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

伯父接過香菸,點上火,問:“你們學校,現在對外面兼職的老師,又是怎麼看法?”

王國良大吸了一口,吐出來菸圈,邊說道:“有所好轉,但轉變不大。”

“那你現在還往江陰那邊船廠跑得多嗎?”

王國良笑笑,說:“更多了。他們單位船舶越造越多,噸位也越來越大,涉及到更多的相關技術方案。”

二毛坐在旁邊無聊,實在忍不住,於是找藉口說找他同學,打過招呼就出門去了。

小毛給阿爹和伯父續好水,也去了竈批間。

說着說着,王國良兄弟倆就說到了“韓琨事件”。

這時候,“韓琨事件”輾轉近2年,其間過程發展反覆曲折。

老早子,韓琨案件經檢察院偵查結束移送到法院。

這個區人民法院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後,對此案卻有絕然相反的看法,認爲韓琨不僅沒有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危害,相反,他卻創造了社會財富。

法官得出結論:韓琨非但無罪,而且有功!因此,他的行爲不構成犯罪,要求區檢察院撤訴。

一位自始至終參加此案調查的審判員說:“我們的法律應該保護有貢獻的知識分子。韓琨有缺點,應熱情幫助,但決不能一棍子把人家打下去。”

這樣一來,那麼問題複雜了:圍繞韓琨案,檢察院和法院之間發生了不同看法。

這起特殊案件,圍繞着“韓琨他是不是罪人”這個問題,在上海政法部門引起了一場持續一年之久的爭論,甚至目前還尚有餘波。

區檢察院雖最終撤訴了,但還堅持認爲韓琨“有罪”,只因他“能夠交代罪行,積極退賠,決定從寬處理,免予起訴”。

韓琨不服,提出申訴,但被“駁回”。

後來上海市委領導同志對該案作了批示,明確指出把韓琨作爲“罪人”對待是完全錯誤的,應該儘快恢復他從事技術工作的權利,工程師職稱照樣晉升。除掛名工資外,1200元成果獎歸還本人。市委領導並指示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重新處理。

本來“韓琨事件”發展至此,也算是終於有了一個結果。

不想,1982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一版頭條位置刊出《救活工廠有功,接受報酬無罪》的文章,報道了這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人物事件。

緊接着,1983年1月4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徐盼秋的文章:《要劃清是非功罪的界限》,這位法學專家從法律上闡述了對“韓琨事件”的看法,旗幟鮮明地對韓琨的做法表示支持。

同一天,《光明日報》還發表了韓琨的辯護律師郭學誠的文章:《法律應保護有貢獻的知識分子》。

由此,韓琨事件被徹底引爆。

全國各地的來信雪片似地飛向編輯部和記者站,《光明日報》順勢而爲,在報紙上開闢“如何看待科技人員業餘應聘接受報酬?”專欄,開始就韓琨事件展開大討論。

在《光明日報》的推動下,“韓琨事件”持續發酵。

韓琨到底是功臣還是罪人?3000多元獎金補貼該不該拿?科技人員業餘兼職領取報酬是否合法的大討論更深入地展開,這場討論波及全國科技、公檢法司、勞動人事、黨政機關各部門。

討論持續了4個月,大討論的結果是,“韓琨事件”引起了高層注意。

中央政法委員會會議專門討論了“韓琨事件”,形成明確的意見:韓琨無罪!並作出六條決定:韓琨的行爲不構成犯罪;類似韓琨的星期天工程師一律釋放;公檢法機關今後不再受理韓琨這類案子;關於業餘應聘接受報酬等政策上的問題,由中央另行研究。

後來不久,中央發文通知全國各地,科技人員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可業餘兼職並獲取合理報酬,由此受打擊的科技人員一律平反,一大批“韓琨”重獲自由。

到這裡,“韓琨事件”終於告一段落。

縱觀“韓琨事件”臺前幕後的故事,有在危難之際甘冒政治風險,仗義執言救他的人,也有欲將治罪,置之絕地而後快的人。

發生如此荒誕的“罪案”,它使人們意識到不單純是某個單位或幾個承辦人的責任,而是法制不健全和習慣“運動式”思維造成的後果。

被稱爲“中國星期天工程師無罪第一案”的韓琨事件,使“星期天工程師”從地下轉到地上,由非法變成合法,這一轉換極大地解放了科技生產力,推動了我國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使我國有限的科技力量在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現在說起來這些,王國良還是唏噓感慨。

改革開放初期曾經遭遇的曲折和艱難。實際上,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就是這樣一步步突破陳舊觀念和思想束縛,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成功的。

他說,韓琨這個小人物因爲一件並不顯著的小事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大討論,他的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遭遇折射出歷史的進步,反映了這個時代知識分子命運的巨大變遷。

王國賢只是坐在竹椅凳上長久抽菸,不響。

過很久,他丟下手裡吸剩的香菸,說道,“上一次市科委舉辦的一場輕、手工行業和全市技術交流會,你去了嗎?”

“我沒去。但是和我現在搭檔的郭老師當時去了的。”王國良想了想,說,聽說這次的會議取得了很大成功,社會反響強烈。這就說明,企業對技術還是有較大的需求,科研單位也有輸出科技成果的強烈意願的。

他接着說,通過這次交流會,市科委意識到,應當大力發展技術市場。所以今年5月,上海第一家技術市場機構——上海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成立。

伯父頭往後仰,笑道:“這對於你們‘星期日工程師’來說,應該有利。”

王國良嘆一口氣,說:“現在社會上對於科技諮詢服務活動逐步採用有償合同制的做法,還存有爭議,我們也心存疑慮,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第8章 小酒館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162章 老友相見第40章 關係第213章 捉蟋蟀第306章 再學習第165章 大喇叭第2章 坐柴油船第79章 油墩子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17章 公共廁所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9章 腳踏車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23章 名額第14章 野趣第97章 “褲衩經濟”第185章 晚餐第75章 大橋合龍第112章 空氣靜止第96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68章 第一次第176章 浦東的眼睛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139章 矮了30公分第80章 如約而至的水災第279章 豐收在望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297章 念想第111章 委屈與隱忍第195章 虎頭奔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190章 “禍”不單行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301章 “ 迪多”第54章 能思想的葦草第236章 喇叭褲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62章 老友相見第353章 四眼相對第108章 拷老酒第9章 腳踏車第258章 唯獨不可以放開肚皮吃的第119章 晨練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317章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214章 聯防隊員第71章 鋼宗鑊子第154章 細節第360章 囑咐第16章 剃頭攤第138章 夜晚的黃浦江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184章 “原湯化原食”第116章 “三轉一響”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4章 婦產醫院過道第44章 採菱第82章 會有好日子的第78章 碗對碗第99章 冬天汰浴第125章 某種關連第55章 困難於斯第109章 波光粼粼(新)第71章 鋼宗鑊子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270章 八百壯士第73章 “巨龍車”第58章 爆米花第350章 半個知識分子第227章 這麼多豬肉?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181章 糖糖(新年快樂)第230章 川沙幹部分流安置第160章 “橋頭跳車”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160章 “橋頭跳車”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126章 一點的奧妙第287章 紙上覺來終覺淺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183章 大姐的實話第6章 沒出息?第242章 阻力第195章 虎頭奔第127章 淵源第191章 終於功成題外第231章 陸家嘴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