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

“孫兒拜見皇爺爺。”

“哈哈哈哈~~免禮免禮,快過來。你這傢伙,上任第一天就把首輔氣跑了,你可真下得了手啊。”

“皇爺爺,這些年孫兒一直都在南京,對葉閣老是不怎麼了解的,當然也沒有成見。誰知道孫兒監國第一天他就和孫兒槓上了,說不得,只有委屈他一下了。”

“哼,委屈什麼?就憑他年初一給爺爺上的那道賀詞,放到太祖、成祖那會,別說他自己,他的三族都跑不了。哎,可惜咱們這些朱家子孫啊,一代不如一代,真是有辱先祖的威名啊。”

說完這話,萬曆輕輕搭住朱由棟的肩膀:“還好有你,不然我們都快忘掉做君王的樂趣了。”

“皇爺爺,您和歷代先皇都深諳一個‘仁’字。而孫兒,哎,估計以後孫兒的諡號會是‘煬’或者‘戾’吧。”

“哪有這麼慘?昔年叔祖那麼頑劣,最後不也是一個‘毅’麼?”說完這句話後萬曆正色道:“爺爺的乖孫,聽說你在興華宮宣佈以後通政司仍要把所有奏章往乾清宮送?這個真的沒有什麼必要。爺爺既然把國政交給你,就一定乾脆的放權。你心裡不要有任何的顧忌。你別說,這些日子爺爺不用操心任何國家大事後,這頭暈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整個人的精神也提振了不少。所以,以後真的不用送了。”

“皇爺爺,送不送是孫兒的事,看不看是您的事啊。這樣吧,以後通政司還是要給你送奏章的,看與不看隨皇爺爺心意。不過以後每一期國務會議紀要,孫兒一定親自給皇爺爺送來。”

“嗯,好吧。”滿意的點點頭,萬曆道:“說吧,司禮監掌印和秉筆你都想換成誰?外朝的大臣,你自己看着辦就是。這內侍呢,也都以你的意思爲主。爺爺也知道,只有得人,做君王的才能真正的掌控天下。”

“皇爺爺,孫兒覺得,內廷的人呢,還是以穩定爲主。當然,孫兒也絕不矯情,有這麼幾個人選,還請皇爺爺允准。”

“你這孩子,還說什麼允准?好,你說來聽聽。”

哎,在我沒有做出任何逼迫行爲的前提下,你主動的讓我擔任監國,我是很願意相信你是真心的爲我好的。但是呢,雖說你這個皇帝做了四十年,前十年是個傀儡,後面三十年也被文臣們挾制的厲害。但到底你是一位坐了四十年龍椅的皇帝啊。若是我突然之間做任何事情都不跟你請示打招呼,無論你心胸如何豁達,都肯定會不爽的。你不爽,我也會難受。所以,無論如何,不管你是不是真的不管事。這早請示晚彙報,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皇爺爺,南京鎮守太監王坤,和孫兒在南京一起待了六年,此人辦事小心謹慎,對我皇室忠心耿耿。孫兒的意思是,讓他進入司禮監擔任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

“嗯,王坤也是爺爺小時候的玩伴之一,這爲人還是靠得住,行啊,那就讓他回來吧。”

“皇爺爺,現在司禮監的隨堂太監劉時敏,是我大內內侍裡難得的精通兵事的人,孫兒想把他調到御馬監去做提督太監,將來孫兒要整軍,這騰驤四衛也是要好好整頓的。如此,也算未雨綢繆。”

這個劉時敏,除了當年跟着孫承宗去了一趟木邦之外,一直都是在大內裡任職。與朱由棟一系幾乎沒有交集。所以朱由棟敢把他提出來:這是真正有本事的人,無所謂關係親近。

“可以,哎呀,棟兒啊,爺爺都說了,這些事情都隨你嘛。”

“不然,外朝的事情孫兒儘量自己辦,但是內廷的事情一定要跟皇爺爺交待清楚。”

“嘿,你這孩子。”戳了一下朱由棟的額頭,萬曆笑道:“這兩個,其實都是爺爺的人啊。你的人呢?總得要早點安排進來,如此他們纔好熟悉情況,將來好接班啊。”

“孫兒不是還沒說完麼?皇爺爺,孫兒身邊的幾個宦官,曹化淳呢,孫兒想把他送到司禮監做隨堂太監,魏忠賢去內官監做掌印太監。王承恩年紀還小,就繼續跟着孫兒吧。”

“嗯,可以。錦衣衛呢?”

