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

不得不說,即便是永曆十三年,抗清形勢已經轉入相持階段之後,盟軍所擁有的戰爭資源仍然遠遠不及滿清,滿清入關之後,爲了拉攏人心,規定賦稅‘悉照前朝萬曆年則例徵收,天啓崇禎加派,盡行免除’,也就是說,廢除了明末時被大明士紳百姓詬病的‘三餉’,雖然部分地區沒有完全踐行,但是爲滿清橫掃大明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接下來的面對與盟軍的戰爭,滿清那遠低於明朝的稅賦已然是吃不住勁兒了,特別是對西南戰略開始之後,洪承疇爲了征伐雲貴,已經在永曆九年的時候就開始徵收九厘金,所謂九厘金便是萬曆年間開始徵收的遼餉,因爲是五省經略洪承疇開徵,所以民間稱之爲洪餉,而這一加派的稅賦迅速擴張開來,並且在永曆十一年的時候,洪餉以九厘金的名義寫入滿清的《賦役全書》之中,就此這項不再是加派,而是成爲了固定的田賦。

而隨着滿清在東南節節敗退,南方已有近五省落入盟軍之首,尤其是廣東、福建和浙江,那都是賦稅大省,使得額賦已經大爲減少,在順治十一年(1654年),滿清的稅賦達到了最高,約有三千二百萬兩,那一年,加徵的九厘金又沒有遷界禁海,閩浙也在滿清控制之下,但是隨着遷界禁海,和地盤丟失,到了今年,滿清的額定賦稅不會超過兩千四百萬,看起來這是仍舊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是卻堪堪與今年的常額折色的軍餉持平。

滿清軍隊中,八旗馬甲的月餉是三兩,綠營馬甲則是二兩,除了餉銀還有祿米和馬料,而出門打仗還有開拔、行裝、鹽菜等款項,另有賞銀備用,八旗、綠營加上要發餉的內藩外藩,清軍至少有八十五萬軍隊需要吃餉,每年軍餉開支便是在兩千四百萬左右,此外還需要祿米二百二十萬石,豆料十萬,馬草上千萬,折算下來,根本不低於三千萬兩白銀,而仗一開打,損耗的更多,滿清之所以能維持便主要是攤派、勒捐和徭役,即便如此,滿清也只能保證前線三十多萬、遼東和山東以及京畿附近的軍隊領取足額軍餉,在內地,特別是沒有隨徵的內地綠營,普遍處於欠餉狀態,而這些沒有上戰場的綠營兵也可以穿着大清的號坎,去做些買賣餬口。

但隨着今年初浙東爲合衆國光復,一切又都改變了,爲了讓東南方向的軍隊不至於欠餉,多尼在江南大開殺戒,特別是對鄭成功納降的那些家族,一概以通海罪名抄家滅族,後來形勢再嚴峻之後,多尼甚至直接掀起文字獄,好合理合法的對士紳進行抄家。

無論怎麼算,如果不想法子,今年的賦稅是肯定不夠用了,滿清可不知道李明勳對江南避戰的戰略,他們預計,今年下半年,合衆國會發動對浙西甚至江南的攻擊,多少銀子都是不夠的。

索尼提議恢復三餉,在乾清宮裡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聲浪,這些聲浪來源於小聲的討論,之所以不敢大聲是因爲這些人沒有比恢復三餉更好的法子,生怕觸怒了御座上的那個人,討論持續了很久,順治終於開口:“索尼,國事艱難,卻也不好因兵增餉,若多番加徵,便會使貪吏緣以爲奸,民不堪重負。朕以爲,不如只加徵練兵之餉,如何?”

顯然,順治還是顧及‘大清社稷’的,當初能入主中原,‘輕徭薄賦’之策功勞尤大,徹底從底層百姓那裡奪取了大明的統治基礎,如今若三餉恢復,那明清又有何分別,人心豈不是又向了朱明?

索尼微微搖頭,忽然跪在了地上,說道:“皇上容奴才稟告!皇上,若只加練餉今年賦稅不過多四百萬之數,如何堪用?”

在原本歷史中,滿清加徵練餉所得五百八十萬兩,如今丟失了幾個省份,能得四百萬兩已經是不容易了,但是一切還是爲了南方的戰事,對於動輒動用十萬人發動的大規模會戰來說,四百萬兩實在不算什麼,嶽樂上的奏疏中明言:若保江南無逾,除常額軍餉之外,另需要千萬支持。

嶽樂嫺戰事,自然清楚,一場大決戰,沒個一千萬打底是決計不成的。

“可便是再加剿餉也是無用。”一直沒有說話的濟度站出來表態,原因很簡單,剿餉是三餉加派中所獲最少了,崇禎年間徵了四年,但每年最高所得也不過二百八十萬兩,以滿清如今境況,能得二百萬兩就不錯了,正是因爲數額不多,所以順治才力主不加,留下幾分面子。

順治擡手,示意濟度莫要多言,再問:“那你以爲,該如何湊齊江南所需軍費?”

