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

“你有辦法。”盧雲華語氣堅定。

“是的,我有辦法。”

陳佑輕描淡寫地迴應,他同盧雲華對視一陣才緩緩開口:“我同王平章他們的想法不一樣。我需要宮中的支持。”

“溫仁福也需要。”盧雲華眸光閃動,“若不是王文伯、馬無染他們阻攔,二哥早就成了參政。”

“我同他們的想法不一樣。”陳佑再次重複,“至於溫仁福,他上次臨陣收手你該不會忘了吧?而且這一個月來,他藉着太后的支持安插了多少人,你就算不知道具體人數,也該知曉大概。”

盧雲華沉默一陣,神態認真地看着陳佑:“我願意相信你。”

陳佑笑笑,走到盧雲華身邊,雙手搭在欄杆上,望着遠處開口:“二娘子當知道我教過官家一段時間。”

“嗯。”

“官家雖然年幼,卻也有自己的想法,若是硬要他做某事,定會激起反抗之心。”陳佑語氣之中不帶絲毫情感,“不過他畢竟年幼,難以考慮周全不說,還容易被旁人誘導。”

簡單點就是吃軟不吃硬。

盧雲華若有所思,隨後笑道:“少保若是想叫奴在宮中幫襯些,不必專門叫奴出來,遣人遞個話就好了。”

“也不僅僅是這事。”

陳佑驀然轉身看着盧雲華,久久不語。

直看得盧雲華面頰泛紅移開目光纔開口:“二娘子你且注意些,冷不防就有人想要鋌而走險搏個富貴。”

“嗯。”

盧雲華看着遠處迴應,聲如蚊吶,她這一扭頭,倒是沒注意到陳佑狡黠的神情。

過了一陣,待盧雲華冷靜下來,陳佑又道:“說來這人多,矛盾纔會多,人少的話反而容易達成一致。如果相位出缺,我是不適合說,二娘子一定要提醒太后和官家早些補上。”

陳佑深信這一場談話一定會起到他所期望的效果,因爲他想要達成的目的,正是盧家姐妹應該做的事情。他定下的目標,只不過是爲兩人提供了一個可供操作的對象罷了。

正如陳佑所料,沒過幾天,趙德昭下詔要增加一位參知政事,太后沒有出聲,政事堂也沒反對。

不出意外的話,太后對新參政的要求只有一個:不是同王樸或者馬青站在一邊的。

如果李榖由陳佑親自提名的話,通過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陳佑沒有這麼做,因爲他發現,這一次的參知政事的推舉,可以加大以王樸和太后的矛盾。

這樣一來,他就沒辦法保證李榖一定能成爲參政。

無需過多權衡,陳佑的選擇是看李榖運氣如何。

政事堂中,李榖快速穿過走廊來到王樸書廳外,站在打開的門外朗聲道:“王相公,兵部李榖請見!”

“進來。”

李榖邁步入門,走進內間,立刻叉手行禮:“榖參見相公。”

王樸擡頭,沒有吩咐僕役送上茶水,而是道:“門關上。”

李榖轉身關門,回頭後得王樸示意坐下。

放下手中毛筆,王樸神情嚴肅:“今日兩府議事談及參知政事,我欲推舉你,可惜溫美才一再反對。”

聽到他這話,李榖呼吸停滯了。

他原本以爲陳佑的謀劃失敗後,他一時半會不可能再得到入政事堂的機會,沒想到這麼快就又得了王樸的看重。

心思急轉,他回過神來立刻姿態真誠地迴應:“得蒙相公看重,榖實在是誠惶誠恐,甘爲相公效犬馬之勞!”

“嗯。”王樸點點頭,“只要你忠心爲國,某便寬心。”

頓了頓,不等李榖表忠心,王樸繼續道:“溫美才不算什麼,只是宮中對我有所不滿,牽連了你。”

李榖聞言,若有所思。

“參政一職一時半會定不下來,還有的吵。你這邊不要閒着,治安寺警員選閱最好能在薛廣德抵京之前完成,我好爲你請功。”

“是!”李榖連忙應下。

王樸略一沉吟,提出建議:“除了這件事,你看看工部還有沒有其它事項,做出些功勞來,我在官家面前說話也能硬氣點。”

“相公放心!”

“行。”王樸點頭,“你去罷。”

當天散衙之後,李榖尋到韓熙載,簡單說了下今天去見了王相公,得到相公看重被推舉爲參知政事云云。

除此之外再無多餘的話,乾脆利落地告辭離開。

這是在表態,不是對陳佑表忠心,而是說要轉向王樸。

他這還算厚道,沒有試圖瞞着陳佑以得到支持增加當上參政的成功率。

陳佑得到韓熙載的回報,沒有絲毫不悅。

畢竟,是他先動念要放棄李榖的,即便李榖不知道這件事,不代表就沒發生過,好聚好散就是。

這就是現實,盟友、下屬、敵人,全都可以相互轉化,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

不過既然李榖不是他這邊的人,他就沒什麼好猶豫的了。

他沒有摻和進參政的推舉,而是提出可以任命寧強擔任治安寺卿。

之前已經說過,治安寺卿的任命不從政事堂走,而是官家直接下中旨。

也就是說,政事堂和樞密院都只能提意見,至於聽不聽,那就是官家的事情了。不像那些從政事堂過的詔令,必須要宰相附署纔有效力,這就給了宰相同官家爭鬥的底氣。

陳佑不知道寧強是不是王樸最中意的選擇,可是隻要王樸不贊同他的提議,他就會支持溫仁福提名的參知政事人選。

陳佑的奏疏是通過政事堂遞到君前的,而且通過一些安排,讓王樸看到這份奏疏,給了王樸思考權衡的時間。

治安寺卿和參知政事,二選一。

在之後的兩府議事過程中,說到治安寺卿的人選,陳佑提議選擇寧強,王樸也附和。

沒有人反對。

趙德昭伐宋時見過寧強,因當時年紀尚小而對其印象有些模糊。不過看了汪弘洋整理出來的生平小結,同模糊的記憶一比照,對寧強的好感直線上升。

見無人反對,立刻就命令擬旨。

此時過後,又討論了目前正在進行的法司改革,但凡涉及官職和機構的,都是吵吵嚷嚷少有定論。

如此,半個時辰之後終於到了本次議事的重頭戲:推舉參知政事。

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