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王秀的好意

史浩見王秀、鍾離睿異樣,不由地一怔,難道自己說錯了不成?

“朝廷的南海策略,並不是僅僅爲了錢財,而是爲了子孫後代。?”王秀並不在意透露真相,某些事情應該讓士人明白關鍵,從而讓他們真心支持,也能及其他們的雄心壯志。史浩眉頭微蹙,自己剛纔有點忽略了,王秀一句爲了子孫後代,讓他豁然開朗許多,也瞬間腦補很多東西,覺得自己考慮問題淺薄了。

畢竟,是開疆擴土,誰不願從中得到青史留名?不要說什麼夷狄之地。先秦時代蘇杭也是夷狄之地,兩廣福建更不用說,簡直就是煙瘴死地,河西河湟那也是蠻人天下,現在不都是漢家繁華軍州了。

睿智之人的思維,往往一個提醒,他就能舉一反三,絕不會頑固不化。儘管,他還不能完全靠理解,卻不耽誤他的認同,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善。

鍾離睿自然明白王秀用意,他正和王秀商量,能不能以王秀的名義,在小報上發表文章,爲殖民南海辯護,爭取更多的士人關注和支持。

既然史浩在場,那就先給他說說,當下道:“直翁兄,你也是飽讀詩書的大學,難道看不出來,歷朝歷代盛衰輪迴,每次總是敗亡在北方草原蠻夷手中,然後再有豪傑振臂一呼,天下紛紛響應,才光復漢家故土。”

“這個。。”史浩卻不知怎樣說,鍾離睿說的真是實情,歷朝歷代面臨北方壓力,的確是非常嚴峻。

“朝廷遲早要設立海外軍州,殖民損失很大,但歷代遷徙不都是一樣?江右有今天的繁華,那是經過近千年的不斷遷徙,才形成的規模。南海兇險萬分不假,但總會有人生存下來,一代一代人的紮根,成爲行朝的土地。”

“所謂中國,不過是中央之國,上古三代也就是城池周邊,歷代先賢不斷開拓,纔有了今天萬里江山,難道到了我們就固步自封?”王秀反問史浩一句。

史浩有點語塞,王秀和鍾離睿說的有道理,漢家江山是在歷代人不斷開拓形成的,他們所在的江右,先秦時代不過是被中原稱之爲蠻夷的楚越。

大宋自開國從未一統,更不用說漢唐疆土,理解王秀的提點不假,想想現實的窘迫,他有點氣餒。

王秀不在苛求史浩能全然理解,這需要時間來消化,慢慢改變一個人的心理,他又道:“直翁,朝廷舉兵,女真、党項何爲先?”

“自然是党項。”史浩毫不猶豫地道,南北有事,兩虎相爭,自然不能讓餓狼徘徊在側。

“哦,說說理由。”王秀目光閃爍,似乎非常感興趣。

“時下,橫山、熙河在我手中,党項早就是苟延殘喘,誠不足爲懼。解決西北能得到良馬,就算到時虜人趁火打劫,有我五路宣撫司在,也足以應付危局,哪怕他們打到江上,又能怎樣?再說,他日大軍北伐,豈能讓党項生羌平生齷齪,壞了我大好局面。”

很有膽略啊!王秀非常欣賞史浩的言簡意刻,對其戰略分析能力非常認同,這是個人才啊!很多士人甚至將帥,對進攻党項人心懷忌憚,認爲一旦開啓西北戰事,戰事必然僵持不下,屆時女真人必然毀盟南下,宋軍主力調往陝西,肯定無力應付女真大舉南下。

但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他發展侍衛水軍的意義,只要有侍衛水軍大江制置使司在,任他十萬虜馬也不能輕易過江,就算它們能過江,面對引江環繞的江寧城,他們也得望城興嘆,何況殿前司六軍也不是吃乾飯的,河網縱橫的江南地帶,步軍有水軍戰船配合,戰鬥力絕對在馬軍之上。

“直翁說的有道理,可惜,一些士大夫卻目光短淺。”

“相公過講,在下豈敢和朝廷公卿相提並論。”話雖如此,但史浩臉色卻不謙虛,甚至有淡淡地矜持。

王秀也就一笑了之,有才者自有傲氣,天下無名利心者能有幾人?

他不能免俗,史浩亦不能脫俗,束髮攻讀就是爲了生平志向,他笑眯眯地道:“如今,朝野正是用人之際,才俊之士卻難以求得,我幕府中缺乏幹才,直翁不棄薪俸微薄,可爲我助力,再說我那藏書甚多,不知意下如何?”

