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內訌”

關於楊豫之大怒,要與蜀王爭功,包括“三車法師”以及長安公子,都對“民間”將鬥雞大會的功勞歸於蜀王一人而義憤填膺的事情,被傳得沸沸揚揚。

《天下新聞》頭版報道了這件事情。以“對話”形式,記錄了“記者”對楊豫之、長安公子、尉遲洪道的“採訪”。

“皇帝舅舅褒獎的是我,自然是我功勞最大。”

“本次大賽從提議到組織再到結束,我全程參加了。如果說功勞,我比蜀王的功勞大。當然與豫之老弟比,稍差了那麼一點點……”

“這場雪大家都說是我招來的,我十二分贊稱此次活動,要說功勞,我的捐獻最多,是不是應該是我的勞功最大!”

…….

三個人分別如是說。同時《天下新聞》還加版附了整個“捐獻”名單,尉遲洪道的“四百五十萬”穩居榜首。街頭巷尾的議論已漸漸轉爲“爭功”。

議論之餘,不少人認爲蜀王“西苑”如今亂成了一鍋粥,起了內訌……

當然也有不少人,看出些門道,街頭不再有人評議太子的“賢孝”與蜀王的“仁愛”。而且大家隨着對“爭功”的議論,漸漸深入挖掘起“義捐”的“八卦”。比如:

“大唐軍神果然是財大氣粗,一下捐了五十萬……”

wωω●Tтkan●¢ Ο

“衆公主才捐了八萬,太寒磣了點……”

“聽說‘蘇我孫子’的三十萬是蜀王代出的。”

“滕王下注一百萬,結果全部輸掉,應該出三百萬,至今還沒能補齊……”

“長安公子比滕王還要富有!”

……

大內兩儀殿內。

李世民看完《天下新聞》的報道,有點啼笑皆非。隨手遞給侍立在一旁的太子李治。轉頭看向另一旁侍立的蜀王李愔,讚許地點了點頭。

“這次‘鬥雞大會’到底怎麼回事兒?”李世民縷了縷嘴角的鬍鬚笑問。

李愔見到父皇的眼神,心頭一鬆,微微一笑:“其實,最初只是因爲一個朋友將要娶親沒有錢,長安公子想幫他,又不想讓他感到不自在,便想讓他在鬥雞場中贏點錢回去。豫之見長安公子爲了幫助朋友如此用心,就提議自己辦場鬥雞大賽。長安公子卻知道豫之一向只是愛鬥雞,卻從來不拿雞來賭,不想讓他破戒,因而便想到‘義捐’,將鬥雞大賽所得捐給朝庭。尉遲洪道因爲‘從雪山帶來的春雪’一直心中不安,最後便定下來捐給‘司農寺’,用來購買種子,讓百姓儘快種上春小麥……”

李世民邊聽邊點頭說道:“雖然是少年心性,到也十分義氣。”

“長安公子?”太子李治在一旁聽了李愔的話,突然言道,“是不是與柴都慰決鬥的那個長安公子?”

李愔點頭笑道:“好像是有這麼一件事兒,至於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

李世民卻來了興致,想起楊師道說起過這個人,問道:“嗯,我也有所耳聞。似是與玄奘法師還辯過經。”

李治笑道:“我也是聽李道長說起此事兒,當日長安公子似與柴都尉有所誤會……”

當下將楊悅如何戲弄無賴,柴令武如何誤會,又如何與柴令武比鬥,以及弘福寺辯經柴令武如何輸掉的事兒講了一遍。

“……當日李道長原本央我向柴都尉解釋此事兒,等到我向柴都尉解釋時,長安公子已與柴都尉決鬥過。據說長安公子因此名聲大震。”李治笑道。

李愔知道楊悅討厭柴令武,但不知道楊悅與柴令武之間還有這許多糾葛,想象着楊悅戲耍柴令武的神態,不由心中一樂:“原來如此。難怪玄奘法師對長安公子十分讚賞。”

李世民聽了也已哈哈大笑:“這個長安公子還真是有趣!”

今日看了《天下新聞》的報道,見楊豫之等人與蜀王爭功,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故意,但蜀王的“仁愛”受到質疑,更關鍵的是蜀王自己根本沒有與太子比“賢孝”之心,心中十分高興。因而聽了關於長安公子的事兒笑得十分暢快。

“你們要幫的那個朋友,最後贏到錢沒有?”李世民笑完,又問道。

“那是自然。他贏了五萬文錢,現在,正忙着辦結婚的事兒。”

“長安公子如何能讓他必贏?”李治不解地問道。

李愔呵呵笑道:“長安公子與豫之二人看鬥雞的眼力很高,聽說在鬥雞界的很有名氣。豫之還被譽爲‘雞神’,長安公子賭雞必贏,長安城的圈主向來不敢招惹二人,唯恐長安公子上門來賭。他們兩個自己搞得鬥雞比賽,哪能不知道哪個會贏?”

