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琅琅書聲

視察完了護衛隊的訓練工作,衛朔又來到了新建的書院,說是書院,其實不過兩間木頭房罷了,裡面放置了幾排木板用來充當書桌,二三十個孩童正坐在那兒搖頭晃腦的背書,缺少紙筆,孩子們只能用沙子來練字。

兩名個教書先生只能用石膏做的粉筆來教孩子們,因爲沒有書本,先生們只能從最簡單的識字教起,每個字都要教很多遍才行。

衛朔、朱文二人走在路上,隱隱有琅琅的讀書聲傳來。衛朔看着有些簡陋的書院,笑着對衛朔道:“眼下條件有限,只好暫時委屈一下孩子們啦,等過段時間我們有錢了,就爲孩子們添置些書本和紙筆。”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聽着琅琅的背書聲,朱文眼睛一亮,轉過身,笑着對衛朔道:“社長,你教給給先生們的這篇《千字文》太棒了,也不知此雄文出自哪位大儒手中。”

衛朔微微一笑並不解釋,說起這篇《千字文》,他還得感謝他的小侄兒,由於哥哥嫂嫂上班忙,每次放寒暑假小侄兒的學習一般由他負責,時間長了《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等古代兒童啓蒙讀物倒是被他背得滾瓜爛熟。

鑑於《三字經》中有很多典故還沒發生呢,所以衛朔只好將《百家姓》以及《千字文》拿出來充數。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一聲聲韻味十足的聲音響起後,便是一羣孩童稚嫩的聲音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在這山谷中迴響。宛若陽春白雪一般的清澈純淨,讓人的心靈都得到了一次洗滌。

透過窗戶望去,學堂裡一羣七、八歲的,虎頭虎腦的學生正專心致志的跟着先生背書。臺上,手握着戒尺,身着一身粗布長衫的老教書先生,在教室裡來回巡視,當發現哪個小子走神不專心時,便板着臉用戒尺在他的腦袋上敲一下。

往往孩童會被嚇得一哆嗦,然後連忙坐直身子,跟着先生繼續搖頭晃腦的背起來。背了一會兒書,似乎察覺到有人窺視,有的孩童實在是難掩心中的好奇,趁着先生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扭頭望向窗外。

“社長,咱們進去嗎?”朱文轉過頭,看着衛朔問道。

衛朔定定的注視着那學堂,沉默了許久後,搖搖頭道:“不了,不要打擾了孩子們上課,我們去流民家裡看看!”

“先生,社長走了!”

教書先生朝着窗外看了一眼,見衛朔二人已經遠去後,就收回了目光,微微點頭,笑着說道:“好了,大家繼續讀書!”

“先生,當我長大以後也能成爲像社長那樣的大英雄嗎?”小傢伙顯然是個衛朔崇拜者,眼裡閃爍着興奮的光芒,握着小拳頭看着先生,緊張的一塌糊塗。

“當然可以了!只要大家好好讀書,將來一定可以像社長那樣成爲大英雄。”教書先生肯定的點點頭答道。

“真的嗎?那我一定會好好讀書的。”小傢伙興奮地說道。

教書先生微微點頭,望着窗外遠去的背影,慢慢收回目光,伸手在小傢伙兒的頭上揉了揉。

此時已是接近午時,各家各戶都開始做飯,炊煙裊裊升起,直上萬裡晴空。

書院裡,讀書聲依然響亮,久久的迴盪在這寧靜的山谷上空。

……

“子文,你一個讀書人怎麼淪落到當了流民?你不應該去做官嗎?”在路上,衛朔突然好奇的問道。

衛朔有這樣的疑問不足爲奇,他非常清楚在魏晉時期,讀書人基本上是世家大族纔有的權力,他們掌握着世上絕大多數的教育資源。凡是能夠接受教育的人都和世家大族有這這樣活着那樣的關係,一般的庶民根本沒機會讀書。