史浩見王秀有招攬之意,不由地心念晃動。王秀不僅是位極人臣,論聲望也是士林中拔尖的人物,從長遠來看投奔對方,是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和王秀經常接觸,對個人的成長有着絕大的好處,鍾離睿年及而立成爲都承旨,那位有丞相長史之稱的宗良,如今也是玉帶紫馬,一旦回朝貴不可及,兩人都是有望兩府的俊傑。

他不屑巴結權貴,但跟隨王秀又不同於示好上官,最少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不過,他仍然在猶豫,並不想打上某人的烙印,緩緩地道:“多謝相公美意,在下只求學問,安安靜靜地等候貢舉。”

鍾離睿見史浩臉色掙扎一陣,最終還是拒絕了,不由地露出欣賞的眼色,不是每個人都能拒絕王秀的,至少他不行。

如果,能跟隨在王秀身邊,不要說別的,但是起點就高了別人一大截,他就是鮮明的例子。

王秀並不勉強,人各有志嘛!史浩是不爲利益所動,儘管有些做作,卻還是在情理之中,當下笑道:“直翁有此心境,很好,但爲政者要權變,閉門苦讀非賢人所取。”

史浩臉色肅然,王秀的好意他是心領了,卻還是堅持己見。

王秀實在不忍史浩捻轉求生活,他稍加沉吟,道:“哦,險些忘了,直翁留在行在不必回鄉,我當向玉泉山院舉薦,聘請直翁爲經義詩賦齋助講。嗯,以直翁的大才,當個講學也足夠了,但講學聘任並非山長說了算,而是由院務會議決定,助講的例份是少了點,卻也比其它學堂高些,足夠直翁度日。待杭州解試,我再給他們打個招呼,讓禮部多給杭州一個名額,不知直翁意下如何?”

(四庫書)

第170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7第216章 戰3第495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1第446章 告別了一個時代第486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第1459章 兀朮的對策第899章 絕地之戰5第1269章 血色驕陽之無能爲力第2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795章 封元的準備第365章 惡人先告狀第1556章 拼死第1299章 血色驕陽之猛攻第1280章 血色驕陽之潰敗第636章 無可奈何第683章 高級臥底第225章 利國風雲5第1610章 決戰之張啓元的無恥第740章 危機隱現第873章 朱璉的煩心第409章 秦獻容的決然第1363章 謀劃反叛第350章 東京保衛戰39第61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7第436章 拿下第1114章 金軍在河南地的尷尬處境第650章 王秀論兵4第585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30第767章 張啓元的矛揪心第1272章 血色驕陽之進退失據第694章 官制的淺談第1382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1第751章 口水官司第299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8第664章 難堪的戰事第1414章 禍起江寧之調遣不動第134章 不自量力的人第1032章 罔氏的嘆息第163章 朱璉的決然第1440章 對後代的謀劃第640章 兀朮過河第43章 王卿薴的心第570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5第173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10第1046章 最後階段第1227章 開發琉求第1408章 禍起江寧之大日東昇第1414章 禍起江寧之調遣不動第223章 利國風雲3第1343章 邱雲的前途第616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1第1318章 第十一行營第1231章 義利之辨第396章 賭贏了第497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3第1099章 夏殤之亂局第1562章 送別高升1第1498章 王秀對資本的憂慮第791章 柔情一睹第1392章 禍起江寧之叛賊如潮第770章 轄裡的陰謀第36章 望族子弟的不幸第1486章 範離的窩囊氣第1002章 李仁忠的謀逆第17章 一場小人命官司第1320章 秦檜的上位和憂慮第1316章 血色驕陽之反殺第761章 事態惡化第925章 各忙各的第1472章 邊事第57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8第989章 用強和用間第1023章 日薄西山2第81章 要成爲女漢子第1648章 各有各的心思1第932章 是人才就用第574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9第1051章 局勢緊張第630章 京東戰事起4第445章 趙構的被動第170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7第56章 親事第1347章 國事家事第781章 打算第1224章 人心無止境第218章 戰5第265章 一場政治鬥爭7第1399章 禍起江寧之叛亂進行時3第183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5第475章 南遷前夜第359章 東京保衛戰48第679章 秦敏2第1340章 王秀的偏袒第374章 海闊天空1第168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5第1674章 王秀入行在第547章 謀劃杭州3第1200章 一羣王門子弟第273章 蔡家人惹事了第95章 商水縣的博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