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爲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大國間衝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爲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魏國與齊國的關係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緩和,但秦國在西邊卻連續向魏國發起進攻,西邊的西河、上郡相繼落入秦國之手。魏國感到只靠本國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國進攻的,於是有公孫衍發動的“五國相王”之舉,企圖聯合三晉與燕、中山國,來抵禦大國的進攻。就在五國相王的當年(公元前323年),楚國就向魏國發起進攻,楚將昭陽在襄陵打敗魏軍,奪去8個邑。“五國相王”可稱爲公孫衍的一次“合縱”運動,但仍敵不過楚國,因此魏惠王對“合縱”政策動搖,接受了張儀“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的政策,任命張儀爲相。主張聯合齊、楚以抗秦的惠施被摘相印,到了楚國,後又到宋國。惠施去魏相,是張儀“連橫”政策的勝利。

魏惠王相張儀,是想利用秦國的力量對抗齊、楚的壓力。張儀卻是“相魏以爲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是要魏國投靠秦國,魏惠王當然不能就範。於是秦惠王憤而出兵攻打魏國的曲沃(今山西聞喜)、平周(今山西介休西,或說今山西靈石境)。這樣,張儀的“連橫政策又受到挫折。

公孫衍是張儀的政敵,張儀在魏國推銷“連橫”政策,公孫衍就出來加以阻攔,派人到韓國去把張儀合秦、魏是“魏攻南陽,秦攻三川”、魏王重用張儀是“欲得韓地”的目的告訴了韓國大臣公叔。公孫衍稱,如果韓重用他公孫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並且可以達到“魏必圖秦而棄儀、收韓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認爲此計很好,“因委之犀首以爲功”,把國事委於公孫衍。

秦國咄咄逼人的東進政策,令東方各國生畏,紛紛支持公孫衍的“合縱”。齊國於是“以事屬犀首,犀首受齊事”,燕、趙兩國“亦以事屬犀首”,接着楚國也“以事因犀首”。魏惠王見4國屬公孫衍以事,“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事,復相魏。”此即所謂犀首“佩五國相印,合縱連橫”的一次“合縱”運動。

公孫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取代張儀爲魏相國,乃於次年合東方六國攻秦,推楚懷王爲縱長。聯軍至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齊獨後。”這次參加的國家有魏、趙、韓、燕、齊、楚。由於聯軍組織不嚴密,故被秦軍擊敗。次年,秦派庶長樗裡疾在修魚(今河南原陽縣西),大敗聯軍的韓、趙、魏三國軍隊,斬殺八萬人,這次“合縱”攻秦的戰爭失敗。

公孫衍爲了牽制秦國的兵力,還聯合少數民族義渠同秦對抗。在秦軍與三晉軍隊交戰時,義渠軍發兵向秦進攻,在李帛打敗秦軍。

這次六國“合縱”攻秦,雖以失敗告終,它的聲勢卻是十分顯赫的。時人景春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說明他們發動的合縱、連橫運動,對當時政局所產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張儀、公孫衍是戰國時期合縱、連橫運動的倡導者。自此以後,由於兼併戰爭的激烈,各大國間紛紛拉攏與國以對付敵國,這種合縱、連橫的外交鬥爭及軍事結盟就不斷出現。戰國後期,秦國力量越來越強,東方六國都不能單獨抗秦,公孫衍與洛陽人蘇秦,先後遊說六國,聯合抗秦,稱爲“合縱”。秦國用魏國人張儀,勸說各國幫助秦國進攻其它的弱國,叫做“連橫”。合縱連橫的鬥爭,持續了很長時間。那時候,各國爲了自身利益,時而加入“合縱”,時而加入“連橫”,反覆無常。“朝秦暮楚”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在各大國紛紛拉攏與國、開展激烈的鬥爭中,外交和軍事上就產生了合縱、連橫的活動。“合縱”,即“合衆弱以攻一強”,就是許多弱國聯合起來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連橫”,即“事一強以攻衆弱”,就是由強國拉攏一些弱國來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土地的目的。這時各大國之間,圍繞着怎樣爭取盟國和對外擴展的策略問題,有縱和橫兩種不同的主張。所謂縱橫家,就是適應這種政治鬥爭的需要而產生的。他們鼓吹依靠合縱、連橫的活動來稱霸,或者建成“王業”。他們宣傳:“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還宣傳:“從(縱)成必霸,橫成必王。”

縱橫家的缺點是,他們重視依靠外力,不是像法家那樣從改革政治、經濟和謀求富國強兵入手;還過分誇大計謀策略的作用,把它看作國家強盛的關鍵。張儀在秦國推行連橫策略是獲得成功的,達到了對外兼併土地的目的,使得秦惠王能夠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這是因爲他用“外連衡而鬥諸侯”的策略,配合了當時秦國耕戰政策的推行。所謂合縱連橫,從地域上看,當時那些弱國是以三晉爲主,北連燕,南連楚爲縱;東連齊或西連秦爲橫。合縱可以對秦,也可以對齊。從策略上說,是“合衆弱以攻一強”,是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連橫是“事(從屬)一強以攻衆弱”,是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併的策略。隨着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合縱連橫的具體內容也跟着有了一些變化和發展。到長平之戰後,變成了合縱是六國併力抵抗強秦,連橫是六國分別投降秦國的意思。

當張儀入秦推行連橫策略不久,公孫衍(犀首)就離開秦國而入魏爲將,因爲魏的國力衰退,公孫衍就圖謀拉攏別國,聯合出擊取勝。就在公元前325年,“犀首、田朌欲得齊、魏之兵以伐趙”,就是公孫衍拉攏齊國名將田朌一起伐趙。公孫衍說:“請國出五萬人,不過五月而趙破。”田朌認爲公孫衍說得太容易,“恐有後咎”,公孫衍認爲說得難了,二國之君就不願出兵,待出兵之後二國之君見有危險,必然增兵。後來果然如此,因而大敗趙兵。田朌俘虜了趙將韓舉,取得了平邑(今河北南樂西北)和新城,公孫衍也打敗了趙將趙護,“趙武靈王元年魏敗我趙護”。這是公孫衍當魏將初次得勝。

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八十七章騙取芭蕉扇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十三章五帝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二十八章使徒傳道(五)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戰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九章菩提現世(二)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三)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十八章成湯亡夏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三)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隨西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四章盤古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三十張棄朝歌渭水垂釣第九章菩提現世(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六章盤古兒女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二百二十章寇準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九十四章九九歸真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一百七十九章國王歸位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七章盤古兒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