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東宮之四

與謝柏打聽過杜大人後,五皇子又請李相過來問了問杜大人的情況。

李相一聽五皇子向他詢問杜執的事,就知五皇子所爲何來了。李相心緒一陣翻騰,想着五皇子能跟到他跟前,委實是有容人之量,他先前一味偏向悼太子,也給五皇子添了不少麻煩。杜執與他關係匪淺,於朝中並非秘密,但五皇子還能就靖江港一事考慮杜執,李相心頭便有幾分活泛。不過,老狐狸心下風雲變幻,面兒上卻是不露分毫,還是很端正誠懇的向五皇子介紹了杜執的情況,“說來,他與老臣算是半個師徒,老臣當年回鄉守孝,曾在家鄉書院講學,杜執當時在書院唸書。後來,他春闈中了二榜,只是他名次不高,二榜也是在榜尾,當年未能考進庶吉士,便做了巡路御史。那時老臣外放爲豫章知府,他是見天的給老臣找事,這裡不好那裡不行的,老臣那會兒是真煩他,覺着你做御史的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你既說不好,倒是拿個主意出來,光挑毛病算什麼。不想,他倒真是個有主意的,提的法子大都可行。後來,豫章下頭有個建寧縣縣令出缺,地方窮,人又少,因條件太過艱苦,在建寧的縣令都呆不長,臣想着,他雖是文官,卻有少林底子,起碼身子好,索性就保舉了他爲建寧縣令。要說老臣與他的淵源,的確有些年頭了,杜執的爲人,要老臣說,剛性太過,人爲霸道,他在這種窮瘠彪悍之地是極合適的。如在西寧州,那裡民風狂放,時有械鬥,由他來治理便很好。要是靖江港,如今要查靖江港之事,各方面牽涉不會少,讓他去,他那性子易放難收,一則,於事不能容情;二則,繁華之都,兇險之地,讓老臣說,老臣對他當真把握不大。”

李相道,“靖江港之事,難就難在,倘剛烈之人去,事做太盡則無轉圜餘地。倘圓融之人去,無非是弄個面面淨光,治標不治本。”

五皇子在朝多年,自曉得李相說話當真是肺腑之言,便問,“那依李相看,事當如何?”

李相不愧爲相多年,縱在悼太子這裡投資失敗,端看悼太子死了詹事府被從頭到腳清洗個遍,李相還能在內閣不動如山,就知此人的政治水準了。李相道,“要依臣看,此次內閣舉薦三人皆不合適,倒有一人,剛柔相濟,極適合此事。”

“是誰?”

“子爵李樵李九江。”李相道,“臣聽說,當初殿下在閩地建設閩州港,李大人追隨殿下在閩地了,想來閩州港的事,李大人定也熟悉。何況,平日裡我觀李大人爲人,稱得上剛柔並濟。依臣言,李大人比杜執更爲合適。”

五皇子道,“九江爲人雖好,可他眼下兼着我府裡的差使,再者,他出身我的長史司,天下皆知。只這一樣,就不大合適了。”

李相思量一二,見五皇子的確沒有推李九江上位的意思,也便罷了。其實,這是李相有意想向五皇子示好了,穆元帝不喜李九江,李相也知道,但,國事當前,若五皇子想用李九江,李相還願意爲李九江在御前美言幾句的。只是,五皇子否定李相提議。李相便道,“那只有一法了,世間如李大人這般剛柔並濟都實爲少數,倘殿下覺着杜執尚可,要依臣年見,他一人難當此任,必要爲他添一行事圓融的副手方好。”

李相此言倒是別開生面,五皇子心下亦有些明白李相言下之意,想着到底是積年老臣,行事周全非常人可比。五皇子卻故意問,“那依李相看,這副手何人合適?”五皇子先前不喜杜巡撫,未嘗沒有杜執出身悼□□的意思。但,他能問到李相跟前,卻是有意要用杜執的。既是要用,李相也有意給門生謀此良機,能把靖江港之事辦好,想不大放異彩也難。不過,李相慮事周全,添此幅手之位,無非是想五皇子添一個心腹之人。如此,還能緩和一番彼此關係,也省得五皇子不放心靖江港之事。