索尼磕頭之後說道:“先恢復三餉,再在江南預徵明年賦稅,以全安親王所用。”

此言一出,乾清宮譁然,如此大規模的預徵賦稅,本身就是亡國之兆,南明各個小朝廷才經常這麼幹的,江南明年的賦稅今年徵了,明年徵什麼,徵後年的,就算真能徵後年的,明年軍費就夠用了嗎?而江南百姓該會如何應對呢,加徵三餉後再預徵,會惹出多少變亂呢?

順治正在遲疑,索尼連忙說道:“皇上請切勿遲疑,如今江南形勢危急,無論如何是拖延不得了,江南一省之賦稅是我大清三分之一收入,江南保不住,我大清如何自處?若是丟了江南,賦稅更是無處可徵啊。”

乾清宮裡安靜了下來,江南是大清的財稅根基,若是丟了,便是丟了大半江山,無論如何是丟不得的。順治再次猶豫了起來,這與他親政以來乾坤獨斷的習慣極爲不符合,再次說話的時候,順治的聲音有些沙啞:“其餘人以爲如何?”

濟度低下頭,躲閃過了順治的眼睛,衆人也紛紛如此,最終還是鰲拜說道:“若按索尼之策,江南必有能亂,奴才只怕加徵又預徵後,也只是維持住局面,若那樣,不如只加徵不預徵,讓安親王只安守錢塘江,不再出戰。”

“安親王不戰,東番便是不戰了嗎?若是任由東番掌握主動權,更是大大禍事。”當下便是有人反駁說道。

索尼昂首道:“奴才方纔加徵又預徵的計策,便是讓安親王有足夠的資源收復兩浙,攻入八閩的。”

鰲拜頓時大怒:“索尼,你敢欺瞞皇上不成!按你的法子,今年也不過多入一千四百萬左右的賦稅,西南分去一部分,留下的根本不足以支撐安親王大舉南征。”

索尼絲毫不退讓,與鰲拜對視:“那便把所有增加賦稅全額交由安親王處置,令調遣勁旅八旗往東南參戰!”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法子,嶽樂如今缺的除了糧餉便是精兵,滿清的精銳八旗多在西南方向,若能抽調加強到嶽樂麾下,再加一千四百萬的糧餉,足夠保證這個秋冬可以發動一場足夠強力的攻勢。

鰲拜被索尼的態度嚇了一大跳,他一時說不上話來,忽然道:“索......索尼,那雲貴方向當如何,我八旗勁旅三年浴血,便是要盡棄了嗎?”

索尼直面鰲拜,當即迴應:“大清已經支持不起東南與西南同時保持進攻態勢了,兩害則其輕,與其兩面都打不開局面,不如集中力量於東南,全力支持安親王南下。”

“可若是.......若是西賊跳梁,那湖廣便是危急,屆時.......屆時仍舊是兩難境界。”鰲拜叫嚷起來。

江南爲賦稅重地,湖廣則是糧食產區,從明朝中葉開始,因爲江南人口增加,商品經濟發展,稻米這等主糧早已不能自給自足了,極度依靠外部輸入,而湖廣正是主要的糧食來源,湖廣丟了,滿清的統治同樣不穩。

索尼看向順治,再次跪在地上,說道:“這便是要懇請皇上允奴才下一策了。”

順治此時卻是站起來,撫掌大笑了起來,衆人不解,順治道:“好好好,好一場龍爭虎鬥,好一場精彩辯論,不管今日會議結果如何,我大清都是多了兩個柱國之臣,來人,賞索尼與鰲拜雙眼花翎,賜黃馬甲!”

聽得皇帝賞賜,鰲拜也是跪地謝恩,待賞賜完畢,順治才讓索尼繼續說下去。

索尼道:“如今大清國運在於東南,東南敗則江南失,江南失則國運衰,因此,安親王所部萬不能有失,不僅要戰,而且要進攻,把東番南壓纔可保證國本所在!但西南亦有西賊跳梁,也不可小視,只因國力不濟,未免兩不相顧,奴才以爲當東南進攻,西南防守。”

鰲拜得了賞賜,這個時候也不得不與索尼槓到底,他說道:“縱然你所言不錯,西南也以守勢待敵,但防守亦需要兵馬錢糧,如今錢糧不足,顧及西南,則東南難言勝算。”

索尼點點頭,雖說他不喜歡鰲拜,但鰲拜所言倒也不假,索尼道:“鰲拜大人所言甚是,如此,必須要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奴才思來想去,也只有再立漢藩這一個法子了。”

“再立漢藩?這怎麼可能可以!”

“我大清如今還有幾個省,如何還能再分給那些尼堪奴才,不成!”

