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和史浩論政1

“陳邦光不過是軟骨頭的小人,也就是各方權衡的結果,翻不起什麼大大浪,你看楊邦乂楊希稷如何?”王秀端起酒杯,淺淺飲了口,又不住地讚道:“桂花酒,嗯,真是香甜可口,讓人忍不住要再來一口。?”

“此人倒是忠義之士,但他的季子爲何流落江湖?”鍾離睿似乎有點不太感冒桂花酒,或是對楊邦乂不感興趣。

王秀搖了搖頭,他也不曾想過,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楊再興,竟然也是官二代。

他知道的時候還在奇怪,歷史已經改變,金軍沒有渡過大江,杜充沒有投降女真人,李悅也沒有死,他們都以高階散官在外,楊邦乂是判軍器監,楊再興怎麼可能流落江湖成爲草寇,實在有點怪,難道是南遷時走丟了?

這個理由,似乎難以成立。

想那麼多幹嘛!反正他看中楊邦乂的兢兢業業,楊再興在岳飛軍中效力,這就夠了,想太多傷腦筋。

當他無意中一轉臉,卻見門廳走進一位器宇軒昂的書生,還頗爲面善,卻見那人也看到了他,似乎也吃了一驚。

當那書生走到近前,正要去躬身作揖時,王秀站起身來,笑眯眯地道:“原來是史直翁,難怪看着眼熟。”

來者正是史浩,他本想進來要兩個菜安慰肚子,哪想到第一眼就看到王秀。

雖說,數年前在小豐樂樓匆匆相見,但王秀的名聲屢屢在士林引起震盪,想要忘記還挺難的,再說哪有那容易忘記,王秀是下位者還差不多。

他卻不曾料到,王秀竟然認出了他,雖說是生性豁達,卻也是內心頗爲激動,能讓宰相相隔幾年認出來,說明人家眼中有你,放在尋常人早就打擺子了。

“好了,今個是嘴饞,出來喝口桂花酒,直翁一起小酌幾杯如何?”王秀笑眯眯地道。

史浩的晚輩禮沒有施下去,明白王秀不想讓別的食客知道身份。也是,本來就是爲吃桂花酒的,要被別人知道宰相在身邊,那還不得調開封府吏士過來保衛,他也不是迂腐人,既然王秀按士林規矩來,他很灑脫地道:“恭敬不如從命。”

“就知道直翁非俗人,豈會在意繁文縟節。”王秀含笑坐下,對史浩做請的手勢。

史浩說的輕巧,舉止也大方得體,卻畢竟是落魄書生,和士林中的頂端人物吃酒,心中未免踹踹,卻還有一位氣質非常的人在旁,讓他稍微有些緊張。

“介紹一下,這位是樞密院都承旨,鍾離睿鍾離明叔。”王秀的聲音不高,卻顯得平易近人。

“原來是鍾離大人。”史浩沒想到這位年僅而立的年輕人,竟然是樞密院的庶務長官,那可是卻要站起來見禮。

“直翁兄不用多禮,你我都是讀書人,既然相逢就是緣,沒有官民尊卑之分。”鍾離睿繼承叔父那套,不太喜歡官場那套,也看不起那一套。

“讓小廝再上幾個好菜,咱們好好吃一杯。”王秀很看重史浩,有意識地籠絡。

“理應在下請相公吃酒纔是。”史浩急忙客氣一句。

隨着小廝流水價地端上酒菜,他嘴角猛烈抽縮,神色是相當的窘迫,要說幾樣特色小菜吃着還差不多,但這些時鮮水果,還有大件的菜品一股腦地上來,他的錢袋子可承受不起啊!不能不說人窮志短。

王秀看到史浩的尷尬,他本就沒想讓史浩破費,呵呵笑道:“今個,本來是給明叔慶賀,隨便上了幾個小菜。既然遇到賢才,就不用那麼節儉,我也奢侈一回了。”

這話引的鐘離睿笑容滿面,王秀是告訴史浩不用緊張,不需要對方請客。但是,隱藏的意思他是明白,自己人自然不用奢靡,一壺酒,四碟菜足矣,反倒是外人需要隆重對待。

畢竟,史浩並非他的人。

史浩心下稍安,不是他不要面子,也不是他故作清高,而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

三人飲了幾杯,在王秀的旁敲側擊下,史浩放鬆了警惕,說了這些年的忐忑遭遇。

原來,史浩自幾年前回鄉,在明州的處境並不甚好,甚至可以說非常糟糕,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邊緣。