五皇子問李相副手人選,李相道,“此人必要圓融通透,且於商事有所瞭解方成。老臣這年些在帝都,雖對此人不甚瞭解,倒覺着合適。”

五皇子有些好奇了,李相道,“現任國子監司業的沈素沈大人如何?”沈素還是五皇子點進國子監的,李相覺着,這八成是五皇子黨。

五皇子經驚着了,他點沈素進國子監,主要是沈素開的舉人補習班太有名氣了,十兩銀子一天課,帝都舉人們跟不要錢似的報名參加呢。要說沈素是五皇子黨,那真不是。五皇子有些訝意,道,“他剛進了國子監,李相怎麼相中他了?”

李相道,“他那個進士堂,在帝都極有名聲。說來,帝都給舉人們講學的這種私人學堂,沒有成百,也有七八十個,就國子監翰林院那些學士們,多有在外講學賺些銀錢補貼家用的。可近幾年,都被進士堂奪了風頭。這位沈大人,雖一直乾的是翰林院的差使,於商事上也算極有天分的。要知道,多少人爲官一輩子也沒有他這進士堂來錢快呢。”

五皇子沒說好,也沒說不好,笑道,“當初本王就是看他進士堂辦的好,才讓他去國監的。”

李相笑,“此人臣瞭解不深,但觀其行事,並非拘泥之人。”

李相在五皇子這裡算是相談甚歡,彼此都十分滿意,五皇子覺着,李相以前雖有些糊塗,但正經辦起事來,還是可以用用的。李相覺着,怪道五皇子能把悼太子鬥倒呢,倒不是五皇子手段多麼高明,端因五皇子走的是煌煌大道啊!而且,爲人心胸亦佳。

李相覺着,他要是早與五皇子多來往些,興許不會犯下以往的那些過失。只是,五皇子這般賢王,日後興許還是大位的繼承人,可……

李相滿腹心緒的回家去了,五皇子繼續找鐵御史打聽鄭御史的情況。鄭御史據說人品極佳,人亦清廉正直,就是大半輩子都是御史臺了,完全沒有出任過地方官員。

五皇子綜合一下,還是覺着杜執最爲合適,至於給杜執安排副手的事,五皇子沒這般麻煩,此次查靖江港,不知要空出多少位子來,有的是位子可安排人,也不必特意從自己這裡給杜執弄個副手,好似不信任杜執一般。

五皇子還特意問了回老丈人,謝家人對靖江港一事早有看法,謝鬆自然不會去填坑。對於謝家人,眼前最重要的不是靖江港,最重要的就是怎麼讓五皇子安安穩穩的坐上儲位,然後,謝莫如安安穩穩的跟着升級。而後,自有謝家的富貴。謝鬆笑,“正想與殿下說呢,內閣拉上我不過湊數。我這把老胳膊老腿的,不比杜鄭二位大人年富力強了。”

五皇子笑道,“岳父是老當益壯。”

穆元帝近來對五皇子越發信重,在靖江港一事上自然要問五皇子的意思,五皇子道,“除了岳父,兒臣對杜巡撫鄭御史都不大瞭解,特意請教了李相與鐵御史。”五皇子對穆元帝是諸事不瞞的,然後說了對兩人的看法,穆元帝聽了,將謝柏的一本摺子給五皇子,道,“你瞧瞧這個。”

五皇子一看,是謝柏對北涼的局勢分析,謝柏早就給五皇子提過醒,五皇子道,“北涼地狹人稀,一向安分,近來北昌府遞上的摺子,倒沒有說北涼不妥的。倒是有一封北昌巡撫發來的,說是近來邊境有幾起盜匪之事。父皇不若令邊軍嚴守邊界,再有不放心,派欽差過去瞧瞧也好。畢竟宜安駙馬在西寧關多年,對於邊關之事,他經驗也足。”

穆元帝道,“原本這事讓宜安駙馬去正好,只是眼下正趕上西蠻使臣、南越使臣、鎮南使臣來朝,鴻臚寺這裡也離不得他,讓鄭御史去吧。”

