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

“兩位閣老,今天其他的事情暫且放下。太孫開蒙,乃是大事,所以,今天咱們先得把這件事給辦瓷實咯!”

此時的內閣一共有三位閣老。首輔沈一貫,其次是朱賡、沈鯉。全都是七十歲上下的老頭兒。

這裡面,沈一貫是浙江寧波人,是朝廷裡“浙黨”的領袖。喜歡結黨營私,喜歡睚眥必報,喜歡亮晶晶的東西。此人雖然品行不怎麼樣,但一方面處理政務能力是不錯的,另一方面,此人的意志不算特別堅定,對皇帝的想法不喜歡硬頂。所以,萬曆用了他做首輔。

接下來的朱賡,是浙江紹興人。雖然是浙江人,但他不是浙黨。好吧,朱閣老其實就是個和事佬。

最後一位,沈鯉。這位是河南商丘人,和沈一貫的日常作風比起來,這一位簡直就是道德楷模。

他是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張居正生病了,滿朝文武都去張家問候的時候,他偏偏不去。張居正爲了表示親近,邀請他到家裡來一起寫奏摺。他說國家的事情怎麼能在私人家裡做……

所以,可以想見的是:兩個姓沈的註定是互相看不慣。

“首輔,這個事情光是我們在這裡說沒用的。翰林院那邊的意見是什麼?”

“呃,沈閣老,翰林院這會兒寫自辯都忙不過來,哪裡有心思來管這個。此事陛下已經說了,由內閣直接擬定名單。然後送太子過目,之後組織試講。”

“此事如此安排,不合規矩。”

“哎,事急從權。再說了,太子今年才二十二歲呢!”

誰都知道,押潛力股是有很大希望獲得超額利潤的。所以,不光是明朝,中華帝國曆朝歷代,只要皇室沒有成爲傀儡,那麼,太子的老師這一職位,是大臣們都趨之若鶩的:太子登基後官位肯定瘋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帝師啊!哪個文人不想要這個稱號。

但是……太孫的老師嘛……

咱們算算啊,今上(萬曆)今年不過四十一歲,即便按照朱家皇帝都不怎麼長命的慣例來計算,今上就算五十歲駕崩,那時候太子也不過三十一歲。若是太子將來也是五十歲左右駕崩。那麼,太孫上位,多半得是三十年之後了……

燒冷竈不是不可以,但是燒三十年的冷竈?大家還是搖頭快一點。

所以,沈一貫的這句話其意思就是:和以前給皇太子找老師,翰林院非常積極不同。在給太孫找老師這方面,翰林院裡的那些天之驕子們都不是很樂意。所以,這事兒還是由內閣直接指派吧。派到哪個倒黴蛋就是哪個,免得翰林院的官員們推三阻四很久辦不好,最後還是內閣被皇帝和言官們兩頭夾擊。

“哼!一羣小人!只有功利,何嘗有過大義!太孫不過四歲,就對錢有了不一般的迷戀,再不糾正,將來怎麼得了?”

“沈閣老,罵人有用嗎?還是拿出具體人選來吧。”

“下官自有人選。這樣吧,下官自己算一個,另外,下官推薦呂叔簡。”

所謂呂叔簡,就是呂坤。這位也是河南商丘人,他和沈鯉、郭正域一起,並稱萬曆三大賢。此人以前是刑部侍郎,由於第一次妖書案被廣泛攻擊被迫致仕。所以這會兒不在官場,而是在老家著書、教學。在後世,他被尊爲中國古代二十四儒之一。

“呂叔簡的品行、學問,要教導太孫當然是沒問題的。當年的妖書案過去了這麼多年,皇上想來也應該消氣了……只是此人現在不在朝堂,也不知道能不能應招啊。”

“朱閣老放心,若是皇上允准,下官有信心一封書信便可將其招來。首輔,你的意思呢?”

