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和史浩論政2

(四庫書)

理由非常簡單,一但開戰,東南、蜀川軍州將承受沉重的徭役和賦稅,就算打贏了女真收復失地,那沉重的建設費用,也會壓在他們身上,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才反對征戰。

或許,這個理由真的很可笑,會遭到後世某些衛道士的抨擊,但它是絕對存在的。

大宋行朝之所以仍保持進取型國策,很大程度上是南遷時,舊的政治集團被打擊的體無完膚,那些持主和論調大臣,要麼早早駕鶴西去,要麼捻轉宮觀、地方,新一代大臣佔據高層的官位,相對受他的影響加大。

應該說,當今的兩府,是披着主和外衣的主戰派。就是如此,他仍然如芒在背,認爲時間尤爲緊迫。

如果,沒有兩大書院的傳承,再過十年、二十年,恐怕你就是主戰,也得不到東南生民的支持。

他很難得地提起了一縷重視,溫聲道:“考官不取直翁,乃朝廷之失,直翁屢敗屢戰,能堅持下來,難能可貴啊!”

史浩心情很鬱悶,說出來後心情順暢了點,他並不奢望王秀能提攜他,更不屑去做投機倒把的齷齪事。不過,屢敗屢戰的說法,讓他眼前一亮,絕對是激勵他的話啊!讓他在一片漆黑中,遽然看到一絲光亮。

忍不住把杯中殘酒一飲而盡,杯子重重放在桌上,沉聲道:“在下願爲蒼生供綿薄之力,無奈才疏學淺,不入朝廷諸公法眼,不如回鄉束髮苦讀,待來年再搏龍飛榜。”

王秀很滿意地看着史浩,感覺對方非常執着,屬於大器晚成的人才。

當然,他要想提攜史浩,還是能給個同進士的,卻沒有去做,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磨難對人並不是壞事,當下溫言道:“直翁有憂天下之心,說到才疏學淺,我卻不那麼認爲!經義只爲修身養性、增長學識而用,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卻不是書中能學到的,而是靠不斷歷練中點點積累成就,可以說讀書是爲明理,治政纔是國用,如貢舉選盡天下之才,國事亦不會淪落至此。”

“就看看明叔,也不是三鼎甲,不照樣運籌帷幄,穩定了沿河戰局?”

史浩深深看了眼鍾離睿,他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並不完全苟同王秀說法,卻仍出於尊敬沒有反駁,只是頷首道:“王相公言之有理,在下卻學不得忠獻公半部論語治天下,也比不得相公力挽狂瀾。”

王秀知道史浩不完全認同他,並不以爲意,要是都來附和他的話,那天下真沒有仁人志士了。

是想,史浩束髮苦讀,現在已經而立之年了,上位取得功名,明顯屬於厚積薄發的人物。從剛纔的交談中,他知道對方從百家到佛道都有涉獵,自然會有自己獨特的理念,越是這種士人,越是難以說服。

他稍加沉吟,決定試一試對方的才能,正色道:“直翁對南北盟好持何論?”

“國之大幸。”史浩沒有任何的猶豫,口氣尤爲堅決。

“哦,爲何是國之大幸?”王秀眉頭微挑,眼角閃過一抹異色。

“在相公面前談論國事,在下豈不是淺薄了。”史浩是耿直不假,但絕不是傻瓜,當朝宰相問政代表着什麼?用屁股都能想出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直翁但說無妨。”王秀笑咪咪地擡擡手,目光更加欣賞。

史浩有感王秀的真誠,也就放下心來,正色道:“自二帝北狩,南北征戰連年,生民困於戰火。相公力挽狂瀾,正是勵精圖治時。一些沽名釣譽之徒,鼓動收復故土博取名聲,把家國黎民至於險地。試問,王師北上能否戰勝虜人?一旦開啓戰端又無必勝把握,國力怎麼負擔?”

“在下並非恭維相公,平心而論,相公的安邦定國大策,合乎天下大勢。以此可見相公不是不願北伐,而在積蓄國力,力求一戰定乾坤,非那些浪得虛名之人,只知道整日裡空喊北伐,殊不知其中艱辛。”

王秀很滿意地笑了,只有務實的人才會有盟好論。盟好並不是求和,更不是退讓,而是爲了更好地進攻,看來他沒有看錯史浩,真正的棟樑做事,首先想到的是退而不是進。

“在下看相公施政,首推經營海外,看侍衛水軍在港口集結待發,想必朝廷又有大動靜。但是,相公應該看到,南海利益長遠,卻不是解近憂的良法,而朝廷它日北上,若能從高麗出偏師,必能建立奇功。”

鍾離睿眼前一亮,瞪大眼睛看着史浩,笑咪咪地道:“直翁兄對高麗頗感興趣?”

