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

說了和沒說差不多,朱永興垂下眼瞼,停頓了一下,又開口問道:“關於緬派土司欲開‘’一事,到底是真是假?怎沒聽族長說起?”

“這個事情我倒是有所耳聞。”夢珠皺了皺眉,臉上顯出惱怒之色,“緬派土司與蠻莫土官勾連聲氣,對我族分散割裂,又一向欺壓盤剝。數年前似乎便有此議,不知何故未能實行。今大巫又提起,想是有了什麼變故。”

莫非是知道明軍戰敗,再不擔心猛山克族得到奧援?朱永興猜測着,但隨即又搖了搖頭,原因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解決的辦法。再次埋頭於那張被水浸過,幹了之後皺皺巴巴的旅遊地圖上,朱永興陷入了長時間的思索。

帶領猛山克族人出緬容易,從當時的歷史事件來分析,緬人的戰力有限,甚至可以說是低下。想是幾十年未有戰爭的緣故,十幾萬軍隊在正面交鋒時竟連幾千殘破的明軍都抵擋不住,還需要永曆敕諭才能退兵。可要尋一個安居之地,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啊!

“你們族人願意背井離鄉,跋涉飄泊,以尋安居之所?”朱永興有些不太確定地擡頭詢問着夢珠,“要廝殺流血,要闖關奪隘,在路上不知要死傷多少呢!”

“如果聽豺狼的話,豬欄最好敞開。”夢珠眼神堅毅起來,脆聲說道:“既然不能再忍受奇恥大辱,廝殺流血又算得什麼?跋涉雖艱難,可我族也有‘龍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的勇敢和血性,縱是百里千里,曲折不斷,也不畏懼膽怯。可笑緬人,幾十年的隱忍竟把我族人當成了可任宰割的豬羊。”

朱永興眼中閃過欽佩,猛山克族人都不怕路途遙遠,跋涉艱難,自己又何必有忋人之憂。沉吟了半晌,他開口問道:“你們族中有多少戰士,作戰可有把握?”

夢珠抿嘴一笑,自豪地說道:“男女戰士總有數千之衆。殿下不知,我猛山克族之女子,非但能歌善舞,也能入山打獵、下水捕魚,卻是與漢家女子不同。”

運動多了,身體就好。朱永興倒是相信夢珠的話,惡劣的環境造就強壯的體魄,那些苗女看起來也確實體健敏捷,就算不如男戰士,可也不是太累贅。

朱永興暫時沒有了疑問,思路也隨之寬廣,又沉思了很長時間,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雖然幾乎把自己原定的計劃全部推翻,但也不失爲一條成功之路。

當然,這並不說明朱永興絕頂聰明,這麼快便有了解決之道,而是積累之後的新道路的一種實踐。其實,這也包含着他所寫的那本仆街小說中所想的思路,以外補內,逐鹿天下。朱永興確認這是小說的一個看點,也是有實際意義的嶄新一步。

“走,去見大巫。”朱永興霍然站起,神情堅定,自信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

再次來到大巫那孤零零的竹樓,只見燈火未熄,但竹樓內卻已經不是大巫一人。族長思威以及幾位老者,還有一個年輕的女人,個個都面色凝重。

“央姐。”夢珠歡快地叫了一聲,便跑到那個年輕的女人身邊,那個年輕的女人看似很寵愛夢珠,拉她坐下,低聲細語,一副親熱的樣子。

思威站起身,給朱永興介紹了一下,在座的都是寨主。緬人唯恐猛山克族聚攏一起,勢大難治,便分而治之。雖然各寨離得或近或遠,但猛山克族向心力很強,各寨都有聯繫,且都奉思威爲主。

令朱永興感到驚訝的是那個叫央的年輕女人,竟也是一寨之主,不由得仔細打量了一下。

央大概是二十左右的年紀,中等身材,桃圓形的臉,眼睛象閃亮的黑玉,嘴似乎有點大,但大得並不顯醜。被曬成暗紅色的皮膚和糙然勻稱的手腳,流露出她的健壯。嘴脣線條的鮮明,以及左側臉上的紋身,則更顯出一種粗野的意味。

“殿下深夜前來,想是有了良策,可助我族脫困。”思威的眼睛裡射出希翼之光,但也透出了精明之色。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說道:“出緬容易,尋一安居之所卻難。我想到了一個地方,路途很遠,且需廝殺奪取——”停頓了一下,見衆人都在認真聽着,朱永興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安南,此時正處於第二個南北朝時期,但實際形勢卻比南北朝還要複雜。黎朝擊敗莫朝之後,黎朝的兩員大將阮淦和鄭鬆勢力大張,爲爭權而起內訌。鄭氏以升龍爲中心,挾朝廷自重;阮氏則南下順化,發展割據勢力,與鄭氏對抗;而莫氏殘餘則盤踞北部高平,頗類似於一個小三國的爭鬥格局。

於是,從1630年至1672年,鄭阮雙方進行了七次大規模戰爭,少則一年,多則八年,雙方各有勝負,也在持續的戰爭中筋疲力盡。而朱永興便是要利用此點,不僅要在高平爲猛山克族尋一安身之地,更想以後藉此基地東進廣西,與清軍作戰,奪取一個出海口。

當然,這個混水摸魚的構想有些天馬行空,對於不諳於外事的猛山克族人來說,更有些過於虛幻和遙遠。

阿珠充當着翻譯,把朱永興的話轉述過去。屋內頓時安靜下來,有的人皺着眉頭,有的人眯起眼睛,有的人則面露懷疑,雖然都沒有出聲,但顯然朱永興所說出的地方大出了他們的意料。

“不是滇省,竟是安南?”好半晌,思威才苦笑起來,顯是心存疑惑。

“殿下。”大巫坐在暗影之中,看不清他的面目表情,只有聲音幽幽傳出,“可否詳說,爲吾等解惑。”

“當然可以。”朱永興沉聲說道:“安南正處於紛亂之中,莫氏盤踞高平,鄭氏阮氏拉鋸廝殺,阮氏又與占城爭鬥不休。如此正可以混水摸魚,奪高平以爲存身之所。滇省之地盡有所屬,明軍又與清軍戰而未決,存身甚難,何況又是一族。”

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13章 窮追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80章 特殊人才第94章 相疑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76章 再棄險要?第30章 無題第273章 潰敗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91章 新氣象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77章 意外之功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章 北愁南喜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71章 阻擊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60章 大結局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86章 疍家女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95章 難以逾越第47章 初勝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5章 正妃虛懸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4章 篡改聖旨?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7章 攻城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45章 天變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29章 再提議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82章 無題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37章 李晉王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02章 轟擊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94章 相疑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9章 再提議和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62章 遼東攻略