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

雖然在近期的內廷以及廠衛的人事調整中,王承恩沒有得到任何實職,只是作爲宦官的品級從奉御升爲了監丞。但要說太孫監國後,權勢最爲炙手可熱的,便是這位年僅十四歲的少年了。

沒得辦法啊,監國殿下的貼身秘書!所有奏章要想走到太孫面前,必須要經過他!尤其是殿下還說了,現在朝廷缺官員,請大家推薦,並且允許自薦!

哎喲,天可憐見,咱們中了舉人後就已經足夠保障家裡人免稅免徭役了。之所以還苦哈哈的反覆考進士,不就是想當官麼?可是今上懶得出奇,官位空了那麼多,他就是不補充!終於啊,終於監國殿下要補官了,得趕緊抓住這個機會!若是抓不住,說不得下次不知道要等到啥時候!

所以,一時之間,王公公的門檻很快就被踏破了。各級官員們的獻媚就不必說了,便是宮內的許多小宦官,也哭着喊着要拜十四歲的王承恩做乾爹!

不過王公公是什麼人?跟着太孫殿下這麼多年,連薩爾滸那樣的大戰也親自看過來了,什麼場面沒見過?所以,雖說一時之間因爲突如其來的阿諛奉承而短暫的心態膨脹。但不需要任何的敲打,他很快的就自行調整了過來。

“小爺,奴婢最近三天可累壞了,一共收到三千多件帖子,都是推薦各級官員的。小爺,奴婢求您個事兒。”

“嗯?說吧。”

“小爺,這大內的小宦官雖然識字的不少。但您也知道,在這大內想要生存,就得拜乾爹或者老師。這識字的小宦官更是大內各大太監們爭搶的對象。所以,很多涉及到保密的事情,奴婢是不敢讓這些傢伙幫忙的。但是如現在這樣的數千份帖子,奴婢一個人是怎麼都忙不過來的。這要是誤了小爺的事兒?所以,能不能從方山那邊調幾個學生過來?”

“哈哈哈,王承恩,你這個傻傢伙。”朱由棟呵呵一笑:“孤說了讓他們自薦,但可沒說孤會親自一一去看啊!”

“啊?”

“你以後也是要做太監的人,孤教教你吧。在上位者,不能管得太多,也不能管得太細,更不要指望事事都能抓到最基層。很多時候,只能是提綱挈領。你把李閣老、六部尚書以及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這些人的推薦名單找出來,做好相關登記就行哪。”

“其他的呢?”

“嗯,當垃圾扔了確實不好,找個地方放起來生灰吧。”

“……呃,奴婢領命。”

“嗯,你去辦事吧,另外,跟張世澤說,讓他去請英國公到吾這裡來。”

爲什麼要請英國公呢?這當然是要這一代的英國公來幫朱由棟選拔人才了:畢竟,朱由棟已經離開北京六年之久,在此之前,他在北京的時候和北京的官員接觸得也很少,總之是對這些人缺乏瞭解。這就必須要一位老成持重,並且對北京官場極爲了解,而且立場超然的人來做講解員。

現任英國公張維賢當然就是不二人選。

……

“臣張維賢拜見殿下。”

“英國公免禮,請坐。張世澤,你也不要走,一起在這裡聽。”

待得王承恩把朝廷大佬們提交的名冊拿上來後,朱由棟說明了邀請張維賢來此的目的後,張維賢也不推辭,直接就和朱由棟一起翻閱起數十本名冊。

第一個看的當然是李三才遞交的名冊。

目前這位內閣唯一的閣老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增加閣員,其推薦的名單上有兩個人的名字:方從哲、吳道南。

方從哲這個人朱由棟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沈一貫之後的浙黨領袖。這個人才幹有限,在歷史本位面雖然是繼葉向高之後的大明首輔,但做出的成績不多。面對很多問題,提出的辦法都見招拆招的各種拖延而已。

不過李三才這個時候提出這個人選,也真的是極爲聰明瞭。

作爲大運河沿岸商人,尤其是揚州鹽商們的總代表,李三才是發自內心的不願意太孫如此快的上位的。當初之所以背叛東林黨,不過是一方面東林黨已經成了他入閣的拖累,一方面是太孫的屠刀馬上就要朝着他落下,如此危急時刻才被迫改變立場。總算是他的改變立場,讓太孫暫時沒有強勢的把手伸進大運河,使得淮揚商人們有了緩衝的時間。所以,淮揚商人們對三才相公讚不絕口,加上金陵日報的支持,結果李三才的名聲居然不降反升。

但是現在不同了,整個國家都是太孫在打理了。太孫的手遲早要伸入大運河和鹽業裡。如此,李三才將方從哲推薦上來,真的是非常妙的一招。

因爲,浙黨是大明政壇目前諸多黨派中,比較願意爲國家考慮的政黨。至少,從沈一貫起,對於皇帝徵收礦稅、榷稅。浙黨都是明面上反對,暗地裡支持。

既然太孫現在大勢已成,而自己身上的污點又那麼多。當太孫要整頓漕運和鹽業的時候,自己是不能出面阻攔的。而這個時候,爲了給自己身後的大商人們有所交代,就必須要找浙黨來頂包——不是我不努力抵抗啊,是次輔越過本首輔,直接支持了監國殿下啊。

這一招,是陽謀。但朱由棟不得不接招。

“張公,這方從哲孤還是知道的,現任的吏部左侍郎嘛。但這吳道南是何人啊?”

