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二元君主制的開端

睿思殿

趙諶端坐御座上,神色黯然、眼斂低垂,似乎是老僧入定,沒有年輕人的青春活力,也沒有帝王應有無上威儀。請大家搜索看最全!

王秀和李綱、秦檜站在案前數步外,聽着一名內侍滔滔不絕地讀着新官制的名稱、職事與差遣權力的詳文。

良久,內侍悄悄退了下去,君臣誰也沒有率先開口,大殿內氣氛有些壓抑。

“殿中省那邊怎樣了?”趙諶無精打采地道。

李綱不由地暗自搖頭,這個天子當的也很窩囊,無法動用外朝府庫,絕對讓內朝日子不好過。

當然,也不是外人看的憋屈,王秀草擬的章程,還是給皇室優厚待遇,無論是干預國事還是供奉,都非常的豁達,天子依然有相對的權威。

相對而言,皇室還掌握大量資源,絕對能夠制衡外朝,只是沒有了干預外朝府庫的權力,對於他而言,是喜聞樂見的。他是歷經趙佶的揮霍無度,目睹皇家的奢靡無度,把好端端地家國敗壞一空,天下生民元氣大傷,經過王秀十年的努力,纔算是恢復了盛況。

只是,家國是恢復了不假,卻僅限於東南、福建等未經戰火地區,陝西、京東京西乃至淮南東西路,仍然沒有發展起來,經不起太大的風浪。

秦檜作爲實際的推行者,雖說入了樞密院,卻仍然在都事堂擔任宰相,當下應聲道:“陛下,皇城司、三衙衛士等正在交割辦理中,只是殿前司對三衙衛士劃歸頗有異議,所應各項事宜正在商討之中。”

趙諶臉色更不好看,嘴角一陣顫抖,憤恨地瞥了眼王秀。

王秀毫不在意兒子的眼色,三衙衛士是天子衛率,理應把調遣權劃歸殿中省,但又惹起了軍方不滿,尤其是殿前司很不樂意,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三衙衛士是天子衛率,豈能讓殿中省掌?”李綱還是存有異議,他非常希望全部力量,歸屬樞密院節制,也就是說班直侍衛仍歸殿前司。

按照王秀對分外朝分離的計劃,大宋侍衛親軍名義上任然是皇室的,但皇帝卻不能肆意調兵,只能掌握皇家衛隊。

王秀心念一動,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李綱,這廝說的冠冕堂皇,下手可真狠啊!一點也不給皇家留點,你以爲是君主立憲啊!他要實施的是二元君主制,君王掌控自己的衛隊,國事上還有較大權利,甚至對軍務也有一定的權力,可不是光桿司令。

不過,他倒是樂於見到士人折騰,只要在可控範圍內,對他是非常有利的,至少能減少他的阻力。

秦檜也同意李綱,果斷地道“李大人乃老成之言,殿中省斷不可賦予兵要。”

趙諶撇撇嘴,很寂落地道:“好了,三衙衛士名籍仍由殿前司掌管,日常差遣由殿中省分派,考功有兵部來定。”

王秀眉頭微蹙,似乎有點明白趙諶意思,他本意是內外朝事務和財政分離,把天子的權力逐步圈定,減少皇權對外朝的干擾,趙諶竟然順水推舟,藉着內外朝剝離,繞開同樣是內臣體系,但參與外朝政務的樞密院,把班直侍衛從殿前司分出,再無顧忌地調遣。

他本意也是給皇室一定直接兵權,班直侍衛劃歸殿中省,可以避開樞密院,等同皇家掌握一張底牌。

班直侍衛是皇家宿衛,卻同樣是樞密院治下精銳兵馬,調動符令由天子和樞密院掌握,但沒有樞密院的符令,天子也難對班直整軍調動。

此番班直有殿中省分派差遣,那就正好如意了趙諶,至少能繞過樞密院調兵,天子在兩府外控制三千餘人的精銳武裝,不算大卻令人不安。

三千精銳放在江寧,也是一股斷不可輕視的力量,更何況這些侍衛有最精良的裝備,選拔最優秀的壯士。

內外朝分離制約皇權,但天子親掌宿衛,又能威懾兩府,還是有高人指點,他可以肯定去了張啓元,仍然會有不甘寂寞的人挑動事端,他要延續家國的努力還很艱難。

王秀願意是一回事,別人參與其中圖謀齷齪,這就是他所不願看到的。

李綱何嘗不明白,他是贊成王秀內外朝分離決斷的,經歷慘痛的教訓,他對天子隨意干預國事軍務非常敏感,應該說沒有趙桓的神經質,就不會有女真人的猖獗,有限制君權的必要性。