五皇子道,“看來西涼的確不大好。”年中使節來訪都缺席了。

穆元帝頜首,將靖江港的事交付杜執,餘者,五皇子也沒少藉機安排一二自己看好人選。謝莫如倒是薦給了五皇子一人,五皇子道,“歐陽鏡?歐陽學識自不消說,不然,北嶺先生不會破例再收一回關門弟子。我也看過他的文章,只是聽說他身子不大好。”

謝莫如道,“好不好的,人早晚一死,我看他不錯。於帝都素有令名,倘是他身子好,早便考取功名了,哪裡還會在聞道堂呆着。歐陽鏡出身歐陽家的嫡系,便是因身子不大好,故而一直未出仕爲官。可看歐陽家除他之外,也沒有太過出挑的人物。原想讓他到長史司任職,可現下長史司沒有合適他的職位。倒是靖江港現下缺人,李相不是說最好給杜大人一個副手麼,我看歐陽就不錯。”

“你眼光自沒的說,我是說,他萬一身子出事可怎麼好?”

щшш_тт kān_¢〇

“殿下知道歐陽以何出名麼?”謝莫如道,“他以辯才聞名帝都,凡善辯之人,皆好勝。歐陽這樣的人,給他尋些難事做,反倒能激起鬥志,一時半會兒死不了。反倒是平穩歲月,消磨生機。”

五皇子很擔心靖江港事務煩多,一時不慎,累着歐陽鏡,還是道,“我先見一見他,總得問問人家的意思。這個也得叫他有個心理準備。”

“殿下說的是。”

五皇子行事向有效率,與歐陽鏡說起話來也認爲這是個可用之人,便同歐陽鏡直說了,“我久聞先生大材,只是慮先生體弱,不敢勞煩。”

歐陽鏡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鏡原欲自科考舉業,惜身體孱弱,未能如願。這一世,不論長短,鏡都願做過些什麼,倘有能爲國效力的機會自然好。倘不能,做做學問,也不算辜負光陰。”

五皇子就與歐陽鏡說了靖江港之事,歐陽鏡笑,“凡事,脫不開一個利字,商賈之事尤如此。江南之戰後,靖江原有大族皆偃旗息鼓,今當未復元氣。靖江港的癥結,不在於替換官員,對於靖江港來說,鐵打的港口,流水的官……”

此方六月末,歐陽鏡就換上了厚料子衣袍,但,五皇子與其交談,委實透澈。透澈,這就是歐陽鏡給五皇子的感覺,這人眼睛尖,事看得透。就是……那個……身體不太好。不過,看歐陽鏡對於去靖江港任官並不介意,五皇子便給他謀了一個差使,還真是杜執的左右手,正六品的靖江港轉運副使。

靖江港的事剛安排好,鄭御史剛啓程去北昌府,估計還在半路呢,北昌府便傳來軍報,有盜匪擾邊,盜匪人數很是不少,七八千人呢。

好在,鄭御史到了北昌府的時候,盜匪便平了,斬首一千餘人。穆元帝龍心大悅,五皇子亦十分歡喜,同謝莫如道,“項大將軍果然能兵善戰啊!”

守北靖關的大將軍姓項,謝莫如聽說打了勝仗,倒也歡喜,只是不若五皇子這般喜悅罷了。接着,項大將軍連傳三封捷報,一直到二郎大婚,五皇子還說呢,“北靖關有項將軍,全不必擔憂。”

結果,二郎與媳婦趙氏剛從岳家回門,當天傍晚,北靖關快馬加鞭送來戰報,此次戰報是白皮的,項大將軍戰死,北靖關失守,盜匪直逼北昌府,當天,五皇子都沒能回家吃晚飯。

五皇子夜深方得回府,謝莫如一直命廚下備着飯,見五皇子一幅疲倦憔悴模樣,一面令侍女服侍他換了家常衣袍,不禁問,“形勢這般不好?”

