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

事實證明,奕-劻的皇族內閣打一成立,就呈現出先天不足的病況,怎麼也抹不掉的皇權色彩,註定了它畸生兒的命運。

總理大臣,奕-劻,謂爲首相,宗室。

協理大臣兼度支部大臣,載澤,謂爲第一副相,宗室。

協理大臣,徐世昌,謂爲第二副相,漢族。

外務部大臣,世續,滿族,副大臣邵昌,覺羅。理藩部大臣,壽耆,宗室,司法部大臣,戴鴻慈,漢族,副大臣,民政部大臣,世鐸,宗室,農工商部大臣載功,宗室,副大臣,載振,宗室,陸軍部大臣,蔭昌,滿族,副大臣,馮國璋,漢族。郵傳部大臣,盛宣懷,漢族.....

縱觀這份內閣名單,總理協理及各部正副大臣共二十三人,滿族佔到了十五人,其中皇族十二人,漢族僅僅只有八人,而且多半還是副職,滿族親貴不僅在人數上佔到了壓倒性的優勢,權力上更是網羅了各大重要部門,並且,因爲載振的緣故,這個剛剛出臺的內閣名單又被人譏諷爲“父子內閣”。

奕-劻無形中打破了滿漢共治的慣例,而這,卻是致命傷。

第一個坐不住的就是立憲派了,他們原本有兩個要求,一個是速開國會,一個是責任內閣,前者因爲和談而中途夭折,而後者的出現就更是讓他們失望透頂了,在這個極爲敏感的問題上,奕-劻在不經意間犯下的巨大錯誤,間接證明了革命黨人反清排滿和實行種族革命主張的正確性,這等於是在給革命黨人加分助力的愚蠢之舉。

雖然這些皇族閣員大都是響噹噹的政治改革派,並非全是頑固保守、庸碌無能之輩,奕-劻雖然貪婪成性,卻是公認的改革者,公開主張三權分立,載澤、溥倫、善耆、紹昌都是出洋五大臣,本身是熱心的憲政實踐者,同時也是滿族權貴當中最有學識的成員,政治傾向相當開明,甚至暗中與梁啓超等“逆黨”往來不絕。

嚴格意義上講,皇族內閣算不上是一個“反動”內閣,但與畸形的內閣人事搭配相比,閣員們身上的優點已變得無足輕重,且毫無意義。

既然奕-劻仍舊是把自家人看的比誰都重要,那廣大的普通百姓就有理由相信,大清朝廷仍將國家權力視爲一家一姓之私產,他們不僅不信任漢人,甚至也不信任無血緣關係的滿人,除了自家那一小撮宗室親貴,他們誰也不在乎。

一旦讓立憲派不滿意,那這個致命傷幾乎沒有癒合的可能性,別忘了,他們可剛剛鬧出了一場波及全國的大請願運動,甚至讓當朝攝政王讓步。

與朝野立憲派的普遍失望相比,地方漢族大員對新內閣的反感同樣是致命的,“皇族內閣”剝奪了地方督撫直接向皇帝上奏入對的權利,改將各省交由內閣統轄,而這是早已坐大了的地方實力派完全不可接受的,由此人們就不難理解了,當革命匆匆來臨,以往曾維護皇室、反對革命的立憲人士和地方官僚爲何竟大都抱着無關其事的態度,在一旁或幸災樂禍,或乾脆倒戈相向。

“皇族內閣”堪稱大清王朝的掘墓鏟。

它剷出第一抔土的次日,波瀾漸起。

《京民晚報》率先發難,斥責奕-劻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內閣之名,行專-制之實,文章在最後甚至這樣辛辣的諷刺道,乾脆讓皇帝把龍椅分一半,讓奕-劻拿來坐算了,反正都是一姓之人。

楊度的文風一如往昔般犀利,此話一出,各大報紙紛紛轉載,天津《大公報》緊接着就跟風,戲稱奕-劻應該把內閣搬到慶王府去,把太監丫鬟都弄到內閣去,這樣叫真正的“慶記公司”。

前幾天報紙還歌功頌德,沒想到風頭一掉,紛紛開始署名文章,對奕-劻大肆炮轟,劇情之狗血,堪稱清末史上一次神逆轉。

......

“阿瑪,這報紙也太不像話了!”

看到報紙上的撻伐,載振氣的直跺腳,“世鐸不是新民政部大臣,叫他把這些報紙都封了,讓他們在胡言亂語!”

載振說得越多,奕-劻心裡就越氣,他倒不是氣這幫沒原則的報紙,純粹是爲自己的愚蠢行爲感到後悔,“各家的王爺,貝勒都爭着當大臣,一共就那麼幾個位置,誰分少了也不願意,這下好了,都丟人現眼了吧!”

奕-劻惡狠狠的咒罵,臉近乎鐵青色,輿論的大風颳得他耳膜疼,有幾天沒睡好覺了。

“稟報王爺,小恭王來了。”下人突然來報,奕-劻瞪了瞪眼,沒好氣地說道:“他來幹什麼?”

“會王爺的話,小恭王叫嚷要見王爺,說新內閣成立他立下汗馬功勞,怎麼說都應該封個大臣噹噹。”

“嘖!”

奕-劻居然樂了,“溥偉還敢伸手要官了,他以爲鬼子六還在世啊。”

“告訴他,本王身體不適,今天誰也不見。”奕-劻擺擺手,打發道。

“王爺,這恐怕....你也知道那恭王的脾氣,連西太后都敢頂撞.....”下人面露爲難之色。

奕-劻卻哼了一聲,滿臉不以爲意。

“西太后?現在哪還有西太后,就這樣跟他說,他要不走,就叫王府侍衛趕他走,若是連他也使不動,本王還叫什麼內閣總理大臣,哼!”

下人走後,載振湊了上來。

“阿瑪,咱們現在應該怎麼辦,總不能叫那幫報館沒完沒了的鬧下去把?”

“要鬧就讓他們鬧吧,他們不關鍵,只要資政院不鬧就行了。”奕-劻轉了個身說道:“載振,你去資政院探探風聲,看看他們什麼意思?”

“是!兒子下去就辦。”

載振恭順着點了點頭,片刻後左右顧了顧,小心謹慎的湊上來,壓低聲音說道:“阿瑪,兒子都和禮親王,克勤郡王說好了,他們願意擁戴兒子當皇帝,只要阿瑪一聲令下,咱們就闖進宮裡,把小皇帝.....”

“皇帝,皇帝,你想瘋了,不知道這皇位就是個火坑!”

載振還沒說完,奕-劻勃然大怒。

“現在都什麼時候啦!你還想着當皇帝!”

奕-劻一拍桌子,拂袖而去。

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一百三十一章 舊時代落幕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動工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十一章 鷹犬與馬鞍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黨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峙第九十四章 總督府的風聲第二十八章 金錢談判第三十一章 陰謀樹下的並蒂花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陽策第三百章 就是要動你的奶酪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緝令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三百零二章 脅迫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黨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一百六十二章 進擊!撕碎獅子旗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與謀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討要官職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國刺客第三章 凜冬將至第二百二十章 汪先生第五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進擊!撕碎獅子旗第七十六章 特殊警衛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新政之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嗎?第三百零二章 脅迫第二百四十三章 銀商聯合會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九十七章 敲定人選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七十七章 視察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三十八章 情報至上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三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交待第九十九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二百零六章 興國方略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驚中外第一百三十一章 舊時代落幕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五十六章 記住你是一名軍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動作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寧“上任”第三章 凜冬將至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禮物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海泡沫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一百章 窩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濟之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一百三十一章 舊時代落幕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