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

自永昌元年九月始,從帝都洛陽到中原各郡縣,在牧府牽頭下,地方官府將全部精力放在振興經濟、發展民生上。

與此同時,自永嘉年間爆發的衣冠南渡之現象徹底消失不見,相反大批南渡世家看到北地局勢日益穩定,竟暗中開始謀劃北上返家計劃。

這些世家子弟各個都是人精,皆曉得如今中原初定,將是他們最後一次進入遼東權力核心的機會。

不然等遼東穩定住中原局勢後,南渡世家有可能被完全排除在遼東體系之外,這對世家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災難。

眼下可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一時間在兗州、徐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一個個世家大族紛紛從江東再次回到世代居住的地方。

雖然那些世家看到家中祖產、田地已被遼東分給庶民百姓,感到分外肉疼,但在遼東軍強大威懾下,沒有哪一個世家敢跳出來反抗。

因爲反抗就意味着身死族滅,遼東已陸陸續續以通虜漢奸之名族滅了十幾個世家大族,其血腥手段讓各世家們感到不寒而慄,興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

不過並非所有世家選擇玉石俱焚,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在認清現實之後,決定接受遼東的條件,主動交出大部分田產、佃戶以及部曲,讓家族轉型。

而衛朔爲了保持政局穩定,在殺雞駭猴後,對部分‘開明’世家採取了安撫之策,將那些識時務的世家子弟紛紛送到各大學堂進行深造。

大司馬衛朔這一舉措,很快就讓那些剛剛投靠過來的世家安心下來。世家子弟很清楚在遼東進入各大學堂深造,是走向官場的第一步。這就像在江東必須懂得清談一樣,是進入官場的敲門磚。

但是不得不說在大勢底定之下,即便遼東如此苛待世家,仍然有大量世家選擇北上。沒辦法誰讓大司馬衛朔是未來最有望統一天下的人,世家如果不想被時代拋棄,就只能緊緊跟在遼東後面,以期不被落下。

……

最近幾日,太常卿謝裒一直悶悶不樂,當初陳郡謝氏舉家南遷投靠琅琊王司馬睿,原本想着是光大門楣。卻不料遼東突然冒出個衛朔,不但一舉廓清胡患,更是顯示出統一天下之氣勢。

而謝家看好的司馬睿卻已躺在了棺木之中,剛剛繼位的太子司馬紹雖年輕有爲,但還需應付老奸巨猾的王敦,哪裡有精力與實力去爭霸天下?未來江東最好的結局不過是與遼東劃江而治,但最大的可能是被遼東徹底吞併。

想到這兒謝裒真有點兒感慨萬千,同時又對裴盾充滿了羨慕嫉妒恨。誰讓人家生了個好女兒,那麼有眼光,在衛朔還只是個小小兵曹從事時就認定了對方,如今裴穎兒已貴爲燕王王妃,是當今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而整個裴家也跟着水漲船高,成爲北地第一豪門,連根基深厚的太原王氏都遠遠不如。

眼下裴家在江東除了還留下裴盾無所事事外,其餘子弟早就遷回了老家,將全部賭注壓在了燕王身上。

謝裒之所以悶悶不樂除了感嘆謝家與當今最大勢力——遼東毫無關係外,還在爲日漸緊張的江東局勢而擔憂。

雖說王敦接受新天子徵召,答應入京輔政,可誰也沒想到大將軍僅僅是由武昌移鎮姑孰,不但沒有緩和江左局勢,反而有火上澆油之勢。

像謝鯤、謝裒倆兄弟這樣的有識之士看得分明,也許用不了多久,天子與大將軍之間還將爆發激烈衝突,整個建鄴還將會打成一鍋粥。

當初那場兵變就讓不少世家受到波及,哪怕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讓謝裒感到心有餘悸。

像陳郡謝氏這樣的南渡世家,他們到江東來是爲了躲避戰亂,可誰知卻接二連三遇到兵變。又因北地局勢一天比一天穩定,不少世家開始暗暗籌謀北返,謝氏也不例外。

永嘉之亂爆發後,大批中原、河北世家爲躲避戰亂,紛紛南渡長江,史稱“衣冠南渡。”

後世詩云:‘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中‘謝’就是指陳郡謝氏,不過眼下的陳郡謝氏尚達不到頂級世家標準。謝家真正發達起來,是在謝安長大成人後,謝家漸漸由一個‘祖上名聲不顯’的一般世家,發展成爲與琅琊王氏並稱的頂級世家。

