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誰在吃人?吃了誰?

楊悅今日所談的“吃人”,不過是“物理”層面上的“吃人”。她當然知道五四時代,魯迅行生通過“狂人”之口,所說的“吃人”並非只是這種“吃人”法。而是向幾千年的封建禮教發出的吶喊。

是“封建禮教”在“吃人”!

封建禮教之害莫過於“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束縛人的個性自由、禁錮人們的思想……

因而,五四時代的社會精英,在接受了西方“自由”、“平等”的現代文明精神之後,向腐朽的封建禮教發起了進攻。

而楊悅此時,則是想將這種進攻提早一千三百多年。

第二日,再次論辯時,天下詩社的精英層也加入進來。李愔見楊悅所說的理論,雖然知道衆人難以接受,但也不是大逆不道,便放下心下,任由她去“論述”。

這場論述其實更像是宴會,不在西苑,而是在蜀王府的正殿,邊吃酒邊“論述”。

然而令楊悅沒想到的是,昨日她對李愔等人所說的理論,今日說給裴炎、富嘉謨等人,卻提出了異議。

“人道是人去動物性,而歸於人性的過程,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裴炎重複着楊悅的話,沉吟道,“這種說法雖然新奇,的確有理。與孔聖人提倡的仁愛,屬於一脈。孔聖人所言的‘仁愛’,豈不正是公子所說的‘人性’之‘道’。”

“然而,奴婢、歌姬之流在如今並非全是從戰俘而來,大多卻是罪臣家屬,是罰罪的一種方式,如果大家都一樣平等,還有什麼區別?還算得上是一種‘罰罪’的方式?”王勮言道。

楊悅一愕,到是忘記古人的確有“廢爲庶人”、“充爲樂籍”、“充作奴僕”之類的懲罰。特別是在爭鬥之中輸掉的一方,男人大多被處死,但女人一般會爲奴爲婢,爲妾爲姬。李世民的內宮中有不少這種女人,甚至自己的師父楊貴妃便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楊悅說道:“罰罪或許可以通過其它手段……但是奴婢的子女一生下來便成了奴婢,難道他們天生便有罪嗎?”

“他們的祖上有罪。所以也怨不得別人。”富嘉謨說道。

楊悅大大地搖頭:“這個‘世襲’最是社會之病。如今功爵世襲還不過三代,奴婢爲何便要世世代代爲奴婢?”

“如果人人平等,那些卑賤的活誰來幹?”蘇味道提出另一個問題。

“工作沒有卑賤之說,只有分工之不同。比如男人耕種,女人紡織,不過是盡其特點與能力,分工不同,同樣是勞作,沒有卑賤之分......”

“然而,孔聖也以爲農事爲‘小人’所爲,非君子之事,如何只是分工之不同?”

…….

楊悅見一時說不服大家,有點急躁,但她今日最想“宣講”地卻是“自由”,因而不再與大家爭論,轉口說道:“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應只知服從、聽令於父母、君主……每個人有自由生活的權力,他人不能干涉。而‘禮’恰好相反,束縛了這種個性的自由,其中‘三綱’最要不的……”

剛纔楊悅所說的話還有人贊同,沒想到她此話尚未說完,已有許多人搖起頭來。

“不對不對,如果沒有‘禮’,豈不亂套?”

“春秋戰國之時,周室衰微,‘禮’之不行,以至於天下大亂……沒有禮怎麼成?”

“公子說要‘人道’,但是人道沒有‘禮’怎麼保障它的實行?”

“‘孝’是人道,如果沒有三綱,教道如何行諸於世?”

“沒有三綱,會出現什麼情況?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夫不夫,妻不妻。陰陽混淆,上下顛倒…….”

……

衆人劈頭蓋臉的一致反對,令楊悅一時愣住。

連李愔也忍不住說道:“上古先民處於原始狀態,民風混亂,因而纔會出現‘禮’。商承夏禮,周承商禮,至周禮而臻完善。‘禮’是一種社會秩序,教化世人以‘人道’。若如你說的那樣,人人都要自由,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社會如何安寧?”

