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封邦建國

永昌元年十一月初,誰也不曾想到,新天子給燕王下的第一道聖旨竟是允許其在北地封邦建國。

天子詔命一出,天下譁然。

封邦建國與魏晉傳統封王不一樣,這一次相當於公開承認了衛朔的諸侯地位,燕國將以周室諸侯存在。

外界在驚駭之餘,更多的還是悲哀和默然,大多數人深知時至今日,大晉王朝早已是名存實亡。

作爲天下最大的割據勢力——遼東,已不奉皇命久矣,與其強撐面子,不如直面現實,還能討好一下遼東。

所謂不破不立,司馬紹是真有振興晉室之志,決心效仿昔日漢高祖劉邦示弱項羽甘屈漢中王、光武帝隱忍兄仇示好於更始帝之舊事,打算引遼東爲外援,忍辱負重,韜光養晦,靜觀天下之變,尋機先剷除內患大將軍王敦,而後據江東以抗遼東。

待這份詔命傳至天下各地時,各方勢力卻是有喜有憂。

最欣喜者,莫過於遼東上下。尤其對衛朔而言,從一介流民頭子到裂土封王,此間付出的艱辛唯有他自己最清楚,數年來一刻不曾懈怠,不就是爲了而今這般麼?

雖然目前這一國之王距離君臨天下尚有些差距,但至少從今以後在‘燕國’境內行事當無所羈絆,而且依照遼東雄厚的人力、物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重任。

其次最欣喜的竟是河東裴氏,原本裴氏就沒想到當初誤打誤撞之下,裴家竟是與新晉燕國聯繫最爲緊密的世家。

且不說裴嶷貴爲遼東文臣巨頭之一,還有大批裴氏子弟在遼東各地任職,單單身爲王妃的裴穎兒就能讓裴家穩居燕國新貴之一。

作爲燕王岳父,說實話在裴盾印象中衛朔一直都是那個小小兵曹從事,直到現在他都未料到衛朔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難怪古人常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其他諸如遼東衆文武更多的是興奮,上次朝廷詔封衛朔爲燕王還只是以燕國、遼東爲封地,而這一次直接將整個北地作爲燕國,允許遼東封邦建國,實際上是等於承認了遼東獨立地位。

此次封邦建國不同於大晉開國以來的傳統,倒是跟周王朝分封諸侯類似。諸侯王的權力很大,有權構建自己的政治體系。可以說走到這一步,遼東除了名義上還是大晉諸侯外,其他基本上與大晉沒啥區別了。

衛朔拿着天子詔書,左看右看幾下,自言自語道:“沒想到天子竟有如此魄力,歷史上司馬紹若非英年早逝未必沒有機會完成北伐大業!”

……

爲了儘快完成封邦建國,衛朔於十一月份召集遼東文武近百人進行多輪磋商,終於在月底形成了一個初步方案。

十二月初,遼東上下在大禮堂內舉行了一次規模龐大的聯席會議,參加者光是文武重臣就有百餘人。

包括以裴嶷、高瞻、溫嶠、莫含四巨頭爲首的牧府、將軍府中高級官員,以及各地刺史、太守等地方官。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來自各大學堂的山長、博士,以及民間鄉紳代表、闡教掌教和道長等等遼東各界代表。

加在一起足足有數百人,再加上現場負責維持秩序的侍衛軍、記錄文字的文吏,將整座大禮堂擠得滿滿的。

衛朔根據衆人討論的結果,再加上他的一些意見,最終確定了燕國政治體系。

這個方案既借鑑了歷史經驗,又結合了當前實際,應該算是最符合目前燕國的一個方案。

考慮到三省六部制已有了雛形,衛朔立即將後世唐宋較爲成熟的制度拿出來。

封邦建國後尚書省將負責處理日常政務,基本上是將牧府那一套換個牌子挪到尚書省名下。

原本尚書省主官爲尚書令,卻被衛朔取消,反而分設尚書左右僕射負責。

尚書省下領戶、稅、工、農、轉運、學、商、吏八部,這裡與牧府唯一不同的一點便是少了個計部,計部被衛朔劃給了門下省,負責審計、監督尚書省運行。

門下省設左右散騎常侍,下領計部以及數量龐大的議郎,議郎被分成戶、學、工等諸曹分別對應尚書省各部,其日常職責便是對尚書省各部進行相對應的審計、監督。

另外,衛朔還把審覈預算之權力交由門下省負責,每年尚書省的預算都必須得到門下省批准,不然將不能得到實施。

門下省的主要職責是代表遼東民意主掌審計之責,尚書省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必須接受門下省議郎質詢。