乾清宮裡頓時炸開了鍋,滿清不是沒有立過漢藩,原本的五漢藩之中,給三順王分過藩地,其中孔有德分藩廣西,尚、耿兩家分了廣東,但需要指出的是,那可不是滿洲主子直接給的,而三漢藩也不是如今的剩餘的兩個漢藩能比的。

分三漢藩的時候,三順王是滿清戰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說,而且資歷很好,是忠心的老奴才,而如今剩下的吳三桂和沈永忠不同,沈氏資歷和三漢藩一樣老,但戰績不行,在湖廣、兩廣連連吃敗仗,吳三桂入關才降,而且是勢窮來投,根本談不上忠誠,最關鍵的是藩地,當初的三漢藩是帶這家屬攻入兩廣,來有了藩地,實實在在自己打下來的,現在若給吳三桂和沈永忠分藩地,就要從現有的地盤上分割。

雖然諸多王公權貴不願意,但是鰲拜卻表現的極爲平靜,在內心深處他還有些佩服索尼,如果他早想到這個法子,或許就不會如此爭執了,順治見吵鬧一片,完全不解決問題,喝道:“肅靜,肅靜!索尼,你說當如何再立漢藩。”

“奴才以爲可讓吳三桂世鎮四川,沈永忠分藩貴州,另嘉獎張勇、李本深等綠營強將,讓其一起駐守川黔之地,若能復雲南、廣西,也可世爲藩地。”索尼說道。

顯然,這是要把四川和貴州兩聲切割出去,爲漢藩藩地,把湖廣護在身後,至於給張勇等綠營猛將的許諾,不過是空頭支票罷了,算不得什麼。

“鰲拜,你以爲呢?”順治看向鰲拜。

鰲拜毫不遲疑:“奴才以爲,索尼之策極好,奴才贊同。”

“說說你的理由。”順治道。

鰲拜道:“奴才以爲,按照索尼之策,分立兩藩,可保護西南無逾。

皇上,吳藩是我大清重要戰力,原本麾下就有五十三個佐領,精兵上萬,若讓其自營藩地,這五十三個佐領能拉出一萬五戰力不亞於八旗的精卒,另有援剿綠營、四川綠營,忠勇、義勇等十幾個營伍,稍微整合,便是五萬兵馬,出鎮四川,便可壓制雲南,擎西南半邊。

沈永忠實力稍弱,卻資歷頗深,其麾下佐領加上貴州綠營、新降及湖廣一帶援軍,再有張勇、李本深之輩協助,也能湊齊三四萬兵馬駐守貴州,而這八萬精兵在分藩之後,大清只需提供部分糧草,給援剿諸鎮發餉,算將下來,一年支出不過五百萬之數,不僅不用動用新增賦稅,還能在戶部節約不少來,着實合算。

奴才方纔粗粗算過了,如此一來,今年秋冬,安親王所得備用軍餉怕是能到兩千萬,如此優勢在我,奴才贊成,也認爲這是上上之策。”

章七三 環印、澳貿易船隊 西澳章一四九 方法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一五七 亂點章一七三 奧古斯都章十九 橫生枝節的鄭成功章一七四 自家祖墳自家刨章七 東虜的覺悟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二八一 調整政策章三九七 禮儀章三零二 殖民章二五 乞列迷人章七 專業章二二七 巴拿馬鐵路章十四 高徒章一六七 生死章二七二 有計劃的失敗章四二七 全面忽悠章一二四 小小伎倆章一八四 老朋友章十五 意外頻發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七八 搶先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四 最好的殖民地章四七 如願章一九八 潛流章一四六 對抗章二八 移民政策章八三 多爾袞之死章七十 紡織業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三四二 一個天才章四三零 莫斯科的風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五四 重大的外交失誤章十三 派遣艦隊 下章八 交易章五六 羣英薈萃章四五一 布子章二九一 李君威的朋友章二一七 舞弊端倪章三六三 費爾干納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一六七 皇室的婚戀觀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一八零 麻煩的女人章八七 遠航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一七七 日本使團章一零八 所謂皇帝章一四九 再推一把章四九 戰象章三五 擊斃阿巴泰章二七 陷入劣勢章一三九 青州章三六零 內中原委章一六八 末路窮途章一四零 安排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三四零 原委章一 盡忠職守章一六三 救出章二九九 常任理事國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一四四 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章三八零 以殺止殺章八 和平解決 大賺一筆章三十 對定國的考驗章九二 噶爾丹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一零一 巴達維亞的選擇章七九 大擴軍章五八 仙霞關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八一 銅錢章四二七 齊心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一八零 伎倆章八五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章二四 抵達章一七三 生存的奢望章一二零 兩難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九一 準備章一零六 收穫頗豐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七九 外交行動章一零一 巴達維亞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