五皇子道,“北靖關守軍五萬,項將軍的摺子上說,盜匪有七八千,再如何說,也不該破關的。北靖關的形勢如何,現下哪裡說得清楚。一晚上就是在吵,朝中要不要派兵北上。”

謝莫如命侍女捧來飯菜,道,“先喝點兒湯,暖暖身子。如今天寒,你在宮裡怕也沒用晚膳。”

“父皇也什麼都沒吃。”

“天還塌不下來呢。”謝莫如道,“一會兒你把項將軍的摺子找出來,給我看看。”

“不用一會兒了。”五皇子吩咐紫藤,“你去九江那邊兒,把這些天抄錄的北靖關的戰報奏章取來。”

紫藤一福身去了。

謝莫如陪着五皇子用飯,道,“你且寬寬心,北靖關較之北昌府還要往北了,北昌府這會兒就開始下雪,一入冬,盜匪出沒便少。就是北昌府,裡頭也有駐兵,守一座城池還是守得住的。”

“萬一遇到馮飛羽那樣的傢伙,可就糟了。”不得不說,馮飛羽委實給五皇子留下了不淺的心理陰影。

謝莫如道,“馮飛羽不也一樣敗了麼。”

“這怎麼一樣?”

“沒什麼不一樣。或者殿下要說,當初是扶風用計離間了靖江王與馮飛羽,馮飛羽失了兵權,由此,靖江王大敗。可殿下想想,馮飛羽爲何會失兵權,君有君臣,臣有臣道,要我說,馮飛羽高傲太過,心不在靖江,纔是他失兵權的主因。人皆在弱點,馮飛羽一樣可以戰勝。”謝莫如道,“何況,馮飛羽這樣高傲的人,哪裡會去爲盜爲匪。殿下只管寬心,我朝名將輩出,哪裡還怕幾千盜匪!靖江王幾十萬大軍都勝了,今兒還爲這個吃不下飯去?”

謝莫如給五皇子佈菜,道,“嚐嚐這白菇,今天二郎莊子上新送來的,叫廚下現炒出來的,鮮的很。”謝莫如對飲食一向要求很高,如湯點之類,廚下可以提前燒,但菜蔬之類,必要現炒方佳。

五皇子正當壯年,胃口開了,很是吃了兩碗飯才放下碗筷。

之後夫妻倆便研究起北靖關的捷報奏章來,近來五皇子手下頗多英才,謝莫如於政務上插手便少了。項大將軍一共往朝中發了四封奏章,其中三封是捷報,奏章上自然也寫了項將軍是如何退敵的,言語間頗是英武,謝莫如道,“這要不知道的,還以爲是二郎神轉世呢。”

五皇子再憂愁也給這話逗笑了,笑道,“你越發促狹了。”

“倘無項將軍身死的戰報,端看這幾封捷報,都要以爲他智勇雙全。可若真是智勇雙全,如何會身死關破。縱他死了,後下還有副將還有先鋒,倘有一位能撐得起大局的,北靖關不至於被盜匪所破。”謝莫如對比幾份軍功榜,“他這捷報上奏上來的有功將領,項家自己就有二子三孫,餘下的於副將、虞千衛、崔先鋒、吳偏將,這幾位皆是官宦人家出身。嗯,還有一位紀百戶,紀百戶,這竟是個犯民流放?”

五皇子在朝,知道的事就較謝莫如更多些,道,“這個紀百戶原是犯了殺人罪,被流放到北靖關爲奴的,後來進了兵營,此次繅匪得力,便升了百戶。”

“這人不簡單。”謝莫如道,“這些請功的將領,唯他一人出身平民,且是罪犯流放,能得百戶之官,豈是容易的?”

五皇子頜首,“你說,這次朝廷用不用派兵?”

謝莫如笑,“殿下真是當局者迷,倘事情緊急,扶風、南安、忠勇,這幾個定已召進宮議事了,陛下沒用晚膳,不見得就是焦心北靖關之事。大殿下怎麼說?”