每年尚書省左右僕射都必須到門下省進行‘春度秋計’,向門下省解釋稅收徵收以及使用情況。

衛朔把行政權給了尚書省、審計權給了門下省,中書省則被他賦予了立法權。

根據規定只有獲得中書省批准的法律、法規,才能被推行至燕國全境。

除此之外,任何部門或者人包括衛朔在內,都無權私自頒佈、推行新的律法、更改稅率、增收新稅。

中書省主官爲左右中書侍郎,下領三百六十五名郎中,這些郎中都是遼東各界有勳位者。按照遼東制度,無論平民世家亦或者農戶商賈工匠學子,只要有功於遼東者,皆可獲封一定勳位,得到勳位便有機會獲得郎中之位。

若想獲取郎中身份,除了身家清白外,還要爲遼東做出貢獻。

因此擔任郎中的人一般是種地好的農民、打仗勇敢的士兵、教書育人的先生,甚至包括創新技術的工匠等等各行各業的代表。

在三省之外,尚有獨立的監察、司法部門——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分別負責調查、審判、抓捕之權。

這三大部門與三省並列,直接向燕王以及內閣負責,其他諸如三省各級官員無權對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指手畫腳。

雖然三大直屬部門權勢很重,但並不意味着他們可以隨便調查、抓人、判刑,一切都必須講究證據,否則就是犯了誹謗、構陷之罪,很有可能出現整人不成,卻自己落馬的情況。

在確定了三省部門外,衛朔又將宋朝樞密院制度拿過來作爲遼東最高軍事機構,其主官爲樞密院左右使。

樞密院的職權非常大,以後在燕國只有它纔有調兵權和指揮權。

一旦有戰事爆發,樞密院將秉承燕王衛朔授權,抽調廂軍府兵參戰,並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下達作戰命令。

樞密院下設六部一監兩署,地位等同於尚書省各部,分別爲參謀部(原參軍司)、陸軍部(原步兵司、騎兵司合併)、內衛部(原侍衛軍司)、水師部(原水師司)、府兵部(原府兵司)、聯勤部(原聯勤司)、軍情署(原斥候司)、軍器監、軍法署。

在完成了文武機構改革後,衛朔以燕王名義設內閣總理軍政事務,而內閣成員與唐宋朝政事堂宰相頗爲類似,分別由三省主官、樞密院主官以及重要部門尚書、三大直屬部門主官構成,人數一般在十三人左右。

首批入閣的人員既有裴嶷、高瞻、溫嶠、莫含等原四大巨頭,又有包括韓壽、魯昌、邵續等其他部門主官。

同時爲了區別衆人地位不同,衛朔又給入閣大臣頭上加諸不同的大學士頭銜,由低到高分別爲龍圖閣、天章閣、文淵閣、光明殿、武英殿、保和殿等六個等級。

其中獲得等級最高大學士位者被尊爲內閣首輔,其餘諸大學士爲次輔或者閣臣。

遼東封邦建國後推出的這一套政治體系與魏晉制度完全不同,這也標誌着遼東走上與大晉截然不同的道路。

當所有一切都公之於衆後,外界對衛朔搞出來的這一套瞠目結舌之餘,又感到分外震驚與欽佩。(。)

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35章 徐州新軍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94章 奇怪的劉總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362章 爲石勒編織的網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660章 前哨戰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94章 奇怪的劉總第110章 封釋的打算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12章 拖!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185章 過年逼婚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55章 前奏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648章 暗潮涌動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122 章 遼東對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528章 新長安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23章 南下徐州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557章 張賓‘料事如神’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2章 祖逖衛朔初相見第79章 參觀船坊第630章 王敦將死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383章 秦州聯盟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576章 曹家的尷尬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401章 司馬保稱帝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602章 治蝗之議第588章 成漢與江東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247章 去?不去?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15章 琅琅書聲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79章 參觀船坊第43章 空談誤國第599章 美人間諜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