正說間,突然聽到殿外一陣喧譁,只聽內待念唱道:“滕王求見……”

不等內待唸完,滕王已一路闖進殿裡,剛好聽到李愔最後一句話,大叫一聲,“原來我是被人陰了。”哭着拜倒在地,“皇兄,替我作主。”

李世民皺皺眉頭,對這個幼弟有點無可奈何,先皇對他縱寵無度,李世民因爲他年齡最小,跟自己兒子差不多大,對他一向也十分縱容,滕王向來恃寵驕縱,令李世民十分頭痛。見他伏在地上哭鬧,沒好氣地問道:“你又闖了什麼禍?”

“皇兄,這次不是我闖禍,卻是被別人騙了。”

“什麼人還能騙你?”

“剛纔蜀王說了,長安公子暗地裡早已知道那一邊會贏,故意與我比拼,才讓我輸掉……”

李愔在一旁笑道:“你自己賭輸了,卻來怨別人。當日長安公子可是讓你先選……”

“雖然是我先選的,可是誰會知道長安公子會爲自己選輸錢一方?”

李世民不解,李愔便將當日情況說了一遍:“圈場裡常鬥雞的人,無人不知長安公子的名頭,向來見她押哪一方,也跟着押哪一方……”這個道理很簡單,楊悅不過拋磚引玉,一心引大家押輸的一方,因而纔會押“鳳凰”贏。衆人不知,纔會上當。等到楊悅“被迫”將大筆錢押到“傳奇”身上,一來大家見楊悅是“被迫”,自然不會跟着押,二來比賽立時開時,大家也沒多少時間再押。

“不管,反正是讓我輸了三百萬,父皇賜的玉佩還押在司農寺……”滕王耍起賴來。

李世民又好氣又好笑。因爲“玄武門”之事,兄弟相殘終會青史留名。李世民一向引以爲憾事,因而對其他兄弟們十分優容,滕王纔會持驕放肆。衆兄弟也心知肚名,第一爭不過李世民,第二隻要自己不爭大位,其它事情李世民基本會原諒,所以像這種如小兒般耍耍無賴,李世民反而會樂得見到。一來可以障顯他對兄弟的親情,二來也可顯示自己“無能”,“無能”便是“無心”,這個道理衆親王再清楚不過。

李世民皺眉笑道:“你在滕州修的王府,奢華無比,怎會連三百萬都拿不出來?”

滕王哭道:“就是因爲修了房子,纔會沒錢……現在連房子也被皇兄沒收了去……”

“罷罷罷,當日是誰跟你在一起,非要聳勇你下注?”

“密王、舒王、魯王都在……”

“朕替你出一百萬,讓密王、舒王、魯王出一百萬,剩下的你自己想辦法去……”李世民如此處理,可謂十分得當。第一,他代滕王出錢,可見兄弟之情;第二,密王等人慫恿滕王應當受到小懲;第三,滕王自己惹出來的事兒,自然也要負大半責任。

滕王見三百萬債務變成了一百萬,立時不再哭鬧,說了一車皇兄的好話,歡天喜地的謝恩退出。

見滕王退出,李世民無奈的搖頭,他對兒子常加以訓斥,對兄弟反而十分寬容。被滕王哭鬧之後,剛纔的興致已去了大半。回頭又與兩個兒子敘了一會兒話,便示意蜀王先退下,有話要與太子單獨說。

李愔從大內出來,卻見到滕王還在皇宮前的橫街左右愰遊。

滕王見到他出來,笑嘻嘻地迎上去:“你這個點子不錯,果然皇兄給解決了大半。”

“是你自己演得恰到好處。”李愔看到他臉上剛纔哭過的淚痕,微微一笑,並不停下,自顧自地向前走。

滕王卻追着他,嘻皮笑臉地說道:“六郎幫了我這個大忙,我請你吃酒去。”

“滕王叔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客氣。”

“那個——咳。我請你吃酒還不是常事兒,上次在教坊蒙你相救,還沒有謝過,這次算在一起……”滕王連拉帶拽似是十分誠肯。

李愔卻搖頭笑道:“滕王叔不會連一百萬也拿不出來吧。”

“嘿嘿。”滕王見被他說中心事兒,便“無恥”地笑道,“聽說,蜀王最近生意大火,天下印書坊,只一個‘油墨坊’便日進斗金,叔父最近手頭有點……”

“別再戴高帽了。”李愔笑道,“油墨坊不是我的。”

“休要騙我,本王雖然剛從青州回來,卻也知道那長安公子與你一夥。他的便是你的,還分什麼彼此…….”