這不是讀書人遍地走的宋明時期,在魏晉年代,讀書人是非常稀缺的一種資源。像朱文這樣混到當流民的地步還真不常見。

“我不過是寒門出身,甚至連下九品都評不上,怎麼可能有機會去做官。”朱文似乎想起了什麼,臉上露出一絲痛苦、羞怒之色。

“這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衛朔對九品中正制的瞭解不多,只知道這是魏晉時期朝廷選拔人才的手段,後世歷代朝廷官員品軼的劃分好像也跟這九品有點聯繫。

朱文提起九品中正制就是一臉嫌棄,作爲九品中正制的受害者,他對九品中正制的門道可是知之甚深,“九品中正制說白了就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重要手段,爲了維護世家利益他們通過九品中正制把朝廷官職私相授受。”

“那朝廷不管嗎?”

“朝廷?哼!朝廷上下都是他們的人,甚至連皇帝都是他們中的一員,而參與品評級別的中正官都是出自世家大族。可以這麼說如今朝廷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跟九品中正制阻斷了人才上進之路有很大關係。”

“說起來九品中正制是按照家世、德育、才幹評定品級,可實際上最終決定一個人品級的卻是家世,其他什麼德育啊、才幹啊,只不過聽起來好看而已。中正官根本不會考慮這些,如果某個中正官突然拋棄了家世以才幹未標準確定了某個人的品級,那麼這個人一定跟某個世家大族有着緊密聯繫,否則一個寒門子弟別想被評上品級。”

衛朔聞言眉頭緊皺不知在想着什麼,不知過了多久他纔開口道:“如果將來有機會的話,我希望能換一種選才方式。”

朱文聞言精神一震道:“換一種選才方式?除了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外,我也就聽說過本朝的九品中正制。難道社長有志恢復魏武帝提出的唯纔是舉令?”

衛朔灑然一笑道:“曹操提出的唯纔是舉令的確是人才選拔上巨大進步,尤其是它不以家世爲選才根本這點是最值得肯定的。只是曹操雖然雄才大略,卻沒有將其發揚光大。如果將來有機會了,我們就以此爲基礎,通過統一的考試來選拔所需的人才。”

“考試?”朱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也不知自己這位頗有奇謀的社長到底是如何打算的。

“是啊,就是考試,由專門的機構負責統一出題和組織考試,只要是符合條件的讀書人,甭管出身如何,都有權利參加考試。考過之後的試卷也由專門人員參與批閱,而且這些考卷上的名字全都用紙糊起來,在考試結果出來之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答卷是何人且出自哪家。”

朱文眼前一亮急道:“社長,你這辦法好,這樣一來就避免了世家大族壟斷所有的考中人員,也就給天下的寒門士子留了一條上進之路。此策大妙啊!”

衛朔擺擺手道:“這只不過是我心中的一點想法,距離其變成現實還遠的很,如今我們還沒能力去組織一場考試。如果將來有機會了,我希望你能幫助我把這個科考制度推廣下去。”

“真的?如果社長有此大志,我朱文這一輩子將矢志不渝的追隨主公的左右。”朱文面色激動的跪在衛朔面前,指天發誓道。

“誒?你這是幹嘛呢?趕緊站起來,你知道我最討厭人跪來跪去的。”衛朔趕緊拉起跪在地上的朱文,身爲現代人,來到古代之後,除了吃喝上有些不便之外,衛朔最大的反感就是大夥兒對着他總是跪來跪去的。

其實衛朔不能理解作爲古人朱文此時的心情,在朱文看來,衛朔把留名青史的事交給他去做是對他的信任。俗話說:‘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古代不少文人都有這樣的情結。

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95章 討好曹嶷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528章 新長安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594章 封邦建國第431章 初見司馬紹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154章 大鍊鋼鐵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43章 空談誤國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385章 嘿!羅馬!第48章 祖逖來了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621章 司馬紹的決心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31章 這才叫真正士兵!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434章 秦州局勢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555章 擊殺麻秋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13章 安撫流民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498章 紛紛擾擾第343章 河東世家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122 章 遼東對第70章 均田令第307章 三襲陽曲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23章 南下徐州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449章 扶余來使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448章 我知道你的底細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574章 反攻清算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537章 雙方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