曹三喜一點都沒有生氣的意思。相反,他讓他的隨員非常認真的傾聽各方報價,然後一一記錄。

待得下面的工作人員把這些事情做完了之後,曹三喜把記錄單拿起:“哎,本官離開山西,跟隨殿下至今十一年了,沒想到家鄉已經貧困如斯!在座諸位都是山西有頭有臉的人物,居然只能借出來七千三百兩銀子。”

“曹行長,我們山西都是大明的良民啊,借什麼借?只要朝廷要辦事,咱們是傾家蕩產也要支持的。這筆銀子,咱們捐了!”

“對,捐了!”

“哈哈哈,諸位盛情,本官領了。不過咱們山西人做事,講究的是一口唾沫一口釘,今天說了是捐,並且是傾家蕩產的捐,以後可就不能再反悔了啊。”

“曹行長,我們山西人怎麼會反悔?絕不,絕不反悔。”

“好!”

將捐銀記錄表收好後,曹三喜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然後朗聲道:“有旨意,諸位接旨。”

“啊?”在一陣驚愕中,到底還是藩王府裡出來的,兩位長史趕緊的起身,下拜:“臣等恭請天安。”

“聖躬安。”說完這句後曹三喜從身邊的隨員接過一冊帛書,砰的一下打開:“朕如聞,自太祖開國以來,設定竈戶熬鹽以供萬民食用。洪武永樂間,每斤食鹽國朝徵稅二十文,市場售價三十至四十文不等。自嘉靖年起,國朝新有‘圍海曬鹽’之法,各地井鹽處亦有天車抽取滷水之法。各大鹽場產鹽量遂大增……然,近日得報,我大明之鹽價,每斤已逾三百文……朕痛感百姓食之無味,遂從皇太孫之議,變革鹽政……此事,由南京戶部尚書畢懋康總責,皇家銀行行長曹三喜輔之……”

聖旨唸完了,但是跪着的衆人一個都沒動。

“各位,旨意宣讀完畢,請起吧。”

TMD怎麼起來啊?你這曹三喜實在是太壞了!

大明的鹽場有着遠超歷代的產量,而大明的百姓卻吃着有史以來最貴的鹽,大明的政府還收着自漢武帝之後最少的鹽稅……如此扯淡的鹽政早就該改了。

但是剛纔這聖旨裡的改法,真的有點讓人驚喜啊。

首先,在聖旨說改革鹽政,第一條就是允許鹽場私有,國家在每個省保留一個最大產量鹽場的前提下,其他鹽場全部都可以出售。而這出售,是進行拍賣的,並且公開的說,允許跨省拍賣。也就是說,只要你實力足夠,你便是在本省乃至外省,買下多個鹽場都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你買下鹽場後,首先要進行清點:大明各個國有鹽場積欠那些老實爲邊軍運糧的普通商人不知道多少鹽引了。因此,你拿下鹽場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償還這個鹽場所欠下的鹽引。但是呢,這到底是以前國家管理不善導致的,所以國家和你一起接盤。舉個通俗的例子便是:你這個鹽場欠別人100斤鹽,你要麼給人家這麼多鹽,要麼給人家3萬新銅錢。之後,國家返還你1.5萬銅錢。

第三,國家把鹽場賣給你的同時,還直接定下稅額。這稅額是根據各大鹽場現有產量來制定的,基本上是每斤四十文。也就是說,你買到的這個鹽場,假如在萬曆四十三年時的產量是1萬斤,那你以後每年都給國家繳納40萬銅錢或者等值的銀元就可以了。

第四,國家把鹽場賣給你,你除了每年按照定額繳稅外,其他生產、銷售,國家都不管了。唯一的一點,國家有一個食鹽指導價,聖旨裡說得很清楚,萬曆四十四、四十五兩年的指導價是每斤70文,最多不能超過85文。否則國家有權收回鹽場!

就是這四條了。

天可憐見!咱們老西兒這兩百多年通過對蒙古的貿易,早就積累下了不知道多少的財富。但是限於鹽、鐵、煤這些資源全部是國家管控,完全無法介入。這大量的資金囤積在地窖了,都在不斷的氧化變黑呢!現在國家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鹽業,那對於我們老西兒來說,不是正好瞌睡遇到枕頭?只要我們組建一個商團入局,不要說山西本地的鹽礦了,陝西、河北,甚至南邊四川的鹽礦,我們都能拍下來不少!

至於說拿到鹽場之後能不能盈利?嗨!以剛纔的鹽政新四條來看,能夠買下鹽場的,就不可能不盈利!

爲什麼?因爲山西是有好幾個鹽礦的,大家作爲這個省份的頭面人物,對裡面的東西可是門兒清!

首先是大明的各個鹽礦由於都是國營,所以這內部腐敗問題及其嚴重。鹽政官員爲了自己好貪墨,拼命的虛報產量:不是往高處報,相反,是壓低了報!老西兒們心裡很清楚,目前大明各個鹽場明面上的產量,大概只有實際產量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所以,國家以現有的產量進行收稅,別看這每斤抽稅比現在多了一倍,但是你架不住產量會增加至少五倍啊!

所以,拿到鹽礦就是大賺!

其次呢,目前各個鹽場之所以老是不能兌現鹽引,還不是各路達官貴人伸手太多。這鹽場的官員爲了不得罪權貴,只好讓那些普通商人無限期的等待下去。可是這鹽場若是到了我們手上,誰還敢來無償的伸手索要鹽引?老子打不死你!

最後,各個省份的鹽場,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會被本省的地頭蛇拿下。如此一來,私鹽基本可以絕跡了!

總之,只要拿下一個產量不低於萬斤的鹽場,每年的純利潤,怎麼也會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天可憐見,我們的商隊辛辛苦苦走一趟蒙古,耗時極長不說,搞得不好就得死人,便是如此一趟下來這利潤也不過就五六成。而且低買高賣這種行商手段,哪裡比得上坐擁鹽礦這種相當於端着金飯碗的生意啊!

所以,這鹽礦必須買下來,稍後就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下,看怎麼樣組建晉商集團,然後一起殺出去搶鹽場!

呃?不對呢。剛纔,好像,我們都說,已經傾家蕩產了。

“呵呵呵,曹行長,這個,下官剛纔的捐資,還是覺得少了點。如此,對監國殿下太不尊重了。”

“是啊是啊,皇上如此良政,解決了我大明百姓兩百餘年口味寡淡之苦,我們怎麼着,也得,嘿嘿嘿……”

“兩千萬兩白銀。”曹三喜好整以暇的坐了下來:“你們在座的諸位,一共要借給本官兩千萬兩白銀,兩月之內,太原分行開業,山西全省推行新幣,你們必須帶頭支持新幣發行。五個月之內,本官還你們2100萬銀元。今年十月,畢懋康畢尚書在南京舉行全國鹽場拍賣會。到時候,本官親自給你們派發入場許可證。”

“啊哈哈哈,曹行長果然是我們家鄉人啊!對我們簡直沒得話說!”

“是極,是極,我們山西人是最重鄉情的。剛纔的那一切,都是誤會!”

第三七三章 氪金纔是王道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觀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