李愔“嗤”的一笑,心道:恰好相反,那丫頭分得再清楚不過。天下印書坊從一開始便說好兩個人一人一半,依着李愔的本意說說便是,但楊悅卻鄭重其事兒的請了證人,寫了“文書”,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李愔笑她,她反到振振有詞:“先君子後小子,親兄弟還要明算賬。”李愔無奈,只好由她。

見李愔只笑不答,滕王突然言道:“上次長安公子白白騙了我的青霜劍去,我還沒找他算賬,你若不給,我找他去要……”

“青霜劍是你自願給她,關她何事兒,你不是博得個‘重色輕物’的美名,被譽爲天下‘第一情癡’!《天下新聞》還專門爲你寫了專版,大力宣傳了一番……”

“‘重色輕物’?快別提了,本王到現在都不敢見諸位兄長,人人笑我是個‘大花癡’。‘青霜劍’價值豈只千萬!”滕王氣道。

“周幽王‘千金買一笑’,滕王叔能‘千萬換一美’也是美談。聽說現在滕王叔在教坊可是大受歡迎……”李愔嘿嘿笑道。

滕王卻大大地搖頭:“千萬換一美?我換到了也行啊。黃四娘還是不理本王,本王也無可奈何。本王的青霜劍豈不是白白便宜了那小子……本王現在纔想明白,黃四娘又不是他的,我憑什麼給他青霜劍?!”

李愔見他此時纔回過味來,仰頭大笑道:“只怕滕王叔現在反悔已經晚了。”

“我不反悔,我去搶來。”滕王擰眉怒道。

“搶?你以爲你搶得來?先想想李業詡的劍術你比不比得過。”

“他已把我有的青霜劍送給了李業詡?”滕王一呆,氣惱地一腳劈空踢出。

當日滕王送長安公子劍時,的確存了改日再搶回來的目的。只是後來《天下新聞》因此“盛讚”他對女人的癡情,雖然召來衆公子哥兒的嘲笑,在教坊裡卻受到衆娘子青睞,一時之間便打消了要搶回青霜劍的念頭。沒想到楊悅早已將劍送給了李業詡,衛公李靖的孫子。衛公的劍術之高,只怕大唐諸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李業詡雖然只是軍械監的小官,但是家傳劍術十分了得,卻是不能讓人小覷。滕王也是好劍之人,劍法不弱,對於劍術名家當然瞭如指掌。見說青霜劍在李業詡手中,知道青霜劍定然要不回來了,立時蔫了……

先前,滕王雖然將劍給了楊悅,卻也沒放在心上,以爲想要回來不過手到擒來之事,此時方纔知道永遠失去了“青霜劍”。當下胸口大悶,氣得哇哇大叫,對着空中一陣亂踢:“好小子,我跟你沒完。”

李愔一怔,一把抓住滕王的手臂,微眯雙眼,沉聲言道:“你敢動她一根毫毛,休怪我客氣!”

李愔力大,滕王一掙扎,被李愔手上不自主地加力一捏,差點扭斷手腕,嚇了一跳。再看到李愔的眼色更是嚇了一跳,見李愔滿臉慍怒,當場怔住,不解地說道:“長安公子何許人也。你怎麼如此護着他。以你我叔侄一向的交情,難道還及不上他。”

李愔卻不答他,只凜然言道:“你最好記住我今天這句話!”

直到滕王莫名其妙的點了點頭,李愔才鬆開他。想了想說道:“滕王叔的‘青霜’雖好,但我那把‘紫電’也是利刃,送給你,算是還你一個人情。”

“紫電?你肯將紫電給我?”滕王被李愔搞得有點蒙,剛纔被他一嚇,現在又是一喜,有點茫然。

李愔卻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滕王喜出望外:“‘紫電’傳說乃是歐冶子親自鑄造。你當真捨得?”

李愔笑了笑:“一把劍而亦,就當我拿‘紫電’跟滕王叔的‘青霜’交換了一下。”

交換?滕王暗暗納悶。自己的“青霜劍”在李業詡手中,又拿不回來再給蜀王,怎麼算是交換?蜀王對長安公子如此緊張,看來這小子跟蜀王關係不一般。訥訥地問道:“我聽說長安公子和楊豫之爲了跟你爭功?大鬧酒樓不說,還在報紙上大張旗鼓的叫嚷,你們不是在鬧內訌……”

李愔不言,心中暗笑。

“不過,我那一百萬還是……”滕王見好卻不肯收,依舊嘻皮笑臉地追着李愔。

李愔搖頭笑道:“滕王叔與其跟着我,還不如去找衆叔王姑母問一問。你只管說爲了百姓,將皇祖父賜的玉佩捐了出去,父皇兄弟情深,感念你一片仁心,又不想皇祖父賜的東西因而失散,便親自出錢,想將玉佩贖回……沒準這一場募捐下來,還能大賺一筆……”