“不是在下感興趣,而是高麗本就是商人遺種,歷來臣服天朝,不用豈不是太可惜?”史浩淡淡地說道。

王秀不可置否地笑了,平靜地道:“南海物產豐富,非常適合大規模移民,也是爲了漢家千秋萬代考慮,這是朝廷既定國策,不容有任何變動。不過,正如直翁所言,高麗也或不可缺,但那並不是特別急的事。”

史浩眉頭微蹙,正色道:“朝廷積蓄力量不假,但還是要以收復故土爲第一要任。”

王秀聽出史浩的責任意思,說他對南海的關注要大於北伐,真正的持主戰或主和論者,並非完全絕對的,他們會隨着內外形勢發展,不斷調整自己的觀點。

“侍衛水軍保護移民南海,能爲天下帶來的利益,絕不是現在能看到的,那不是金銀物產的事情,而是千秋萬代的大事。”王秀覺得有必要更正絲毫的觀點,北伐固然重要,卻不能阻礙南海戰略。

史浩不能完全認同,他已經陷入學術爭辯中,也就不再敬畏王秀,正色道:“在下以爲,南海殖民當謹慎,萬里海疆,兇險莫測,十去六七得不償失。而今,朝廷利用海外金銀,不斷革除弊政,相信不用二十年,就能夠逆轉形勢。”

“二十年?”鍾離睿看了眼王秀,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二十年太久了!”王秀真正的笑了,已經過了十年,還要再等二十年?

(四庫書)

第1270章 血色驕陽之女樂第172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9第1650章 戰後會商第973章 天武軍主第632章 偷閒幾日第1185章 王秀的右翼戰略第519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5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9第143章 爭權奪利的開始2第1138章 落子高麗第131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434章 少年輕狂時第58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8第353章 東京保衛戰42第849章 外交官的任命第1262章 血色驕陽之冒進第338章 東京保衛戰27第1241章 婦人們的失態第355章 東京保衛戰44第33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282章 血色驕陽之高平之殤第1119章 衣錦還鄉第753章 國策不可率意2第1678章 危急時刻第28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2第1582章 女真人內部不和第963章 戰事的順利第75章 他是我生平最大的勁敵第140章 總理各國事務公署第805章 醉笑豐樂樓第167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4第764章 黑手隱現第1004章 趙桓必死的理由第1436章 坦白第1578章 兀朮的打算第1639章 岳飛領受好意第1205章 打金枝第1352章 王新真的睿智第545章 謀劃杭州1第982章 任得敬徹底投靠第1356章 殘酷第1565章 狡猾又愚蠢的草原人第1605章 決戰之擁立郎主第1228章 王門子弟沒有庸人第1549章 觀津第39章 女兒心思第318章 東京保衛戰7第1223章 大勢第1063章 封元掛帥第78章 貢舉人第1443章 那一巴掌啊!第1282章 血色驕陽之高平之殤第906章 車兵的再現輝煌1第1001章 勸降第367章 很累第113章 那一回眸的牽掛第37章 王秀的謹慎第1127章 推動變革第1169章 趙柔嘉的動靜第1004章 趙桓必死的理由第23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900章 絕地之戰6第1336章 易縣開國候第1509章 真有人作死第479章 錦衣夜行3第675章 新安大長郡主第1002章 李仁忠的謀逆第140章 總理各國事務公署第50章 有琴莫言的氣第834章 雞飛狗跳第1617章 兀朮隕落第270章 利益是永恆的第929章 王秀的漢聯邦理想第81章 要成爲女漢子第1402章 禍起江寧之有驚無險第952章 朱璉的無奈第844章 總大綱寬小節第231章 利國風雲11第1010章 党項人的困窘第1298章 血色驕陽之困守第642章 王秀的態度第1332章 風動第368章 虛虛實實第1361章 王秀病了?第470章 波瀾又起3第1662章 解密家事第994章 奔襲第1170章 再作計較第444章 成功後的哀傷第892章 王家有子第1033章 坐而論道第866章 面對女真人的訛詐第1558章 張過的仁慈第1459章 兀朮的對策第1523章 女兒長大了第394章 全軍備戰第1165章 棒打出頭鳥第89章 張啓元的算計第60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47第650章 王秀論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