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丈量田土

爲了不在以後再發生矛盾,外公專門用田畝冊畫了一張草圖,在生產隊大會上向全體隊員演示,並且講明其中今後規劃中的水路和道路。

解決了靠河邊這些難分的田土,還有兩個問題,隊員們意見分歧也比較大。

一是當時的隊員恐怕隊裡的集體資金被“長手佬”、“破腳骨”霸佔,所以建議隊上的所有資產應該分個精光。

二是隊上所有的田土是否應該全部分包到個人頭上。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誰也不能說服誰。

隊上的幹部又來徵求外公的意見。

對於這兩點,外公則是留有餘地,持有不同意見。

“講實話,這是隊上的資產,我戶口不在隊上,但是我還是要發表我自己的想法。”外公想了想,說,“我是不贊成把生產隊的耕地分光分盡的。”

因爲那樣做的話,集體就沒有了一點耕地,萬一社員不好好交提成,生產隊、大隊幹部的福利待遇怎麼解決?還有,集體事業,比如講水利道路等工程款又從何而來?

另外,外公主張留下一定數量的集體田。他的理由,現在留下有少數機動的田地,可以留作以後隊上出生、嫁入人口的增補之用。

爭爭吵吵,反反覆覆搞了好多天,生產隊終於定下盤子。

具體做法是:按家庭人頭分耕地面積,將總田地畝數按人口分攤給農戶承包。好壞搭配,割肥補瘦,抽遠補近。至於集體的生產工具,則按面積分到戶,耕牛幾戶關一頭,水利共管共用。

隊裡的所有土地,劃分爲口糧田和責任田兩種形式。用皮尺繩子把生產隊的田地再重新摸一次。

口糧田作爲生活保障用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只負擔農業稅,不繳納承包費,不負擔國家定購任務。責任田要交納農業稅,向集體土地承包費,完成國家糧食定購任務。

根據實際丈量的田地面積,按歷年的產量,把承包產量落實到不同類型、不同單產的土地上。

方案經全體隊員通過後,根據縣委要求,本着利益越直接越好,方法越簡單也好的精神,生產隊迅速組建了分田小組,開始緊鑼密鼓實地丈量生產隊的田地。

生產隊的田塊,經過農業學大寨改造後,幾乎所有田塊都呈長方形,丈量土地比較容易,但工作非常辛苦。

隊裡最終確定以某一田塊作爲起點,按順序號丈量。

盛夏的太陽,火辣辣的,曬得臉跟非洲人差不多,汗水浸透了衣褲。

田地裡則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土地承包到戶開始實施後,很多農民一下子來了精神。臉上洋溢着從未有過的踏實和笑容,心中喚起了從未有過的憧憬和嚮往,全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激情和幹勁。

許多人都會到剛插好界樁的田裡,在這些有可能將要屬於自已經營的田邊看一看。

農民們滿懷着憧憬,升騰起了希望,彷彿聞到了泥土的芬芳,彷彿看到了豐收在望,心裡異常地興奮激動。對於世代務農的他們來說,就像是解除了束縛,獲得重生一樣。

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再討論規劃下半年的種植了,哪塊種油菜,那塊種大麥,哪塊播草籽,哪塊留草籽種。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出現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新問題。

由於田地有肥有瘦,有遠有近,水利條件有好有壞,說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有些田土因爲等級低,產量低,估產也相應低些。隊裡調整相應方案,按勞動力和人口數,確定每戶的承包田面積和口糧田面積。將這些地塊都編上號,然後再抓鬮抽籤。

也有幾戶小戶人家,想拼在一塊抽,開始隊上不同意,但最後還是允許了,便於他們以後可以互相幫襯。

另外,隊上還原則同意如果有社員抽到的田地,離家比較遠,管理起來浪費時間,而家門口的田地被其他社員抽到了。大家可以通過協商,相互之間進行調劑。

社員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公社,大隊,生產隊的幹部更是認真負責。

公社的工作組,還有大隊的有關領導實行包片責任制,深入到分田一線,全力找準目標抓落實。

相關人員以風雨無阻、日夜兼程、廢寢忘食的勁頭,自覺下沉到各包片的生產小組,詳細瞭解具體情況及存在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對生產隊存在問題逐項跟蹤、逐個突破。

上面的要求,各工作組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力爭在10天內完成所包片生產小組的土地丈量任務,進而完成各小組土地公示工作。

外公拿杯子倒水。

有隊員走過來,在外公身旁坐下來,問:“以前我們搞互助組合,就在一起種過田。老陳,今日重新分田,包產到戶,你說怎麼會有這種好事?不會以後還有變化的吧?”

外公扯下脖子上的毛巾擦汗,看着他笑笑,繼續喝水。不響。

李隊長補充說道:“田地承包到戶後,公社要與農戶訂立合同,明確合作社與社員的責、權、利,合同一訂五年不變,按約兌現。你就把擔心放在心裡,不會再有變化的。”

“老陳,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要是有幾戶人家都看中了同一塊地,吵起來了怎麼解決?”

“我們早就想到過這樣狀況的。”一旁的李隊長哈哈一笑,說道,“很簡單,把這塊都相中的地對半劃開,向陰的就多劃些,向陽的就少劃些,然後兩家再抓鬮,這樣不就解決了。”

歇息的檔口,李隊長看看四周,說道,“老陳,現在看來,實行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的做法是無比正確的啊。”

“早在1919年7月14日,毛**在《湘江評論》創刊詞中就洞悉: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衆聯合的力量最強。”

外公喝一口水,抹抹臉上的汗水,接着說:“你想想,即使時光走到了現在的八十年代,吃飯的問題,對於復甦後的中國仍然是一等一的大事。”

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76章 鮮活的大橋第257章 小花從東北迴來第137章 黑杜酒第96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77章 爲什麼要搞金融貿易區?第237章 提親火腿第342章 烤紅薯第207章 盾構第227章 這麼多豬肉?第256章 高橋鬆餅第140章 找原因第295章 印象深刻的老師和事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69章 有事call我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237章 提親火腿第6章 沒出息?第13章 度假的傳統第141章 “誠信”隔離網第306章 再學習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146章 學習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17章 公共廁所第218章 好風憑藉力第45章 圍城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39章 囁嚅第79章 油墩子第39章 囁嚅第317章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第165章 大喇叭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208章 盾構機第288章 全運會火炬接力第342章 烤紅薯第80章 如約而至的水災第84章 改學業成績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264章 “狠”第92章 人間至味第58章 爆米花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123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319章 落寞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320章 不要總心很累第126章 一點的奧妙第361章 四眼相對第29章 吃上國家糧第358章 賭上一回?第84章 改學業成績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359章 做個好人第137章 黑杜酒第44章 採菱第235章 哪來的”阿飛“?第13章 度假的傳統第354章 圖個什麼?第42章 社隊經濟第6章 沒出息?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240章 爲什麼下海?第42章 社隊經濟第192章 拜祭先祖第221章 花鳥市場第265章 “ 西服熱”第149章 大幕拉開第268章 報社浦東辦事處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357章 惻隱第70章 陽春麪第108章 拷老酒第319章 落寞第265章 “ 西服熱”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103章 意外第338章 初一拜年第343章 修行靠個人第44章 採菱第261章 辦公室做衛生第353章 四眼相對第199章 驢車第185章 晚餐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95章 兩條標語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185章 晚餐第225章 蔥油餅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355章 門當戶對第270章 八百壯士第131章 “花樣年華”第161章 老胡的兩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