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

鐘山腳下,巍峨的江寧城,自古便是龍盤虎踞之地,自三國東吳建都於此開始,共有六代王朝,近百位帝王將基業安放在這,當然,時光荏苒,到了近代,這些古蹟都已不存在,就連昔日的前明陪都也降格成了江寧府,正所謂金陵王氣黯然收,五百多年的時間內,江寧府的頭銜最大不過是一個兩江總督駐地。

然而,一件事的發生卻這個鍾靈毓秀之地再度顯於史冊,七十年前,一紙《江寧條約》的簽署,就此拉開了西方世界涌入東方的大門。

這一點,在江寧城中幾乎處處可聞,戴着高禮帽的洋人傳街而去,隨之而來的洋貨走進了千家萬巷,電燈,電報,甚至汽車,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玩意,兜裡有些硬貨的富家門第,也會隨手買來香菸,洋火,以供消遣。

雖說西風東漸,但有些老掉牙的東西,幾百年了依舊保持着原貌,比如說滿漢隔離的規制,以及某些頭腦頑固的舊官僚。

江寧將軍福順便是這樣的人。

八旗入關之後,在全國各地派遣駐防八旗,將軍便是駐防八旗之首,其次是都統,副將云云,主要管轄治地內的八旗軍,清初時,將軍實權極大,不但獨立於地方行政體系,其地位甚至位列總督之上。

不過,這一制度隨着八旗軍戰鬥力急轉直下,到了清末,爲了訓練新式軍隊,大量裁汰八旗軍和原有的舊式軍隊,更顯得這一職務形如雞肋。

當然,他似乎並不這麼想。

將軍府門前,衛兵把守森嚴,過往人員嚴禁出沒,免擾府衙寧靜,此處位於內城,住的一般都是旗人,作爲信奉滿人至上的守古派,福順此前曾經下令,內城裡嚴禁漢人進入,而滿族人又不事生產,導致這一片地區民生凋敝,人逃的逃,散的散,短短几年,人口不到千戶,更顯得這裡如同鬼域,人煙稀少,反倒是外城,滿漢互通,其樂融融,現代化設施不斷普及,內城人到外城去已經成爲不可遏制的趨勢。

儘管如今,福順仍舊一而再,再而三的明令禁止,直言祖宗法度,豈可變更,全然不顧朝廷此前發佈的“變通旗籍”法令,在轄區內大搞獨立王國。

即便如此,福順也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說到底他不過是一個駐防將軍,手中沒有什麼實權,他的官銜再大,能大得過外溢的人心嗎?

“將軍!將軍!”

將軍府的書吏急匆匆地跑到福順面前,撲通一聲跪下彙報,“奴才接到漢口發來的電報,說良總督在三天前就登上了船,奴才今早算了算,這個季節,輪船下午就能到。”

福順府上都是清一色都是滿人,若是瞧見了漢人,總感覺高人一等,他這樣的人,即便是清末守古派中,也是罕見。

“這麼快?”聞訊福順驚喃了一聲,新任總督到任,他自然要去,但凡是兩江總督,甭管是誰他都得罪不起,兩江總督再加上南洋大臣,除了手攬東南軍政大權外,還有和洋人交涉的便宜行事之權,這些總總羅列,遠遠不是他這個空銜將軍可比的。

“按照慣例,大人得到兩江總督署迎接,到了晚上,還有接風宴,屆時,藩臺,道臺,臬司,巡按,提督都得到場,說祝酒詞時,大人應該第一個說話...”書吏挨個提醒道。

這些福順心裡清楚,如果下午到,現在就得好好準備一番,最起碼要帶些禮物前去,往後共事時,也好說話。

不過,他要準備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幾天來,福順一直掛念在心。

擺了擺手,他衝書吏吩咐道:“本將軍知道了,你下去準備吧,正午之後,再過半個時辰,擺駕兩江總督署,記住,帶幾件珍稀玩意。”

書吏應聲而去,福順左右敲了敲,一個人走進了內房,打開抽屜,從最底下拿出了一頁薄紙,上面用工工整整的寫滿了電報小字,來自千里之外的京城。

“良弼就任督職,汝在江寧,切多留意,此人心機深沉,恐有大逆,如遇事端,無論鉅細,汝務必報來,勿使京城萬急。”

電報的落款,赫然寫着******府,毫無疑問,這是奕-劻以私人身份向他派發的,上面的內容雖然很簡潔,但福順卻並不愚鈍,這是要他監視未來的總督良弼,官場上的事他歷來清楚,寫這樣的一份電報意味着兩人的關係,屬於政敵性質。

“良弼,就是那個近來聲名鵲起的良賚臣?”

福順和葉開萍水相逢,連面都沒見過,仇讎更談不上,不過名聲再大,也抵不過奕-劻的一封電報,而他和奕-劻之間可是有莫大的關係,算得上慶記公司的一員。

“這個良賚臣究竟何許人也?”

盯着電報紙,福順越發好奇,什麼樣的人竟能讓總理再次掛念,當然,肯定不是上面說的“心機深沉,恐有大逆”這麼簡單,這些都是過場話,不經意間,福順有了一絲期待。

搖了搖頭,點上蠟燭,福順把電報扔到火盆裡燒掉,然後拍了拍身子,若無其事的走出門去。

“大人,轎子備好了。”

時間很快就到了,衙役,書吏,紛紛而出,跟隨在福順周圍,在轎子後面,還差人擡了一個大箱子,這就是所謂禮物,裡面想必不乏黃白之物。

“走吧”

福順喊道,然後踏過府門,向轎子走去,隨從前呼後擁。

依仗剛出府門,迎面便撲上了一陣快風,不遠處,有人騎着兩匹快馬,正疾馳而來。

(又斷了二三天,滑瀝瀝打滾道歉,oz,最近被新書上的瑣事煩的太狠,不,簡直操碎了蛋,額,不管怎麼說,老書不會太監,也不是見異思遷了,清末過了半,不得不爲完本之後考慮啦,到時候,希望新書也能受到大家的關注,滑瀝瀝拜謝!)

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蘿蔔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三百零二章 脅迫第一百章 窩案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二十六章 帝國如斯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戰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與謀劃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榮耀屬於中國(大結局+大事記)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一百二十三章 施壓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談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攬第二百六十六章 府院之爭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憤怒的載灃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二百一十二章 囑託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零八章 奕-劻的煩心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線人第九十章 授勳大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海泡沫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緝令第一百八十七章 召集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標,上海!第一百四十章 載灃的困境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三百零六章 新軍第九鎮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兩江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驚中外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二十二章 改組軍諮處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一百六十二章 進擊!撕碎獅子旗第一百七十七章 憤怒的載灃第二百七十二章 談判死結第二百六十七章 同盟國猜想?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凱抵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二章 皇家禁衛軍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二百二十章 汪先生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一零二章 大火燒身第二十一章 經略陸軍部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時雨第一百零五章 爛攤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銀商聯合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標,上海!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九十一章 榮譽加身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