“殿下,吳道南是江西崇仁人。萬曆十七年的進士,今年五十有三。自二十三年前出仕以來,主要是在學政、禮部一系打轉。現任北京禮部侍郎。此人的文章是寫得極好的,具體辦事能力也有。臣個人覺得,其不足之處有兩點。一曰過於愛惜羽毛,二曰膽子太小。兩者綜合,便是沒有擔當。”

“啊?這樣的人如何能做閣老?算了,升一級,讓他做禮部尚書吧。”

接下來,李三才推薦的吏部尚書人選是趙煥。

“殿下,趙煥是山東掖城人,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入仕以來,地方官、兵部、刑部、吏部、都察院的官都做過。這辦事的能力是無需擔心的。只是此人現在賦閒在家,也不知道能不能聞詔而來啊。”

“張公,此人爲何賦閒在家?”

“呃,殿下,此人是山東人啊,這性子直的很。當年張居正喪父,朝廷諸官都上書要求皇上奪情。少數不肯上書的官員中,這位趙煥就是其中之一。後來皇上徵收礦稅,大量官員極力反對,他卻公開支持,只是說要注意徵收方法。所以,最近這些年,他是屢遭東林黨彈劾的,經常因爲長期寫自辯而無法上值,後來乾脆就只有致仕了……”

“孤明白了,孤有信心將其招來。”這種人,當然是必須要弄到朝廷裡來了。嗯,這個言官一彈劾,被彈的人就必須停職寫自辯的規矩,一定得改一改。

接下來,朱由棟把各個大佬提出的人選一個個的提溜出來,張世澤一一進行點評,到了這天晚上的深夜,總算是把六部以及都察院的人選,全部確定完畢。

1612年12月11日,第二次國務會議上,朱由棟首先就是確定相應官職的人選。在經過一番或激烈,或暗流洶涌的爭奪後。監國殿下終於完成了他任職以來的第一次‘組閣’。

內閣閣老:李三才、方從哲、溫體仁(太孫教令特進)。

吏部尚書:趙煥。

戶部尚書:許弘綱(原南京兵部尚書)。

禮部尚書:吳道南。

兵部尚書:王象乾。

刑部尚書:劉元霖。

工部尚書:徐光啓。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孫瑋、楊廷筠。

此外朝中尚缺額的侍郎、郎中、主事、御史等各級官職一共844人,也一併補齊。

在這些職務中,朱由棟特意的提拔了幾位‘年輕人’。

成基命,任兵部武選司郎中。李標,任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吳宗達(1604屆探花),任禮部司務。黃士俊(1607屆狀元),任戶部主事。施鳳來(歷史本位面超級閹黨)任刑部主事。

地方上,王紹徵由應天巡撫調任順天府尹,張以誠接任應天巡撫。

孫承宗升任福建巡撫,熊廷弼繼續擔任雲南巡撫,楊鎬繼續擔任薊遼總督,李之藻出任浙江巡撫。

而最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也是最讓大家羨慕的,是賦閒在家多年的袁可立,在這個時候再次得以出仕,而且起步就是東南總督!

在這一輪人事調整中,除了太孫自己的班底和南京的老臣子們得到升遷外,浙黨毫無疑問是最大的贏家。楚黨雖然獲利不多,但有熊廷弼這竿新的旗幟在,一口元氣還是保留下來了。齊黨隨着趙煥登上吏部尚書的位置,已經算是重整旗鼓。

最慘的就是東林黨,郭正域自殺,葉向高致仕後,趙南星、鄒元標都又無法復職。再加上這一年顧憲成去世……東林黨的大佬們徹底失去了在政壇上再次活躍的機會。而目前東林的年輕人裡,左光斗、楊漣等人因爲年初的離間天家情分案被一擼到底,暫時也看不到撐起東林大旗的希望。於是東林上下,以及東林背後的江南商人、士紳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1610年殿試榜眼,因爲父親去世回家丁憂而恰好躲過1612年年初那場清洗,並即將於1613年回到朝廷任職的,錢謙益的身上!

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七三六章 燃燒的波哥大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觀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四四四章 藩王們的反應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