但是,他對班直脫離樞密院,有種非常不好地感覺,認爲王秀應該出面阻攔,卻不見對方有任何意見。

他不免有幾分不悅,生硬地道:“天下戎旅皆出自本兵,這是祖宗法度,縱然殿中省脫離中朝,也不能委以兵柄。”

趙諶自然想抓住兵權,班直侍衛是天下精兵,吏士不多卻非常精銳,他就是在平庸也明白其中好處。

王秀根本不想拿班直說事,二元君主制顯著地特點,就是有限制君權對家國的操控,君主應該有自己掌握的力量,來對付可能出現的不軌之徒,是他決定劃歸班直主要原因。

當然還有個不能明說的緣由,就算趙諶再針對於他,那也是他的骨肉,爲了子孫後代打算,他也必須讓雙規掌權制度下,子孫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他並不想在官制上走的太遠,物極必反的道理恆古不變,現在很多士大夫嚐到了甜頭,想要畢其功於一役,這是非常危險的,會滋生某些人的野心,他必須遏制這股子勢頭。

趙諶見王秀不言不語,感覺非常無聊,懶洋洋地道:“好了,事就這樣辦,不知王公意下如何?”

“三衙衛士乃天子衛率,自然是有內府掌控,但出外征戰需樞密院符令調遣。”王秀很平淡地道,他是鐵了心把班直劃歸內朝,決不讓樞密院、殿前司染指。

趙諶並沒有聽出異樣,不由地大喜過望,他並不認爲王秀傾向他,而是覺得是對方的疏忽,趁熱打鐵道:“那就這樣辦,好了,退朝吧!”

李綱若有所思地看了眼王秀,神色尤爲地鄭重。

(四庫書)

第1133章 王秀對禁軍發展的規劃第1565章 狡猾又愚蠢的草原人第478章 錦衣夜行2第324章 東京保衛戰13第1625章 決戰之殺神景老五第556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第1657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9章 文會第684章 軍事貴族的內訌第943章 變局中的殺伐果斷第719章 時雍的能耐第131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17章 金明池畔那點破事1第672章 西北戰事的廷議2第1582章 女真人內部不和第762章 轄裡的棋子第62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8第756章 事有點不妙第528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44第1354章 送死的命第238章 利國風雲18第214章 戰1第432章 兩個男人的對話第898章 絕地之戰4第922章 給人機會第1085章 還是封元出馬第220章 大捷第953章 張啓元的殺招第58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8第1588章 決戰之大宋明光鎧第1088章 王秀很不高興第1161章 中秋之變10第1192章 戰爭主導權爭端第1425章 禍起江寧之東華門外第1454章 太吃癟了第1021章 王秀的主張第1602章 決戰之右翼的反擊第856章 趙柔嘉的不滿1第568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3第18章 莫名其妙的誣陷第759章 趙柔嘉的憤怒第1337章 邱雲登場第989章 用強和用間第938章 王秀的考慮第1429章 禍起江寧之大定第539章 大宋新政的序幕1第108章 好兄弟明算賬第1415章 禍起江寧之王秀迴歸第1183章 北伐的開始第826章 趙家人的憋屈第451章 南遷4第1483章 沙州困境第483章 王家事第793章 危機繼續中第884章 南北的策略1第1119章 衣錦還鄉第1304章 血色驕陽之斬將第811章 朱璉的思量第674章 南安北亂第1192章 戰爭主導權爭端第1118章 張啓元的應對第1436章 坦白第729章 上清雲霄觀2第432章 兩個男人的對話第1160章 中秋之變9第1183章 北伐的開始第135章 男人的本質第684章 軍事貴族的內訌第543章 處罰第247章 詔安有點懸乎了第154章 王秀的不情願第4章 什麼叫聖潔第1469章 不得不走第1023章 日薄西山2第172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9第966章 不好的兆頭第1137章 對話第120章 一個老儒第487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第354章 東京保衛戰43第910章 王秀的手腕第229章 利國風雲9第722章 博望軍第822章 無題第1134章 張過的猛第868章 王家的誥命夫人第1032章 罔氏的嘆息第1038章 西平府爭奪戰第1614章 決戰之殺劉正彥立威第340章 東京保衛戰29第506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2第1157章 中秋之變6第1210章 火煉第1590章 決戰之失誤和機遇第62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8第441章 王秀的瘋狂殺意第499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5第141章 大宋更化的第一步第435章 東水門第742章 戰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