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

朱由棟把李成樑給調回來的想法,是極不現實的。公開的讓李成樑做朱由棟的老師,也絕無可能。不過對於自己的這個孫子親近軍方的想法,萬曆還是非常支持的。所以,讓李家派出兩個年輕人,一個做侍衛長,一個做伴讀,這個萬曆還是能夠辦到的。

至於讓英國公、成國公府上派出子弟做伴讀。這個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文臣們也無話可說。

當然,朱由棟想把李成樑調回來,學習軍事知識當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不想讓李成樑在遼東關照努爾哈赤纔是根本目的。

可惜,到底是隻有四歲。朱由棟很多事情沒法做,很多話沒法說。雖然他對萬曆講,說什麼李成樑年紀大了,萬事求穩,缺乏進取心,愛念舊情,對努爾哈赤這樣以前的家奴過於關照等。但是,建州女真這會兒看起來對大明忠順得很,而且實力極其弱小,一點威脅都沒有。

因此,更換李成樑的建議,萬曆沒有采納。只是把正在家中養病,在對待建州女真的態度上,一直是鷹派立場的李如柏,給調回了遼東。

京師到遼東,遼東再到京師,往返近一月。實際上,在萬曆見李成樑之前,更早落地的,乃是大內在伺候太孫的宦官人選上的安排。

“師父,關於太孫的伴當、陪讀人員的選定,學生還是要請師父拿主意的。”

“呵呵呵,王安啊,你現在已經是慈慶宮的掌事了。所以,大家以後平輩論交吧。至於太孫開蒙的事情,太孫畢竟才四歲,雖說現在進了宮裡。但千歲爺畢竟是太孫的父親,此事,還是該你們慈慶宮出人啊。”

“不敢,學生始終記得,當年若不是馮師爺提攜,學生根本就進不了內書堂唸書。若無師父推薦,學生也無緣做千歲爺的伴讀。所以,這太孫開蒙,還是請師父拿個主意。”

“哎,你這人啊,哪裡都好,就是太念舊,太過實誠。這馮保也是現在能說的?好了,不說這些了。太孫殿下雖然才四歲,但是咱家已經能感受到殿下的龍威,所以,這太孫的伴當、陪讀,當然得仔細的挑選了。”

“師父說的在理。太孫殿下這四年在慈慶宮,都是學生看着長大的。說到唸書,三字經還是學生教的呢。實話實說,過目不忘之能殿下是沒有的。但是對書裡面內容的理解,學生完全只能做殿下弟子的份。”

“這就是了,所以,得選一些聰明伶俐的好孩子,去伺候太孫殿下。哎,我已經老吶,當年手裡的年輕人,現在都差不多跟你一樣大了。所以,你的孩兒中,有合適的人選麼?”

“師父覺得王體乾如何?”

“嗯,這個孩子嘛,性格太實沉了,伺候一般的皇子皇孫倒是沒問題,但是對上太孫這樣的天資……”

“那就請師父割愛,讓劉時敏來吧?”

“呵呵呵,想也別想。劉時敏是我大內現在難得的懂兵事的人,咱家還要重點培養,以後把他引導着往御馬監方向走呢。你自己手裡呢?有沒有聰明伶俐的?”

“說到孩兒們裡面聰明伶俐的,學生倒是有個人選。有個孩子,叫曹化淳,北直隸武清縣(天津)人。今年十五歲,入宮有三年了。三年來,這孩子學什麼東西都很快。一手楷書已經很有點章法了,琴棋書畫也都會一些。本來學生是準備讓這孩子在內書堂再多學幾年,以後可以進司禮監的。既然師父都這樣說了,那學生就把這孩子提前提溜出來吧。”

“嗯……這個孩子咱家也是聽說過的,可以。不過這孩子年紀還是小了一點。太孫身邊,得有個年紀大一些的,偶爾有個肩挑背扛的事情,也算有個支應嘛。”

“呃……說到這個。”王安很是疑惑的表情道:“師父,太孫殿下直接找學生點名要人。”

“哦?”陳矩的興趣一下子就起來:“是誰?”

“此人姓李,名進忠。北直隸肅寧(河北滄州)人。今年已經三十六歲了。”

“此人進宮多少年了?品行如何?”

“說來也蹊蹺得很啊。殿下提出這個人後,學生去認真的做了一番調查。發現此人早年乃是一個潑皮,沉迷於賭博。在牌桌子上居然把老婆女兒都輸了出去。最後走投無路,自刑後入宮……此人現在在直殿監做灑掃事宜……”

“嘶~~如此品行敗壞、心狠手辣之人,怎麼就被太孫看中了呢?而且這直殿監的人,太孫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這個……”

“罷了,殿下雖然只有四歲,但絕不是一般人,既然太孫親口提出要求,那就按太孫說的辦吧。”

“是,如此,就還差一名陪讀了。”

“你手裡有沒有七八歲的孩兒啊?”

“學生這邊主要是負責伺候千歲爺一家,七八歲的孩子怎麼行?所以是沒有的。”

“嗯,那咱家給你個人吧。這孩子叫王承恩……”

……

“棟兒,這些就是內閣爲你選定的侍講人選,你可以找個時間,讓他們過來試講。這些呢,是大內爲你選定的在你身邊服侍你的人,有沒有不喜歡的?不喜歡的爲父讓他們換。還有這李世忠,是你的侍衛統領。剩下的李純忠,是李成樑的第八個孫子,今年六歲。張世澤,是現任英國公張維賢的嫡長孫,今年也是六歲。這兩位,加上大內選送的王承恩,是你的伴讀。”

“嗯……”低着頭很是仔細的審閱了一遍名單後,朱由棟擡起頭:“父親,內閣選派的六位先生都是極好的。試講、選拔什麼的就不必了,讓他們一起做孩兒的老師吧。至於大內選定的下人,這個也不必調整了。陪讀嘛,也不必更換了。不過孩兒還有一個請求。”

“你說,你說,只要不是太難做,爲父怎麼也替你辦到。”

“多謝父親。父親,當今之世,世人已經知道,我大明並非這世上唯一先進之國家。數萬裡泰西之外,也有文明不輸於我大明的諸多強國。兩年多前,西洋教士利瑪竇入京,其獻給皇爺爺的兩座自鳴鐘,至今我大明的工匠都無法複製。由此可見,大明之外的文明,也有其獨到、先進之處。孩兒以後是要輔佐父親治理這大明的,所以,大明之外的學問,孩兒覺得,還是早些接觸、學習的好。”

“我兒說的有理,那麼,爲父就爲你延請那位叫利瑪竇的泰西僧侶也來做你的侍講?”

“非止如此。那利瑪竇到底是西洋人,孩兒聽說,今年的二甲進士裡,有一人叫徐光啓的。與西洋僧侶早有來往,所以,父親不妨將此人也一併納入侍講人員當中。”

“這……如此一來,我兒就有八位老師了。你可應付得過來?”

“呵呵呵,父親放心。你看咱們慈慶宮裡的王公公,早年在內書堂裡也號稱聰慧異常,但是教孩兒不過一年……”

“好了好了,爲父知道我兒天資奇高。嗯,八位老師的事情,爲父一定給你安排好,但是以後我兒千萬切記尊師重教,不要妄自尊大。”

“孩兒曉得了,多謝父親。”

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七七六章 所謂虛虛實實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鮮(一)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四六五章 大明嚴厲禁毒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