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安撫流民

衆人安安全全回到了嶗山,此時山上的張大叔、楊二叔他們正焦急地等待衆人歸來。

“回來了,回來了,大郎他們回來了。”

衛朔、張大郎他們剛一來到山谷迎面就撞上了前來迎接的親人們,老人、婦女、小孩兒一臉喜悅得望着衆人,尤其是看到衆人肩上揹着着糧食後,大夥兒更是興高采烈。

“衛小哥兒、大郎,這次事情辦得還順利吧?”

“還行,我們帶去的貨都賣出去了,眼下青州境內的精鹽市場還有很大缺口,接下來我們得抓緊時間擴大生產。另外,此次從縣城回來時,看到很多流民正聚集在不其縣城外,我已經讓大郎他們暗中疏導流民往咱們嶗山轉移,接下來大家要趕緊做好流民的安撫工作。”

衛朔回來之後,也來不及休息,立馬吩咐衆人忙碌起來,大夥兒先把山谷中的空地清理出來。其實嶗山不過是大夥兒的臨時駐地,衛朔心中的終極計劃是在嶗山西南方向建設後世青島港。

後世青島港真正開始發跡的時候是在清朝末年,隨着德國殖民者的開發,逐漸成爲遠東著名港口,也是德國遠東艦隊的駐地。不過此時的青島港還是一片荒蕪,眼下青徐地區最大的港口乃是青島港西南方向的琅琊港。

“唉,都是苦命人,能幫就幫一把吧!”

張大叔他們雖然覺得一下子收留了很多流民有些力不從心,但作爲底層老百姓出身他們不像世家大族那麼自私無情,他們心底善念不可能眼睜睜看着流民在飢寒交迫中死於非命。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以後的生活,只要再過幾個月,隨着鹽田開始產鹽,咱們的生活只會越來越好。再說有了新人加入,我們也能有更多的人力去開墾新的鹽田。實際上就算我不說,大家也能發現,眼下咱們的人力資源已成了制約我們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要素。”

在晚上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衛朔擔心大夥兒有心結,專門鄭重的向大夥兒解釋他爲何要大力收留流民,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有流民開始往嶗山聚集,雖然一開始不過纔來了幾戶人家,但衛朔相信隨着嶗山接納流民的消息傳出去,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流民往嶗山轉移。

“衛小哥兒,你不用跟我們解釋這些,只要你想做就去做好了,我們大夥兒肯定支持你。”

“就是呀衛大哥,我們絕對支持你。”

“反正大夥兒都是窮苦人,平日裡你幫我一把,我幫你一頭很正常,大夥兒只要有口吃的就行。”

然而衛朔沒料到,他嚴重低估了自己在大夥兒心中的分量,張大叔、楊二叔、張大郎等人商社的股東紛紛出言支持他的決定,一點兒也沒表示異議。

衛朔哭笑不得看着熱鬧鬧的會議現場,看來衆人距離一個合格的股東還有很大的差距。一羣只知道唯唯諾諾的股東,絕不是衛朔所需要的。他需要的是能幫他分擔解憂的合夥人,而不是隻懂得執行的下屬。

接受過現代教育的衛朔深知,單打獨鬥式的創業模式絕不可取,只有集合大多數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避免在創業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失誤。

“這個,大夥兒聽我把話說完,我很感謝大夥兒對我的信任與支持,但這是咱們嶗山商社做出的決定,大夥兒作爲商社的股東,有權利也有業務對這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咱們商社的運營模式,將來商社做出的任何決定都必須經過股東大會的討論。”

“而一旦股東大會形成決議,每一位商社股東以及員工都必須毫無異議且認真的去完成!我現在向大夥兒解釋爲什麼收留流民,就是希望大夥兒從今天起在股東大會上積極發言、討論。”

衆人聽了衛朔的話不少人都一臉迷茫,其實大夥兒覺得今天衛朔的表現有些‘多餘’,由於都是底層出身,衆人已經習慣在別人的指揮下勞動。

衛朔暗自搖了搖頭,看來培養衆人的主人翁意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在接下來的幾日裡,陸陸續續又不少流民開始往嶗山轉移。對於流民自發的離開縣城,讓城內的官員和大戶們暗自慶幸不已。官員覺得終於躲開了一場災難,而大戶們也不再擔心自家的糧食與錢袋子。

