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

事情當然不可能就這麼過去。

當天晚些時候,下詔以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左衛上將軍巴寧泰爲河陽保義行軍都監,領七千兵馬前往河南府平叛。

同時令河南府尹劉明暫領軍糧轉運之事,協調河南、河中、虢、陝二府二州。

意思很明顯,軍事上有巴寧泰,糧草後勤以及整體協調有劉明這個前宰相,這場平叛戰爭沒有樞密院的事情了。

於是,昨晚那一場大火被拿出來說事了,三樞密四承旨皆被彈劾,尤以樞密使楊邠、樞密都承旨陳佑所受彈劾最多。

原本這次突如其來的戰事該是楊邠穩住權位的最後機會,可惜樞密院被排除在外,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當了四年樞密使的楊相公要倒黴了。

不論是哪一行哪一業,總是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而這些熱衷於錦上添花的人,往往也喜歡落井下石。

於是一份份奏章,從昨晚的樞密院起火,講到前幾天山陵事畢沒有辭相,最遠到周國剛剛建立時候汴京城出得一些亂子——再遠就不敢說了,總不能拿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所有彈章匯聚成一句話就是:這個楊邠壞到骨子裡了,根本不適合當樞密使。

同樣的,某些看陳佑不順眼的人也把陳佑的事情翻出來了,什麼背主求榮的小人,媚上倖進的奸佞,胡亂施爲的庸官,反正也是個黑得流油的壞傢伙,這種人怎麼能留在中樞呢!

這些都是中午吃飯的時候,陳佑從宋敏貞那裡聽來的,畢竟彈劾奏章都得遞到政事堂。

吃過飯回到書廳,陳佑開始思考怎麼寫請罪的表文。

這一份表文,中心思想有兩條,一個是按照趙元昌的要求,擔下責任,主動請辭;另一個是爲自己的那些罪名辯護,總不能任由別人潑污水。

陳佑這只是打草稿,寫完之後還得讓龐中和潤色一下。

只不過草稿剛寫到一半,就有僕役敲門,是楊邠找他。

陳佑將稿紙折了幾疊放到一堆文書底下,來到楊邠的書廳。

此時的楊邠神色平靜,似乎即將面對的不是狂風暴雨,而是風和日麗。

只不過陳佑能感覺到,現在的楊邠比昨天蒼老了許多。

不是身體上的蒼老,而是精神。

這種突然便老的感覺,陳佑也經歷過,因此特別敏感。

“將明你準備請辭了麼?”

楊邠驟然開口,倒把沉思中的陳佑嚇了一跳。

回過神來的陳佑猶豫一瞬,決定實話實說:“不瞞相公,正有此意。”

楊邠看着面色坦然的陳佑,又問道:“你可甘心?”

對這個問題,陳佑只好沉默以對。

見此情景,楊邠好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據那兩個信使說,他們來到樞密院時,尋到一個匆忙趕路的僕役帶路,之後就發現樞密院起火。只可惜當時兩人狀態極差,沒記住那人相貌。”

楊邠說得輕鬆,陳佑聽在耳中,心裡卻掀起軒然大波。

聯想到倒在樞密院外圍的信使最終被吳巒手下發現,或許火災的原因已經顯露出來了。

陳佑心中再次重新評估吳巒,他沒想到吳巒會用這種陰謀詭譎的法子。

只是不得不承認,這法子雖然見不得光,但是很有用。除了沒料到保義軍謀反這件事外,完美的達成了目的,一下子把楊邠和陳佑都踢出了樞密院。

看到陳佑若有所思的神情,一絲笑容從楊邠臉上一閃而過,隨即他道:“就這樣吧,將明你先去忙。”

陳佑連忙起身:“下官告退。”

申時許,陳佑遞交請罪奏章,緊接着離開皇宮,從現在起,他要在家中待罪。

當然,回家之前,他先去了兩名信使居住的官驛,仔細詢問兩人昨晚的經歷,果然如楊邠所言。

在接下來這段時間,陳佑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朝堂上的風波都與他無關。

除了等待之外,還需要安排好張昭、丁驍負責的那個簡陋的情報網。

一想到這裡,陳佑就忍不住嘆息,只可惜樞密院內還沒來得及安插人手。

當然了,情報這東西關係到未來,眼下最重要的是錦官府的那兩個不定時炸彈。

保證錦官府穩定是外部因素,需要到達那裡之後再決定如何下手。但是保證皇后皇子的健康,就需要提前準備了。

一想到這裡,陳佑就暗自懊悔當初怎麼不查一下各個時代的名醫,這時候想找人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找。

其實陳佑不知道,這個時間段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名醫總共就三人。其中一個叫韓保升,就是他之前在錦官府見到那個編醫術的男子。

另一個叫李珣,是蜀地出生的波斯人後裔,到現在有九十多歲,也不知道是不是還活着。

最後一個叫劉翰,今年剛到而立之年,正在滄州老家編寫醫書。

找不到名醫,陳佑把主意打到小兒常見病的防治上。

只可惜,仔細想了又想,小孩生病大多都是感冒發燒之類的,只不過因爲嬰幼兒體質差,小病容易變成大病罷了。

想了一大圈,最終目光落到了天花上。

陳佑記得自己看到過宋真宗時期就有接種人痘的記錄,雖然就是把天花病人的衣服燒成灰放在鼻子下吸,或者灑到傷口上。但現在提前研究牛痘技術上應該不成問題。

想到就做,正好提前回到家中沒事幹,直接拿起紙筆一邊整理思路一邊寫一份章程。

當天散衙之後,馮道派家僕送來一封信,信上只有四個字:靜誦黃庭。

陳佑本就是這等打算,得了馮道的信之後更是不準備出門,只是每天晚上叫來張昭、丁驍灌輸情報知識,白天則請來民間大夫、朝堂醫官討論完善種牛痘的思路。

一連兩天,除了依舊數量越來越多的彈劾奏章之外,沒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

楊邠或許是知道無法挽回了,在陳佑上了請罪奏章的第二天乞骸骨。

之後,在一天半的時間內,趙元昌和楊邠君臣二人完成了三辭三留的程序。

十二月十七日,楊邠罷相,賜魏州刺史,總算保留了宰相的最後一絲尊嚴。

至於陳佑,罷樞密都承旨,權知錦官府,限三日內出發,這怎麼看都是被趕出京城的樣子。

十七日傍晚,陳佑最後一次修改《請試牛痘疏》,他準備明日上奏。

正寫着,書房外突然傳來門房的聲音:“門外有個姓魏的男子自稱是主人的下屬,想要求見主人。”

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