儘管,他以孝道聞名鄉里,得到縣裡的嘉獎,並由明州舉薦朝廷貢舉,卻無可奈何地和禮部試無緣。除了讀書沒有一技之長,可以說是甚爲窘困。

上科禮部試又是名落孫山,盤纏用的一乾二淨,又不願伸手去借同鄉錢財,好在朝廷提倡文治武功,江寧府地面除了鐘山書院,還有一些別的大小書院、私塾,他也就做了個私塾教書的先生,好積攢點傢俬,準備明年會明州參加解試,以備大中建炎十二年貢舉。

這不能不讓王秀暗自驚訝,要知道史浩可是大宋歷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不同於岳飛、虞允文等人馳騁疆場,英勇頑強的抗金英雄。

也不同於湯思退等見識淺薄、利慾薰心的無良人,更有別於秦檜、史彌遠、賈似道等,被後世稱之爲一味主張投降,苟且偷生的大臣。

當然,這些名臣的決策,他不願意去評價,也認爲自己不能去評價,無論是戰和決策,都要符合當時的國情,他不也是選擇南北盟好嗎?這還是他開了金手指的情況下。

此人,是在南北形成均衡變化中,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審時度勢,一切以務實求成爲要的理智主和大臣。或許,史浩被稱爲主和派是真的,卻絕對是有利家國發展的人物,無論是決策還是堅持,都非常符合時宜。

或許,真是幾年前匆匆相逢,也許是虞允文的閃亮光芒,把史浩的光輝掩蓋,讓這位才子顯得有些平庸。

但是,他經歷近二十年的宦海生涯,幾經和女真人交手,真正成爲帝國掌舵人,已經把大宋士人的心理,摸的清清楚楚,非常清楚史浩能夠封王,絕對是對宋有着不世功勳。

主戰並非家國上善之策,主和也不是一味退讓,要知道東南民間的土著,對北伐普遍的不感冒,甚至有反對的聲音。

(四庫書)

第1059章 王秀的怒第193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5第56章 親事第1105章 夏殤之包圍第1088章 王秀很不高興第730章 上清雲霄觀3第934章 大宋行朝的進取第1557章 斬首的失敗第780章 終於暴露了第89章 張啓元的算計第1287章 血色驕陽之無恥第296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5第321章 東京保衛戰10第707章 陸貞孃的歸宿第436章 拿下第1313章 斬叛逆第112章 張俊的善緣第1513章 借勢打勢第1253章 無法拒絕的陽謀第1583章 盛宴下的凋敝第408章 真珠被刺第387章 轉折時刻7第62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7第738章 南征的芻議第144章 羣魔亂舞第47章 張啓元的巴結第243章 不待見的故人第412章 戰術的正確運用第187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9第297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6第373章 再作打算第139章 秉燭夜談2第834章 雞飛狗跳第1386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5第131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56章 兀朮的戰術第1372章 景波的蔑視第1346章 大國的邦交利益第763章 張啓元和趙構的齷齪第1136章 遠航第52章 毒辣的張啓元第636章 無可奈何第956章 給你看機密又如何?第1129章 時不我待第1668章 王門子弟的心思第197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9第308章 月殿影開聞夜漏5第760章 張泉的堅持第880章 張啓元的縱橫第1389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8第1101章 夏殤之謀劃第89章 張啓元的算計第294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3第925章 各忙各的第422章 新宋門第934章 大宋行朝的進取第1535章 趙訓的鬱悶第425章 相見第1350章 丟臉的同窗第901章 絕地之戰7第630章 京東戰事起4第1055章 拿下第650章 王秀論兵4第1376章 殺張通古第93章 商水縣的博弈4第507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3第589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34第547章 謀劃杭州3第1073章 最後決戰10第33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084章 做個萬戶侯第210章 丟人的哥剽悍的姐第331章 東京保衛戰20第1141章 崔氏第104章 臨行閒事第1567章 漁陽第1146章 經營海外的成效2第871章 西北戰事的廷議1第1139章 大用史浩第1115章 宋軍在河西的攻勢第1628章 決戰之死志第765章 士人的矛盾第971章 王秀的觀風第58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8第607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2第1196章 爭論嬉笑第574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9第357章 東京保衛戰46第1366章 強攻第787章 好戲出場第830章 張啓元的決定第98章 商水縣的博弈9第1149章 南北戰略態勢的較量第208章 利國監第155章 紅燭下品佳人1第1412章 禍起江寧之楊沂中出馬第102章 有琴莫言的另一面第59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38第860章 鍾離睿的不服第449章 南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