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包產到戶

“長24米5,寬17米。”

小毛再三對照這塊土地所在的位置,仔仔細細在大紙板上把相應的大致地形圖畫好,並標註上尺寸大小。

外公收拾皮尺,在兩個隊員的監督下,繼續往前走,開始丈量下一塊田地。

“老陳,歇歇,歇歇好了。”這時候生產隊長李建國提着大鐵皮水壺跑過來,大聲說道:“大家都先過來喝碗涼茶。”

外公站定,擦擦臉上的汗水,擡頭看看天空,想了想,說道:“那就歇歇?”

兩個隊員對視一眼,笑着點點頭。

幾個人尋一塊乾淨的草地坐下來。

“小毛,棒冰箱子呢,棒冰還有嗎?”李隊長對跑過來的小毛笑笑,問道。

小毛朝四周看看,呵呵一笑說:“還有的。露露在前面的地裡正賣着的呢,我這就去叫她過來。”

經過社隊的努力和多次宣講,新倉圩大隊幹部統一了認識,決定在本隊率先推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改革,成了川沙縣較早一批早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隊之一。

不過,這其中經歷過程的艱辛,也是不言而喻,非親身經歷者不可想象。

這裡的艱難,這要還是在基層農民對農業聯產承保責任制的理解和接受上。

農民嫌這個說法不夠通俗易懂,乾脆叫“分田到戶”。

雖然小崗村首吃螃蟹已經過去了四個年頭,離老人家對小崗村的經驗肯定也兩年多了,但面對這場歷史性的變革,個別基層幹部都懷疑分田到戶是前進還是倒退。

隊員們更是不知所措,大家議論紛紛,惋惜者有之,高興者有之,擔憂者也有之。

公社派工作組進駐生產大隊指導工作。

宣講大會、小會一直開,反覆講解學習中央、省、縣有關落實農業生產責任制的文件精神,以生產隊爲單位討論承包到戶的具體做法。

討論會接連開了八天。

這八天中,在外公等人的要求和監督下,沒有采用任何行政手段,推行民主路線,出臺的方案以理服人、切合實際。

這樣,在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下,許多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迎刃而解,終於達成了幾點共識。

一是根據隊情民意,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一購三留”:一購是上交國家徵購任務,三留是留好口糧、種子糧、飼料糧。

二是加強領導、積極引導,深入一線、改進作風,不放任自流。成立專門領導小組,組織專業隊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其中,還強調黨的紀律,要求共產黨員起先鋒模範作用,擺正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

把黨的利益放在首位,個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爲了黨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兩者發生矛盾時,要無條件地服從黨的利益,公而忘私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工作,如目前思想上有些疙瘩,但組織上一定服從,並用黨性來保證貫徹執行上級黨組織的路線、方針、政策。

三是以點帶面促包乾。

新倉圩大隊是屬於全公社第一批推行“大包乾”的單位之一。

當時新倉圩大隊共六個生產隊。

在大隊兩委班子成員會議上,決定抽調大隊幹部及生產隊會計,3人一組,組成8個小組到8個隊去實施。

小毛外婆家所在生產隊是新倉圩大隊規模較小的一個隊,決定由大隊長帶領的一組先到小毛外婆家所在生產隊搞試點,以點帶面、先易後難、逐步推廣。

其餘小組先調整生產隊班子,對原定的7人隊委縮減爲3 人,即原來的隊長、副隊長、副業隊長、會計、2名婦女隊長、民兵排長變爲隊長、副隊長、婦女隊長。對各生產隊的財務由大隊集中起來,由2人組成聯隊會計。

在隊長、副隊長、婦女隊長到崗到位後,外婆家所在的大隊接着連續幾次召開了家庭戶主會議,講清了當前分田與解放初期分田的不同。

同時講明,農作物收穫的成果,只要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多餘都是自己的;但土地是集體的,不準出租、典當、買賣及不準隨便在集體土地上造房;大型農具、機械、倉庫、場地、耕牛等仍是集體的,大家輪流使用,小型農具傢什作價歸戶。

好不容易統一生產隊全體隊員的認識後,夏收夏種還沒有全部結束,公社就在大隊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生產隊開始施行土地承包到戶工作。

自然,生產隊分田到戶的責任就落在了隊長李建國身上。

那段時間他特別忙,既要開始準備丈量隊裡所有田地,還要按照田地裡收成好壞再區分,然後依據各家各戶的人口,把村裡的稻田分成了等份,由各家“相”各家的責任田。

各戶勞動力基數以記工簿所登記的勞力爲準,各戶人口基數以當時戶口簿爲準,經再三複核和公佈後確定。

實施工作中,最難的當然是田地的劃分。

田塊有遠有近,有好有差。

總的來講,生產隊田地好壞差別不大,但曹家溝河邊上的田地卻需要單獨考慮。

這些田地有將近30畝,佔生產隊總田畝的十分之一。這些田地離隊裡位置遠,無論肩挑還是船運,都非常不方便。同時,這些田地雖是水稻田,卻是小粉土構成,土質保肥能力差,種稻種麥後期脫力,產量很低。

因爲隊員意見不統一,一時間責任田的劃分工作就卡在了這片田地當口。

外公一直住在隊裡,對全隊隊員情況,田塊好壞、遠近了如指掌。他仔細地聆聽隊員們的激烈討論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他的意見,可以採用抓鬮或者是均分的方式來作最後歸屬的確定。

但是,均分的方式顯然不太可行。

原因是這幾十畝土地,看上去不少,但真要是分攤倒每個隊員頭上的話,也就僅僅是兩三分而已,面積很少,這樣分散的話,明顯不利於以後的耕種和使用。

願賭服輸。經反覆作工作,隊員們最後同意採用統一抓鬮的做法。

第52章 聚會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254章 參股第17章 公共廁所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158章 盛夏的江南水鄉第11章 高強螺栓第79章 油墩子第3章 纜索廠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70章 陽春麪第199章 驢車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第41章 “波將金村”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332章 紅包第265章 “ 西服熱”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93章 惶恐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195章 虎頭奔第292章 沒有來由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133章 自己領會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12章 外婆家第332章 紅包第32章 多多學習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157章 熱天第189張 出師不利第75章 大橋合龍第172章 父子倆喝酒第206章 “挖地道”第160章 “橋頭跳車”第235章 哪來的”阿飛“?第193章 王埭莊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349章 墊矮凳腳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196章 “咯噔”第265章 “ 西服熱”第91章 忍俊不禁第60章 視察第97章 “褲衩經濟”第140章 找原因第204章 泖港老街第5章 老虎窗第337章 罪過的啊第126章 一點的奧妙第185章 晚餐第343章 修行靠個人第157章 熱天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53章 粢飯豆漿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215章 掉進露天糞缸第295章 印象深刻的老師和事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18章 說書老者第38章 誤會第106章 東昌路消防瞭望塔第64章 擔心第36章 橫渡黃浦江第290章 真心不容易第85章第14章 野趣第282章 文登路商業街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45章 圍城第306章 再學習第34章 蘆葦根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12章 外婆家第329章 期末成績第56章 小花爸媽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262章 大橋雄姿初具第255章 珍惜眼前人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138章 夜晚的黃浦江第222章 識貨的老先生第101章 有志向我挺你第196章 “咯噔”第91章 忍俊不禁第6章 沒出息?第85章第346章 惻隱第50章 頭疼的事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55章 困難於斯第137章 黑杜酒第115章 哭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