滕王大喜:“我就知道你小子一定有好點子。”一拍滕王的肩膀,早已飛跑了去。

……

“六哥。”不知什麼時候,太子李治也從大內出來。見滕王飛跑着走了,上前與李愔打招呼。

“九郎?”李愔有點詫異地看了看李治。

李治微微一笑:“六哥什麼時候爲弟引見一下那位‘長安公子’。”

“你不認識她?”李愔訝道。剛纔聽李治說,他曾幫着解說楊悅與柴令武的誤會,以爲李治早就認識楊悅。

李治搖頭說道:“早就聽說過,卻從來沒有見過。弟也想多結識些少年俊傑。”

李愔略略一呆,微笑道:“只怕這些人俊傑稱不上,胡鬧還差不多。”

李治卻似是極爲誠肯:“便是胡鬧也是十分有趣。”

“好,九郎若不嫌棄,有時間一定引見。”李愔應付地說道。

李治自然聽出他的不盡不實,怔了怔,嘆了一口氣,回首望向“承天門”,想起有人對着它說“正在看一幅畫”,心中感慨萬千,這裡可不就是一幅幅不斷變幻的畫卷。剛纔父皇的話,還響在耳邊……

“雉奴可知我爲何選你爲嗣?”

“是因爲父皇偏愛兒臣。”

李世民搖了搖頭。

“因爲父皇覺得兒臣適合這個位子?”李治有點不太自信的回道。

李世民還是搖頭。

……

李治猜了幾次,李世民都是搖頭。

李治見猜不明白便不再猜,溫馴地坐在父皇身邊,等着父皇來說。自從貞觀十年,長孫皇后逝去,李治便與李世民一同住在甘露殿。從小在由李世民一手養大,父子親情比諸皇子更進一步。直到李治立爲太子,東宮一步之搖,李世民卻不捨得放他到東宮去住。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堅持請求,才讓他搬過去。

“雉奴在我身邊長大,你的性情我最瞭解。俗話說‘生子如狼莫如羊’。如果說做皇帝,你的性子太柔弱了,不是最合適的人選。三郎、四郎都會比你做得更好。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雉奴一生無憂無慮作個自在親王,不會爲了朝政煩心。

可是爲父爲什麼還是選了你?不是爲父非要聽信長孫之言,實在是不想再看到兄弟相殘的悲劇。當年玄武門之事,雖然不得已而爲之,但是爲父至今想到當日的情境,還是無法遣懷……

爲父不想再看到流血,你的性子最爲仁慈,必然不會辜負爲父的期望,一定要照顧好諸位兄弟,莫要學爲父……”

望着李世民眼中已是淚光點點,李治也不由落下淚來。去年的四月,大哥謀反,父皇失聲痛苦的一幕,李治久久不能忘懷,含着淚不住地點頭。

……

見李治似是想問什麼話,卻又欲言又止。李愔愣了一會兒,說道:“我最近得了一隻‘硨磲’,據說是佛家聖物,九郎在修大慈恩寺到是正好能用到,不如送給九郎。”

李治點頭謝過,笑了。望着李愔辭別自去,也慢吞吞地從廣場上走開……

第274章 山神廟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86章 牡丹花開第80章 拜師(五)第320章 妖孽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344章 動機2第90章 暗流涌動第259章 傾城(2)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2章 大孚靈鷲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287章 悵然第318章 小心眉兒第136章 理想國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148章 信物第320章 妖孽第175章 天子駕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217章 拜月(4)第53章 蜀王府的“饅頭”(上)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303章 尷尬之極第245章 遼城望月第282章 天師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23章 祭孔第99章 “黃金甲”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93章 人道第227章 又見雪人(2)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101章 帝女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69章 脫困第331章 怏怏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173章 靈臺第112章 琴音撥動第51章 蕭聲咽(上)第358章 下江南2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288章 我是誰?第136章 理想國第156章 抓賊(4)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9章 郎情妾意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338章 燭影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51章 蕭聲咽(上)第174章 青龍第92章 人與馬第142章 太行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174章 青龍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21章 法師玄奘第370章 決戰瓜洲5第98章 謠言漸起第329章 對決(4)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23章 鵝鵝鵝(上)第236章 出征第322章 伐謀第160章 紅鸞星動(下)第318章 小心眉兒第52章 簫聲咽(下)第39章 高陽尋仇第215章 拜月(2)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271章 梅花巾第136章 理想國第23章 鵝鵝鵝(上)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135章 身世傳奇第97章 中毒第238章 出口(上)第271章 梅花巾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364章 平叛4第139章 謎團第267章 小白臉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355章 女皇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56章 抓賊(4)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34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4第77章 拜師(二)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187章 不死小強第17章 決鬥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107章 曲江流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