衛朔皺着眉頭看着在山下衣衫襤褸的流民不知在想着什麼,作爲八零後,他自小生活衣食無憂,從沒遭遇過什麼災難,唯一一次接觸災民還是在電視上。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災民,深深地被災民的慘狀給震撼了。

災民的無助和悽慘景象讓衛朔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是夜不能寐、食不下咽,他和山裡的人竭盡全力爲來到嶗山的流民提供幫助,只是嶗山實力有限,只能暫時讓流民有起碼的生活保障。

“衛兄弟,如今我們已收留了近五百多流民,可看眼下這情況還有流民繼續往咱們這兒來,我擔心咱們的糧食有些不夠啊。”張大郎站在衛朔身邊,語氣中充滿了擔心。

“儘量節省糧食吧,發動流民中的青壯跟着大夥兒打獵捕魚,儘可能的蒐集一切食物,還有再抽調一部分人手跟着楊二叔去海邊煮鹽,告訴楊二叔不要再控制產量,要在最短的時間儘可能的擴大精鹽的產量,眼下我們需要錢購買糧食。”

“知道了,我這就去安排。”

……

衛朔走到流民當中,他要親自考察一下流民的安置情況。看到流民有條不紊接受分流、消毒、領取食物等,衛朔總算放下心來,流民的到來不但會消耗山上的存糧,還有可能引發瘟疫等後患。

因此所有來到嶗山的流民都要接受消毒和觀察,所有出現身體異常的流民都必須被隔離治療。好在山上前一段時間收集的熟石灰還有很多,正好用來消毒。

衛朔走在流民當中,走到一位年老的流民身前,走上前去問道:“請問老丈,你們都是從哪裡過來的?”

老者眼見衛朔氣度不凡,再加上週圍的人都對他畢恭畢敬,知道此人很有可能是山上的‘頭領’,忙膽戰心驚的站起來回話:“大王,我等都是從齊郡遷移而來,本爲良民。誰知前段時間有匪寇略鄉間,我等不得不避禍他鄉。”

“眼下青州西邊很亂嗎?”

“長廣郡還好,青州西部幾個郡都亂了,苟大人打了敗仗,那些叛軍已經佔據了整個齊郡。唉,如果不是鬧了兵災誰也捨不得背井離鄉呀。”

老者一臉悲慼,衛朔聞言也是傷感不已,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時候底層百姓總是躲不開既定的悲慘命運。

“那官府有收留流民的舉措嗎?”

“官府?現在那些官老爺正費盡心機的巴結曹將軍呢,怎麼可能有精力管我們流民的死活,我們一路從齊郡趕來,路上飢寒交迫,已死去無數親人,也就只有大王好心收留了我們。”

此時另外一名青壯流民插言道:“按說徐州本是富裕之地,誰知當地豪強勾結官府硬是在邊界阻攔我等進入徐州。無可奈何之下,我們只好青州東部遷移,眼下整個青州也就東萊、長廣二郡暫時沒有遭遇兵災。”

衛朔聽到此處,霍然站起身來:“諸位鄉親,你們的苦楚我已知曉。雖然我們嶗山上下也沒多少糧食,但我向大夥兒保證: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上天拋棄了我們,官府拋棄了我們,世家大族拋棄了我們,這沒關係,只要我們自己不拋棄自己就行。老話說得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還就不信我們養活不了自己和家人!”

“大王好人啊!”

“大王萬歲!”流民們立時興奮起來。

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189章 公私分開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313章 蠢蠢欲動第498章 紛紛擾擾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677章 最後一戰第157章 邵續來訪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557章 張賓‘料事如神’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44章 宴會之後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1章 天顯異象第80章 招募船工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94章 奇怪的劉總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507章 爾等欲抗旨乎?!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519章 走西口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46章 永嘉之亂第275章 移鎮薊城第179章 再見雙姝第401章 司馬保稱帝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458章 北伐誓師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23章 南下徐州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157章 邵續來訪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469章 長城會盟(上)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627章 百年河患第503章 過年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412章 中原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