“不錯。比如周公制‘婚禮’,就是因爲當時的男女情愛混亂,因而周公才制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婚義七禮’。沒有‘禮’只會變得更混亂。”富嘉謨笑着附和道。

衆人也同聲大笑。

“‘禮’是一種社會秩序”!聽了此話,楊悅卻是猛然一驚。這個是她從未想到過的事情。說實話,雖然作爲一名中文系學生,她只知“禮、易、春秋、樂、尚書”等儒學經典之名,卻從未真正學習過。如同她那個時代的大多學生一般,只是泛泛而談,聽從課本中的介紹,知道它是一本書,一本講什麼內容的書而矣,至於具體內容道底是什麼,卻並不知道……

現代人眼中沒有“禮教”,那是五四時代已被批倒的東西,是“吃人”的東西。西方的現代文明的自由、平等、民主。纔是現代人眼中的“聖經”。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過,西方現代文明其實有兩個精神源淵:一個是古希臘的“自由”精神,一個是“基督”精神。

古希臘的自由精神,是個性的自由。在古希臘雅典神廟上寫着“發現自己”幾個字。它指導師人們去挖掘自己,崇尚個性自由發展。然而個性的自由如果到了極至,人與人之間必然產生衝突,造成社會混亂。所以古希臘神廟上同時還寫着另外幾個字——“適可而至”。它要求人們,不要過分崇尚自由,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這種限制,大概便是愛琴海文明後來引進的“猶太教”的原因。它通過“上帝”來“約束”世人,即所謂《舊約》。讓古希臘的“自由”精神得到在“束縛”。再到後來的“基督教”,《新約》。其實也是一種引導人們變成有序社會的“約定”。

西方現代文明正是承繼了這兩種精神。“自由”認同個體創新,而“基督教”的“約定”,又對西方人的行爲進行了約束……

然而中國則不然,中國沒有“基督”精神。

楊悅突然明白過來,中國傳統的“禮”教其實便是一種約束,是一種約束個體而使社會有序的“約定”。

如所有的現代人一樣,她只想到“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而忘記了幾千年的封建時代,以“禮”治天下,同樣是一種有序的社會。

正如大家所說,如果沒有“禮”,所謂的“人道”何存?

楊悅後世來人,當然也更加清楚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從五四時代向傳統禮教發出衝鋒,到後來的那個十年,完全推反傳統,將“禮教”完全顛覆,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將人性中的惡全部激發出來。將傳統的文明完全斬斷,道德斷層……“人道”纔是真正的喪失,社會完全進入一個無序狀態……

而她那個時代的人眼中大多卻只看到西方的“法治”,看到西方現代政體文明——“自由”精神,忘怯了西方人還有一個“基督”精神,作爲道德基礎。

而這種“基督精神”同中國“禮教”一樣,不僅承載了一種“約定”的社會秩序,更重要承載了“人道”,規範了人的道德。

如果只強調“個性自由”而放棄“人道”精神,將會怎樣?楊悅清楚的瞭解自己那個時代,比起現在所處的時代,缺失的東西更多。而那些東西正是她所想要傳揚的“人道”……

與西方的“中世紀”時代不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國時代,是一個文明高度發展的輝煌時代。

西方的中世紀時代,向上不及“古希臘”文明時代,向下不及“現代文明”時代,是一個極度黑暗的時代,受到教權與皇權的雙重壓榨。他們的“人道主義”直到十五世紀纔開始復甦。

而在中國,“人道”精神一直貫穿整個“帝國時代”。孔聖的核心思想“仁”與“禮”,是這個時代的正統思想。“仁愛”正是“人道”,而“禮”將這種“人道”得以順利的傳承。

因而,中國傳統禮教下的“君子”,“仁義禮智信”,溫良敦厚、賢智仁孝、歉恭有禮。而不是象她那個時代那樣:“自私、貪婪”甚至“殘忍”。禮教下的人們或許矇昧,但大多數人善良淑德、“父義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而不是如她那個時代的人婆媳對罵,兄弟不親……更恐怖的是,沒有“禮教”傳承“道義”思想,斬斷了傳統,在那樣的時代,任何人在一瞬間都可能變成“惡”人。

現代人嚮往西方的“紳士”風度,反而看不到自己傳統的“君子”之行?

想到這些,楊悅突然打了一個寒顫。有些茫然……

“禮”真的吃人?它吃了什麼人?它是如何吃的人?

楊悅完全陷入沉思。突然意識到自己起初的想法很天真很幼稚。

封建禮教的弊病到底在哪?

“皇權”不及“民主”?

沒有自由?

沒有平等?

……

顯然這個時代儘管有太多的合理,但也有太多的不合理。然而如何才能說服衆人?

楊悅想了片刻,突然想到“愛情自由”。五四時代的精英們,大多都飽受了父母之命而沒有自由愛情婚姻的痛苦,所以纔會對束縛個人自由的“封建禮教”更加深惡痛絕吧!

