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

白天到來,葉開走出帳篷,深吸了一口晨曦中的涼意。

從望遠鏡裡望去,英法聯軍已經在租界外安營紮寨,雙方進入了短暫的對峙當中。

“大帥,洋鬼子沒有進來,昨夜租界內都很安全。”

陸雙鳴趕來彙報,瞧他的樣子,怕是一夜沒閤眼。

“知道了,漢初,你下去休息吧。”葉開說道。

“大帥..”大敵當前,陸雙鳴有點猶豫。

“回去吧,他們一時半會兒不會打上來,他們是在等我們自行撤退。”

“自行撤退?”陸雙鳴更不明白了。

葉開說道:“昨夜,內閣撤了我的職務,叫我率兵撤離租界。”

“啊?!”

陸雙鳴同樣大驚失色,想了想便明白了,恨恨的咬了一下牙,說道:“奕-劻怎麼對洋人如此諂媚?”

“自辛丑條約後,中國已是洋人的朝廷。”

葉開說道,不說東交民巷洋人有個獨立王國,就連京津鐵路沿線也有洋人的駐軍,這無疑於掐着中國的脖子,奕-劻是無論如何也不敢開罪洋人的,這也是葉開看準他的死穴。

“大帥真要撤兵?”

這個問題陸雙鳴本不該問,但到了這個份上,他還是忍不住要問一問,畢竟他可是三千禁衛軍的直接統率,身後是上海百萬民衆。

“撤?爲什麼要撤?”葉開轉過頭來說道:“只要咱們多待一天,奕-劻就會多難堪一天,等到全國人民羣起而攻之,奕-劻倒臺之日便不遠了。”

“那洋人...”

陸雙鳴指着遠方說道,他倒不是害怕,只是覺得洋人打也不打,退也不退,心裡實在憋的難受。

“洋人不會真打,只是威嚇中國而已。”葉開堅定地道。

現在已經到了1910的下半年,歐洲上空戰雲密佈,在這個節骨眼上,西方不會和中國展開一場大規模戰爭,再則中國的國力已經遠非十年前可比,自從新政以後,中國的經濟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僅從gdp上來說,中國仍然是遠東第一大國。從更直接的方面看,新式陸軍已經有編練了二十幾萬,武器裝備已經沒有了代差,在這種情況下1,西方人原先擁有的那種絕對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不但西方人不會和中國大打一架,相反還要上趕着和中國做朋友,西方世界此刻已經分離成了兩個超級陣營,協約國和同盟國,早在1907年德國就千方百計地拉攏中國,而傳言日甚的中德美聯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甚囂塵上,一旦這個聯盟成立,同盟國的實力將大大增加,試想:德國爲歐洲最強國,美國爲美洲最富國,中國爲亞洲最大國,三國一旦聯合,無論是科技實力,資源總量,人員地域,都遠超協約國,在當時人的眼中,三國稱霸世界的野心並非癡人說夢。

不過,當時,中國還處於外交矇昧時代,還以爲西方列強都是鐵板一塊,所以,針對這個聯盟設想,國內以******居多,哪一方也不加入,哪一個列強誰也不得罪。

所以,葉開判斷,洋人之所以這麼興師動衆,不是要打仗,而是要嚇唬中國,他們的考量無非是想保護他們在華的既得利益,這是他們不可輕動的奶酪。

或許就連他們沒想到中國人居然會還手?

而葉開的這盤計劃也正是由這個關鍵點出發。

如果上海持續緊張下去,全國的民族情緒必然會被激發出來,等到那時,奕-劻的寶座必然動搖,葉開也能攫取到更大的利益,到那時,就不是一個兩江總督能比得了,不但上海股票危機可解,他也能在江南坐穩下去,而計劃中的一系列構想也能順利實現。

建立浦東新區,籌組股票交易所,組建上海新軍,修建寧滬鐵路,重組江南製造總局...等等,將不會是癡人說夢。

這一切,幾天之內,就會見分曉。

事實和葉開料想的相差無幾,英法聯軍登陸上海的消息,傳遍了全國,迅速在各省各地引發了一場輿論狂潮,這次不管是舊書生還是新式青年,不管是立憲派還是革命黨,乃至於青幫,洪門,哥老會這些幫會組織,都加入到了抗議的行列中,對於洋人的蠻橫行爲,大街小巷幾乎滿是唾沫星子。

上海租界外,對峙已經持續到了第三天,內閣發給葉開的撤軍令,已經積攢到了驚人十三封,上面的口氣一封比一封強硬,幾乎到了謾罵侮辱的地步,“擒拿”“誅殺”“法辦”的字眼不下十餘次。

遠遠的租界北部,洋人的軍隊已經有了蠢蠢欲動的趨勢,想必東交民巷裡又上演了一副好風景。

葉開一直在隱忍,而今天終於到了反擊的時刻。

全國雷動,時機終於成熟了,只需要一粒火星,整塊平原就會燃起來。

“嘯光!”

“卑職在”

“第一,立即給梁啓超發電報,就說上海局勢危機,請資政院全體議員召開緊急常會,商討大事,這件事要快。第二,將這十三封革職令原封不動登報,不管是華報還是外報,都要給齊了,不能遺漏,第三,昭告中外,自今日起,本督宣佈二度下野,軍權移交兩江巡撫程德全,本督閉居期間,任何外人一律不見。”

張嘯光呆了。

葉開大聲問道:“你清楚了嗎?”

好在張嘯光及時反應過來。

“是!”

一切都要快,葉開是在搶時間。

消息順着電線傳到了憲友會總部,乍時,整個樑公館黨部都沸騰了。

“奕-劻這個****,竟然將良公免了!”

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三百零一章 變通旗籍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一百七十一章 搶班奪權第一百三十八章 蓋房子理論第六十章 特務頭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一百七十七章 憤怒的載灃第八章 吾妻病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後的救贖第一百零八章 破天荒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黨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第一百二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二章 皇家禁衛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四十三章 雙色人生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後的救贖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二百九十六章 滬寧鐵路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九十三章 內在麻煩第一百九十八章 枷鎖第二十二章 改組軍諮處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 失意的紅頂商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量對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動作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五十一章 大陰謀家第二百一十一章 討要官職第八十三章 困難模式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五十三章 走鋼絲的大活佛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黨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八十二章 隱藏任務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一百四十五章 到人民中去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五章 御前會議第七十九章 節流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一百三十六章 紳天下端午閒話,隨便聊聊,兼回答書友的問題。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國第二十七章 馬不停蹄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寧“上任”第三百零一章 變通旗籍第六十五章 再會盛宣懷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三十二章 失意的紅頂商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一百二十三章 施壓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七十七章 視察第三百零七章 陽謀第四十二章 攝政王還是皇太后?第三百零六章 新軍第九鎮第一百零五章 爛攤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一百六十八章 奕-劻的野望第二百六十六章 府院之爭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二百一十二章 囑託第二十五章 窮途末路的最後一咬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