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

“臣等拜見太孫殿下。”

“諸位先生免禮。”

萬曆三十三年(1605)正月初五,在短暫的春節假期結束後,經過多方勢力反覆協商、妥協,最後得到認可的八位侍講,來到慈慶宮拜見朱由棟。

由於已經被正式冊封爲皇太孫,所以,朱由棟是君。因此,八位侍講得先對他行君臣之禮,然後,朱由棟再對他們行師生之禮。至於那三位陪讀?要不是太孫,你們能撈到這麼牛的老師給你講課?這師生關係以後是不是能確立,看你們的表現咯。

雙方見禮已畢,沈鯉對着呂坤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這位在家裡休息了七年多的道德大家慨然踏出一步:“太孫殿下,這是臣等商定的授課日程,還請殿下過目。”

八位老師輪流授課,說實在的,多少還是有些壓力的。

朱由棟雖然現在才四歲多,但他每天的日程安排還是很多的。

明朝由於朱元璋是個勞模,所以在洪武年間,大明的公務人員從皇帝到最底層的從九品,全年只有三天假期。

老朱死了之後,歷代皇帝都受不了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所以慢慢的增加各類假期。到了萬曆一朝,公務人員一年的假期是十八天。

雖然萬曆皇帝很多年都不上朝了,但這並不意味着萬曆不辦公。而只要萬曆辦公,朱由棟一般情況下是要去跟着學習如何處理政務的。

一個人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東西自然不一樣。作爲穿越者,朱由棟的見識肯定勝過整個大明。但在實際政務的處理上,當他從皇極殿到養心殿,處處接受萬曆的耳提面命後,其處理政務的能力每一天都在提高。

所以,他的時間很緊。能夠給這八位老師的,也只有下午。

“臣等商議之後,建議每天下午開兩堂課。臣先爲太孫講論語,沈閣老講孟子,君一(張以誠)教授書畫,飛白(熊廷弼)講大明律,稚繩(孫承宗)教太孫做八股文,長卿(溫體仁)教導太孫禮儀,子先(徐光啓)和利先生教授天文、算學、曆法、農學。每授課四天後,太孫可以休息一日,複習學習所得。如此,每五天一個循環。遇到朝廷休沐日,則自動順延。”

“呂師安排得周詳,學生無異議。”

“如此,臣等就將課程定下了。明日未時兩刻起,由臣先來爲太孫授課。”

“學生必定準時在慈慶宮恭候。”

八位先生退下後,先前雖然很正式,但多少有些凝重的氣氛一下子就舒緩了不少,因爲,剩下的人,都是朱由棟真正的手下了。

“奴婢李進忠,拜見小爺。”

按照《酌中志》的作者劉若愚的記述,明代宮廷裡,宦官因爲是皇帝的家奴,所以在對皇帝的稱呼上,除了有朝臣在的場合也稱皇上、陛下外。在私底下,一般管死了的皇帝叫廟號,比如宣廟爺爺,世廟爺爺等。管現在的皇帝叫萬歲爺、皇爺,若是關係比較親近,則直接叫爺爺。管太子叫千歲爺,親切一點的叫小爺。至於太孫……好吧,總不能叫百歲爺吧?所以,現在宮內的宦官們慢慢的約定俗成:以後把太子的別稱拆分了。只叫太子千歲爺,管太孫叫小爺。

“嗯,李進忠,吾聽說你以前不姓李?”

“小爺聖明,奴婢本姓魏,爲了進宮,所以改了名姓。”

“嗯,你現在在吾的身邊做事,若是還不敢以真實姓名做人,倒是顯得吾這裡是家黑店了。從今日起,你恢復原姓吧!待會吾寫個條子,叫內官監給你把名字改回來。”

wωw •тт kдn •C〇

“多謝小爺爲奴婢恢復原姓,奴婢厚顏無恥的再求小爺一件事。能不能請小爺爲奴婢新賜名字?”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你就叫魏忠賢吧!”

“嗚嗚嗚~~奴婢得小爺賜下姓名,真如重獲新生也!奴婢對天發誓,定爲小爺誓死盡忠。”

“很好,魏忠賢啊。”

“奴婢在。”

“皇爺爺賜給吾的莊子,吾就交給你去打理了。若是幹得好,少不了你的賞賜。若是幹得讓吾不滿意,呵呵,吾現在正式開蒙,若是在漢代的話,那就叫開府、豎旗了。所以,若是你幹得不好,吾這裡正好少一顆腦袋祭旗!”

“請小爺放心!奴婢一定把萬歲爺賜給小爺的莊子打理得一片清白,呃,不是,就是,反正就是打理得很清楚。”

“那個是叫井井有條!吾知道你少年時沒有正規就學,不怎麼識字。以後有機會,可得好好學習。曹化淳。”

“小爺,奴婢在。”

“以後有空的時候,就教魏忠賢多唸書,吾不求他能做得什麼好文章,至少,能識字,能讀奏章,能算數。”

“是,奴婢遵命。”

“魏忠賢,關於那個莊子呢,吾要的是絕對掌控,吾以後需要在這個莊子裡做很多東西,你要絕對服從並堅定不移的執行吾的任何命令!”

“是!奴婢明白了。奴婢一定把那個莊子上的賬目儘快弄清楚。”

大明在朱元璋的時候,對宗室待遇做了明確的規定。親王、郡王、各類國公、將軍什麼的,一套一套的。而且雖然階層分得那麼多,但是各個階層的待遇都非常豐厚。

以親王爲例:朱元璋規定,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緞匹歲給匠料,撥王府自造。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在明代中期太平時節,米價很便宜的時候。大約是七八石米折銀一兩。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這一項,就是七千多兩白銀。若是社會稍有動盪,米價上漲的話。這筆錢就不是幾千兩白銀能打住的了。(隆慶開關後,大量白銀涌入,銀價貶值,所以萬曆時期的米價在0.3~0.5兩白銀/石的範圍內波動)

大明的寶鈔是在不斷貶值的,兩萬五千貫寶鈔到了萬曆年間,跟廢紙也差不多了。所以,這個可以忽略不算。

至於其他的絲綢布匹啥的,在明代白銀購買力很強的時候,大約能值兩三千兩白銀。

總之,一個親王,朝廷每年發出去的東西,大約在一萬兩白銀上下。

聽上去好像不多?

但是,你得知道的是,老朱家的人很能生啊!到了萬曆年間,各類宗室只算男丁,就已經達到了十三萬人以上。如果嚴格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給所有的宗室足額發放俸祿的話。大明朝每年的財政收入需要再乘以1.4到1.5才能達成這個目標。

所以,明代的皇帝對於宗室,那是極爲頭疼的。皇帝們通過不斷的打折、延遲發放、不給宗室家的新生兒取名(皇帝是朱家家主,家主不給新生兒起名,這個新生兒就不能在宗人府登記,自然就沒有相應的俸祿)等各種無賴手段減少對宗室的支出。但即便如此,到了萬曆時期,中央政府每年財政收入的40%以上,都會被龐大的宗室給消耗掉。

所以,雖然皇太孫是儲君,可以類比親王。雖然朱由棟深得萬曆喜愛。但是萬曆還是隻給了朱由棟一所方圓兩千多畝的皇莊,然後一次性給了五千兩白銀。

Wшw✿тTk дn✿c○

不過對於穿越者而言,這麼大一筆啓動資金,已經是足夠了!

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二一五章 巴格達的帕夏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七八五章 這是毒丸情報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二一五章 巴格達的帕夏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一零六章 現在開始起航(一)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協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四六五章 大明嚴厲禁毒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鮮(一)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