想到此,楊悅試探着說道:“嗯。我並不反而‘禮’,但是也不能說明現行的‘禮’便全部正確。比如‘父爲子綱’,雖然障顯了孝道。但是‘子’卻沒有自由。假如子喜歡一個女子,而父母卻爲他選擇另一個自己不愛的女子結婚,子是應該服從‘禮’教,放棄愛情,與父母所選擇的人結婚,一生痛苦。還是服從自己的本心,堅持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

“當然應該與自己喜愛的人在一起。”楊豫之毫不猶豫地說道。

楊悅微微一樂,果然楊豫之對此再支持不過。有幾個人也微微點頭,覺得“禮”教在這方面的確犧牲了“子”,束縛了“子”的“自由”。

“當然要服從‘父母’的選擇。”裴炎搖頭說道,“如那阿阮娘子,如果她合乎‘禮’教所爲,也不至於倫落爲妾,遇人不殊,最後落到此等下場……”

楊悅一怔,沒想到阿阮娘子的例子反而成了正面教材,不由又好氣又好笑:“愛有何錯?錯在她的愛沒有‘律’的保護。如果‘律’令保護真心相愛的婚姻,那阿阮娘子便不會倫爲妾室。也不會被無情的轉送他人。當然,她也不會明白自己的愛情原來不過是一場空……”

“要我說,即服從禮教聽從父母之命結婚,又能與自己的心愛的女子生活在一起,纔是最完美的事兒……”富嘉謨此話一出,更多的人在點頭,卻讓楊悅目瞪口呆。

“聽從父母之命,你娶了一個女子爲妻,將至你心愛的女子於何地?”楊悅沒好氣地問道。

“如果她真心愛我,便應該不會介意身份纔對……”富嘉謨言道。

“不介意身份?做妾?”楊悅氣苦反笑,“愛是兩個人的事兒,爲何要讓女子犧牲?男人得到全部好處。”

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人談愛情,基本上是對牛彈琴,楊悅無奈地搖頭苦笑。

楊悅拍一拍楊豫之的肩膀,突然感覺還是豫之老弟才懂得什麼是愛。心下不由對楊豫之更加讚賞起來。

猛然間回頭,突然發現李愔正目光炯炯地望向自己,心頭一跳,忙轉過頭去,轉開話題,與衆人又閒談了幾句,嘆息一聲。低頭吃酒,默默地想着心事,吃人、禮教、人道……“到底誰在吃人,吃了誰”?

楊悅突然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點,將來的五四運動,正是清王朝最腐朽沒落的時代。而現在卻正是封建帝國最強盛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精英沒有“落後被打”的切膚之痛,因而看不到帝國的弊病,看不到改變的必要……自己想要改變這個時代的不合理,是否太過於天真?

不知不覺中,衆人吃酒談論多時,多有醉意,楊悅也已大醉……

第270章 河谷第55章 白衣美人第345章 動機3第192章 獻俘第185章 龍華大會(8)第337章 狂笑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10章 妾意郎情(上)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170章 藥方第197章 怪洞第324章 伐謀(3)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152章 橫街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152章 橫街第329章 對決(4)第76章 拜師(一)第151章 大雲無想(下)第156章 抓賊(4)第232章 故人相見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64章 木牛流馬(上)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168章 飛白書第168章 飛白書第338章 燭影第98章 謠言漸起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130章 懸疑第151章 大雲無想(下)第264章 遠遁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31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1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306章 問疾第302 醉後真言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229章 洛陽宮(2)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116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14章 拜月(1)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325章 伐謀(4)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313章 大做文章(2)第26章 伊本紅妝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86章 牡丹花開第356章 出征第215章 拜月(2)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278章 密謀第69章 順風順水(二)第233章 “王夫人”第183章 龍華大會(6)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165章 涅盤(中)第151章 大雲無想(下)第288章 我是誰?第158章 訪客(2)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290章 無情第304章 訴衷情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88章 義鬥(上)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101章 帝女第170章 藥方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338章 燭影第323章 伐謀(2)第86章 牡丹花開第152章 橫街第214章 拜月(1)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332章 禍兮,福兮第358章 下江南2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2章 大孚靈鷲第186章 龍華大會(9)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113章 隔空對話第351章 連環5第277章 祭酒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119章 龍顏大怒(下)第123章 祭孔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44章 將信將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