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和史浩論政2

(四庫書)

理由非常簡單,一但開戰,東南、蜀川軍州將承受沉重的徭役和賦稅,就算打贏了女真收復失地,那沉重的建設費用,也會壓在他們身上,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才反對征戰。

或許,這個理由真的很可笑,會遭到後世某些衛道士的抨擊,但它是絕對存在的。

大宋行朝之所以仍保持進取型國策,很大程度上是南遷時,舊的政治集團被打擊的體無完膚,那些持主和論調大臣,要麼早早駕鶴西去,要麼捻轉宮觀、地方,新一代大臣佔據高層的官位,相對受他的影響加大。

應該說,當今的兩府,是披着主和外衣的主戰派。就是如此,他仍然如芒在背,認爲時間尤爲緊迫。

如果,沒有兩大書院的傳承,再過十年、二十年,恐怕你就是主戰,也得不到東南生民的支持。

他很難得地提起了一縷重視,溫聲道:“考官不取直翁,乃朝廷之失,直翁屢敗屢戰,能堅持下來,難能可貴啊!”

史浩心情很鬱悶,說出來後心情順暢了點,他並不奢望王秀能提攜他,更不屑去做投機倒把的齷齪事。不過,屢敗屢戰的說法,讓他眼前一亮,絕對是激勵他的話啊!讓他在一片漆黑中,遽然看到一絲光亮。

忍不住把杯中殘酒一飲而盡,杯子重重放在桌上,沉聲道:“在下願爲蒼生供綿薄之力,無奈才疏學淺,不入朝廷諸公法眼,不如回鄉束髮苦讀,待來年再搏龍飛榜。”

王秀很滿意地看着史浩,感覺對方非常執着,屬於大器晚成的人才。

當然,他要想提攜史浩,還是能給個同進士的,卻沒有去做,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磨難對人並不是壞事,當下溫言道:“直翁有憂天下之心,說到才疏學淺,我卻不那麼認爲!經義只爲修身養性、增長學識而用,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卻不是書中能學到的,而是靠不斷歷練中點點積累成就,可以說讀書是爲明理,治政纔是國用,如貢舉選盡天下之才,國事亦不會淪落至此。”

“就看看明叔,也不是三鼎甲,不照樣運籌帷幄,穩定了沿河戰局?”

史浩深深看了眼鍾離睿,他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並不完全苟同王秀說法,卻仍出於尊敬沒有反駁,只是頷首道:“王相公言之有理,在下卻學不得忠獻公半部論語治天下,也比不得相公力挽狂瀾。”

王秀知道史浩不完全認同他,並不以爲意,要是都來附和他的話,那天下真沒有仁人志士了。

是想,史浩束髮苦讀,現在已經而立之年了,上位取得功名,明顯屬於厚積薄發的人物。從剛纔的交談中,他知道對方從百家到佛道都有涉獵,自然會有自己獨特的理念,越是這種士人,越是難以說服。

他稍加沉吟,決定試一試對方的才能,正色道:“直翁對南北盟好持何論?”

“國之大幸。”史浩沒有任何的猶豫,口氣尤爲堅決。

“哦,爲何是國之大幸?”王秀眉頭微挑,眼角閃過一抹異色。

“在相公面前談論國事,在下豈不是淺薄了。”史浩是耿直不假,但絕不是傻瓜,當朝宰相問政代表着什麼?用屁股都能想出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直翁但說無妨。”王秀笑咪咪地擡擡手,目光更加欣賞。

史浩有感王秀的真誠,也就放下心來,正色道:“自二帝北狩,南北征戰連年,生民困於戰火。相公力挽狂瀾,正是勵精圖治時。一些沽名釣譽之徒,鼓動收復故土博取名聲,把家國黎民至於險地。試問,王師北上能否戰勝虜人?一旦開啓戰端又無必勝把握,國力怎麼負擔?”

“在下並非恭維相公,平心而論,相公的安邦定國大策,合乎天下大勢。以此可見相公不是不願北伐,而在積蓄國力,力求一戰定乾坤,非那些浪得虛名之人,只知道整日裡空喊北伐,殊不知其中艱辛。”

王秀很滿意地笑了,只有務實的人才會有盟好論。盟好並不是求和,更不是退讓,而是爲了更好地進攻,看來他沒有看錯史浩,真正的棟樑做事,首先想到的是退而不是進。

“在下看相公施政,首推經營海外,看侍衛水軍在港口集結待發,想必朝廷又有大動靜。但是,相公應該看到,南海利益長遠,卻不是解近憂的良法,而朝廷它日北上,若能從高麗出偏師,必能建立奇功。”

鍾離睿眼前一亮,瞪大眼睛看着史浩,笑咪咪地道:“直翁兄對高麗頗感興趣?”