“大哥是主張出兵支援北靖關的。”五皇子道,“我覺着,再等等也無妨。像你說的,北昌府現下便要到降雪的時節了,哪怕真有個馮飛羽那樣的,只要北昌府用冷水澆城,把城牆凍實了,那些盜匪一時也進不了北昌府。只是苦了外頭平民百姓。”

“現下說這個沒用,該搶的早搶了。要叫我說,也是等一等纔好,不說別個,北靖關雖破,大軍也能剩下幾萬吧,這些兵集結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戰力。再看看的好。”謝莫如也贊同五皇子的意見。

夫妻倆一直商量北靖關的事到夜深,方得休息。

穆元帝是第二日方召集的諸將領議事,這一天才算是把守孝的柳扶風、南安侯一併給召來了,還有剛回帝都的永安侯,永定侯、忠勇伯,以及禁衛軍唐大將軍都來了。另外,就是年長皇子與內閣諸人。

議了半日,最終還是先準備好兵械,容後再說要不要往北靖關派兵之事。

北靖關第六封奏章來得不晚,間隔了十日,只是,寫奏章的人身份比較低,不過一百戶而已。奏章是紀百戶寫的,頗有文采,敘事也清楚簡潔,大致就是,項將軍戰死,幾位副將、偏將、千戶、前鋒的也都死了,留下他們一些殘兵聚集在一起,紀百戶與其他幾位倖存的百戶、什長的聚集了兵馬,解了北昌府之困,具體下一部如何,還請朝廷做主。另外,斬首一千,活捉俘虜七百餘人的軍功。

與此奏章一併送來的,還有北昌巡撫的奏章,言語間對紀百戶頗多讚譽之詞,稱其有勇有謀,做戰勇猛。彙總了一下北靖關所餘將士三萬有餘,只是兵械不足,希望朝廷及時補援之類的話。

朝廷緊揪着的一顆心總算能放下了,給北靖關的兵械已是預備好的,現下就可送去,但,朝中爲難的就是,北靖關主將副將什麼的都戰死了,千戶也還沒發現有生還的,現下估計是幾位百戶做主,得有人領北靖關的兵馬啊!派誰去?

五皇子道,“與其派個不大清楚北靖關現狀的,倒不若以軍功論賞,那位紀百戶既有軍功,父皇可擢其官職,令其領兵!只是,紀百戶再如何升遷,領大軍怕是不易。”

大皇子道,“五弟所言甚是,北靖關尚有三萬兵馬,領三萬兵馬者,起碼得是二品以上大將軍。紀百戶不過斬首上千,便是越級提升,我只擔心他領千八百人沒問題,領大軍怕是難哪。”

柳扶風臉色有些蒼白,素色的指尖搭在深玄色的官服上,淡淡道,“但,北靖關兵馬地勢,也只有在北靖關多年的將領方能熟悉。在此戰時換將,爲戰事大忌。若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倒不若讓熟悉的人去做。當年忠勇伯轉戰湖廣,亦不過弱冠之年,麾下將士也有數萬之衆。這位紀百戶,已過而立之年,論起來,比忠勇伯還年長些。臣掌兵之際,也不過紀百戶這個年紀。”

“忠勇伯天縱其才,紀百戶就不知有無這等才幹了。何況,當時忠勇伯身邊有李子爵輔助。”大皇子忽而靈機一動,道,“這事兒好辦,不若父皇也給紀百戶派個軍師吧。”

五皇子笑道,“大哥這法子好。”五皇子想讓李九江過去,也考察一下這位紀百戶。

穆元帝問大皇子,“依你所見,派誰合適?”

大皇子舉賢不避親,道,“北靖關冬天能凍死個人,軍師也得年輕力壯方可。原本李子爵有輔佐經驗,可聽說他在五弟府中任職,怕是抽不開身。依兒子說,父皇身邊便有能人。”大皇子舉薦的是趙時雨。

穆元帝笑,“時雨文章是好的,可是從未打過仗。”

大皇子很認真道,“李子爵原也是文官出身,未打過仗的,可輔佐忠勇伯就輔佐的很好。他們這些文人,做事細緻,打仗的事辦不了,忠心是再不差的,何況,軍中不少軍械軍糧軍馬軍資等事,皆要細緻人辦方可。時雨跟在父皇身邊多年,忠心無二,兒臣覺着,他是再合適不過的。再者,他去了,可以輔助紀大人整肅兵馬,北靖關到底是個怎麼回事,也能查個清楚。”

大皇子說的軍師,倒更似欽差了。

商議半日,穆無帝一半一半,令內閣擬旨,升紀容爲四品信武將軍,整肅北靖關兵馬,嚴繅北靖逆匪。同時,着趙霖趙時雨爲四品軍師祭酒,攜一應軍械赴北靖關,輔助戰事。

五皇子回府嘆道,“原是想讓九江去的,這回叫大哥搶了先。”原本覺着大哥是笨蛋,不想竟能同御前紅人交好,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五皇子覺着自己不該小看任何人。

謝莫如道,“陛下緣何這般擢升紀將軍?”