“本官對你們二位沒有意見,但實話實說啊,你們二位的年紀都不小了。”

太子的老師是未來的閣老,太孫的老師難道不是未來太孫的班底麼?你們兩個老傢伙都七十來歲了,難道還能看到太孫登基?都選你們這樣的老頭子,那太孫以後的幫手在哪裡?光推老頭子就職,皇帝肯定不答應。

“首輔這話說的在理。如此,就把萬曆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二年的進士們拿來捋一捋吧。”

“可。那就先從今年(三十二年)的新科進士們開始吧。”

“嗯,今年甲辰科進士前三名,楊守勤、孫承宗、吳宗達。下官的意思是,此三人必須要派出一人去太孫那裡,否則皇上會以爲我等輕視太孫。”

“朱閣老說的有理。太孫到底是蒼龍託生,而且前幾日的那番言論,雖然多有不妥。但是其中可以見到太孫思慮之周密。所以,本官也認爲,今年的一甲三人,至少抽調一人去太孫處。”

“那就選狀元郎?”

“呵呵,沈閣老怕是還不知道吧?狀元郎剛剛死了母親,回去守孝了,三年之內是回不來的。”

“那就榜眼?”

“嗯,孫承宗,此人怎麼四十一歲才中進士?罷了罷了,這樣的年紀就算做了庶吉士,等到幾番磋磨下來,怕是還未到入閣的時間就先致仕了。那就是他了!嗯?探花郎要不要也一併過去?”

“不可,狀元郎已經回鄉守喪了,豈有把國家英才全都放到太孫那裡虛擲數十年的。”

“好吧,那便如此安排。接下來,來人啊,把二十九年辛丑科的進士名單拿來……唔,哈哈哈哈,兩位閣老,這一屆的狀元郎可是最適合去太孫那裡的人選啊。”

沈一貫說的最適合之人,乃是萬曆二十九年恩科的狀元,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上海)人張以誠。

此人的父親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家學淵源,知識淵博。字寫得好,詩詞也寫得好,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他中了狀元后,任翰林院修撰,一天到晚基本不參加同僚聚會,而是一心撲在書海之中。所以三年過去了,他這一屆進士進了翰林院的,大多都被分到了各個部或者地方做了實職官員。就他還在翰林院,繼續與書山學海爲伍。

這樣的人去教導太孫,實在是太合適了!

“好,這就是第四個人選了。繼續啊,來人,去把二十六年戊戌科的名冊拿來。”

到了這一科的人員選擇時,精於政務的閣老們知道:這時候可不能再往裡面派什麼狀元、榜眼了。

這時候要往裡面加塞的,是有過地方官經歷,懂得實際處理政務的官員。如此,太孫殿下的教育中,纔會知道大明的地方是如何運作的。如果還一昧的往裡面塞翰林,呵呵,言官們噴不噴不曉得,那位精明的皇帝肯定不滿意了。

但是大明的科舉早就走上了邪路:一甲三人,基本不太可能去當地方官。所以,在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名冊上,閣老們直接跳過進士及第的三人,把目光投向了二甲和三甲。

“本官推薦一人,熊廷弼,此人乃是戊戌科的三甲同進士出身,在保定做過推官,乾得很是不錯。現在在朝中做監察御史,也是個敢犯顏直諫的。不如,就把此人給派過去好了。”

“呵呵呵,首輔果然還是一如既往的喜歡捉弄人。不過,下官也覺得如此安排甚好。”

“哎,難得沈閣老贊同本官的主張啊。那麼,朱閣老,你也推薦一位吧?”

“嗯,下官在想,我們推薦的這五人裡,品行、學問、書法、文章、實務都有了。但還缺人教導禮儀。所以,必須從禮部選擇一位官員。”

“好,朱閣老提醒得是。嗯,那就溫體仁吧!此人現在在禮部主客清吏司擔任員外郎,對各種禮儀最是熟悉不過。就是他了!”

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三三一章 大明準備反擊(二)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四五三章 奧斯曼的權臣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五六四章 張獻忠摸內奸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