“不是在下感興趣,而是高麗本就是商人遺種,歷來臣服天朝,不用豈不是太可惜?”史浩淡淡地說道。

王秀不可置否地笑了,平靜地道:“南海物產豐富,非常適合大規模移民,也是爲了漢家千秋萬代考慮,這是朝廷既定國策,不容有任何變動。不過,正如直翁所言,高麗也或不可缺,但那並不是特別急的事。”

史浩眉頭微蹙,正色道:“朝廷積蓄力量不假,但還是要以收復故土爲第一要任。”

王秀聽出史浩的責任意思,說他對南海的關注要大於北伐,真正的持主戰或主和論者,並非完全絕對的,他們會隨着內外形勢發展,不斷調整自己的觀點。

“侍衛水軍保護移民南海,能爲天下帶來的利益,絕不是現在能看到的,那不是金銀物產的事情,而是千秋萬代的大事。”王秀覺得有必要更正絲毫的觀點,北伐固然重要,卻不能阻礙南海戰略。

史浩不能完全認同,他已經陷入學術爭辯中,也就不再敬畏王秀,正色道:“在下以爲,南海殖民當謹慎,萬里海疆,兇險莫測,十去六七得不償失。而今,朝廷利用海外金銀,不斷革除弊政,相信不用二十年,就能夠逆轉形勢。”

“二十年?”鍾離睿看了眼王秀,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二十年太久了!”王秀真正的笑了,已經過了十年,還要再等二十年?

(四庫書)

第1384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3第337章 東京保衛戰26第952章 朱璉的無奈第1485章 定反擊策略第1328章 不是最好辦法的辦法第450章 南遷3第1002章 李仁忠的謀逆第381章 轉折時刻1第1663章 王家代趙第1524章 溫順的王新真第624章 北方的局勢1第1627章 決戰之活女贖罪第1294章 血色驕陽之沁水第1586章 決戰之揭開大幕第722章 博望軍第119章 蔡京第721章 對南海的整體構想第1314章 朝野大事第318章 東京保衛戰7第51章 經營之道第1109章 夏殤之魚肉第681章 兩銀法2第632章 偷閒幾日第1073章 最後決戰10第111章 夏殤之 高升的妥協第441章 王秀的瘋狂殺意第776章 王秀對撻懶的謀劃第1342章 兄弟再次匯聚第504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0第187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9第1202章 被掃了面子第1200章 一羣王門子弟第841章 張啓元的大運第252章 沾滿鮮血的儈子手第749章 張啓元的陰謀第541章 衆人沉默的原因之一第989章 用強和用間第292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1第1224章 人心無止境第1114章 金軍在河南地的尷尬處境第860章 鍾離睿的不服第50章 有琴莫言的氣第1511章 遵紀守法第329章 東京保衛戰18第1013章 商品集散設想第172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9第1425章 禍起江寧之東華門外第1172章 壞了規矩第1380章 禍起江寧之端倪第422章 新宋門第723章 博望軍保衛戰第757章 王秀的不悅第1435章 十二孃第1442章 放逐第966章 不好的兆頭第1283章 血色驕陽之內訌第882章 北上第1177章 宮變4第1278章 血色驕陽之 壯烈的天武第七旅鎮第1133章 王秀對禁軍發展的規劃第1379章 禍起江寧之秦檜的心態第50章 有琴莫言的氣第219章 戰5第673章 女真的變局第386章 轉折時刻6第1492章 接納第799章 宮門外的騷動第551章 謀劃杭州7第37章 王秀的謹慎第1045章 興慶可待第330章 東京保衛戰19第1301章 血色驕陽之盡力了第320章 東京保衛戰9第1316章 血色驕陽之反殺第1469章 不得不走第953章 張啓元的殺招第131章 帝姬第1567章 漁陽第224章 利國風雲4第1321章 秦檜的打算第1263章 血色驕陽之矛盾第959章 形勢變化和抉擇第69章 張邦昌第809章 無題第628章 京東戰事起2第1035章 高麗形勢第1110章 夏殤之青天子之殤第904章 絕地之戰10第1263章 血色驕陽之矛盾第476章 無悔有悲第1208章 父母心思第927章 王卿薴的到來第1502章 王新真遇險第1114章 金軍在河南地的尷尬處境第771章 衆人心思第438章 出戰第1537章 事發突然第260章 一場政治鬥爭2第56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7第552章 謀劃杭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