原本先帝剛剛駕崩之際,太常卿謝裒每日除了上朝,一概不會客。

直到局勢略有緩和,謝裒纔開門迎客,在來訪諸人中,尚書郎桓彝與他關係最好。

正值深秋,桓彝帶着十歲的長子桓溫來到烏衣巷謝宅拜訪。

謝裒今日只見桓彝一人,所以早早清掃了庭院,佈置停當。

桓彝車馬一到,謝裒領着兩個兒子迎接上去,大家都是熟人,彼此寒暄,桓溫與謝裒長子謝弈在國子學同窗,也是十分親熱。

待衆人分賓主落座,不一會兒雙方談到當前局勢,突然一個清脆的聲音響了起來:“聽聞大將軍率大軍坐鎮姑蘇,卻堅持不入朝輔政,不知謝叔父對此有何看法?”

正高談闊論的的桓彝和謝裒愣住了,回頭一看,卻是桓彝長子桓溫,看着桓溫一臉稚嫩的樣子,衆人不禁鬨堂大笑。

桓彝怕謝裒下不來臺,連忙喝住兒子,趕緊緻歉:“犬子桓溫,年方十歲,無知至極,賢弟不要怪罪。”

謝裒望了好友一眼,故作驚訝地說:“果然是虎父無犬子,溫兒看上去機敏過人,可知是兄長平日教導有方,尚不足弱冠之齡竟關心起世事?”

謝裒這話雖是在誇獎桓溫機智過人,但卻暗諷正其小年輕說話不知輕重,索性連桓彝都戲謔了一通。

桓溫年紀雖小,卻聽出話裡有話,有模有樣地踱了幾步,對着謝裒大笑:“叔父此言差矣,我聞大司馬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侄兒雖年幼,卻也不甘居於人後。”

話音剛落,謝裒爽朗地笑了起來,滿眼讚歎之色道:“哎呀,我沒料到桓家竟有如此後生,風神秀徹,才思敏捷,日後成就當不下桓兄!”

將小輩全攆出去之後,桓彝、謝裒二人這才坐在一起說些隱秘的事。

“幼儒,我等世家根基皆在烏衣巷,如今大將軍對建鄴虎視眈眈,麾下不是流民都是胡虜出身,最是不講理,日後一旦兵臨城下,那些賤民胡虜看到建鄴繁華,難保不會頓起歹心,到時我等世家豈不要殃及池魚?”

“兄長所言甚是有理,那些羯胡餘孽在北地被大司馬打得無處容身,不得已才棲身於大將軍麾下。然而胡虜生性桀驁不馴,一旦約束不住必將爲禍地方啊。可如今是大將軍秉政,其又要仰仗胡騎厲害,哪裡聽得進其他諫言?君不見我家兄長不過稍稍勸諫幾句,就被大將軍一腳踢到豫章當太守。”

“不知怎得,我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大將軍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日後一旦有個三長兩短,誰來約束那些胡虜!倒不如像北地大司馬那樣,殺個乾淨省事。”

“爲兄亦有同樣的感覺,那些胡虜殘暴不仁,日後萬一隨大將軍進入建鄴,必將給建鄴帶來無窮禍患。”

“眼下大將軍對夔安信任有加,急需仰仗羯胡騎兵威懾各方,絕不會聽從外人建議而自斷臂膀。小弟敢斷定,日後這場兵變的規模肯定會比前次危害要大,說不定會讓江東從此一蹶不振。”

“唉!真沒想到,當初看上去很有前途的江東,到了今日竟走入絕境。”

“不知兄長想過舉家北返麼?”(。

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23章 南下徐州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201章 遼東軍初戰!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282章 回師膚施!第263章 慕容廆欲決戰第84章 再見祖逖第310章 裴嶷說王家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89章 喜相聚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370章 南陽王野心作祟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36章 劉隗的招攬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79章 參觀船坊第315章 納妾是成功人士的象徵第47章 二郎歸來!第449章 扶余來使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262章 勢不可擋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6章 劉隗的招攬第560章 牀弩,又見牀弩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498章 紛紛擾擾第511章 開春視察第590章 餘波第79章 參觀船坊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415章 勸降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594章 封邦建國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147章 石勒奪冀州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253章 遇刺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5章 前奏第475章 國葬第477章 影響(上)第475章 國葬第275章 移鎮薊城第76章 不甘心的世家豪強第83章 清河公主第282章 回師膚施!第469章 長城會盟(上)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64章 彭城之殤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370章 南陽王野心作祟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370章 南陽王野心作祟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291章 各方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