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

好一會兒,趙元昌才舒展眉頭輕笑道:“或許將明自己有所想法也說不準,我等就不要摻和了。”

這話中的意思就是不支持,至於反不反對,旁人也說不準。

盧金嬋抿着嘴脣給兩人換上熱茶。

馮道則是看了看棋盤,拈起一枚黑色棋子輕輕落下,然後將被圍住的白子提起。

“大郎略急了點。”

聽到馮道這麼說,趙元昌仔細盯着棋盤,好一會兒才重新落子:“馮公也知,如今三哥也已下場,不急不行。”

“急生亂,積累大勢,還須穩一穩纔好。”馮道不疾不徐地落子,幾番下來,黑子已經佔據優勢。

虛提棋子思考了好一會兒,趙元昌才嘆道:“馮公勝了。”

南鄭城,原山南西道節度使府,現興元節度使府。

鄧友興將蜀國叛將保寧節度使的使者送到客房,重又回到書房。

見他關好書房的門,史肇慶開口問道:“鬆峰,你以爲那袁宏偉可信否?”

鄧友興只是略一沉吟,便回道:“袁宏偉雖然拿下巴州、壁州,但其處境並未好轉。西有昭武、武德二節度,南邊據說清化郡王也已平定武信軍。他一介叛將,唯有投靠大帥,方纔能有一線生路。”

至於東邊的周軍,卻不在他們的考量之內。實在是隔着幾道山樑,周軍對這邊是力心有餘而力不足。

聽了鄧友興的話,史肇慶點點頭,低頭仔細打量鋪在桌上的地圖。好一會兒才道:“有他保寧軍的協助,利州、劍州應該可以一鼓而下。”

鄧友興也附和道:“拿下這兩州,便可直趨綿州、威逼蜀都。進,可盡得巴蜀;退,亦能佔據漢中、巴中。且那楊中廣獨掌大軍,久必生亂,到時這巴蜀大地,還得靠大帥來平定。”

他這話說得好聽,史肇慶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只不過很快就消失了,又皺着眉問道:“成、階、金三州如何了?”

談到這個,鄧友興也有些無奈:“楊都指尚在源州,只是石謂、朱玉昭領兵歸於各州。至於蘇恆,他在源州已經同楊都指起了不少衝突了。”

這就是周國敕封各將所產生的後果了。

石謂、朱玉昭一開始跟着史肇慶叛周,一是因爲史肇慶積威猶在,二是不想當出頭鳥丟了性命。現在周國非但沒追究罪處,反而將他們升爲一州刺史,自然就想回到自己地盤上。

只不過史肇慶雖不好阻攔,但也安排人馬佔了一兩個縣,防止兩人反戈一擊。

而楊志輝算是史肇慶的親信,非但沒有去金州,反而停在源州盯着蘇恆。畢竟在名義上,蘇恆這個武定節度使和史肇慶算是平級的,說不準什麼時候腦子一熱就想擒了史肇慶向周國邀功。

對於現在這種情況,史肇慶也沒什麼好辦法解決。現在肯離開大軍來南鄭的都是忠於他的,心裡面有想法的都不敢離開軍陣來此。

所以只能通過對外戰爭,用一個又一個勝利來鞏固權威,讓那些人不敢生起二心。

故而史肇慶只是道:“現在就這樣,不必去管。等下我寫封信,你安排人送到蘇恆處。把他一個人留在漢中,我實是不放心。”

