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翻地覆慨而慷

——電視劇《大決戰》觀後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橫掃蔣家王朝的精銳之師,帶領古老的中華民族走向光明。慶祝建黨百年誕辰的電視劇《大決戰》就生動呈現了從重慶談判到新中國成立這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濃墨重彩的再現了波瀾壯闊的三大戰役。

正如該劇的總導演高希希所說,反映大決戰的藝術作品不少,但大都以事件爲序再現,而本劇是以人物爲主線展開。全局塑造了400多個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我認爲,該劇精心製作,實現了“三個成功刻畫”。

一是成功刻畫了雙方“高、大、上”人物的“溫度”。該劇鮮明的刻畫出我黨高層“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的雄才偉略。打錦州,攻宿縣,隔而不圍、圍而不打——三大戰役環環相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敵方的高層,確是舉止失措,處處捱打。特別是,該劇塑造的“高、大、上”的人物形象有“溫度”,大都有個性特點,即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如我黨偉人在西柏坡種地和孩子玩耍,幾個重要領導邊包餃子邊開會等“橋段”親切、隨和。就是蔣中正,也塑造出了從蠻橫到焦慮,到失敗時的惋惜之情。他的最末一個鏡頭,就是潸然淚下。杜聿明、衛立煌等敵方將領經常“痛心疾首”:民心背失、派系傾軋——。而我軍的將領如陳毅、粟裕、朱瑞(大決戰中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等也“血肉豐滿”。

二是成功刻畫了人民羣衆,特別是支前農民的偉大形象。劇中告訴我們,當時一個戰士背後平均有九個民工支援,運糧運物運彈等。陳毅元帥曾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衆用小車推出來的。確實,他們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該劇就再現了青年焦裕祿率領民工支前的場景。我熟悉他,是到蘭考縣多次採訪他作爲縣委領導率領農民和風沙、窮困鬥爭的逝世前的事蹟,電視劇讓我對他有耳目一新之感。還有民工“楊貴發”(劇中的虛構人物)三個兒子壯烈犧牲,他卻主動要求上前線,完成兒子的未竟之志。確實,人民羣衆的支持是我黨勝利的重要法寶。劇中人“王翠雲”(虛構人物)捨生忘死,帶領人民羣衆支前的英勇壯舉就是民工的真實寫照。特別是她在東北領導土改的艱難“橋段”就是根據周立波的小說《暴風驟雨》的場景改編的。讀這篇小說時知道,裡面的貧農“趙光腚”和地主“韓老六”都是真實人物和事件的藝術再現,該劇通過改編入木三分的揭示了民心向背的深層原因。

三是成功刻畫了英勇無畏的無數英烈。這也是該劇精心製作的重要部分。特別是藉助先進的聲、光、電技術,逼真的再現了戰鬥場面。據史料記載,大決戰殲敵和改編154萬多,而我軍傷亡的戰士也有24.4萬。在血與火的戰鬥中,他們用生命書寫了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曾讀過一部紀實小說《雪白血紅》,就記述了遼瀋戰役的殘酷和血性。劇中的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一個縱隊抵禦着敵人兩個軍和飛機等的“狂轟亂炸”,成片的戰士倒下了,但後來者映着炮火,義無反顧的衝上來——一個團打到只剩幾名戰士。淮海戰役中,憑着戰士的英勇和血性,60萬對陣80萬,硬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平津戰役中,我軍戰士捨生忘死,用29個小時就解放了“固若金湯”的天津。沒有前線將士的以命相搏,大決戰的勝利就是“鏡花水月”。劇中就生動的刻畫了“武雄關”、“孔守法”等一系列英模。文章的結尾,借用偉人起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祭奠他們: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爲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ziyou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