“錦衣衛自然是要讓田爾耕入北京的北鎮撫司了。”

“可以,哎,那個王之楨以指揮僉事的身份掌管錦衣衛好多年了,這官職一直沒有升上去。這樣吧,你到時候先讓王之楨做錦衣衛指揮使,也算對他多年辛苦有個交待。然後讓田爾耕先做北鎮撫司鎮撫使,熟悉情況後再升職便是。”

“是,孫兒多謝皇爺爺。”

“嗯。”在寬大的座椅上稍稍活動了一下自己肥碩的身體,萬曆道:“接下來,你準備先從哪裡開始破局?”

“皇爺爺,我大明現在問題不少。但最最緊要的,是人和財。”

“人才?”

“呃,不是。是人口和財稅。”

“所以你纔在南京清查人口?”

“是的,皇爺爺。不清楚國家到底有多少人,孫兒做事就沒有可靠的依據。國家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徵收賦稅,如何安排徭役。當然也就不知道該如何養軍,如何撫民。總之,不知道家底有多少,根本就沒法做事。要搞清楚家底有多少,咱們就得學太祖,從人口開始,把全國的戶籍、黃冊、魚鱗圖冊重建一次。”

“哎,棟兒啊。這就是爺爺爲什麼要讓你做監國最大的原因啊。問題,那麼多先皇和爺爺都看到了,但卻沒有去掀蓋子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手段。就憑這一點,爺爺就要把國家交給你。若不是你現在年紀實在太小,爺爺是真的準備禪位的。”

“皇爺爺,清查人口才剛剛起了一個頭,到底能否成功還是兩說呢。”

“無妨,清查失敗無非是維持現狀罷了,不清查,我大明的國祚可撐不了多久。嗯,人,爺爺懂了。財呢?”

“皇爺爺,我大明的財稅制度問題太多,必須要全盤的改革。當務之急,是建立全新的貨幣。”

“改幣制?”

“是啊,皇爺爺,我大明官方認定的貨幣是寶鈔和銅錢。寶鈔現在基本和廢紙無異,就不去說它了。而銅錢呢?其價值又太小。所以民間也好,官方也罷,其實日常都是將白銀做貨幣使用。但是我大明卻始終沒有鑄造銀幣或者金幣!”

其實不唯明朝,便是歷史本位面上的我大清都一樣:明明市面上的一般等價物都是白銀爲主了,但就是沒有鑄造銀幣。在18世紀,英國人來到中國後就驚訝的發現:中國人做生意的,家家戶戶都在店鋪上掛幾把剪刀。而普通人但凡出門,個個身上必帶兩件東西:小秤盤、軟泥。剪刀當然是方便剪開銀子用於支付。秤盤則是防止商家的秤盤有問題,至於軟泥,那是用來把過於細小的銀屑收集起來,到了一定程度又可以融化成一塊銀錠。

“這個,棟兒啊,鑄幣需要的本錢可是海了去啊。你的錢可夠?”

“哎,肯定不夠啊。孫兒現在全部身家不到五百萬兩呢。這個事情,得等人口普查結束後,孫兒也攢夠了一千萬兩白銀後才能開始着手。”

“嗯。”艱難的站起來,反覆踱步後,萬曆彷彿下定了決心:“棟兒,爺爺的內庫還有八百三十五萬七千四百兩銀子。爺爺給你湊個整,先給你五百萬吧。一千萬兩白銀,夠不夠?”

“孫兒多謝皇爺爺!”這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了:“皇家有一千萬兩,戶部再出五百萬,孫兒再找大明海貿的股東們拆借五百萬。兩千萬兩打底,應該是夠了!”

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三二九章 朱由棟結婚了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四一三章 身體素質差異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四一三章 身體素質差異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樹(一)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三七三章 氪金纔是王道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