“好。”鄧友興點頭應下。

十一月底,蜀國所應承的最後一批物資運抵漢中,漢中同保寧軍停戰,保寧軍得以騰出大部分軍力抵抗蜀國軍隊。

十二月初蜀國使者再次入漢中,冊封史肇慶爲漢中王,領興元府、興州、源州、集州、成州、階州、金州、鳳州。同時督促漢中王史肇慶攻保寧軍。

只可惜拿到物資之後,史肇慶雖對蜀國使者禮敬有加,也做出調兵的態勢,但就是不動。

轉眼就來到了除夕這天,漢中軍兵盡起,沿金牛道悄悄趕往葭萌關。與此同時,保寧節度使袁宏偉遣一偏師前往劍門待命,着其子領兵沿嘉陵江前往葭萌。

這天中午,陳佑在龐家同龐家四人先吃了一頓年飯。

下午又在府中辦了一桌席面,讓府內無家可回的僕下奴婢們一同過節。

大約酉初,他來到江陵城中最大的酒樓福源樓。

今夜除夕,秦王趙元昌在福源樓宴請荊南諸官吏。

一路行來,不時有成人小孩在路面上燃放爆竹煙花,亦有在門上掛桃符、貼春書的人家,端地是熱鬧非常。

離福源樓還有十餘丈,就能聽見樓內絲竹陣陣,喧譁聲聲。

此時的福源樓掛滿了五彩燈籠,樓前更是燃起丈許大小的燎火,雖天色將晚,但在福源樓此處,卻仿若白晝。

此時不斷有文官武將富商豪強走進樓內,有那認識陳佑的紛紛停下來打招呼,陳佑也是一一點頭回應。

剛走到門口,就有那機靈的小僮迎上來,口中說着吉祥話。

陳佑也是笑呵呵地掏出幾枚新錢放到小僮手中,這纔跟着小僮一同走上三樓。

這福源樓主樓也就三層,今天晚上五品以上文武官員,以及一些乖順配合的地主豪強、書香人家才能在三樓就坐。

而那些七品以上的官員,以及其他受邀豪強都在二樓。其餘人等只能留在一樓。

值得一提的是,都督府還特意尋了幾位耄耋老人至三樓就坐,正能給趙元昌樹立一個尊老敬老的形象。

一進門,一股熱風撲面而來,就彷彿這福源樓內已經到了夏日一般。

陳佑隨意一掃,只見樓內已經有不少人了。這些人或站或坐,三五成羣地交談歡笑,着實歡樂。

四周皆是燭火薰香,中間那一層樓高的臺子上一干樂師正奮力演奏,穿着新衣、腰繫紅帶的小僮端着飲品點心在人羣間穿梭。

走到二樓,這裡雖也熱鬧,但不像樓下那般混亂。有那等見過陳佑的,皆是拱手抱拳,高聲祝賀。

見陳佑在小僮帶領下走上三樓,不少人都面露羨豔之色。

也有人不知道陳佑的名號,悄聲問着身邊之人,問明白之後也是一陣讚歎羨慕。

及上三樓,就聽一片招呼聲。

到了這裡,還不認識陳佑的,那真的是毫無前途了。

樓上的包廂的木牆全都拆除了,所有包廂都連成一片,這樣做主要是爲了讓大家都能看到趙元昌致賀詞。

陳佑的位置是離趙元昌最近的那十來個位子之一,正對着樓下的舞臺。

一路拱手,含笑回着賀詞,足足花了一刻鐘纔來到自己位子上。在他的座位旁邊,趙普、宋敏貞早就到了,見他過來,也是含笑起身。

“則平!方正先生!新年好啊!”陳佑笑着朝趙、宋二人拱手。

趙普笑道:“同樂同樂!將明何時回來的?”

“昨晚到的。”

三人互相行了禮,各自坐下。

閒聊一時,不時有人到來,遇到那等位階較低的也就罷了,遇到位階高的,免不得站起身來招呼祝賀一番。

眼看將至酉正,趙元昌、呂施彥終於出現。

樓內頓時安靜下來,便是鼓樂絲竹也都停下。

趙元昌出現的一瞬間,福源樓的老闆便催促僕下門趕緊上酒上菜,一時間僕僮穿梭,讓人眼花繚亂。

三樓客最貴,自然是先緊着三樓上菜。

不一會兒,陳佑面前的條桌上就擺滿了菜品飲品。

除了冬日常見的鮮肉、鹹菜外,竟然還有新鮮的蔬果!

要說反季節蔬果,託中國溫室種植發軔甚早的福,陳佑這兩個月也吃過,但那都是十分昂貴稀少。但今天這麼大規模的宴席,每個人都要吃到新鮮蔬果,福源樓的老闆不簡單啊!

不等他做太多感慨,趙元昌已經走到主位站定。

陳佑連忙跟着衆人一同站起來。這時,三樓上的數十位身着長裙的侍女忙不迭爲這些人斟酒。

當然,這樣的服務也僅限三樓,一樓二樓都得自己動手。

趙元昌滿臉笑容,看着這一樓賓客,端起酒盞朗聲道:“今日除夜,吾召諸位賢達會飲於此,乃爲辭舊迎新,共迎盛世!八個月前,某來江陵......”

衆人皆是安靜聽着,趙元昌現在說的這些,關係到今後一年他在江陵的施政措施。故而所有心有想法的都豎起耳朵,一字一句地默記下來,準備回去仔細琢磨。

這一番話,足足說了一刻多鐘,只是無人厭煩,二樓、三樓的衆人皆是面色嚴肅。

“話不多說,隨某飲酒!”

說着,他舉起酒盞:“這第一杯,敬天地!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衆人皆是舉杯,齊聲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一飲而盡。

再次滿上,趙元昌又道:“第二杯,敬吾皇!祝願吾皇橫掃六合、一統宇內!”

這話說得倒是大氣。

陳佑再次飲盡,心中念頭繁雜。

“第三杯,敬諸位!望諸君勠力同心,共建太平!諸君!滿飲此杯!”

“喏!”

喝完三杯,趙元昌臉色微紅,朗聲道:“開宴!”

“謝秦王!”隨着這一聲,一陣椅子拖動的聲音響起。

陳佑連忙坐下吃菜,這酒雖度數不高,但連喝三大盞也不舒服。

少頃,就有一將領端着酒盞起身:“末將祝都督身體康健,攻必克,戰必勝!”

他這一聲,立刻就有十數位將領一同站起來:“祝都督身體康健,攻必克,戰必勝!”

說罷,皆是一飲而盡。

趙元昌亦是起身道:“某亦祝各位將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自此,樓內敬酒祝詞不斷,觥籌交錯,舞樂爲伴,好一派歡樂景象。

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