“當此亂局,紀百戶既能聯合其他幾位百戶解北昌府危局,就是個有本事的。”五皇子將紀百戶寫回帝都的奏章抄本給妻子看,道,“你再看紀百戶寫的奏章。”

謝莫如一看便道,“文采不錯。”再往下看,尤其羅列軍功時,各人殺敵多少,不論是百戶什長,還是尋常兵士,皆的記錄。謝莫如道,“難怪陛下肯用他了。”

“我也是看了這奏章方舉薦的他,軍中剋扣軍功爲常例,當年江南之戰能打得贏,就因我從無剋扣軍功之事,凡立功的,哪怕殺敵一人,也要記錄賞賜。因不克扣軍功,將士得賞,便不惜命,仗便可打得。北靖關正值危難之時,有紀將軍這樣的人,總比換個老油條的好。父皇雖派了趙時雨去,趙時雨卻是文職。軍功上是無虞的,再說,沒麼個人,怕父皇也不放心。”

謝莫如道,“這個紀將軍是蜀人哪?”

“蓉城人,不知他是犯了什麼死罪,看他文采不錯,奏章上的字也是一筆鐵劃銀鉤,不知殺了什麼人流放的北靖關,我已叫人去查了。”

謝莫如便未多說。

大皇子此際是對趙時雨殷殷叮囑,“好好幹,待你大勝還朝,我也叫父皇給你封個子爵,一點兒不比那什麼李九江差。”

趙時雨:……這笨蛋難道不知道他們都是私下往來的麼!!!!

趙時雨死的心都有了。。。

作者有話要說:  PS:一不留神,晚了~~~

第208章 槓上第121章 議儲位一第394章 權握天下之下第305章 奪嫡之八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230章 如此~第313章 奪嫡之十六第275章 交鋒之行雲之二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392章 太皇太后之七第370章 皇后之十三第309章 奪嫡之十二第48章 再無相干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205章 段四海第48章 再無相干第25章 看到第24章 人間記第178章 報償第326章 奪嫡之二九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36章 賞賜第281章 告靖王第二書第126章 弟弟沒一個好東西第146章 暴雨即至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185章 在朝第336章 奪嫡之三九第98章 命運之五第208章 槓上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47章 震後第336章 奪嫡之三九第361章 皇后之四第276章 交鋒行雲之三第60章 萬全策之龍擡頭第3章 桃之夭夭第101章 目的第216章 入冬第42章 揣度第301章 奪嫡之四第139章 進宮第270章 交鋒之戰一第242章 交鋒之四第150章 迴歸~第277章 勢利的婚姻市場第91章 表章第111章 崔氏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11章 提醒第81章 一塊兒老薑第27章 禍根已生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65章 好處~第32章 攘外安內第374章 皇后之十七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65章 好處~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283章 交鋒飛羽你怎麼看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109章 天生的權術家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361章 皇后之四第387章第68章 使團歸期第230章 如此~第261章 交鋒之極少數的人第285章 交鋒之戰事二第185章 在朝第295章 交鋒這一天之上章第336章 奪嫡之三九第216章 入冬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83章 神仙手記第180章 商議第198章 建議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128章 趙霖第35章 神交第119章 逼宮計一第239章 交鋒之一第51章 文康長公主第300章 奪嫡之三第140章 嫉妒第58章 提議第9章 家族,家宴第172章 就藩之一第227章 苦心第369章 皇后之十二第69章 桂花宴之一第48章 再無相干第379章 太后之一第105章 和諧啦第230章 如此~第293章 交鋒離職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