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赤地千里

楊嗣昌在出徵之前,同崇禎皇帝單獨交談過,他準備以左良玉的大軍爲主力,其他各路將領配合。崇禎曾經提起李國棟,楊嗣昌提議,讓李國棟出部分兵力剿賊即可,晉陽軍主要鎮守山西,萬一清軍再次入寇,只有李國棟能擋得住。把晉陽軍主力留在山西,萬一剿賊的過程中又發生了清軍入寇事件,李國棟也能鎮得住,不至於再調剿賊大軍進京勤王,導致剿賊功虧一簣。

“武威伯主要防禦建奴入寇,若是調走武威伯,我們即將剿滅賊寇之時,又來建奴入寇,你我被迫進京勤王,賊寇將死灰復燃!”楊嗣昌撫摸着鬍子回答道。

李國棟提醒過崇禎,也曾提醒過楊嗣昌,說大明境內有清軍細作,所以每次明軍快要剿滅賊寇了,清軍就適時入寇,迫使明軍調遣原本用來剿賊的軍隊進京勤王,致使賊寇死灰復燃。楊嗣昌當然相信李國棟說的話,清軍細作無孔不入,所以留下李國棟的主力在北方預防萬一,再加上關寧軍,這樣清軍再次入寇,就不需要調遣剿賊大軍回京勤王了。

楊嗣昌這次的戰略計劃很不錯,只是他未曾想過,盧象升被崇禎罷了官,孫傳庭又下獄了,以楊嗣昌的戰術才能,根本不是李自成對手。他這次出征剿賊,註定是賊寇越剿越大。

也就在楊嗣昌出發前往襄陽的時候,崇禎皇帝派遣的天使進入山西。

朝廷詔書到了,崇禎皇帝令李國棟出動六千兵馬,出山西,前往湖北襄陽,同楊嗣昌和左良玉的剿賊大軍會合。

李國棟出兵剿賊了,沒有舉辦盛大的出征儀式,這次出征十分低調,畢竟這是剿賊,讓李國棟去剿賊,也就是意思一下,主要還是救助百姓,擴充自己的人口。

既然崇禎皇帝下詔讓李國棟出兵六千,他出動的就是清一色的騎兵。去年清軍入寇時,他連打了兩場大捷,繳獲戰馬甚豐,扣除了受傷報廢的戰馬,再扣除分給朝廷的戰馬,李國棟自己得了上好戰馬六千多匹,蒙古馬三萬多匹。爲此,李國棟擴編了三千多重騎兵,現在重騎兵的人數達到了六千人;繳獲的蒙古馬用來擴編了一支五千人的輕騎兵和一萬多人的騎馬步兵。

李國棟的輕騎兵有些類似蒙古騎射,事實上輕騎兵的來源主要也是蒙古人,既有投奔自己的土默特人和察哈爾人,那都是被清軍逼得走投無路的蒙古人,來投奔了李國棟;也有戰場上俘虜的科爾沁蒙古人和漠東蒙古人,通過土默特人和察哈爾人給他們洗腦之後,就被編入李國棟的輕騎兵中。

這些輕騎兵除了標準的蒙古騎兵配備的彎刀和騎弓之外,李國棟還給他們配備上頁錘、釘頭錘、大斧等重兵器,有了這些重兵器,即便輕騎兵遭遇了對手重騎兵,也能一戰。

重騎兵的戰術簡化,採取的是錐形陣衝鋒方式。

出兵協助楊嗣昌剿賊,李國棟出動了三千重騎兵和三千輕騎兵。三千重騎兵之中,其中老兵一千人,另外兩千是新兵。採取了老兵帶新兵的辦法,這一戰結束後,兩千新兵就能成長爲老兵。

輕騎兵還能起到彌補夜不收的作用,輕騎兵機動性好,來去自如,速度快。寶貴的夜不收人數不會太多,有輕騎兵配合,不僅可以及時送回戰場情報,還能配合夜不收,圍堵殲滅敵人的哨騎。

不過李國棟得到情報,這時候的李自成可不弱,闖軍騎兵擴編到了一萬多人。李自成每攻破一地,特別注意收繳馬匹,收編各地馬賊。李國棟很清楚,在不久的將來,李自成的騎兵將會擴編到三萬多人的規模,組成了三堵牆騎兵。

崇禎十二年十月初五,李國棟出征,六千輕重騎兵,加上兩百夜不收哨騎,一共六千兩百兵馬浩浩蕩蕩出征。六千兩百人,至少是一人雙馬,重騎兵騎的都是上等好馬,輕騎兵騎着蒙古馬。

出征大軍每個人攜帶了一袋乾糧,放在馬背上。乾糧是以烙餅爲主,一名騎兵攜帶三十斤烙餅,五斤乾肉,再背上一個水壺。每個人的口糧可以用一個月。出征襄陽,不需要攜帶太多的口糧,湖廣熟天下足,湖廣之地是天下糧倉,只要身上帶了銀子,到了哪裡都能購買。

根據兵部給李國棟的檄文,要求他在兩個月之內必須趕到襄陽。而全騎兵的晉陽軍,趕到襄陽其實只需要一個月時間,所以他們攜帶的這些口糧足夠了,到了襄陽之後,再派人渡江南下,去武昌購買糧食。

至於說去了襄陽之後,楊嗣昌要安排進川或者去漢中剿賊,李國棟肯定不會去,有左良玉去追擊賊軍。李國棟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襄陽到洛陽一帶巡弋,隨時圍堵被官兵擊敗的賊寇。

“被官兵擊敗的賊寇?我估計應該是反過來纔是了。”李國棟冷笑一聲。

大軍從平陽府出發,沿着汾河南下,沿途過去,只見往日波濤洶涌的汾河如今變成了一條小河溝,有些地方都已經斷流了。距離河岸邊近些的地方,還能看到一點萎靡不振的農作物,距離河岸遠點的地方,就是寸草不生,土地都乾裂。不過呢,那些河邊的好地,都是士紳大戶的,和普通老百姓毫無關係。

路上所見的村子,十室九空,路邊隨處可見累累白骨,餓得奄奄一息的人們坐在路邊等死。

“能救多少人算多少吧,何興!”李國棟道。

“末將在!”

“你帶上一千輕騎兵,把自己的口糧分給百姓,你們回一趟平陽府,再帶些乾糧出來。”

“諾!”

何興讓自己的一千輕騎兵把自己的乾糧分給了這些老百姓,得到了口糧的百姓感恩戴德,紛紛跪地磕頭道謝。

“各位鄉親們,你們吃飽了,趕快往北走,走一百里路,就能到我們晉陽軍駐地了,就在襄陵,去了那裡,可以討一碗粥喝。”李國棟親手扶起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漢。

“這位將軍真是好人啊!若不是您,老朽唯一的小孫子都得餓死了!”老漢老淚縱橫,又轉頭喊道,“各位鄉親們,我們趕快感謝將軍的救命大恩!”

“這位可是我們的武威伯李國棟將軍。”何興大聲道。

“各位鄉親們,我們能活下來,全是將軍的大恩大德啊!只要渡過了難關,我們給武威伯建生祠!”那老漢大喊道。

“老人家,實在不敢當啊!李某不要生祠,只要各位父老鄉親們能安居樂業,好好的活下去,就是對李某最大的安慰!”

何興率領一千輕騎兵,回去取糧食,來回不過兩百餘里路程,輕騎兵速度快,跟在後面追趕了三日時間,便趕上了李國棟的主力大軍。

晉陽軍出了山西,入了河南境內,一路過去,親眼目睹的場景比山西更慘,放眼望去,一座座村莊已經見不到一點生氣,甚至一些城鎮的人都死絕了,一路過去,有時候走上一整天,都見不到一個活人,映入眼簾的,只有遍地白骨。

“太慘了,朝廷爲何不賑災啊?”何興長嘆了一聲。

“朝廷哪裡有銀子賑災?”李國棟搖了搖頭。

第239章 鴛鴦陣破悍匪第512章 完美襲營第883章 打土豪分田地(六)第23章 全殲山賊第32章 砂模鑄造三眼銃第555章 錢家農莊(下)第573章 大洪水(上)第142章 再回關外第188章 騎兵衝賊陣第309章 虎入羊羣第147章 叛逃第408章 神兵對天兵(四)第278章 嶽託計取城第869章 重型攻城巨炮(中)第865章 贛州之戰前夕第92章 改良火藥第834章 水騎配合(一)第360章 僱傭軍(上)第766章 資本主義國家第482章 救援高陽(四)第289章 察哈爾新大汗第509章 地道地雷第449章 清軍再入寇(下)第82章 遭遇明軍夜不收第170章 練兵造鳥銃第839章 水騎配合(六)第336章 再訪漠西第234章 七仙女誘敵第836章 水騎配合(三)第507章 蒿水橋之戰(五)第70章 救大明百姓(一)第290章 八大福晉第773章 昏君奸臣第528章 嶽託父子三人第540章 武威伯第268章 火炮三段擊第647章 出售房第534章 清軍退兵第579章 洛陽城內(下)第728章 降卒炮灰第536章 欺君之罪第147章 叛逃第732章 終於安全了第162章 曹文詔施苦肉計第72章 救大明百姓(三)第893章 蛙人營奇襲(下)第402章 大軍集結漠西第224章 鼓風機和高爐第85章 捷報進京第357章 搶光高麗人第98章 煙幕火雷加內應第866章 公田和炒地皮第137章 滿載而歸第676章 賊軍棄城第888章 橫掃潮州府第648章 吳淞江工地第127章 壯士斷腕第440章 修繕高陽城牆(上)第689章 湖廣爭奪戰(一)第243章 掌櫃變百戶第742章 炮擊刁民第250章 大明使者第833章 揚州外圍戰第102章 返回通州之路第32章 砂模鑄造三眼銃第104章 雪橇佛郎機第810章 水匪土國寶第888章 橫掃潮州府第240章 攻破賊窩第257章 銅和炮第836章 水騎配合(三)第500章 未卜先知第164章 西口商號第672章 沈雲英第775章 崇禎遇刺(中)第126章 皇太極認慫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359章 高麗水師第824章 奔襲睢州第3章 火繩線膛槍第631章 盾車和炮戰第525章 攔截清軍(三)第256章 兩道聖旨第251章 商隊遇襲第121章 壕溝陷阱(上)第284章 宣大總督楊嗣昌第815章 清軍破陝西第740章 崇禎南狩第479章 救援高陽(一)第204章 伏擊科爾沁人第1022章 大唐日不落帝國(全文終)第597章 開封之戰(下)第306章 草原哨騎戰第259章 皇太極戰略第630章 教訓闖賊(下)第420章 盧象升第553章 常熟錢謙益第41章 降卒攻城第441章 修繕高陽城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